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這幾件事早知道,產後的大人寶寶可以少受罪

2021-01-10 我的老家人

初生的媽媽,這幾件事早知道,產後的大人寶寶可以少受罪。

母親篇。

試探忍耐的惡露

多年來,媽媽經歷了很多次考驗,所以很多新媽媽都不會把產後惡露放在心上,但時間一長,它還是淋漓盡致的比較傷感,其實這些惡露是產後排出的血塊,雖然看上去和例假比較像,但並不是。因此母親在面對惡露時要多些耐心,一般惡露會持續6周左右,有些需要2個月,這是正常的。假如母親發現自己有腹痛,氣味比較不正常,或過久不出來,要及時就醫。

愛情的傷痕,對不對?

無論新媽媽選擇什麼樣的生產方式,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傷害,而傷口護理是不可忽視的大事。切開產道的傷口比較大,所以一般新媽媽會比較重視,但過分的重視有時也不好,有些新媽媽因怕傷口痛而不肯下床走動,這對傷口的恢復非常不利,一般產後第二天就會適當走動,避免腸粘連。而且順產傷一般是側切或撕裂,如果不嚴重的撕裂恢復會比較快,而側切則會稍慢,對於新媽媽的傷口要保持清潔,不要拉扯,尤其是在排惡露期間,更要注意,產後專用衛生巾一定要用,不但吸收量較大,面料也較柔軟,減少對傷口的刺激。

乳汁的神奇

眾所周知,母乳營養較高,但不是產出來的,奶就會湧動起來,對於初學者來說,想像與現實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初乳的顏色不是乳白色,而是淡黃色或透明液體,量也比較少,但所含營養成分非常珍貴。此外,新媽媽要儘快開奶,除了讓寶寶多吮吸外,還可以用吸乳器,它能模仿寶寶吮吸節奏,迅速刺激母乳流出,讓寶寶儘快喝到營養豐富的母乳。

嬰兒篇

「小黃人」

許多新媽媽覺得寶寶出生後一定是粉嫩特別可愛,其實超過半數的寶寶出生後幾天都會像「小黃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疸,主要是由於體內膽紅素增多,而且是通過糞便排出,所以吃得越多,膽紅素就越多。此外,適當的曬太陽,對消除黃疸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避免日光較強的時段,如果黃疸嚴重,醫生還有其它措施,所以新媽媽不必太擔心。

免疫。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時不必擔心病毒感染,但從「安樂窩」出來後,就要靠寶寶自己了,而給嬰兒最好的保護就是疫苗,疫苗接種的時間比嬰兒想像的要早,嬰兒出生後第一個兩針將在24小時內注射,分別是抗結核病的卡介苗和預防B肝病毒的疫苗。

看看這些,準媽媽們是不是已經對寶寶的出生情況有所了解了?但願能幫助你。

相關焦點

  • 準媽媽們害怕的6件事,你是否都經歷過?
    在孕媽群,家家月嫂看到過孕媽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在分娩這件事上,很多媽媽都會在群裡反覆提到。 家家月嫂看到她們緊張、焦慮,最普遍的是害怕。 下面家家月嫂帶你看看準媽媽們害怕的6件事。
  • 不想落下月子病,產後第一天需做好這幾件事,新手媽媽要知道
    很多媽媽第一次經歷生孩子都沒有經驗,媽媽們從產房出來那一刻都會因為疼痛而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老一輩的人,因為條件不好,很多人生完孩子沒過多久就起來幹農活了,月子也是沒有休息好。現在的人都比較注重產後休養。這幾件事,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再苦再累也要做完。
  • 準媽媽做這幾種運動可以促進順產,產後還可以保持身材哦
    在懷孕期間準媽媽進行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使寶寶發育更加健康,也可以是媽媽孕期身材保持得更加好,近日專家發現孕期運動可以促進順產,下面看看那些運動可以促進順產:1、運動催生準媽媽加強運動能促使胎兒入盆,同時還能鍛鍊盆底肌肉,增加產力。不過,出門運動的時候最好能找個「保鏢」,以防忽然發生「緊急情況」。
  • 想知道自己產後子宮恢復怎樣?主要看這幾件事有沒有做好
    懷孕對於女性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懷孕以後,胎兒會在孕媽的子宮裡生長發育,隨著胎兒一天天的不斷發育長大,孕媽的子宮也會被撐到前所未有的大,生完寶寶以後,寶媽的身體很虛弱,子宮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恢復。產後對子宮的保護是很重要的一項,如果產後寶媽不注意護理,子宮沒有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會對寶媽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小的損害。
  • 產後42天複查,寶媽和寶寶不想日後受罪,這九項檢查最好不要落下
    可在過來人孕媽的眼中,受罪的時間何止是孕期的十個月,可以說從做出懷孕的打算那刻起,寶媽就做好了打「長期戰」的準備。正當寶媽們為熬過了孕期、分娩、月子痛而高興,以為能夠離開家裡這一畝三分地時,寶媽們耳邊又不禁響起來剛出院時醫生的囑咐:產後6~8周一定要到醫院做一次檢查。
  • 堅持做到這幾點,寶寶不受罪,媽媽不疼痛
    斷奶幾乎是每個哺乳期過後媽媽所要面臨的問題,看似簡單也困擾了不少新手媽媽。甚至有的媽媽因為斷奶問題解決不好,導致寶寶健康有影響,自己也引發了乳腺炎。斷奶對寶寶、對媽媽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因為斷奶後寶寶會變得愛哭、愛鬧、愛生病,而媽媽不僅要忍受寶寶斷奶期間的一切問題,還要承受漲奶等引發的身體疼痛。今天分享一下應該如何做到科學斷奶?這應該是現在每一個媽媽都要學會的事情,可以避免大人小孩少受罪,不留下任何的心理陰影。
  • 這些事是產後一定要做的,少一件也不利於產婦身體恢復,不能忽視
    準備生產準媽媽,或者剛剛生產的寶媽,一定要注意產後修復,不要讓後遺症困擾我們的後半生。這幾件事情是產後一定要做的事情,少一件對身體恢復都不利,不能忽視:①產後排尿。一般醫生建議,產婦在生產半小時之後,就可以試著給寶寶母乳餵養了。可是,因為產婦剛剛生產,身體虛弱,各種不適,所以母乳餵養也是挺困難的。但是,寶寶儘早吃上母乳對提高免疫力和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另外,寶寶吃母乳的時候,也可以幫助媽媽加快子宮收縮,儘快恢復身體。所以,克服困難,儘快母乳餵養也是產後重要的事情。
  • 過來人:不想經歷產後腰疼,這幾件事別做,忍上一個月受益幾十年
    據調查,至少有90%的寶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腰疼,不少寶媽表示,簡直是非人的折磨,這輩子不想再經歷了。那麼要想躲過一劫,這幾件事寶媽們最好不要做。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不想經歷產後腰疼,這幾件事寶媽不要做在懷孕的時候,尤其是孕晚期,由於鈣質的流失和胎兒的不斷長大,子宮也會隨之增大,孕媽重心後移,脊椎和腰部負荷加重,對其盆腔神經、血管造成擠壓,容易產生腰酸背痛的現象。
  • 在孕期,準爸爸做這6件事,準媽媽與胎寶寶幸福感更強
    準媽媽如果在人少的地方獨立散步,沒有什麼不好。但是,由於準媽媽是特殊的人群,是應該作為保護對象。在整個孕期中,準爸爸參與到這項活動中。準媽媽會感覺到,自己的老公也陪著自己一起孕育。在孕中期、孕後期,準媽媽陪著準媽媽散步,可以讓胎寶寶感受到準爸爸的存在,當遇到特殊情況時,準爸爸陪伴著準媽媽,讓準媽媽更有安全感。3.預算經費努力賺錢。當知道妻子懷孕後,準爸爸除了幸福與激動。準爸爸就要進行預算,整個孕期,準媽媽的產檢錢、營養錢等。
  • 孕期抑鬱的6個「導火線」,準媽媽這樣做,可以遠離產後抑鬱!
    很多新手媽媽在被醫生告知自己得了產後抑鬱症時,都會有點想不通。她們不明白為什麼曾經興高採烈想當媽媽的自己,在寶寶出生後反而會得了抑鬱症。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大家長久以來不太知道的風險因素,看看我們可以在孕期做些什麼,以減少抑鬱症發生的機率。
  • 產後漲奶,疼到「懷疑人生」?媽媽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來哺乳寶寶
    一般來說漲奶都是在產後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出現,也有的媽媽們會提前在產後第二天或者推遲在產後第七天,腫脹的乳F是充滿乳汁的信號,也是因為血液集中在乳F才會引起疼痛和腫脹,以此保證乳汁大量分泌,一般來說生第一胎的時候乳F腫脹的不適合感會強一點,但也不是絕對的,有的媽媽們沒有什麼腫脹感就能分泌出乳汁。
  • 章子怡產後曬餵奶照,稱漲奶如「酷刑」,當媽媽太不易了
    章子怡產後稱漲奶如"酷刑",當媽不易 生過孩子的媽媽們都知道生產後會經歷漲奶,這是沒辦法避免的事。但是,章子怡除了和網友吐槽漲奶的難受外,也和大家分享了很多緩解漲奶的小知識,比如產後要及時給寶寶吸允奶水,避免吃蘿蔔湯、雞湯等容易漲奶的食物等等。準媽媽們可以提前學習起來,為將來做好準備。
  • 寶寶打嗝,一直不斷怎麼辦?用對這6個方法,能讓寶媽少受罪
    文/真心媽媽育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應該是很多父母都感同身受的一件事吧,在養娃的路上,父母會面對很多的挑戰,想要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父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是有很多的路要走的,因為孩子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的需求和心理是不一樣的
  • 自然分娩第一天必做的6件事!早看早受益
    懷孕時無數人想早點卸貨,可真到卸貨完後,很多產婦又不知所措,或者只知道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加上產後身體上不適,第一天只想躺在床上,啥也不想的人不在少數。其實生完孩子並不是卸完貨就完事了,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有6件事情要及早完成。
  • 產後24小時很關鍵,把握住黃金時間,才能開啟寶寶健康人生
    護士的耐心讓小吳感受到了很多溫暖,同時也讓她了解到,原來產後的24小時,有這麼多需要對寶寶和自己做到的事。 二、產後24小時,寶寶的注意事項還不少,新手爸媽記好了 早接觸、早吮吸、早開奶
  • 想快速順產、不撕裂,孕晚期要做到這4點,準媽媽該清楚
    產後恢復快,不用多長時間就可以下地行走了,不會在身體上留下疤痕,想生二胎也不用擔心子宮瘢痕、粘連等各種問題。但是,並不是每個產婦都具備順產條件的,順產能否順利是影響他們做出選擇的最大因素。要求可不少,比如準媽媽的骨盆結構要正常,身體有力量,會用力,心態良好。與此同時,胎兒還不能太大,且胎位要正常。但從好的方面來看,想實現快速順產、不撕裂,也可以從這些因素上下功夫,準媽媽該清楚。
  • 和寶寶同床睡,四件事大人不要做,容易讓寶寶睡不踏實
    寶寶睡眠對身體發育,對身體健康有很重要影響。所以寶寶睡覺質量好不好成為媽媽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睡前除了讓寶寶吃飽,換好尿不溼之外,和寶寶同床睡這四件事寶媽寶爸要避開。一.奶睡孩子很多新手媽媽為了安撫孩子,會選擇奶睡孩子,縱容寶寶養成含著乳頭睡覺的習慣。這一習慣看似普通常見,其實暗藏小危險,寶寶含乳頭睡覺媽媽稍有放鬆可能會導致窒息。並且長時間奶睡容易影響寶寶下頜發育,造成地包天,影響寶寶顏值。
  • 產前經常做這三件事,寶媽生產更輕鬆,寶寶也能更健康
    所以為了緩解各位準媽媽的情緒,我們也找出了一些對於臨產媽媽來說比較實用的一些注意點,希望能緩解準媽媽們的焦慮和不安,同時為順利生產做準備。 經常散步,鍛鍊身體 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對於準媽媽來說,隨著肚子裡寶寶一天天長大,準媽媽的肚子也會變得愈加沉重,並且腰背酸疼,盆骨刺疼和渾身乏力也都成了每天的日常表現
  • 寶寶穿尿不溼出現紅屁股,媽媽好心疼,選對尿布才能讓寶寶少受罪
    選對了尿布才能讓寶寶少受罪在給寶寶使用尿布之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選擇尿布了,因為尿布對於寶寶們來說,也算是一種貼身的衣物,每天24小時都跟在寶寶的身邊。因此尿布如果選擇不當的話,可能就會給寶寶帶來危害。①材質首先,尿布的材質十分的關鍵,通常一定要選擇適合嬰兒皮膚的材質,比如說棉布就是最適合的。
  • 試管嬰兒準媽媽可以做哪些運動?
    其實,準媽媽們大可不必太過緊張,只要檢查確定過各方面情況穩定,適當地做一些運動是有益於自身以及胎兒的健康的。 據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孕期,尤其是孕後期 3 個月堅持運動且運動量達到或超過推薦量的女性,所生的寶寶 10 歲時的血壓明顯低於未做運動的女性所生的寶寶,這意味著她們的孩子日後患高血壓的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