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看南充如何「C位」出道……

2020-12-27 瀟湘晨報

新目標 新定位 新徵程

6月18日,南充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開幕大會上,中共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發表了題為《借力「雙城記」 打造「次極核」》的重要講話。 南充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提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這個新目標。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建設, 使南充從「川北重鎮」轉變為「成渝重鎮」,這是新定位。圍繞新目標和新定位,開展扎紮實實、創新創造的建設過程,就是我們的新徵程。

衝鋒號已經吹響。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推動南充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

南充破題的關鍵點在哪兒?

關鍵詞 經濟

2019年,全市經濟總量達2322.2億元、居全省第5位,增速達8%、居全省第4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區域。

龔倩 製圖

在經濟上做文章,南充有底氣、有信心、有定力。近年來,南充大力實施「155發展戰略」,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空前提升。全市上下緊緊圍繞「100件大事」和「三場攻堅戰」「三場突圍戰」, 取得了驕人的戰績。2019年,全市經濟總量達2322.2億元、居全省第5位,增速達8%、居全省第4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區域。今年以來, 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市堅持農業作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開放添後勁,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項目開工復工、 市場復市復業,一季度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1至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省第1位、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4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省第3位,南充在「中國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全國335座城市中位居第18位。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全市幹部群眾實幹苦幹的結果,也是「大抓投資、大抓項目」的結果,充分展現了全市「投資唱主角」「項目大攻堅」「發展加速度」的喜人局面,展現了擊鼓奮進的強勁態勢,展現了迎難而上的擔當定力。

關鍵詞 產業

1至5月,南充新籤約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共30個,協議投資總額106.7億元。新開工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28個,產業協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來,南充重點聚焦「五大千億產業集群」「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項目招引。與此同時,在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製造業領域, 著力提升與成渝兩地的產業配套和協作能力, 不斷拓展與成渝兩地配套合作的空間。今年1至5月, 南充新籤約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共30個,協議投資總額106.7億元。新開工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28個,產業協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南充各地紛紛立足實際,系統謀劃,精準發力,出臺了一系列具體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動各領域深度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順慶以鑫達企業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已成為全市新材料產業主要承載基地、 西南最大高分子複合材料生產基地, 雲計算、 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對接重慶,蓄勢待發;高坪在絲紡和電子產業上發力,與蘇杭、重慶等地開展合作,著力引進電子、絲綢等優質企業布局落戶;嘉陵已有「吉利」「銀翔」等企業落戶,在發展汽車汽配產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積極與成都、重慶、西安等汽車生產基地對接,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南部加強與成都、 重慶等地裝備製造重點企業的對接,配套發展普通機械、專用設備製造, 建設成渝裝備製造業零部件配套生產基地;儀隴主動承接成渝地區、沿海地區製鞋產業轉移, 加快汽車電子及元器件項目招引和培育;蓬安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機械汽配、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導產業,主動對接成渝,配套發展汽(摩)配產業……

關鍵詞 項目

建立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庫,大力推進項目前期和對上爭取工作,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合作項目建設。

「緊扣『加快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戰略目標,需要以項目為抓手,堅持『融入發展』和『做強自身』兩手抓。」市發改委主任劉松談到, 南充融入成渝發展要側重在重大規劃、產業體系、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快融入。進一步研究謀劃與成渝兩地重大骨幹交通設施互聯互通項目, 不斷提升「鐵公水空」多式聯運能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今年市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要密切跟蹤國省「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編制動向, 科學編制南充「十四五」規劃和融入雙城經濟圈發展規劃,積極做好國家規劃定位爭取工作。統籌抓好161項重點任務,推動產業體系、基礎設施、生產要素、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等全面對接,確保成南幹支聯動、 融渝配套發展取得新成效。建立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庫,大力推進項目前期和對上爭取工作,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合作項目建設。

關鍵詞 消費

2019年,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8.93億元,同比增長11.3%。總量在全省排第3位,增幅在全省排第2位,處於全省「一方陣」。

作為一座新晉商業魅力「三線城市」,如今的南充處處都有四面八方的外來消費者。2019年,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8.93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總額396.2億元,增長15.3%。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44.4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4.5億元。2019年,南充市的社消零總量在全省排第3位,增幅在全省排第2位,一直處於全省「一方陣」。

如何加快「川北重鎮」向「成渝重鎮」轉變?

「川北重鎮」向「成渝重鎮」轉變

具有哪些優勢和基礎?

加快「川北重鎮」向「成渝重鎮」轉變

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專家訪談

Q

如何看待中央定調「成渝雙城經濟圈」?

A

邱亞明:全國目前有19個城市群。從實力來看,這19個城市群,在成渝城市群實力之上的還有很多,但中央明確定調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其作為京津冀、長三角、 珠三角以外的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意味著國家對成渝地區的定位更高、期望更大。南充作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 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和7個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之一,善於抓住機遇,必將謀得更大發展,實現更大跨越。

Q

記者:南充是經濟大市,為何不是經濟強市?

A

邱亞明:目前,從GDP、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南充均居全省「一方陣」。今年,南充又躋身全國商業魅力「三線城市」, 成功入圍中國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百強,說明南充經濟總體實力和發展後勁值得肯定。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作為四川第二人口大市, 南充是經濟大市,卻還不是經濟強市。南充主要經濟指標雖然排在全省「一方陣」,但人均指標大多排在全省後位, 特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有些城市差距還比較大。

Q

記者:南充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A

邱亞明:南充要實現從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首先要有堅強的產業支撐, 構建完善的產業體系。其次,南充缺乏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 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受到制約。此外,南充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量雖然排在全省前列,但從每萬人擁有的市場主體數量和企業數量來看,仍然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還需在培育市場主體、壯大民營經濟發展上持續用力。

從項目建設來看,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項目工作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咬住「100件大事」不放鬆,堅持以「項目年」行動為抓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幹,以大手筆謀劃項目、大氣魄建設項目、 大馬力保障項目,總體講全市「100件大事」呈現出突破突圍、開工開幹、可圈可點的良好態勢。但由於土地、人才、資金等因素影響,部分項目還存在推進不力, 未達到目標進度等問題, 對此要釐清項目欠進度根源,不斷加強項目要素保障,強力推進項目建設, 力推項目早日投產達效。此外,要立足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 圍繞打造「次極核」,搶抓機遇、創新模式,謀劃儲備一批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大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規劃「籠子」。

從投資來看,目前南充投資拉動的特徵還是比較明顯,投資增速長期排在全省前列,這也是近兩年來南充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不過在投資領域, 我們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還要深挖潛力,在產業投資、市場挖掘方面多做文章。

從消費領域來看,南充歷來是全省消費大市。圍繞消費做文章,南充應該側重發展更多新業態、 新經濟。尤其是要在始終保持傳統商貿地位的同時,做好線上銷售,通過線上銷售適應新業態、新經濟,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部門聲音

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

把南充打造成為成渝地區投資窪地和創業福地

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將以「開放年」為主題,著力招引大項目、 搭建大平臺、 拓展大外事、築牢大保障,加油提速,提質增效,力爭全年新籤約招商引資項目220個以上、 成渝地區項目不少於80個,其中,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不少於100個、成渝地區項目不少於30個;引進到位內資730億元以上、 到位外資6億元以上。

市經信局

做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工業硬支撐

緊扣「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這一定位,聚焦搶佔發展制高點、抓好鏈條融合突破點、抓牢對外開放主攻點三個方向, 市經信局將做好做實「轉移承接、做優配套、錯位發展、延鏈強鏈」四篇文章,著力打造成渝地區製造轉移承接基地、 優質產業配套基地、特色產業聚集基地、數字經濟區域基地、產學融合示範基地,力爭在總量上形成規模、質量上形成優勢、發展上形成協同,推動南充工業由「中端」向「高端」、由「傳統」向「智能」、由「數量」向「質量」跨越。做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工業硬支撐。

實幹築就夢想

實力成就夢想

借力「雙城記」打造「次極核」

南充機遇無限 未來可期

【來源:南充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借力「雙城記」 打造「次極核」
    市委提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就是要推進南充融入成渝輻射帶動,實現大城崛起、跨越發展、次級突破。南充作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全省經濟副中心重點培育城市,我們要通過打造「次極核」,發揮引領效應、帶動區域發展、推動整體跨越。三方面,擔當發展「主力軍」。省委提出「強化兩翼帶動、做強軸帶支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南充既處於川東北這一「翼」,又處於成南達萬這一「軸」,還處於嘉陵江流域這一「帶」,我們要通過打造「次極核」,發揮主力作用、夯實北翼支撐、推動中部崛起。
  • 8萬餘條數據解密:成渝雙城經濟圈如何「C位出道」?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京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一熱點話題,再次引來廣泛關注。那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話題怎樣逐漸升溫,川、渝在相關報導中展現出怎樣的形象,川渝各市州/區縣被媒體關注的差異如何呢?
  • 成渝「雙城記」如何「畫」出雙城經濟圈?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成渝「雙城記」如何「畫」出雙城經濟圈?中新網重慶1月13日電 (記者 劉相琳 鍾旖)本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強調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中國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在此間舉行的重慶地方「兩會」上,如何建好成渝雙城經濟圈,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 成渝雙城經濟圈交通提速 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地區更是在新的發展機遇下加緊謀劃,努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今日起,本版推出成渝雙城經濟圈相關報導,敬請關注。——編 者 10月18日,張羽靚從成都回到重慶。做貿易的她家住重慶,在成都的生意卻越來越多。
  • 從城市群發展看成渝雙城經濟圈機遇與挑戰
    因此,如何加快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利用好最新政策優勢並吸取其他幾個城市群建設中的經驗和教訓,打造成渝地區新的城市經濟圈增長極,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一、 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歷史意義  歷史上,成渝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同屬四川省。1997年,中央宣布將重慶劃為直轄市,至此成渝雙城才同屬不同省(直轄市)。
  • 江津如何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搶抓新機遇 打造「新...
    該區負責人表示,將緊緊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推動江津在融入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搶得先機、贏得未來,著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戰略支點。雙福新區全景 找準定位:江津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大有可為今年初以來,江津區四大班子領導牽頭,圍繞如何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了調研謀劃。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些動作也太快了吧!
    按下了「加速鍵」 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列夕發朝至「點對點」貨物班列的開行,也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背景下,為提高成都、重慶之間的貨物運輸效率探索試點的一條新通道。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中歐班列(成渝)還將根據抗疫期間貨物運輸需求,進一步擴大班列服務開行範圍,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需克服「瑜亮情節」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陳碧紅) 「成渝之間要克服』瑜亮情結』,坦率承認和正確認識目前的競爭狀態,以良性競爭、分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規模效益,打造中國第四超級國際經濟區。」6月20日,在西博城舉行的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毫不迴避地指出這一問題。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事記
    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月6日重慶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重慶市貫徹落實意見。四川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精神,研究四川省貫徹落實意見。
  • 各方熱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實施區域布局
    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幹功能,並進一步明確了4個方面的任務。圍繞如何推動落實落地,各方展開討論。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又該如何培育壯大?與會代表與會外專家展開熱烈討論。第一招:借勢借力區域中心城市要深化與成渝「雙核」的協作配套,優先承接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如果說長三角等地是「眾星拱月」,那麼成渝地區就像是「月明星稀」。
  •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這些市州有新動作
    要自覺擔負齊心唱好「雙城記」的政治責任,繼續保持戰略定力,準確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點方向。推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厚植高品質宜居生活優勢,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要堅定不移以城市「東進」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加快推進東部新區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區域帶動力的成都都市圈。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端論壇在重慶舉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端論壇現場。新華網發(耿駿宇 攝)  新華網重慶7月4日電(陶玉蓮 滕華)「推進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端論壇」7月3日至4日在重慶市潼南區舉行,100餘位專家學者與幹部代表參與會議,為推動雙城經濟圈發展建言獻策。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12月14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以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這是今年以來兩省市黨政領導的第二次「會面」。如此高規格的頻繁交流,在川渝發展史上前所未有。此次會議,大家怎麼看?更重要的是,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川渝兩地如何進一步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 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聯動促融合
    今年,四川出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改革工作安排》,明確20項重點改革任務。川渝兩地聯合印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若干重大改革舉措》,提出11項協同推進重點任務。從「任務書」到「路線圖」,一系列具體規劃、具體政策、具體工作、具體項目,促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實在在的行動,取得了改革發展的實效。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邏輯
    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概念 2016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成渝城巿群發展規劃》,將成渝城市群範圍劃定為:重慶市的27個區(縣)以及開縣、雲陽的部分地區,四川省的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除北川縣、平武縣)、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廣安、達州(除萬源市
  •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從會議《公報》看,有十大看點值得重點關注。四川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十大看點之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原文】今後五年,是四川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的關鍵時期。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意味著什麼?
    2014年,成渝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9%,2018年這一比例提升至6.6%左右。這樣的開放性經濟單位,對於四川來講,是「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的發展格局;對於西部來講,就是最新確定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於國家來講,就是「一帶一路」。
  • 重慶成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中心
    新華網重慶8月30日電(記者趙宇飛)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中心29日正式揭牌,將凝聚全國科研力量,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展系統性、前瞻性研究,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 13份協議背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的這些新進展……
    四川在線記者 熊筱偉 朱雪黎助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資國企「出手」了。4月28日至29日,四川省國資委率四川14位國企負責人一行赴重慶開展對接合作,一口氣籤下13份合作協議。中央有號令,黨委政府有部署,國企有行動。四川國企「出手」本身並不讓人意外。
  • 中央新「畫」了一個雙城經濟圈 為何是成渝?
    A:——會議指出,推動成渝地區雙核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Q:推動成渝地區雙核經濟圈建設,目標是啥?  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成都大都市圈、重慶大都市圈以及受「雙城」新極化與強輻射的軸帶而集成的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