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西屯鎮:姚文科的創業致富路

2021-01-08 澎湃新聞

近日,在甘肅省靈臺縣西屯鎮街道的靈貿原製衣扶貧車間內,10幾名婦女排坐在縫紉機前,正進行著開袋、烤邊、壓線等製衣操作,一件件服裝通過她們嫻熟的技術生產出來,一派忙碌的景象。「大家加油,爭取月底前完成這個項目!」說話的人是靈貿原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文科。

在眾多創業追夢人之中,姚文科創業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他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中途也遇到挫折、迷茫,但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信念:「我要成功,我要回到靈臺去,去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2012年10月,他毅然放下在西安創辦的企業回到家鄉,重頭開始,帶領著更多的貧困家庭走上致富道路……

打工萌生「創業夢」

1966年,姚文科出生在甘肅省靈臺縣西屯鎮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裡,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一直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殘疾的身體,在母親的幫助和鼓勵下,長期堅持訓練。雖然始終左腿行動不便,不能自如地行走,但他成功甩掉了拐杖。

1986年高中畢業後,為了給自己爭口氣,姚文科獨自來到西安闖蕩,在一家化工廠打工謀生。由於沒有啥技能,又是殘疾人,廠裡便把沒人願意幹的燒鍋爐工作硬塞給了他,他也不嫌棄。白天燒鍋爐,晚上下班後,他便想學點手藝,看到西安晚報上面招聘服裝工的廠子多,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製衣服這門手藝。說幹就幹,他一面白天按時完成自己工作,一面晚上報名參加西安田家灣服裝技校學習服裝設計與製作。在學習的一年中,學校距離他工作的地方特別遠,需要倒三趟公交車,但他從沒有缺席過一節課,有時候回去晚了趕不上最後一趟公交車,他便慢慢走著回去,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比其他學徒付出更多心血的時候,上帝的另一扇門向他已悄悄敞開。

1988年,他離開化工廠到西安高麗妮絨服裝廠工作,剛到廠子裡工作一個月,結果廠子裡的一名裁剪工突然辭職,這可急壞了老闆,當時這屬於技術工種,找人特別不好找,眼看著要交工了,這時,懷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決心,姚文科站了出來,說我能行,結果一上手後,老闆頓時心花怒放,姚文科一下子就在廠裡裡站穩了腳跟。1989年姚文科又主動應聘到中國人民解放軍3507工廠,從事特殊設計、製作工作,由於技術過硬、善於鑽研,受到工廠多次表彰獎勵並被授予「青年標兵」稱號,可晚上他失眠的次數卻越來越多,內心想著給別人打工總不是長久之計,這時候的姚文科已隱隱約約產生了想自己幹的想法。

創業未忘「家鄉情」

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工廠效益不太景氣,姚文科感覺得要「跳出來」的想法愈加強烈。2000年,姚文科辭職了,開始了跌跌撞撞的創業路。

剛開始,姚文科開了一家小縫紉部,從進貨、管理店面經營全都一手抓,這些對於正常人來說都非常艱辛,但他卻一肩扛了下來。那幾年,西安本地企業需要的工作服需求量大,他每天就背著縫製的樣品挨個跑廠子,一開始被人騙錢不說,因為身體的殘疾,他吃盡了苦頭。可不服輸的心態一直支持著他,慢慢的,開展有了訂單,為了省錢,只有100多斤、行動又不便的他,經常自己背100多斤的東西送貨,一不留神,就從天橋上滾下去,摔得一身髒泥。

「要堅持嗎?」摔倒了,姚文科爬起來問問自己的內心,「要堅持!」是啊,對他而言,吃過的苦還少嗎?身體上的這些傷痛算什麼?他想有自己的活法。在不斷的堅持奮鬥中,姚文科的服裝生意越做越好,在西安市場上闖出了一片天地,贏得了很多客戶的信賴和好評

2004年開始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美美服飾。雖然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可姚文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回報家鄉的初心。

攜手共圓「致富夢」

2012年10月,姚文科毅然決然地放下西安的公司由妻子經營管理,自己回到了家鄉西屯從頭開始,創辦了靈貿原製衣有限公司,租了場地,購置設備。可接下來的問題卻讓姚文科犯了難,鎮上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留守婦女和老人,招聘來的婦女根本上不了手,這可怎麼辦,姚文科狠下心來,下了血本從西安採購回20多卷布,補貼工人6個月工資用於專門培訓,他親自上手,坐在縫紉機前手把手教,公司慢慢地走上了正軌。

2018年,姚文科看到全縣精準扶貧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他想幫忙卻苦於沒有機會,正好鄉鎮府找上了門,想聯合他的公司成立扶貧車間解決貧困戶的培訓就業問題,姚文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貧困戶進廠後,他每個貧困戶都安排一個師傅帶,讓師傅耐心地示範、手把手地輔導,直到她們學會為止。這兩年,車間累計舉辦服裝加工剪裁技能培訓3期,培訓貧困戶勞動力120人次,提供就業信息30多條,組織輸轉勞動力260人次,實現了鎮企「雙贏」。

目前,公司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先後注入資金360多萬元,擁有設備80多臺,員工34人,其中貧困戶14人,主要生產行業服、工作服等,產品銷往陝甘兩省及周邊市縣,獲得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在外奔波創業近三十年,如今回歸故鄉,事業才剛剛起步,展望未來姚文科充滿自信。他計劃努力將公司發展壯大,為家鄉人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家庭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勤勞致富。同時他也要幫助像他一樣的殘疾人到自己公司工作,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顧和幫助,使他們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創造不平凡的人生。成為家鄉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

鄉村服裝小作坊,撐起扶貧大產業。面對姚文科的「靈貿原製衣」為近40名農村留守婦女和貧困人員找到了脫貧致富之路,也為周邊鄉村的返鄉創業人員起到了模範帶動的作用,在助力脫貧,振興鄉村中發揮出的積極作用,一位鎮負責扶貧工作的領導深有感觸地說「返鄉致富帶頭人在引領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防範返貧等方面都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致富帶頭人培育力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帶動穩定脫貧,提高脫貧質量......」。

來源:中國甘肅網

記者:馬小亮

出品:靈臺縣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西屯鎮:姚文科的創業致富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網紅水果」博洋蜜 群眾致富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網紅水果」博洋蜜 群眾致富的「甜蜜事業」 2020-07-06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小車間 大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小車間 大作為 2020-12-18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和縣:農家樂裡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和縣:農家樂裡的「致富經」 2020-12-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辣」出致富路 創收新」椒「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辣」出致富路 創收新」椒「點 2020-07-22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 2020-12-19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富同興 小康路寬(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科學利用草場讓我們受益無窮。」米吉格道爾吉深有感觸。大興安嶺老林業工人於久江——「不再砍樹當導遊,小康生活不用愁」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居民主要以林業職工為主。於久江以前是阿爾山市白狼林業局的一名林業工人,一個月收入2000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羊家嶺:山窩窩變「金窩窩」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羊家嶺:山窩窩變「金窩窩」 2020-07-22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靠山吃山」的新路徑——探尋大瑤山的「幸福密碼」
    去年自家民宿開業前,她特意做了一套質量上好的民族服裝穿在身上,「想把我們生活中的美好,完整地展示給遊客。」在廣西金秀縣橫村屯,村民蘇紅芳在打掃自家民宿客房(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馳 攝過山瑤,是舊社會貧困瑤族群眾的代稱,他們靠租種別人的土地為生,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種10把穀子,給地主交完租,自己只剩一兩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吉列子日帶著一班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省裡派了專家組現場指導,國家還給我們協調了直升飛機專門運機械,這路是下了決心要修好的!」「去施工隊幹活,每天能掙200塊,不比種土豆掙得多?」從幾個,到十幾個,後來,全村的貧困戶幾乎都加入了這場戰鬥。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面幫助施工隊解決各類難題,一面抓村裡的脫貧工作,連電話都沒時間給家裡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2020-09-30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江西梅江村的華麗蛻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這個村子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今天(10月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我們就跟隨記者到江西高安的梅江村去看一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這個村子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今天(10月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我們就跟隨記者到江西高安的梅江村去看一看。當記者來到梅江村時,突然遭遇狂風暴雨,村民們說,這要是在幾年前,大伙兒可沒現在這麼淡定了。一夜大雨後,當記者再次來到了梅江村,看到的是清新整潔舒適的景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腮扣: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腮扣: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2020-10-24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為公租房居民鋪就家門口就業創業路
    因要照顧患病的母親,一度生活困難的方建華得知這個消息後,馬上就申請了一個約20平方米、每月租金650元的日雜百貨攤位,成為創業苗圃的第一批創業者。後來,他又申請了幾間門面房,如今每月可賣4萬多元的貨物,除去每月租金3900元和進貨成本,純利潤在6000元左右。「最高的時候每月收入可以達到1萬元。」方建華笑著說,他在社區的幫助和鼓勵下,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過上了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寧北市這個女人不簡單,帶領村民家門口致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寧北市這個女人不簡單,帶領村民家門口致富!一直到參加了縣人社部門組織的「鄉村工匠」培訓,陳三妹才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原來,一片竹林加一雙手,就能編織出金山和銀山。廣寧是有名的竹子之鄉,可是,砍竹編竹工作辛苦,普通竹編製品價格低廉,年輕人不願意留下來做這行,留守的婦女老人又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去做。陳三妹她們空有一身手藝,卻還是不能擺脫貧困。
  • 家家養牛,新立屯村走上致富路
    近日,清原滿族自治縣清源鎮新立屯村的室外溫度降到零下20攝氏度,村西南方向小山腳下的河溝早已冰封,家家戶戶滿滿當當的苞米樓子閃著金色光芒。冬日裡新立屯村沐浴在金色陽光中。村裡給安排的公益崗每月工資400元,女兒在鎮裡務工一年能掙2萬元工資,加上村裡扶貧產業的帶動,今年我們爺倆能實現淨收入5萬元,這回徹底脫貧了!」劉亞軍家今年賣了小牛犢賺了一萬多。據了解,新立屯村共有548戶,1728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縣邵寨鎮:花椒樹下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縣邵寨鎮:花椒樹下的「致富經」 2020-06-24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毛小偉:生豬養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毛小偉:生豬養殖叩開「致富門」 2020-12-08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靈臺什字鎮:脫貧路上再加力,決戰決勝奔小康
    由於身體原因,一直以來,一家四口的生活來源全靠老伴打零工,生活極其困難。而他所在的飲馬咀村也是甘肅靈臺縣26個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轄4社196戶664人,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戶186人,貧困發生率為28.05%。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9年初,為了提高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促進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鎮村兩級經過充分研究論證,在飲馬咀村實施了扶貧車間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