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的《登泰山記》,描述了泰山的蒼勁,是藝術極高的優秀散文

2021-01-14 緣回緣起在不

姚鼐是同鄉劉大櫆的學生,桐城派創始人方苞的再傳弟子。他繼承和發揚了方苞、劉大櫆的文學理論,成為桐城派的重要領袖之一,是傑出的散文作家。他因室名惜抱軒,故被人稱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軒全集》。他所選編的《古文辭類纂》,在近代是一部家弦戶誦的文章總集。

姚鼐

《登泰山記》選自《惜抱軒全集》,是公元1774年冬姚鼐遊泰山後所寫的一篇山水遊記。這是一篇具有高度藝術成就的優秀散文,可以說,是達到了瑩澄澈、明潤無疵的境界的。泰山,被人們稱為東嶽,是五嶽之首,它千崖萬壑,雄奇壯麗,歷來就是登覽的勝地。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學士頻頻讚美泰山的景色,為它吟詩、賦辭、著文、作畫,反映這自然界蘊藏的美在作者心靈深處喚起的感受,並通過藝術手法的刻畫,使泰山的美景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從而激發人們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感情。姚鼐的《登泰山記》正是這樣。作者以蓬勃飽滿的健康情緒生動地描述了泰山嶸蒼勁的特色,繪寫了登山和觀日所目睹的千姿百態的景象,讀來令人神往。

泰山

文章是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寫的,分為五段,第三段日觀峰上觀日出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集中筆墨刻畫了這個中心形象,圍繞這個中心形象的其餘幾個部分,則是把描寫滲透在敘述裡,用外圍的形象擴大這一中心形象,使它們構成有機的整體。因而文章的組織結構顯得主次分明,條理井然。

首段是總說泰山的形勢。通過敘述汶水和濟水分流的情況,以及作為南北分界的古長城,勾勒出一個泰山的輪廓,將泰山的位置和山川形勢清清楚楚地擺在讀者的面前。「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裡」句,點明日觀峰的位置,強調它是「最高」,這就給作者這次遊覽的主要對象,也就是本文所寫的中心形象,埋下了伏筆,預示下文發展的方向。這句話看起來像是順便帶出來的,其實很有分量,對全篇起提綱挈領的作用。

第二段寫登山的經過。除了點明時間、來由和遊伴以外,著重寫了兩點:一是登山的路徑,二是到達山頂後所見的景色。這一段所記的內容相當多,但是寫得有條不紊,而又極變化之能事。從北京到泰安,只簡單地說一下出遊的時間和路程,沒有多寫沿途所見所聞。因為作者是專程去遊泰山的,而且是冒著風雪旅行,可見心情的迫切,所以略而不寫與泰山關係不大的事。從山麓到山頂,屬於登山的範圍,就詳細地記述了道路的遠近、山路的石階、經由的路線,以及有關的地理知識。對環水、天門等典故的敘述,順理成章,輕鬆自然,一點也不使人感到有考證的冗繁。登上山頂,憑高俯瞰,呈現在眼底的則是氣象萬千的景物:「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色彩是那樣的鮮明;「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夕陽、城郭、山、水、霧相協調,是那樣的爽心悅日令人陶醉。

文章的情節發展到此,就很自然地由遠及近,由略而詳,逐漸過渡到第三段對日觀峰的集中描繪了。日出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的,作者必須抓住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所呈現出來的千姿百態,把那豐富多彩的景象再現在讀者的面前。對本文來說,作者又必須寫出這是在泰山頂上看日出而且是在白雪皚皚的雪景裡看日出。筆底沒有深厚的功力,是不容易寫好的。姚鼐無愧為文章好手。「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數十立者,山也」,都是泰山頂上隆冬季節太陽還沒有出來時的特殊景色。

這樣寫,還對日出的奇景起烘託的作用。對日出時的描寫,是「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不僅把日將出、日方出、日初上的不同姿態形象地表現出來了,還由於作者觀察的細緻,說那日出時雲彩由一線變成五彩,日上時下邊有紅光搖搖蕩蕩地襯託著,這就寫出了是在泰山頂上看日出,而不是在別處看日出了。看了日出,緊接著寫「回視日觀以西峰」,那是另一番景象。

在從東邊投射過來的鮮紅陽光的照耀下,原來「負雪」的山峰,有的因為受到陽光照射而變成絳紫色,有的因為陽光還沒有照到,依然保持著原來的晶瑩,紅白錯雜,看起來好像都有點曲背彎腰的樣子。這幾句描寫,還是扣住了日出時的所見所感但和作為時令的雪又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總之,這一段描寫,用墨雖然不多,卻是意境深遠,有沉著厚實的內涵,反覆誦讀,就會被它引入一種神往的境界。第四段寫坐落在日觀亭附近的建築物和作者下山時的路上所見的古蹟,第五段綜合敘述泰山的自然景物。這些建築、石刻和自然景物,也是遊歷中想看而又必然會看到的,所以也要說一說。最後上一句「至日觀數裡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和前文相呼應,用來結束全篇,不但顯得文章的結構謹嚴,而且使通篇脈絡貫穿,給人以神完氣固的感覺。

本文以短句為主,也適當地用了一些長句,還夾用了一些表示語氣的虛詞,使人感到既質樸又靈活,兼有簡潔和爽朗的韻味。作者文筆精煉,用語貼切更添文章的光華,如「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一句話就清楚地交代了一長段複雜的旅途生活,真是惜墨如金而「自」「乘」「歷」「穿」「越」「至於」等字的運用,又生動具體地表達出這一行程的經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考資料

《登泰山記》

相關焦點

  • 《登泰山記》優質課教學設計:姚鼐為什麼登泰山?
    優質課《登泰山記》教學設計:主問題:姚鼐為什麼登泰山?(上)教學目標:1 . 與文本對話,體味文字中流淌的景、情。2. 熟讀文本,積累古文言知識,背誦課文。3. 領悟作者登泰山的真正用意。一、名句泰山誰能說出與泰山有關的名句、俗語等?1、有眼不識泰山。
  • 關於姚鼐《登泰山記》的寫作背景
    姚鼐的《登泰山記》是我國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關於本文的寫作背景,《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是這樣說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歲。他參加纂修的《四庫全書》於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記名。
  • 登泰山記——清·姚鼐
    登泰山記——清·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 登泰山記:冒雪登山觀看日出,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古文觀止》的編選者吳調候和吳楚才,深受清初復古文學的影響,可貴的是在他們編選的《古文觀止》中,並沒有排斥反對復古的「公安派」和「性靈派」的散文,這也是《古文觀止》影響深遠的原因。 本期課程,我們將從《古文觀止》中節選最優秀的散文十篇,又從大學中文系教材《歷代文選》中選取四篇,合成十四篇,分享給大家。
  • 文言觀止丨經亦求精——《登泰山記》
    (題名「登泰山記」,上來卻不寫泰山,而去寫汶水,寫濟水,寫陽穀,寫陰谷,寫古長城,寫日觀峰,此一段文字重點在介紹泰山之地理位置,故言西言東,言南言北,將周圍之物摹寫欲盡,然後泰山不述自明,此所謂「農村包圍城市」也。)
  • 將讓更多高中生通過課本了解泰山
    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高中三科教材統編情況,其中姚鼐所作的《登泰山記》入選語文教材。目前,新啟用的統編三科教材,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首批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級使用,今後將有更多的高中生通過課本中的文章了解泰山,學習泰山、泰安文化。
  • 246年前的今天,有個人決定冒雪去泰山看日出
    然而,在246年前的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的臘月二十九,有個人卻特立獨行地選擇了遠離京城,冒著大雪去登泰山觀日出,並且留下了一篇流傳後世的散文名篇《登泰山記》。這個人,就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
  • 負重登泰山,露營候日出,博主用散文將泰山日出描繪成巨嬰誕生
    2006-7-18,,這是我第二次登泰山,第一次是11年前的金秋,登頂遇雨,明知道第二天無日出只好當晚下山,留下了一份遺憾。2006-7-16日,我與威海綠緣先鋒俱樂部的幾位夥伴乘坐當晚火車於次日凌晨到達泰安市,吃過早餐後,從泰山後山負重登上了泰山。當晚在山頂搭帳篷露營。18日清晨,驢友攀巖輕輕喚我起床去看日出。我和仁者、攀巖、小溪四人上到玉皇頂沒多久,太陽就在東邊緩緩地探出了頭來,從4;50-4;54分,我們看到了全部!
  • 《登泰山記》理解性默寫
    1.姚鼐《登泰山記》中寫山頂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寫作者在山頂遠望所見的景色。3.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生動地展示了日出前風揚積雪、雲霧瀰漫的環境。
  • 我們的姚鼐
    知道姚鼐,是因為初中課本中的《登泰山記》。彼時不識其妙,以為遠遜於《醉翁亭記》、《赤壁賦》諸文遠矣,只對文中要求背誦部分有些印象:「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比之於「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之類的不羈佳句,顯拘謹有餘而灑脫不及,頗不喜,學過即廢。
  • 為什麼「爬」泰山叫「登」泰山,而第一次登泰山又不能登頂?
    泰山在歷代王朝中都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爬泰山之所以叫登泰山也有一定的說法,然而作為祭祀,寺廟,道館的五嶽獨尊,卻有第一次不能登頂的忌諱,可是為什麼不能登頂呢?今天匿旅帶大家了解一下。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它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北有黃河、濟水,南有淮河、長江,是中華文化繁榮的地方。
  • 「中華泰山成人禮」泰安市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啟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薛瑞江煥冉徐智慧宋鑫茹12月9日一早,「中華泰山成人禮」泰安市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在泰山景區紅門廣場啟動。作為首批登山學子,來自泰山中學的高三學生徒步登山,從紅門廣場出發,徒步登山,跨越七千臺階,齊聚泰山大觀峰下許下人生誓言,參加一場特殊的「成人禮」儀式。「作為一名泰安人,選擇堅持攀登,決定著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社會的精神、格局和境界。作為泰山學子,選擇勇擔重任,也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富強,一個民族的振興。」
  • 「中華泰山成人禮」讓高中學生在登泰山中傳承泰山文化
    近日,泰安市啟動「中華泰山成人禮」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內容由「研學泰山」「攀登泰山」「泰山宣言」「感悟泰山」「走向未來」五個部分組成,在每年3月份至12月份,各相關學校將按照學生自願參加的原則,分期分批組織實施,在學生高中畢業前按計劃完成。
  • 「中華泰山成人禮」倡導全市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今日啟動!在岱頂許...
    ■編輯:紫微 || 新聞熱線:9600999「中華泰山成人禮」倡導全市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將於9日上午8時在泰山風景名勝區紅門廣場正式啟動。屆時,來自泰山中學的高三學生將徒步登山,並在泰山極頂許下人生誓言。
  • 「中華泰山成人禮」倡導全市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啟動
    「中華泰山成人禮」倡導全市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啟動 2020-12-09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登泰山,看日出
    在寫泰山的詩文中,杜甫這首《望嶽》恐怕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了。我站在了泰山面前,雖然有些薄霧,但絲毫遮不住五嶽之尊的雄姿,層層的山巒如龍蛇般在蜿蜒,那粗獷的山體就像大地展示出的豐碩肌肉,而我已經在心馳神往「一覽眾山小」的景象了。
  • 泰安:「中華泰山成人禮」倡導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正式啟動
    泰安:「中華泰山成人禮」倡導高中學生登泰山活動正式啟動 2020-12-09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姚鼐為什麼四十四歲辭官?
    作者:吳成立    審閱:周宏興教授姚鼐為什麼四十四歲辭官?一個頂帶五品纂修官,翰林院庶吉士。正值人生中年,又在參與《四庫全書》編修這個巨大工程,可謂風光無限,他在編修中途以疾告退,而他去世時85歲,身體健康應該不是原因。退了後,欽加四品頂帶外加二級。近來,國內也有學者對姚鼐為什麼辭官進行探討。形成的意見是:一、與紀昀觀點不一致,紀昀主張秦漢學派,姚鼐倡導宋儒學派。
  • 一山成就一城,泰山「山水一體」,太美了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眾多,有泰山、東平湖、蓮花山、徂徠山汶河、天頤湖、泰安方特歡樂世界、泰山西湖、泰山老街等等,其中傳統景區以泰山風景區最為著名,現代化景區以新晉的泰山西湖景區表現耀眼。「泰山安,天下安」寓意國泰民安,更是讓泰山有了「國山」的美譽。
  • 也談中國古典散文
    姚鼐以為文學作品在經、史、子以外,這是一個新觀念,和我們現在的文學觀念一致。但是姚鼐把經、史、子和文學區別得太嚴,以致他否定了經、史、子中間也可以有文學作品。兩漢四百年,也還是沒有創造文學的散文作品。所以,我們只能從《史記》中選取《項羽本紀》,或從《漢書》中選取賈誼的政論文之類,本質上走的還是姚鼐的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