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財將徹底消失!理財不再保本之後,投資什麼比較好呢?

2020-12-27 希財網

文/龍小林

自從資管新規開始實施以後,保本理財就在不斷減少。以前,銀行是保本理財發行的大戶,20多萬億的銀行理財中,保本理財就佔了近三成。可現在,銀行的保本理財已經很少了。而且隨著資管新規的過渡期一過,保本理財便會徹底消失。那麼,當理財產品都不再保本後,該投資什麼好呢?

後保本理財時代該怎麼投?

首先,保本理財對投資者最大的吸引力,無非就是安全,而保本理財的收益率一般都不會很高。所以,如果僅僅是考慮安全性的話,就算沒有了保本理財,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比如銀行存款、國債、結構性存款。

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是傳統的保本產品,雖然大部分的收益率都比較低,但3年及以上期限的,在收益上還是能比得上保本理財的。結構性存款可以說是對保本理財最合適的替代品,甚至都被看成是保本理財的一種。只不過現在結構性存款的發行也受到了限制,不容易買。

另外,貨幣基金雖然不是保本產品,但也基本上不會出現虧損,也可視為保本產品的同類。

其次,如果把錢都放在銀行存款或國債這些保本產品上,本金倒是安全,可收益就不能奢望有很多了,這不僅會影響個人財富增值,而且還可能會因為收益跑不贏通脹,導致個人財富不斷縮水。

所以,除了保本產品外,配置一些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也是有必要的,比如銀行理財、保險理財、債券基金等。

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大多都屬於比較穩健的理財產品,雖說不承諾保本,但只要持有的時間稍微長一些,也不容易出現虧損,整體收益率也會比保本產品的收益率高,只是也會有浮動。以後的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可能都會是淨值型理財,收益全看淨值的漲跌。所以當淨值漲得慢時,收益率就較低,反之收益率較高。而當短期淨值出現下跌時,也可能會有虧損。

債券基金現在基本上都是淨值型的,而且大部分債券基金的波動率也比銀行理財或保險理財大,當然,其收益率可能也會更高。

再次,如果僅僅把理財資金平均分配到保本產品和穩健理財產品中,收益或許勉強能跑贏通脹,但也有可能仍然跑不贏通脹。若是不滿足於此,那就得尋求更高收益的理財。比如混合基金、股票基金、股票等。

這些理財雖然有望獲得高收益,但同樣伴隨著較高的風險。不過想要在理財之路上更進一步,不僅要讓理財收益跑贏通脹,而且還要讓財富不斷增值的話,那這些理財就必不可少。當然,因為這些理財的風險性相對較高,就算要配置,也要對它們先有一定了解才行,不然很容易虧錢。

那麼,除了股票基金、股票外,還有沒有收益更高的呢?當然有,比如期貨、期權。可需要注意的是,更高收益的理財,也就意味著更高的風險。這種具有相當高風險的理財,你如果不能駕馭它,那最好還是不要去碰了。

審核:李閏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為希財網作者版權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本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否則,本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18銀行理財市場掃描 非保本理財存續規模22萬億
    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40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理財產品4.8萬隻,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同比下降4.51%。 2、非保本理財產品為投資人賺了1.06億。報告顯示,去年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0566 億元。 其中,個人類產品累計兌付客戶收益8403億元,佔比78.08%。 3、債券等標準化資產仍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
  • 「保本理財」開始虧錢,還有哪些產品可以投?
    此外,根據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設計特性,一般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 (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 (激進型)五個級別。R2級(穩健型)該級別理財產品的確不保證本金的償付,只是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而已。
  • 保本理財漸行漸遠 多家銀行清零
    根據最新數據,目前至少有8家銀行已經沒有保本理財:  交通銀行、郵儲銀行(601658)、杭州銀行(600926)、興業銀行等銀行在半年報中明確表示保本理財已經清零;截至7月末的銀行理財數據也顯示,渤海銀行、浙商銀行(601916)、廣發銀行、華夏銀行等銀行保本理財數量和規模餘額為0。
  • 銀行理財轉型記:保本型加速退場 淨值型還欠火候
    該行多款保本型產品也於同日提前終止運作,原因均為「為符合資管新規要求」。此前,交通銀行也曾公告將停止辦理「沃德薪金定投組合產品」籤約業務。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塗敏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保本理財是監管要求必須壓降的產品,距離過渡期結束僅剩一年時間。從保本理財產品的接連下架,也可以看出各銀行正在加速推動理財業務的轉型。
  • 別以為銀行理財還能保本了,今後理財會有這幾個趨勢
    原來大型銀行在市場上幾乎是壟斷地方,不愁利潤,所以理財產品基本上都可以按時兌付本利。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概念,銀行理財是保本的。但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同業競爭的加劇,銀行理財現在也不是那麼穩賺不賠了,銀行代銷的各種理財產品也時有暴雷的現象發生。
  • 有100萬閒錢,做點什麼理財比較好?
    有網友提問——「有100萬閒錢,做點什麼理財比較好?」,閒置的資金那就說明是短時間內是用不到的,因此可以考慮周期比較長、收益率更高的理財產品。二、 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的理財產品相比較而言要比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穩健,畢竟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一直存在,只是打破剛性兌付後不再由銀行承擔,但是實際上的風險並沒有改變,只是承受者變更了。何況銀行的理財產品劃分了五個風險等級,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並且銀行理財的流動性要比普通的銀行存款高,收益率要高出一些。
  • 銀行理財虧錢是正常現象 保本保息成為過去式
    銀行理財虧錢是正常現象 保本保息成為過去式在直播中,談及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情況,嘉實基金電商部總監楊綱表示:「銀行理財虧錢對大眾的觀念衝擊很大,但在我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據了解,資管新規出臺以後,資管機構發行的產品都逐漸轉為淨值型產品,而定期披露淨值,也讓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更反映市場的波動。曾經,理財用戶一直看中的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保本保收益的時代成為過去式。受此影響,資管機構紛紛布局投顧等領域,如此來看,未來,把投資交給專業人士打理或是大方向。
  • 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保本保息型理財產品幾近絕跡 「無腦躺賺...
    然而,隨著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後,大家很難再看到保本保息型理財產品。如今的銀行理財產品,大多已由固定利息收入轉變為淨值浮動收入,因此令很多人對收益的穩定性擔心。  銀行理財產品驚現虧損  記者近期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高於6%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幾乎絕跡,業績比較基準普遍在2%~4%左右。
  • 恆逸石化:關於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購買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進展...
    恆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19年2月1日召開的第十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議案》,同意公司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人民幣1,770,136,667.38元的閒置募集資金適時進行現金管理,投資於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承諾的銀行理財產品。
  • BitOffer全球首推保本保息量化基金,率先進入數字貨幣理財快車道
    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37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共存續4.73萬隻,存續餘額為23.40萬億元,同比增長6.15%。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資產淨值的提高,理財的需求將會逐步增加,但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太低,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理財需求。
  • 但求保本!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 結構性存款成絕對...
    原標題:但求保本!1100家上市公司豪擲1萬億「閒錢」理財,結構性存款成絕對主角 摘要 【但求保本!
  • 江蘇國泰: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進展公告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20年1月20日召開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增加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額度的議案》,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擬使用不超過人民幣580,000萬元(含580,000萬元)閒置自有資金進行保本型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投資,在上述額度內,資金自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
  • 外匯理財需要承擔什麼風險
    外匯理財是比較受投資者歡迎的一種理財,也是風險比較大的一些理財,比較適合有較高專業能力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對於新手來說,雖然經常聽說外匯理財有風險,但卻並不知道這個風險是什麼,那麼外匯理財的風險究竟有哪些呢?
  • 銀保監會:銀行理財子公司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銀保監會25日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意見》提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應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打破剛性兌付,不得直接或變相宣傳、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 市場大事件 | 40億低風險資管暴雷,哪有什麼保本保息的理財神話
    中國銀行將轉換合約的時間定在了期貨交割日的前一天,導致市場上沒有足夠的對手方,最終出現「負油價」現象,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虧損。 2.投資標的過於集中。 此次鵬華聚鑫暴雷事件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在於投資標的的高度集中,這與集合理財的投資理念是相悖的。
  • 退休老人投資理財,國債和銀行理財二選一,選擇哪個更好?
    退休老人的理財方式有兩大要求,本金安全最重要,其次理財收益率最好能戰勝通貨膨脹率;所以按照這兩個要求,當然是選擇國債好,不建議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國債與銀行理財方式是不同等級的理財產品,國債是國家發行的融資工具,而銀行理財產品是由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融資工具,對於退休老人來講肯定是相信國債更好。國債為什麼會適合退休老人理財呢?
  • 銀行迎來好消息,存款利率5%的保本理財來了,儲蓄國債也比不上
    如果貸款利率下降,存款或理財產品的利率自然不會太高。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必須知道一點。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利率不高。銀行迎來好消息,存款利率5%的保本理財來了,儲蓄國債也比不上!儘管整體市場環境低迷,但仍有一些銀行發行利率更高的理財產品。據某機構統計,桂林銀行,貴州華西農村商業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和葫蘆島銀行仍然有利率。
  • 不保本將成為「新常態」?證監會: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這也意味著:以後儲戶不僅「躺著」享受高息存款更難了,而且還要去「絞盡腦汁」做理財、搞投資,這是什麼操作? 一方面,希望通過此舉來強化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什麼是直接融資?專業地解釋:直接融資是間接融資的對稱,指沒有金融中介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通方式。
  • 儲戶們要注意了,央行新規開始整治理財,這項產品將會全部清零
    包商銀行的破產在社會上還是引起了很大熱議的,最為讓人擔心的就是在包商銀行破產之後,是否會讓原來包商銀行的儲戶存款消失?對這個問題,央行和基金保險費也給予了解決,全額賠償了存款在50萬以下,包括50萬元的儲戶。
  • 銀行理財面臨哪三大轉變涉及到每個人?如何購買銀行理財?
    這樣的收益率,對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者已經不再具有收益率的優勢和吸引力,對於大眾理財投資者來說,如何調整理財購買產品的結構和投資理財方式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何調整理財投資策略呢?當然可以通過延長期限來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