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面吃哪種更健康 ?燕麥麵條怎麼樣 餄餎面是你想要的嗎?

2021-02-27 金淼有機新生活

都說二伏要吃麵,我也來湊湊熱鬧。北京人本來就是一年四季離不了麵條,進了二伏,更得把各色麵條吃起來。不過,今天我和大家說的這種老北京喜歡吃的麵條,不僅好吃而且健康,它就是餄餎面。餄餎面是用蕎麥麵,高粱面或者是小麥粉混合之後,用一個非常傳統的壓麵條工具「餄餎床」壓製成的。蕎麥的顏色讓麵條看起來顏色有些深,發棕發灰。入口爽滑勁道兒,散發著雜糧的清香。

這餄餎面並不是北京特有的美食,據說它的美味橫掃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和陝西。無論是什麼地方,特色美食一定是與當地的物產息息相關。餄餎面的大面積流行,就是因為這些地方都是出產燕麥,高粱和大麥。大家在製作麵食的時候,嘗試過各種方法和配比,不放過任何一個成就美味的機會。於是餄餎面就在炊煙嫋嫋的山村中,鋪著花布的炕桌上,成了一家人碗裡的美食。

餄餎面講究的是現壓面現做。小時候,我家附近有一條的美食街,一到傍晚就燈火通明,不僅街道兩邊都是各色餐館,還有一些賣小吃的攤位一字排開。我記得其中有一個攤位非常火爆,就是賣餄餎面的。小攤最豪華的家當就是一口熱水滾開的大鍋和鍋上方的木頭架子。木頭架子的四條腿架在鍋邊上,在鍋的上方撐了一塊厚厚的木板,木板中間挖了圓洞,一個最下面有小孔的金屬片被安裝在洞裡。開了孔的金屬片正對著大鍋。在木架上還裝一根長棍。攤主用活塞運動的原理重壓下去,洞裡的溼面被木棍擠壓,通過小孔變成一根根麵條,直接掉進鍋裡開煮。落到鍋裡的餄餎麵條在沸水中上下翻滾,要不了幾分鐘就熟了。用笊籬把麵條撈上上,然後澆上各式澆頭,好吃的餄餎面就做好了。

據說北京的餄餎面是從山西傳過來的。先把蕎麥麵用開水攪拌開,然後加入白面和適量的鹽和鹼。據說加入這兩樣東西能讓麵條變得更有韌性。一點點倒進溫水,反覆揉面知道變成一個光滑的麵團,然後醒面半個小時才可以把麵團放到餄餎床裡壓製成麵條。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站在餄餎面的攤位邊上,看攤主和一位十幾歲的少年一起為餄餎面忙活著。我尤其覺得那個加在鍋上一壓就能出麵條的餄餎床是個神奇的東西,什麼時候,我家了要是有了它,吃餄餎面就不用出門了。

小攤上各式滷汁菜碼非常齊全。冬天的時候,還會支起另外一口煮著羊肉湯的大鍋,餄餎面盛在碗裡之後,攤主會舀一大勺羊肉湯澆上面上,再放上兩塊羊肉遞到你的手裡。夏天的時候,餄餎面會增加一個過水的程序,然後澆上噴香的芝麻醬。有幾次趕上飯點兒,我和爸爸路過這攤位時果然停下來,買兩碗買餄餎面吃。麵條勁道、面滷倍兒香,爸爸還會給我加點兒面碼、給自己加點油潑辣子和蒜汁,簡直太好吃了。

如今,在北京的很多山西飯館中,仍然能吃到用餄餎床壓出來的餄餎面。燕麥的雜糧口感沒有變,只是面滷的選擇更多更豐富了。有點可惜的是,我家至今還沒有置辦下餄餎床,想吃餄餎面還得下館子。這當然是句玩笑。找間安靜的小館,點上一碗餄餎面,一盤拍黃瓜和炸花生。老北京的「二伏面」,這麼吃才舒坦。

來源半糖半甜

責任編輯範建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吧

金淼有機農場出品

相關焦點

  • 油潑麵、臊子麵、餄餎面,來看看陝西西安這些美味的麵條,你知道幾種?
    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裡,陝西更是被被稱作「麵食王國」,那麼,在陝西西安,你能吃到哪些好吃的麵條呢? 蔥花、花椒、辣椒麵先鋪在麵條上,隨著熱油被潑入,這些食材的香味也被激發出來,隨著刺啦刺啦的油聲散發出來,聞著就讓人流口水。油潑麵本身使用的麵條軟韌筋道,寬厚足實,吃起來十分有嚼勁,也和周圍的調料完美混合。
  • 格拉條和餄餎面——兩碗相似而又不相同的麵條
    導語北方麵條的形狀大多類似,但由於人文和物產的不同,北方的麵條又呈現出一種和而不同的特點,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北方的兩種類似的麵食——阜陽格拉條和山西餄餎面。餄餎面格拉條格拉條是一種粗圓麵條,按當地方言翻譯出來的當地通用寫法為「格拉條」。
  • 特色羊湯餄餎面,麵條筋滑利口,湯汁味道鮮美,吃一口,唇齒留香,回味悠長!
    特色羊湯餄餎面       羊湯餄餎面,是一種中國北方的傳統特色麵食,用餄餎床子把和好的麵團放在餄餎床子裡,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放在鍋裡煮著吃。鮮面下鍋,根據顧客口感,煮熟後挑面入碗。將香味四溢的高湯澆在煮好的麵條上,淋上色鮮味美的辣椒油,配以熟羊肉、蔥花,香菜等。
  • 宜川的壓面餄餎
    每一種湯麵湯汁才是面的靈魂,再好的麵食沒有好的湯汁充其量就是一碗麵而已。宜川人深諳其道,把面的湯汁升華到極致,吃過宜川壓面餄餎的人都會說吃壓面餄餎就是為了喝湯。吃壓面餄餎碗底不剩一點湯,那才是真正的宜川壓面餄餎。宜川也產山羊,比起陝北志丹、吳起一帶的羊肉,羶味較大,人們多把羊肉做包子、餃子吃了,羊骨熬湯和羊下水做羊湯喝了,也有羊肉餄餎,但很少。
  • 很多老闆想要的開店技術,正宗餄餎面配方,羊油辣子秘訣!
    網紅餄餎面其實是白面餄餎,現在很多人做餄餎都是用小麥麵粉,而不是以前的蕎麥麵粉,白面餄餎的麵條是白色,蕎面餄餎是褐色的,今天主要講的是白面餄餎。
  • 登封竟然能吃到蕎面做的餄餎!Q彈爽滑流口水!吃一碗送一碗!
    來自陝西的非遺美味蕎面餄餎吃一碗送一碗(文末有參與辦法)「一天不吃一頓面,好像今天沒吃飯。」樂楠每次去南方,背包裡都要帶上某師傅的方便麵,吃一頓米飯可以,連吃幾天就想回家了,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感受?餓的時候,還是唏溜唏溜來碗麵條最過癮!但要說起比咱河南人更愛吃麵的,那恐怕就是陝西人了,陝西人把麵食已經做到了一定的境界,餄餎面就是從陝西傳過來的。在登封都吃過白麵粉做的餄餎面,但是你吃過蕎麥粉做的嗎?
  • 二伏要吃麵?快來pick你最愛的那一碗!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收下這份吃麵清單,看看全國各地都有哪些特別受歡迎的麵條吧!匯通面陝西可是吃麵大戶,很多吃貨去大西北,還不是為了這一碗麵?油潑麵Biangbiang面也很受歡迎!香菇面味道更鮮美!正處在二伏吃麵的時節,不如就來一碗香菇面吧!
  • 獲嘉餄餎條:一碗麵的傳奇與鄉愁
    獲嘉餄餎條口感強筋道,配料簡單。一鍋高湯,成年累月的熬在火上,每天不斷的往裡續水放肉丁加佐料,湯色亮黃,吃麵的時候,加上青蒜苗段,外加牛肉或者驢肉丁秘制好的臊子,把它們一起澆在餄餎條上面,油汪汪的蓋滿一碗,蒜苗的清香和著肉香撲鼻而來,吃一口,麵條筋道、湯厚味重。餄餎條裡加半勺油炸辣椒麵兒,剝幾瓣大蒜,有人能連吃兩大碗,吃的人順著額頭流汗,十分滿足。
  • 《裝臺》帶火了陝西美食,陝西這五大流派的餄餎你吃全了嗎?
    比一般麵條要粗些,但比麵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麵條差不多。豆面有時候需要加入面丹來調節面的軟硬度和口感。適合應用於那些沒有小麥麵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麵條的面類。一般來說,餄餎從顏色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用蕎麥麵做成的,做好之後的餄餎呈現出暗黃色,這種餄餎怎麼樣都好吃;另一種餄餎是用普通的白面做成的,壓完了以後其實就是清湯寡水的陽春麵,但由於餄餎面在製作時需要加入一種名為「
  • 在禮縣,有一道美食叫蕎麥餄餎面
    餄餎面[hé le miàn]是一種中國北方晉冀魯豫陝甘六省的傳統特色麵食,在甘肅省禮縣,講究的是用蕎麥麵做餄餎面。蕎麥有大蕎小蕎之分,小蕎綠色,味苦,做餄餎面一般用大蕎麥麵。小時候識字不多,看大人從沸騰翻滾的鍋中撈餄餎面,便自以為是地認為餄餎面的寫法應是"河撈麵",河中撈麵,這種霸氣的理解致使我至今仍堅持認為餄餎面就應是"河撈麵"。
  • 「鐵棒散文·歷九州」山西餄餎面
    同時期的詩人許有壬,在他吃到餄餎面的時候發出慨嘆:「玉葉翻盤薄,銀絲出漏長。」這千年的美食,竟然不為所謂「吃貨」之我所知,自己還是書看少了、路行少了。到山西,並不是專程為美食,吃餄餎面也是偶然。未曾想,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對於餄餎面的好奇、眷戀,竟發展到後來的渴盼與回味無窮。餄餎面,究竟為何物?簡單的說就是一種麵食。
  • 在北京發現一家超地道的人人饞餄餎面,是家鄉的味道沒錯了
    「鮮面熱羊湯,人人饞、口口香」。據店員透露,人人饞除了獨具特色的餄餎麵條和湯底之外,還有一個殺手鐧就是羊油辣子。接下來就該進入主題吃麵了。他們家餄餎面主推羊肉和牛肉兩種。小編選擇的是羊肉口味的,看這一大碗筋軟爽口的餄餎面散發著誘人的香味。
  • 石家莊老字號澤龍牛肉麵推出「牛肉餄餎」 成了網紅美食
    澤龍牛肉麵最早在自強路,後來遷至石塔路,從開飯店的角度講,石塔路上的人脈更廣一些,因為這條路堪稱趙縣的「迎賓大道」,聞名海內外的柏林禪寺就在這條街上,這裡美食、美景雲集,遊客如織。澤龍牛肉麵飯店的「牛肉餄餎」屬於餄餎面的改良品,它與集市上吃到的餄餎面屬於不同的版本。比如範莊集市上的餄餎鍋,滷湯是上好的羊肉丁,加蔥、姜、蒜、辣椒、花椒、大料等多種佐料燉製。
  • 來啊,到平涼咥[dié]個面來!
    圖/視覺中國平涼地處黃土高原的邊緣,黃土層厚實、土質疏鬆,不適宜種植綠色蔬菜,更適宜玉米、大豆、高粱、小麥、蕎麥、燕麥等農作物生長。這裡的小麥產量大,含澱粉量、蛋白質量都很高,用它磨成的麵粉製作食物,韌性大、勁道足、耐飢餓。尤其是麵條,拉扯也不易斷,因此成為了當地人最愛的日常吃食。
  • 餄餎
    這裡的「漏長」就是在說餄餎。民間比較普遍的是用蕎面做成的餄餎,所以它不算什麼高端的食物。但是食物也跟人一樣,經的事多了,品質也會隨著歲月的積澱水漲船高。  我爸愛吃一種由玉米面做成的餄餎,俗稱「鋼絲餄餎」。那口感真的像鋼絲一樣,有硬又筋,像黑黝黝執拗老漢子的粗胳膊。家裡吃「鋼絲餄餎」時,我媽怕我不消化,總先蒸後煮處理好了,給我們吃。
  • 走啊,去甘肅咥(die)個面!
    鍋盔烙得又厚又大如鍋蓋,麵條也扯得寬寬長長,吃飯都要用海碗。各類麵食小吃看得人眼花繚亂,餄餎面、漿水面、生汆面、酸湯麵、炒麵、牛肉麵、燴麵、搓搓面、臊子麵、鍋盔、酥饃、苜蓿饃、爐齒饃、柿麵餅、油餅、炸果子、酥饃、牛羊肉泡饃、罐罐蒸饃、釀皮、麻食……不管吃什麼,都足以讓你「咥咥」不休!
  • 今日美食•餄餎
    有一次,中學同學群裡聊天,有同學提到晚餐是餄餎面,頓時覺得饞的不行,表示羨慕,吐槽自己在北京少有機會吃到家鄉的麵食。
  • 有一種壯觀,是做霍州餄餎面!
    霍州餄餎,比麵條粗而勁道,是由一種叫餄餎床子的工具壓制而成的特色麵食小吃,亦稱河漏,可分為乾麵餄餎和稍子面餄餎兩種,二者的做法略有差異。小故事餄餎面最有名的當數"桃花面"。它是將餄餎加料湯,同進再加上適量的燒肉、肘子、臘麻、丸子,再加幾片菠菜韭菜段及蔥、蒜、姜、花椒等調味品,其味別致,其色迷人,聞著噴香,吃著可口。
  • 博野紅薯面餄餎,北方麵食一絕!
    因為紅薯被引入博野後,栽培面積越來越大,紅薯面餄餎順理成章地流行了起來,其滋味似乎更勝一籌。粗圓木刨成長方,兩頭安上支架,方木中間打通一個直徑十幾釐米的圓洞作為缸體,底面安一個滿布細小圓孔的鐵片,配一個相應大小的圓木錘做活塞,連在長長的壓臂上,和好的麵團放進圓孔,利用槓桿原理,壓臂上的木錘壓入圓孔,長長的餄餎麵條就源源不斷地從鐵片的圓孔裡擠出來了。
  • 河北最好吃的18碗麵條!經典中的經典!想吃麵的時候就靠這條微信了!!
    but下邊這些麵條你都吃過嗎?正順餄烙百年裡一直遵循祖傳秘方,並不斷改進。這個跨遍半個城也要吃的手擀麵,是一種家的味道。手擀麵,麵條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擀、抻、切、削、揪、壓、搓、撥、捻、剔、拉都成。擀出的麵條稱「手擀麵」。口感筋韌,面香濃鬱, 營養健康,強身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