新年伊始,成渝地區迎來新年「大禮包」。
1月3日下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
面對這一重大戰略、這一重要機遇,內江社會各界人士群情振奮。連日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在內江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部署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雖然是首次提出,但在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敏看來,這是推動成渝一體化發展的深化和具體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關重要講話精神的延續和深化。
二是對《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的具體化,由《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提出的「一中心一基地三區」目標定位(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和長江上遊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推動成渝地區工作的進一步聚焦。
三是對客觀經濟規律的尊重和延續,從經濟區到城市群到雙城經濟圈,更加突出成都、重慶兩個極核的地位和帶動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未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將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城市群中的各城市與成都、重慶的關係將進一步優化調整,高端產業、人口及各類要素將會加速流動和聚集。
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部署,當前又正值「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窗口期,兩大機遇的疊加,內江必將迎來成渝城市群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勢頭。
市發展改革委將重點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融入」這篇文章,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做好規劃和實施的一體化,在交通、產業、生態等各領域實現深度融入。二是做強「配套成渝」這篇文章,充分發揮配套服務中心的作用。三是做好內自同城化和深化成渝毗鄰地區合作這篇文章,搶抓雙城經濟圈發展良機,加快實現中部崛起。
「成渝之心」內江的區位和產業優勢,為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供了有利條件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章豔秋認為,成渝地區處於「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是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我國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於暢通國家經濟循環、拓展國家戰略縱深、優化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章豔秋進一步分析,內江是「成渝之心、川南咽喉」,獨特的地理交通區位和紮實的產業發展基礎,為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供了有利條件。當前,內江應搶抓多重戰略機遇疊加的難得機遇,強化「十四五」規劃頂層設計,進一步優化區域空間、產業、功能布局,以重大改革、重大平臺、重大項目等為抓手,努力在交通樞紐、產業基地、科創中心、數字經濟、電商物流、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突破,為成渝地區建設全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提供有力的中部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