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環山,一面臨崖,谷底湍流,河灘破敗,懸崖溜索,與世隔絕……「阿布洛哈」在彝語中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
曾幾何時,走出深谷,要爬「天路」。村裡到最近的烏依鄉,要沿著不足1米寬的小路,爬上高差近2000米、70多度的陡崖,稍不小心,就有滑下山崖的風險。身體強壯的成年人, 出去一趟也要走4個小時。建村57年,許多村民都不曾走出大山。
「買支牙膏得爬懸崖走上整整一天。」
「出去賣羊,得把羊綁在腰上,手腳並用拽著繩索溜過河。」
這是幾年前,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位於四川布拖縣東南部的阿布洛哈村,2013年被納入極度貧困村,直到2019年底,全村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182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71.94%。
改變,始於修建通村公路。
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至今還記得,兩年前,通村路剛開始修建時,他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動員,鼓勵貧困戶到公路施工隊務工的情景。
「懸崖峭壁上能修出路?白費力氣!」「不如種種土豆,還能保收成。」大家心裡打鼓,不願邁出家門。
吉列子日帶著一班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省裡派了專家組現場指導,國家還給我們協調了直升飛機專門運機械,這路是下了決心要修好的!」「去施工隊幹活,每天能掙200塊,不比種土豆掙得多?」
從幾個,到十幾個,後來,全村的貧困戶幾乎都加入了這場戰鬥。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面幫助施工隊解決各類難題,一面抓村裡的脫貧工作,連電話都沒時間給家裡打。
這條僅3.8公裡的通村路,鑿穿了三座懸崖,在峽谷上建起一座鋼橋,施工隊、專家組和全村人齊心合力,一年多後終於完工。2020年5月26日,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宣告通路。
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竣工通車。
這天,村民像過節一樣高興。
且沙色聰高興得整晚沒睡,通路前20天,他就把家裡唯一的馬賣掉了,換了一輛嶄新的摩託車。通路這天,他騎著新「馬」,迫不及待「量」了去鄉裡的距離。「只要30分鐘!太快了!」
路通了,村裡的生活大變了樣。
6月29日,在新房抽籤儀式上,17戶貧困戶告別破舊的茅草房和土坯房,「拎包入住」縣裡統一修建的安置新居。
阿布洛哈村群眾喜分新房。
青瓦白牆裡,有一處專門為黨員群眾議事準備的活動室,每當黨員大會、村民議事會舉辦的時候,這裡總是熱鬧非凡。事事公開、件件商議,一個又一個促脫貧、謀發展的「金點子」從這裡飛入田間地頭、村口巷尾……村民常感慨:現在心裡越來越踏實,越來越有底了。
路通了,房子建好了,致富怎麼解決?在村民議事會上,駐村第一書記日力色日提出了新思路——立足阿布洛哈村夏季溫度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的自然資源優勢,引進芒果、臍橙、青花椒等經濟作物,以成片觀賞性種植業為基礎,同步發展鄉村旅遊。
「沒苗苗、不懂技術,咋能種得好?」村民沒信心。「我們先試種,再推廣,絕對不讓大家吃虧!」日力色日把駐村工作隊合力製作的「種植計劃表」發到村民手中,給大家吃上了定心丸。
從產業規劃到項目論證,從作物栽培到技術傳授,駐村工作隊全過程指導、全覆蓋跟蹤,阿布洛哈村現代農業產業從無到有,120畝芒果、50畝臍橙、2萬多株青花椒,在峽谷中落地生根,全村人均年增收超過4000元。村「兩委」還組織全村的勞動力,進行挖掘機駕駛、花椒核桃修剪技術的培訓,很多在家的婦女,都成了花椒核桃拉枝、剪枝的行家裡手。
阿布洛哈村富起來了,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又開始盤算下一步:依託電商平臺,把村裡的蜂蜜、核桃等特色農產品送進千家萬戶。
脫貧路拓寬了,群眾的「心路」也得打開。為了讓村裡的孩子燃起走出大山的勇氣,駐村工作隊員常和他們嘮嗑談心。在村小五年級就讀的且沙么子歪學習成績不好,還經常缺課。隊員們知道後,輪流到她家中做工作。
「以後大家都可以到大城市去了,但沒有文化,怎麼在城裡生活呢?你喜歡唱歌,總不能在村裡唱一輩子啊!」隊員們的一番話,說進了小且沙的心裡,第二天,她就回到了課堂。駐村工作隊員王小平還將陪伴自己多年的豎簫送給了小且沙。
阿布洛哈村群眾跳「達體舞」慶祝搬新房。
作為直過民族區中的極度貧困村,很多城裡人習以為常的小事,對這裡的村民來說,都是人生第一次的大事。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員每周輪流當教員,從教洗衣疊被到使用電器,從督促洗臉洗手到打掃衛生,日復一日的耐心和努力,提起了村民的精氣神,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彝族小夥日烈娶媳婦,以往一盆盆的「坨坨肉」變成了精緻實惠的家常菜;老人阿達去世,家人也沒有燃放煙花爆竹。大家都說:「現在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沒有了攀比,更減少了負擔。」
最近,沿著新修的通村公路,更多的幫扶力量正汩汩湧入阿布洛哈村——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投入30萬元幫助村集體建起牛圈豬圈,協調企業和村裡籤了購銷合同,承諾包購包銷農特產品;江油援彝醫療隊組織幫扶醫務人員利用周末時間,來村裡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村醫培訓,為村民和建房工人義診、給病患送藥上門……溫暖的幫扶如燦爛的陽光,照進了這個曾被遺忘在深谷的小山村。
現在的出村路,猶如一條「天路」,時而穿雲而過,時而跨澗盤旋。這條路平坦開闊,再不用擔心一腳踏空,墜入深淵。
「共產黨,好啊!」採訪結束時,一位老大爺披著皮襖走出來,笑容爬滿了臉上寬寬的褶子,衝我們比劃了半天,最後用夾雜著彝語的方言,堅定地說出了這句話。
(圖片由四川布拖縣委組織部提供)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