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的媽媽,這幾件事早知道,產後的大人寶寶可以少受罪。
母親篇。
試探忍耐的惡露
多年來,媽媽經歷了很多次考驗,所以很多新媽媽都不會把產後惡露放在心上,但時間一長,它還是淋漓盡致的比較傷感,其實這些惡露是產後排出的血塊,雖然看上去和例假比較像,但並不是。因此母親在面對惡露時要多些耐心,一般惡露會持續6周左右,有些需要2個月,這是正常的。假如母親發現自己有腹痛,氣味比較不正常,或過久不出來,要及時就醫。
愛情的傷痕,對不對?
無論新媽媽選擇什麼樣的生產方式,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傷害,而傷口護理是不可忽視的大事。切開產道的傷口比較大,所以一般新媽媽會比較重視,但過分的重視有時也不好,有些新媽媽因怕傷口痛而不肯下床走動,這對傷口的恢復非常不利,一般產後第二天就會適當走動,避免腸粘連。而且順產傷一般是側切或撕裂,如果不嚴重的撕裂恢復會比較快,而側切則會稍慢,對於新媽媽的傷口要保持清潔,不要拉扯,尤其是在排惡露期間,更要注意,產後專用衛生巾一定要用,不但吸收量較大,面料也較柔軟,減少對傷口的刺激。
乳汁的神奇
眾所周知,母乳營養較高,但不是產出來的,奶就會湧動起來,對於初學者來說,想像與現實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初乳的顏色不是乳白色,而是淡黃色或透明液體,量也比較少,但所含營養成分非常珍貴。此外,新媽媽要儘快開奶,除了讓寶寶多吮吸外,還可以用吸乳器,它能模仿寶寶吮吸節奏,迅速刺激母乳流出,讓寶寶儘快喝到營養豐富的母乳。
嬰兒篇
「小黃人」
許多新媽媽覺得寶寶出生後一定是粉嫩特別可愛,其實超過半數的寶寶出生後幾天都會像「小黃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疸,主要是由於體內膽紅素增多,而且是通過糞便排出,所以吃得越多,膽紅素就越多。此外,適當的曬太陽,對消除黃疸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避免日光較強的時段,如果黃疸嚴重,醫生還有其它措施,所以新媽媽不必太擔心。
免疫。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時不必擔心病毒感染,但從「安樂窩」出來後,就要靠寶寶自己了,而給嬰兒最好的保護就是疫苗,疫苗接種的時間比嬰兒想像的要早,嬰兒出生後第一個兩針將在24小時內注射,分別是抗結核病的卡介苗和預防B肝病毒的疫苗。
看看這些,準媽媽們是不是已經對寶寶的出生情況有所了解了?但願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