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記者吳曉鋒
「過去一年,我圍繞著民生履職,探尋用更好的法治實現和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日前,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煜宇說。
但她坦言,在2018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之初,她還是有些忐忑。儘管年輕的她曾有著很多耀眼的履歷。
「原因是起初對政協不了解,對政協委員職責不清楚。」就如同她的學術研究,王煜宇對自己履職政協委員有著更高的要求。「懂政協是履職的第一步,是認識論問題,是做好全國政協委員工作的前提條件,解決的是對全國政協的組織歸屬和情感認同」。
「要做到懂政協,就要不斷加強學習,在學習中履職,在履職中學習」,同時要積極分享學習成果,「在重慶市委宣傳部、西政、市青聯等組織的兩會精神宣講中,我積極傳播政協知識,不擴大政協認同,持續凝聚政協共識。」
王煜宇說,「除了『懂政協』,還要『會協商』。會協商是實踐論問題,是做好全國政協委員工作的職責標準,解決的是全國政協委員的角色定位和行為方式」。兩年來,她利用各種假期,積極深入調研,掌握一手材料。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她一口氣提交了《強化法律監管,防範過度醫療》、《完善食品安全法制體系,切實「讓人民吃得放心」》、《落實<義務教育法>,改革「小升初」機制,切實提升義務教育質量水平》等4份提案。4份提案件件關乎民生大事難事,關注度高、針對性強,提案立案率100%,在國家立法和重點提案辦理中獲得高度重視。
2018年7月,受全國人大憲法法律委、教科文衛委、法工委邀請,王煜宇應邀參加《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協商座談會並就立法防範過度醫療問題發言,2019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對「強化法律監管,防範過度醫療」進行回復,明確表示《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第三稿已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完善,同時,《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是黨中央確定的重大立法事項,已列入201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
2019年9月,王煜宇提交的《修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被全國政協列為重點提案,受邀參加汪洋主席主持的全國政協第一次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並從法治角度,就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作了主題發言。
「除了懂政協、會協商,還要『善議政』。善議政是認識論和實踐論統一問題,是做好全國政協委員工作的目標方向,解決的是全國政協委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王煜宇說「政協不是權力機關,參政不行政、建言不決策、監督不強制,主要通過協商發揮作用。這種作用不是靠說了算,而是靠說得對。說得對就是能夠提出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意見建議,這就需要求真務實的能力水平。」
2019年4月16日,在住渝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形勢座談上,王煜宇以「科學認識、準確判斷,以法治思維推動『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根本解決」為題發言,得到與會各方高度評價。
今年2月5日,在全國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期,王煜宇敏銳地注意到我國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立法文本陳舊、法律體系零碎分散、監測預警和報告公布機制原始滯後等問題。經過縝密思考,她適時提出關於《修改傳染病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我國傳染病防治的及時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提案,應立即啟動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的清理修訂工作,積極應對新時代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轉染病防控的迫切需求。《人民政協報》3月2日對該提案進行了刊登。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人大憲法法律委、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會議上,王晨副委員長強調,「針對此次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和短板,要明確思路,統籌布局,勇於擔當,狠抓落實,認真梳理涉及疫情防控、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一定要用更好的法治築牢防疫屏障」。王煜宇如是說。
記者手記:
讀大學時,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均為全校第一;參加重慶首屆公開招考公務員考試高居榜首;28歲就破格晉升副教授,35歲被遴選為博士研究生導師;被美國、加拿大等多所名校聘為訪問教授……
這些耀眼的履歷為這位年輕的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奠定了堅實基礎,擴展了文化視野。她在調研的深度廣度上下功夫,搞清協商議題的情況、成因、對策,使自己真正具備協商議政的思維能力。她強化實踐鍛鍊,在議政實踐中增強議政本領,發揮法學專業優勢,深入把握政治協商的制度特點和運行規律。
無論是向青年學生傳授法學知識,還是宣講「兩會」精神、傳播政協知識,她更願意結合自己在國內外工作學習的親身經歷。用她的話說,就是講真話:「我們的制度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制度。」
「我將不忘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初心,牢記凝聚共識、協商議政的使命,著力增強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繫群眾能力、求真務實能力。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履職盡責,持續奮鬥!」王煜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