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三面環山,一面臨崖,谷底湍流,河灘破敗,懸崖溜索,與世隔絕……「阿布洛哈」在彝語中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

曾幾何時,走出深谷,要爬「天路」。村裡到最近的烏依鄉,要沿著不足1米寬的小路,爬上高差近2000米、70多度的陡崖,稍不小心,就有滑下山崖的風險。身體強壯的成年人, 出去一趟也要走4個小時。建村57年,許多村民都不曾走出大山。

「買支牙膏得爬懸崖走上整整一天。」

「出去賣羊,得把羊綁在腰上,手腳並用拽著繩索溜過河。」

這是幾年前,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位於四川布拖縣東南部的阿布洛哈村,2013年被納入極度貧困村,直到2019年底,全村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182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71.94%。

改變,始於修建通村公路。

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至今還記得,兩年前,通村路剛開始修建時,他帶著村「兩委」挨家挨戶動員,鼓勵貧困戶到公路施工隊務工的情景。

「懸崖峭壁上能修出路?白費力氣!」「不如種種土豆,還能保收成。」大家心裡打鼓,不願邁出家門。

吉列子日帶著一班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省裡派了專家組現場指導,國家還給我們協調了直升飛機專門運機械,這路是下了決心要修好的!」「去施工隊幹活,每天能掙200塊,不比種土豆掙得多?」

從幾個,到十幾個,後來,全村的貧困戶幾乎都加入了這場戰鬥。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面幫助施工隊解決各類難題,一面抓村裡的脫貧工作,連電話都沒時間給家裡打。

這條僅3.8公裡的通村路,鑿穿了三座懸崖,在峽谷上建起一座鋼橋,施工隊、專家組和全村人齊心合力,一年多後終於完工。2020年5月26日,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宣告通路。

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竣工通車。

這天,村民像過節一樣高興。

且沙色聰高興得整晚沒睡,通路前20天,他就把家裡唯一的馬賣掉了,換了一輛嶄新的摩託車。通路這天,他騎著新「馬」,迫不及待「量」了去鄉裡的距離。「只要30分鐘!太快了!」

路通了,村裡的生活大變了樣。

6月29日,在新房抽籤儀式上,17戶貧困戶告別破舊的茅草房和土坯房,「拎包入住」縣裡統一修建的安置新居。

阿布洛哈村群眾喜分新房。

青瓦白牆裡,有一處專門為黨員群眾議事準備的活動室,每當黨員大會、村民議事會舉辦的時候,這裡總是熱鬧非凡。事事公開、件件商議,一個又一個促脫貧、謀發展的「金點子」從這裡飛入田間地頭、村口巷尾……村民常感慨:現在心裡越來越踏實,越來越有底了。

路通了,房子建好了,致富怎麼解決?在村民議事會上,駐村第一書記日力色日提出了新思路——立足阿布洛哈村夏季溫度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的自然資源優勢,引進芒果、臍橙、青花椒等經濟作物,以成片觀賞性種植業為基礎,同步發展鄉村旅遊。

「沒苗苗、不懂技術,咋能種得好?」村民沒信心。「我們先試種,再推廣,絕對不讓大家吃虧!」日力色日把駐村工作隊合力製作的「種植計劃表」發到村民手中,給大家吃上了定心丸。

從產業規劃到項目論證,從作物栽培到技術傳授,駐村工作隊全過程指導、全覆蓋跟蹤,阿布洛哈村現代農業產業從無到有,120畝芒果、50畝臍橙、2萬多株青花椒,在峽谷中落地生根,全村人均年增收超過4000元。村「兩委」還組織全村的勞動力,進行挖掘機駕駛、花椒核桃修剪技術的培訓,很多在家的婦女,都成了花椒核桃拉枝、剪枝的行家裡手。

阿布洛哈村富起來了,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又開始盤算下一步:依託電商平臺,把村裡的蜂蜜、核桃等特色農產品送進千家萬戶。

脫貧路拓寬了,群眾的「心路」也得打開。為了讓村裡的孩子燃起走出大山的勇氣,駐村工作隊員常和他們嘮嗑談心。在村小五年級就讀的且沙么子歪學習成績不好,還經常缺課。隊員們知道後,輪流到她家中做工作。

「以後大家都可以到大城市去了,但沒有文化,怎麼在城裡生活呢?你喜歡唱歌,總不能在村裡唱一輩子啊!」隊員們的一番話,說進了小且沙的心裡,第二天,她就回到了課堂。駐村工作隊員王小平還將陪伴自己多年的豎簫送給了小且沙。

阿布洛哈村群眾跳「達體舞」慶祝搬新房。

作為直過民族區中的極度貧困村,很多城裡人習以為常的小事,對這裡的村民來說,都是人生第一次的大事。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員每周輪流當教員,從教洗衣疊被到使用電器,從督促洗臉洗手到打掃衛生,日復一日的耐心和努力,提起了村民的精氣神,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彝族小夥日烈娶媳婦,以往一盆盆的「坨坨肉」變成了精緻實惠的家常菜;老人阿達去世,家人也沒有燃放煙花爆竹。大家都說:「現在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沒有了攀比,更減少了負擔。」

最近,沿著新修的通村公路,更多的幫扶力量正汩汩湧入阿布洛哈村——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投入30萬元幫助村集體建起牛圈豬圈,協調企業和村裡籤了購銷合同,承諾包購包銷農特產品;江油援彝醫療隊組織幫扶醫務人員利用周末時間,來村裡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村醫培訓,為村民和建房工人義診、給病患送藥上門……溫暖的幫扶如燦爛的陽光,照進了這個曾被遺忘在深谷的小山村。

現在的出村路,猶如一條「天路」,時而穿雲而過,時而跨澗盤旋。這條路平坦開闊,再不用擔心一腳踏空,墜入深淵。

「共產黨,好啊!」採訪結束時,一位老大爺披著皮襖走出來,笑容爬滿了臉上寬寬的褶子,衝我們比劃了半天,最後用夾雜著彝語的方言,堅定地說出了這句話。

(圖片由四川布拖縣委組織部提供)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公路通村 幸福延伸(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文)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三面臨山、一面臨崖,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我第一次來到阿布洛哈,是來勘探地形,為通村公路項目建設做準備。當時,我們步行了3個多小時,才從山頂走到村裡。當地村民對解決交通出行難有著迫切期望。2019年6月,我們接到任務,要在12月31日前,將3.8公裡的通村道路建成通車。但是,當地巖層破碎,極易垮塌。
  •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的「小康路」
    2020年6月30日,隨著最後的「兩隧一橋」完工,客運班車駛進了阿布洛哈村,這座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正式迎來「車路」雙通。阿布洛哈村新貌。 張浪 攝這是阿達麼色牛與同學第一次在村門口坐車返校開學。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雖然全長只有3.8公裡,但由於村莊位於高山峽谷地帶,地質結構複雜,巖層破碎,施工難度極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羊家嶺:山窩窩變「金窩窩」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羊家嶺:山窩窩變「金窩窩」 2020-07-22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布洛哈村:奏響脫貧致富新生活的「公路之歌」
    2020年5月26日,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全線貫通,這裡成為了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山谷隧道中駛來了客運車,也放飛了村民們的夢想。5月26日,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全線貫通,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公路連接了鄉村與城市,打通了貧瘠與富足、困頓與希望。
  • 客車開到我們村啦!現場見證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公路通車!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涼山阿布洛哈村攝影報導隨著「兩隧一橋」全面完工,6月30日,位於四川大涼山深處的阿布洛哈村「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客車開進了高山彝村寨!這條客運班線的開通,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了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鳥瞰新建公路涼山州布拖縣的阿布洛哈村,位於距離布拖縣城60公裡的西溪河峽谷中。因歷史原因,該村一直以來未專門修建對外出行通道,村民需沿陡峭山路步行近4個小時才能到達對外通道公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和縣:農家樂裡的「致富經」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興和縣:農家樂裡的「致富經」 2020-12-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崆峒: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 2020-12-19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封面深度|阿布洛哈村和它的雲端公路
    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公路尋村山上的雲霧,說來就來,車開著開著,幾分鐘前還能見的遠山就已被遮住。看到前面路邊有人放牛,我們第三次停車詢問,對方仍手將指向道路前方,雲霧深處。在山裡繞了3個小時後,我們仍未到達那個地圖上都難以找到的村子——阿布洛哈村。霧越來越濃,盤旋的路仿佛沒有盡頭,我們甚至開始懷疑,這條路是否真的通往阿布洛哈村,直到看見200米外突兀出現的洞口。穿過兩個黑暗的隧道,迎著眼前的亮光,我們終於看到了一片開闊地上的村子。
  • 國新辦發布|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全國最後一個通車村莊
    9月28日,國新辦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交通保障發布會,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在會上表示,今年6月30日,隨著四川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開通了「金通工程」客運班車,標誌著全國最後一個行政村通了公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天水市清水縣:雲端玄頭 讓小康來敲門
    這個「仙氣飄飄」的村子以前可沒有這麼脫俗,用村民們的話說,窮的讓人看不到頭,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祖祖輩輩被大山隔絕,過著「閉關」的日子。2013年,一條寬敞的通村水泥路打開了通向外界的一扇門。村民走出了大山,客商走進了村子,玄頭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 攬景聽風,阿布洛哈通村「雲端公路」 一路謳歌奔小康
    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山路。阿布洛哈是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具備通硬化路條件的建制村,這一天阿布洛哈村至拖覺鎮的「金通工程」鄉村客運班線正式開通,這標誌著四川全面實現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阿布洛哈徹底告別「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村」的「頭銜」。這也標誌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歷史性跨越。
  •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路通了,阿布洛哈村「賽摩小夥」:明年娶個老婆!
    阿布洛哈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王小平告訴記者,在進村公路修通之前,幾乎聽不見摩託車聲。而在路修通後這兩個月時間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買了摩託車,村裡新增了6輛摩託車。「他們興奮得很,清早八晨就開始騎車遛灣玩。」 摩託車對現在的阿布洛哈村不是新鮮事,但在幾個月前,還很稀奇。
  • 陽光照進阿布洛哈村
    2020年1月17日,新柏油路已經通到村峽谷的對面。2005年10月6日,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正在看記錄全村貧困生活現狀的黑白照片。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村裡正式投用峽谷擺渡纜車,與此前已建成的3公裡通村公路接力,至此,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對外通道被打通。1月17日,關注這裡16年的四川著名攝影師林強與四川日報記者再次來到阿布洛哈村,他們在村上舉辦了一場《16年變遷》的影展。在村口的一棵大樹下,上百張關於村子變化的照片被展出,村小學的孩子和不少村民都來觀展。
  •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路通了,阿布洛哈村「賽摩小夥」:明年娶個老婆!
    公路建成了,阿布洛哈村有了鄉村客運招呼站。阿布洛哈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王小平告訴記者,在進村公路修通之前,幾乎聽不見摩託車聲。而在路修通後這兩個月時間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買了摩託車,村裡新增了6輛摩託車。「他們興奮得很,清早八晨就開始騎車遛灣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彩雲之南:小康路上的最美笑臉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如果說上面這段話更多是抽象的數字,那麼記者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那一張張掛在鄉親們臉上的絢爛笑容,深深感染和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這正是脫貧攻堅最靚麗的底色,是小康生活最鮮活的註腳,是奮鬥之路最耀眼的光芒。彩雲之南,目之所及,處處山青水綠、天碧雲淨,產業更興旺,日子有奔頭,黨的好政策託起了百姓的好生活。
  • 借力十裡水果長廊 三水區南山鎮天橋村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隨著南山鎮不斷擦亮十裡水果長廊品牌,不少天橋村村民乘著東風,發展起水果採摘旅遊業務,走上致富路。在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推動下,村子越發乾淨整潔,村民住得越來越舒心,日子越過越紅火。「以前,我們一家人就在村子一側的公路邊,向過往的路人兜售水果。」陳香水說,以前每天賣多少,完全靠運氣。如今,陳香水再也不用為銷路擔憂了。得益於南山十裡水果長廊的良好口碑,現在每逢水果採摘季,遊客絡繹不絕。「旅遊旺季時,周末一天接待100名遊客是常事,我們收入也從2010年開始翻了幾番。」陳香水說。像陳香水一樣的例子,在天橋村並不鮮見。
  •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路車」雙通 村民分新房開始新生活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路車」雙通 村民分新房開始新生活 (2/10) "← →"翻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班彥村開通幸福路
    我們對總規模124.5畝的土地進行了拆舊。建新安置區則位於山下,緊鄰公路,交通便利。我們對沙溝山的123戶428人實施了整體搬遷、集中安置,新村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水電路等配套設施一次到位,確保安置搬遷戶『不離土、不離村』。」袁光平說。搬遷安置圓了呂長榮和其他村民一輩子不敢想的新房夢,而這只是增減掛鈎政策帶來的紅利之一。
  •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
    平河村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在省公安廳幫扶下,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平河村村民更是依託交通、氣候、土地等資源,大力發展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通路,幾代村民的夢想  「我們村在鄉裡的位置最偏遠,辦事不方便,產業項目進不來。村民進城需繞道隔壁兩個村,先走土路,再搭摩託車到五老山路口才能坐上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