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標 新定位 新徵程
6月18日,南充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開幕大會上,中共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發表了題為《借力「雙城記」 打造「次極核」》的重要講話。 南充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提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這個新目標。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建設, 使南充從「川北重鎮」轉變為「成渝重鎮」,這是新定位。圍繞新目標和新定位,開展扎紮實實、創新創造的建設過程,就是我們的新徵程。
衝鋒號已經吹響。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推動南充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
南充破題的關鍵點在哪兒?
關鍵詞 經濟
2019年,全市經濟總量達2322.2億元、居全省第5位,增速達8%、居全省第4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區域。
龔倩 製圖
在經濟上做文章,南充有底氣、有信心、有定力。近年來,南充大力實施「155發展戰略」,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空前提升。全市上下緊緊圍繞「100件大事」和「三場攻堅戰」「三場突圍戰」, 取得了驕人的戰績。2019年,全市經濟總量達2322.2億元、居全省第5位,增速達8%、居全省第4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區域。今年以來, 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市堅持農業作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開放添後勁,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項目開工復工、 市場復市復業,一季度全市經濟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1至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省第1位、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4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省第3位,南充在「中國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全國335座城市中位居第18位。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全市幹部群眾實幹苦幹的結果,也是「大抓投資、大抓項目」的結果,充分展現了全市「投資唱主角」「項目大攻堅」「發展加速度」的喜人局面,展現了擊鼓奮進的強勁態勢,展現了迎難而上的擔當定力。
關鍵詞 產業
1至5月,南充新籤約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共30個,協議投資總額106.7億元。新開工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28個,產業協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來,南充重點聚焦「五大千億產業集群」「五大百億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項目招引。與此同時,在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製造業領域, 著力提升與成渝兩地的產業配套和協作能力, 不斷拓展與成渝兩地配套合作的空間。今年1至5月, 南充新籤約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共30個,協議投資總額106.7億元。新開工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項目28個,產業協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南充各地紛紛立足實際,系統謀劃,精準發力,出臺了一系列具體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動各領域深度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順慶以鑫達企業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已成為全市新材料產業主要承載基地、 西南最大高分子複合材料生產基地, 雲計算、 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對接重慶,蓄勢待發;高坪在絲紡和電子產業上發力,與蘇杭、重慶等地開展合作,著力引進電子、絲綢等優質企業布局落戶;嘉陵已有「吉利」「銀翔」等企業落戶,在發展汽車汽配產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積極與成都、重慶、西安等汽車生產基地對接,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南部加強與成都、 重慶等地裝備製造重點企業的對接,配套發展普通機械、專用設備製造, 建設成渝裝備製造業零部件配套生產基地;儀隴主動承接成渝地區、沿海地區製鞋產業轉移, 加快汽車電子及元器件項目招引和培育;蓬安工業園區重點發展機械汽配、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導產業,主動對接成渝,配套發展汽(摩)配產業……
關鍵詞 項目
建立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庫,大力推進項目前期和對上爭取工作,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合作項目建設。
「緊扣『加快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戰略目標,需要以項目為抓手,堅持『融入發展』和『做強自身』兩手抓。」市發改委主任劉松談到, 南充融入成渝發展要側重在重大規劃、產業體系、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快融入。進一步研究謀劃與成渝兩地重大骨幹交通設施互聯互通項目, 不斷提升「鐵公水空」多式聯運能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今年市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要密切跟蹤國省「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編制動向, 科學編制南充「十四五」規劃和融入雙城經濟圈發展規劃,積極做好國家規劃定位爭取工作。統籌抓好161項重點任務,推動產業體系、基礎設施、生產要素、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等全面對接,確保成南幹支聯動、 融渝配套發展取得新成效。建立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項目庫,大力推進項目前期和對上爭取工作,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合作項目建設。
關鍵詞 消費
2019年,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8.93億元,同比增長11.3%。總量在全省排第3位,增幅在全省排第2位,處於全省「一方陣」。
作為一座新晉商業魅力「三線城市」,如今的南充處處都有四面八方的外來消費者。2019年,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8.93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總額396.2億元,增長15.3%。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44.4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4.5億元。2019年,南充市的社消零總量在全省排第3位,增幅在全省排第2位,一直處於全省「一方陣」。
如何加快「川北重鎮」向「成渝重鎮」轉變?
「川北重鎮」向「成渝重鎮」轉變
具有哪些優勢和基礎?
加快「川北重鎮」向「成渝重鎮」轉變
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專家訪談
Q
如何看待中央定調「成渝雙城經濟圈」?
A
邱亞明:全國目前有19個城市群。從實力來看,這19個城市群,在成渝城市群實力之上的還有很多,但中央明確定調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將其作為京津冀、長三角、 珠三角以外的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意味著國家對成渝地區的定位更高、期望更大。南充作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 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和7個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之一,善於抓住機遇,必將謀得更大發展,實現更大跨越。
Q
記者:南充是經濟大市,為何不是經濟強市?
A
邱亞明:目前,從GDP、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南充均居全省「一方陣」。今年,南充又躋身全國商業魅力「三線城市」, 成功入圍中國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百強,說明南充經濟總體實力和發展後勁值得肯定。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作為四川第二人口大市, 南充是經濟大市,卻還不是經濟強市。南充主要經濟指標雖然排在全省「一方陣」,但人均指標大多排在全省後位, 特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有些城市差距還比較大。
Q
記者:南充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A
邱亞明:南充要實現從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首先要有堅強的產業支撐, 構建完善的產業體系。其次,南充缺乏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 經濟發展長期以來受到制約。此外,南充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量雖然排在全省前列,但從每萬人擁有的市場主體數量和企業數量來看,仍然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還需在培育市場主體、壯大民營經濟發展上持續用力。
從項目建設來看,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項目工作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咬住「100件大事」不放鬆,堅持以「項目年」行動為抓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幹,以大手筆謀劃項目、大氣魄建設項目、 大馬力保障項目,總體講全市「100件大事」呈現出突破突圍、開工開幹、可圈可點的良好態勢。但由於土地、人才、資金等因素影響,部分項目還存在推進不力, 未達到目標進度等問題, 對此要釐清項目欠進度根源,不斷加強項目要素保障,強力推進項目建設, 力推項目早日投產達效。此外,要立足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 圍繞打造「次極核」,搶抓機遇、創新模式,謀劃儲備一批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大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規劃「籠子」。
從投資來看,目前南充投資拉動的特徵還是比較明顯,投資增速長期排在全省前列,這也是近兩年來南充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不過在投資領域, 我們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還要深挖潛力,在產業投資、市場挖掘方面多做文章。
從消費領域來看,南充歷來是全省消費大市。圍繞消費做文章,南充應該側重發展更多新業態、 新經濟。尤其是要在始終保持傳統商貿地位的同時,做好線上銷售,通過線上銷售適應新業態、新經濟,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部門聲音
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
把南充打造成為成渝地區投資窪地和創業福地
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將以「開放年」為主題,著力招引大項目、 搭建大平臺、 拓展大外事、築牢大保障,加油提速,提質增效,力爭全年新籤約招商引資項目220個以上、 成渝地區項目不少於80個,其中,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不少於100個、成渝地區項目不少於30個;引進到位內資730億元以上、 到位外資6億元以上。
市經信局
做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工業硬支撐
緊扣「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這一定位,聚焦搶佔發展制高點、抓好鏈條融合突破點、抓牢對外開放主攻點三個方向, 市經信局將做好做實「轉移承接、做優配套、錯位發展、延鏈強鏈」四篇文章,著力打造成渝地區製造轉移承接基地、 優質產業配套基地、特色產業聚集基地、數字經濟區域基地、產學融合示範基地,力爭在總量上形成規模、質量上形成優勢、發展上形成協同,推動南充工業由「中端」向「高端」、由「傳統」向「智能」、由「數量」向「質量」跨越。做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的工業硬支撐。
實幹築就夢想
實力成就夢想
借力「雙城記」打造「次極核」
南充機遇無限 未來可期
【來源:南充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