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家年輕的動畫製片公司憑藉一部名為《頑皮跳跳燈》(Luxo Jr.)的三維動畫短片向世界宣告著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的崛起。儘管當時的三維製作技術正處於發展階段,這部動畫短片還是憑藉精湛的製作技術將兩盞普通的檯燈賦予鮮活歡快的生命色彩,完成了一部敘事流暢、節奏歡快的經典。後來這盞檯燈成為了公司的標誌,它身上帶有的大膽、活潑、創新甚至少許嬉皮也被視為這家公司與眾不同的形象。這家公司就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
皮克斯經典logo在之後的三十年裡,皮克斯創造了太多的動畫經典,不論是以玩具視角觀察孩童的《玩具總動員》,還是充滿視覺感染力的《海底總動員》,或是最近憑藉大開的腦洞席捲票房的《頭腦特工隊》,每一部皮克斯動畫在大獲成功之時,也深深嵌入80後、90後甚至00後的童年記憶當中。皮克斯動畫之所以在迪斯尼這樣的老牌動畫製作公司手下異軍突起,除了詼諧又不失溫情的故事、簡單流暢的敘事能夠吸引觀眾外,先進三維動畫技術製作出的細膩真實的場景也是皮克斯動畫的一大賣點。可以說,皮克斯不僅是新生代動畫的代表,更是世界計算機動畫製作的領頭羊。
皮克斯動畫人物大集合。2015年10月8日到2016年8月7日,紐約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正在舉辦的「皮克斯:故事設計展」(Pixar: The Design of Story)就為觀眾展示了皮克斯動畫幕後的製作故事。在這裡,高超的製作技術也不過是簡單的手繪素描、鮮活的油畫和栩栩如生的雕塑。
「皮克斯:故事設計展」展覽現場,觀眾正在體驗數字交互裝置。在此次展覽中,觀眾將如同置身於動畫實驗室,透過近650幅手繪電影效果圖、人物原型和故事情節圖,領略到皮克斯對每個動畫人物性格表現和鏡頭語言上的精益求精。
例如在這些手繪圖中,觀眾能看到《玩具總動員》、《飛屋環遊記》、《機器人總動員》、《勇敢傳說》等經典動畫片最初製作時的樣子。對比最終在大銀幕上呈現出的那些表情細膩、情感豐富的經典主角,觀眾們能了解到皮克斯在實現動畫角色塑造方面的創新和努力。
色彩捕獲,2004超人總動員,Lou Romano作,數位板繪畫 2008機器人總動員,Jay Shuster作,紙本淡彩正如,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首席創意總監約翰•雷斯特(John Lasseter)所說:「在皮克斯,視覺設計(美術)和故事情節(編劇)從一開始就被融為一體,此次在庫珀•休伊特設計博物館的展出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皮克斯工作室是如何將上述兩點融合的。」
在視覺設計上,皮克斯對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認真審核的,設計過程卻基於幾個簡單的方法,美術團隊使用的是最傳統的素描、油畫、雕塑技能。之後在編劇與美術之間反覆探索、商討和協作下逐漸明晰,最終由角色設計師繪製。
胡迪製作過程此次展覽以數碼交互的方式再現了《玩具總動員》中的牛仔胡迪(Woody)是怎樣通過「由內而外」的設計,演化成形的:
胡迪最初的樣子《玩具總動員》講述了一群玩具之間關於友誼的故事,動畫故事的獨特敘事方式開了以玩具視角主導電影故事的先河,這就特別需要設計玩具之間彼此連接的關係,也正是這樣,早期的胡迪像是一個提線木偶,他的造型靈感來自於人物玩偶查理•麥卡錫(Charlie McCarthy)和演員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組合。與此同時,皮克斯團隊也在設想另一個角色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最初他的名字叫Lunar Larry),他們首先要在形象形成對立。為此,胡迪最初還有一隻「縫紉」出的下巴,但在後期製作中,為了更突出胡迪的「手工化」,他變成了一隻提線玩具。
Jeff Pidgeon手繪稿這張手繪稿來自於傑夫•皮金(Jeff Pidgeon),他用樂觀的精神賦予胡迪另一種性情。儘管以3D電影的角度看,傑夫的這張手繪稿並沒有顯而易見的風格和多維的視角,然後在當時,卻成為了《玩具總動員》中胡迪最早的形象,通過這個形象,激發了創作團隊關於電影的各種想法,也塑造了胡迪更多的性格。即使到電影的後期,胡迪的角色變得並不討人喜歡,但這依舊要在他的身上找到吸引觀眾的地方。這也是對製作團隊提出的挑戰。
Bud Luckey雕塑雖然,皮克斯公司特別強調用手繪製定人物的個性,但電影是三維的,這就需要用雕塑去完善形象。這個由Bud Luckey所創作的雕塑,有助於完善二維草圖和手繪動畫的不足,是電影細枝末節的造型和光影變化有更多的依據。
Bud Luckey手繪經過多次試驗和成千上萬的草圖的積累,創作團隊終於漸漸開始清晰他們所需要的胡迪的模樣——柔和、友好、熱情,且認為自己是權威之一。Bud Luckey繪製的這張圖成為了胡迪養成中關鍵的圖像。
這部電影邀請了湯姆•漢克斯和蒂姆•艾倫為角色配音,當時很多觀眾會以為胡迪的形象會接近配音明星,而事實上,動畫師僅僅利用了漢克斯的身體語言,而沒有使用他明顯的面部特徵。
Bob Pauley手繪稿這張來自《玩具總動員》的藝術總監鮑勃•波利(Bob Pauley)的手繪稿幾乎是最接近電影中胡迪和巴斯光年形象的一稿。圖中還透露出在原始概念中主角的高度(巴斯3英寸,胡迪15英寸),然後,在一部電影中兩個主角的高度差距,使攝影機角度出現了問題,甚至鏡頭會呈現螞蟻和大象對話的畫面感。最終,電影團隊將巴斯光年的形象變大為6英寸。
最終《玩具總動員》中胡迪和巴斯光年呈現的形象。在故事情節上,整個電影製作過程是一個設計的過程,交替迭代的規劃和實施都集中在講述故事中。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需要想像出一個世界,然後為它設計人物,讓故事發生。在這個想像出的世界裡,動畫設計師們化身建設者,他們安排動畫世界裡的一切,然後把想像變為「現實」。
2006年汽車總動員Ornament Valley場景為此,創意團隊切身考察了許多生活案例。比如,《賽車總動員》中西方景象的顏色取材於66號公路的泥土樣本。《飛屋環遊記》中的屋子是基於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維多利亞式住宅,經過一系列精細工作和建築細節成形的。
卡爾的房子,2009飛屋環遊記,Don Shank作品,數位板繪畫皮克斯代表的既是二維手繪動畫時代的謝幕,也是計算機三維動畫製作的起點。在電腦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掌握了先進動畫製作水平的動畫界將為人們帶來更多視覺上的感染和衝擊。然而,皮克斯之所以成為皮克斯,除了精湛的技術之外,或許正像展覽所呈現的那樣,是一張張用心創作的手繪稿,一次次匠心獨運的設計,也是一個個孜孜不倦的創作人員,成就了三維動畫的勃興,也成就了皮克斯的今日神話。
回憶走進電影院的經歷,或是興奮,或是驚喜,或是失望,其實一部好電影也許並非遙不可及,只要「好好講故事」就夠了,只是這五個字,字字珠璣。
(實習生餘思亭對本文亦有貢獻)展覽現場展覽信息:展覽名稱:皮克斯:故事設計展(Pixar: The Design of Story)
展覽地點:紐約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
展覽時間:2015年10月8日-2016年8月7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