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畫」了一個雙城經濟圈 為何是成渝?

2020-12-23 遂寧新聞網

  1月6日,四川省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研究四川省貫徹落實意見。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是四川擔當國家使命的政治任務,也是四川省在歷史交匯期迎來的重大戰略機遇,有利於提升戰略位勢、促進區域協同、拓展發展空間,推動改革開放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再出發、開啟四川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什麼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這是中央首次對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給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法,並且提出了要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新要求。

  Q:推動成渝地區雙核經濟圈建設,意義何在?

  A:——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核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Q:推動成渝地區雙核經濟圈建設,目標是啥?

  A:——會議指出,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Q:推動成渝地區雙核經濟圈建設,要怎麼做?

  A:——會議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為什麼是成渝?

  數據顯示,2018年,四川和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6萬億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分別佔川渝兩地總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9%,而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提升至6.6%左右。

  客觀來說,成渝地區在近10年裡獲得了較快發展,但與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相比,成渝作為西部成熟度最高、要素最集聚、資源稟賦最高的區域,相對發展速度慢了些。

  「一個中心,兩個城市。成渝之間任何單獨一個城市,都很難成為全球性有影響、國家戰略層面有地位的增長極。」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光認為,當下成都連續12個季度經濟增長8%以上,重慶工業經濟穩中回暖,是兩個核心城市帶動區域發展的現實基礎。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戴賓也提到了突出成都和重慶的帶動作用。他指出,當前我國經濟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趨勢很明顯,特大城市的不斷增強優勢,成為新的增長極,成渝的態勢在增強,靠「雙城」的帶動作用在增強。

  正如會議明確指出,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新定位意義何在?

承前啟後與時俱進的「升級版」

區域協調發展的又一重大戰略

從「成渝經濟區」到「成渝城市群」

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名字的變化意味著什麼?

  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都大都市圈、重慶大都市圈以及受「雙城」新極化與強輻射的軸帶而集成的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過去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兩個規劃為基礎,順應和遵循新時代區域經濟發展演進規律,凸顯成都大都市圈、重慶大都市圈以及「雙城」對其軸帶的新極化與強輻射能級,更強調重慶和成都「雙城」在經濟圈中的統籌協調和引領帶動功能。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易小光認為,「名字的變化,體現的是國家對成渝地區的重視和對重慶、成都中心城市帶動作用的重視,是對地區推動城市群經濟發展認識以及發展方向與目標深化的過程,是成渝地區經濟發展國家層面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發展形態更加精準化的過程。」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戴賓指出,成渝的態勢在增強,靠「雙城」的帶動作用在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肩負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的期待,要在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扮演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更高的部署,意味著關心和重視

  也意味著更高的期待和更大的責任

  面對這樣的頂層設計

  面對「兩中心兩地

  ——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未來成渝如何唱好「雙城記」?

  打破壁壘與藩籬

  尋找統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給出了明確定位即「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成渝合作大事記

  2011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

  2015年5月21日重慶和四川籤署《關於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築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決定將推動交通、信息和市場三個「一體化」。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鐵正式通車運營,這是連接成渝的第一條高鐵。

  2016年5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賦予成渝兩地的發展定位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西部創新驅動先導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美麗中國的先行區。

  2018年6月6日至7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學習考察。其間,川渝籤署《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12個專項合作協議。

  2019年7月9日至10日重慶市黨政代表團來川考察,雙方籤署《深化川渝合作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

  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李霞分析認為,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以成都、重慶為核心動力源的雙核城市群。「成渝地區當前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且相向發展態勢明顯。同時,地區內還面臨著提升發展能級、推動城鎮體系優化、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增強樞紐通道連接能力、提升雙向開放水平的現實需要。」她表示,這些都賦予了成渝地區探索新型區域發展模式的使命。

  楊繼瑞告訴記者,成渝地區要搶抓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機遇,從體制機制上創新,打破各種壁壘與藩籬,疏闊「瓶頸」。他給出了五方面建議,要加強重大戰略謀劃與實施的統籌協調、加強區域規劃的統籌協調、加強互聯互通的統籌協調、加強生態建設的統籌協調、加強產業布局的統籌協調。

  陳光認為,除了成都、重慶兩個核心,還需要成渝之間人口超百萬的城市作為跨區域的次中心,物流、人員集聚的區域作為節點,產業帶、創新帶、基礎設施作為廊道。

  事實上,上個月閉幕的成都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上,成都已明確提出要「建立完善協調發展制度體系,全面提升城市引領力輻射力帶動力」。對此,成都市發改委副主任向進解讀,成都將積極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高質量推進東部新區建設,做強成渝相向發展重要支撐。

  而早在3年前,成都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就意在加強與重慶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東部新區承擔著成都通向重慶的門戶功能,成德眉資的一體化發展……都是成都著眼全局和城市未來,對區域發展的定位、功能、戰略進行再思考再謀劃。

  依靠東部新區加快建設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依靠成都天府新區加快建設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依靠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加快建設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2018年,成德眉資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79.2億元,佔四川省比重高達48.9%。同城化的步伐還在加快,2019年年末,四市公共運輸正式實現「一卡通刷、優惠互享」。它們共同構成成渝地區之間閃亮的次中心。

  更多次中心和節點正在形成。在四川省委提出「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一年多後,成渝相向發展的腹地正在壯大,成都與省內20個市(州)政府籤署全面合作協議及專項合作協議,推進五大經濟區協同化發展。

  上個月,成達萬鐵路可研鑑修在北京順利通過評審,相比成渝客專的兩點直達,它把成都和重慶之間的更多城市納入了高鐵經濟圈。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曾透露長三角城市群的成功經驗,那就是在軌道上聯通經濟,顯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率先搭建經濟圈的第一條軌道。

成都該如何作為?

  建設更高能級的全球城市

  做強三大功能

  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過程中,成都應該如何作為?李霞分析建議道,成都要強化在地區內城市細分功能上的錯位協同,做強成都資源要素配置、創新策源、國際消費中心三大功能。

李霞表示,「要做強樞紐經濟,強化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建設要素交易市場,促進地區內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引領城市地區開放水平提升;健全供應鏈體系,提升內外流通的效率。」


「要聚焦核心優勢產業創新,爭取布局重大科學設施,實施重大科技創新攻關及推廣,推動創新平臺共建共享。」李霞建議道。

李霞表示,「要積極探索新的路子、培育消費新場景,努力塑造城市品牌,推動消費政策創新。」另一方面,她還補充道,要重點建設東部新區,全力打造支撐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推進成、渝雙核功能互動。


相關焦點

  • 成渝「雙城記」如何「畫」出雙城經濟圈?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成渝「雙城記」如何「畫」出雙城經濟圈?中新網重慶1月13日電 (記者 劉相琳 鍾旖)本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強調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中國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在此間舉行的重慶地方「兩會」上,如何建好成渝雙城經濟圈,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 中央「畫」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在內江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新年伊始,成渝地區迎來新年「大禮包」。1月3日下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面對這一重大戰略、這一重要機遇,內江社會各界人士群情振奮。連日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在內江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意味著什麼?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攝圖網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書記在中國西部「畫了一個圈」,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目前,中國區域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處於中國經濟第一極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均為沿海地區,因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作為長江上遊的經濟圈,它是深入中國腹地的一個經濟板塊,是內陸開放的典型代表,支撐著中國內陸地區參與國際競爭,走到國際舞臺的最前沿。
  • 中央首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影響有多大?
    每經記者:餘蕊均 梁宏亮 每經編輯:劉豔美官方定調,成渝要唱好「雙城記」。據《新聞聯播》報導:1月3日下午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事記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重慶市貫徹落實意見。四川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研究四川省貫徹落實意見。1月10日四川省委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抓住用好重大戰略機遇,高質量謀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總施工圖」呼之欲出
    這次審議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來說意味著什麼?記者採訪了省委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專家。新進展 建設即將進入全面加速階段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成為國家戰略。10個月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規劃綱要》。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前世今生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誌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後,離不開規劃部門和區域經濟學者們十幾年的群策群力。實際上,在數年之前,有關機構已經啟動對成渝經濟區的研究和論證。
  • 各界熱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路徑」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光有新定位,還有新路徑。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不少省內外專家、川渝兩地幹部都關注到,與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的有關內容相比,此次新增了不少表述,尤其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路徑方面的表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處理好中心和區域的關係,著力提升重慶主城和成都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
  • 從城市群發展看成渝雙城經濟圈機遇與挑戰
    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概念首次出現,預示著我國自提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概念後,首次提出以雙邊城市名命名的城市群新概念。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力爭成渝地區能夠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商奎介紹,重慶高新區全力以赴融入「雙循環」、建好「經濟圈」,已開工科學大道、科學谷等一批標誌性項目,落地超瞬態物質科學實驗裝置、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一批大裝置、大平臺,集中簽約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創新平臺項目24個、總投資超210億元;全力以赴畫好「同心圓」、唱好「雙城記」,已與四川聯合設立總規模300億元的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
  • 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需克服「瑜亮情節」
    當前,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各方對如何唱好「雙城記」、畫好「同心圓」的認識、路徑和方法也逐漸清晰起來。為進一步凝聚共識,找到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有效抓手,當天,由四川省社科聯、重慶市社科聯及成都市社科聯、西南財經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高校、智庫以及社科界和政府部門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和代表,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兩中心兩地」定位、7大重點任務等主題開展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建議》為新時代四川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從會議《公報》看,有十大看點值得重點關注。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十大看點之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原文】今後五年,是四川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的關鍵時期。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邏輯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和長江上遊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帶動西部地區發展,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等進行了全面安排;三是中央財經委員會明確的最終概念是雙城經濟圈,主要突出成渝雙核的地位作用,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定位歸納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這些市州有新動作
    他強調,中央政治局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邁入全新階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胸懷大局,保持戰略定力,以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在新的戰略內涵中把握機遇,在新的戰略定位中強化擔當,在新的戰略路徑中主動謀變,堅定推動國家戰略落地落實,努力在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中成長跨越。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9個城市有響應了
    會議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第六次會議精神,重點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會議指出:■ 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上來,增強大局意識、機遇意識、進取意識、創新意識,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主動謀劃、奮發有為,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推動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 13份協議背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的這些新進展……
    四川在線記者 熊筱偉 朱雪黎助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資國企「出手」了。4月28日至29日,四川省國資委率四川14位國企負責人一行赴重慶開展對接合作,一口氣籤下13份合作協議。中央有號令,黨委政府有部署,國企有行動。四川國企「出手」本身並不讓人意外。
  • 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今日在重慶工商大學成立
    原標題: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今日在重慶工商大學成立   今(18)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成立儀式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
  • 成渝雙城經濟圈交通提速 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交通提速 優勢互補 整合提升成渝雙城 攜手共進(構建新發展格局·關注成渝雙城經濟圈)本報記者 崔 佳 王明峰 蔣雲龍交通一體化提速,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地區更是在新的發展機遇下加緊謀劃,努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今日起,本版推出成渝雙城經濟圈相關報導,敬請關注。——編 者 10月18日,張羽靚從成都回到重慶。做貿易的她家住重慶,在成都的生意卻越來越多。
  • 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看南充如何「C位」出道……
    新目標 新定位 新徵程6月18日,南充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開幕大會上,中共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發表了題為《借力「雙城記」 打造「次極核」》的重要講話。 南充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提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這個新目標。
  • 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聯動促融合
    今年,四川出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改革工作安排》,明確20項重點改革任務。川渝兩地聯合印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若干重大改革舉措》,提出11項協同推進重點任務。從「任務書」到「路線圖」,一系列具體規劃、具體政策、具體工作、具體項目,促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實在在的行動,取得了改革發展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