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氣候變遷的議題在近年來陸續被許多國家及組織提出來並加以倡導其嚴重性呢?
在這依然還處於不平等的時代裡,我們容易因自己的舒適而忽略了那些被遺忘的族群,而那些族群卻正承擔著其他人類所製造出的麻煩,氣候變遷的附帶效應比你所想像的嚴重許多,我們必須改變「一切如常」的想法,讓氣候變遷衝擊下的影響降到最低。
也許你常在有關氣候變遷的文章裡看到冰川融化、北極熊飢餓到互相殘殺的畫面卻依然無動於中,但接下來的問題,你、我卻無法忽視!糧食短缺、災害肆虐,導致人類所生存的空間一一被摧毀,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傷害,一個國家會因為氣候變遷而消失,更是人類歷史以來從未想像過的嚴重性!而這卻是在你我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難以預估下一個受害者會不會正就是自身所處的國家,因此更需要大眾的實際行動,來為唯一的地球做些改變!
Ⅰ.「現代版亞特蘭提斯」,消失的國土
愛爾蘭是一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海岸外的國家,約佔該島南部的5/6面積。剩餘東北部的1/6面積屬英國,稱北愛爾蘭。在一個看似生活水平極為富足且無需擔憂任何戰爭的國家,正面臨著氣候變遷衝擊下的影響。
自2013年底開始,愛爾蘭島的居民便開始受到暴風雨與洪水的襲擊,此外,潮汐與風力強度也創下前所未有的記錄,財物損失亦日益增加。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平均溫度在過去100年中上升了近1℃。對於一個主要城市位於沿海的島國愛爾蘭而言,氣候變遷所面臨最具挑戰性的議題,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影響與挑戰。海洋變暖是近期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加以冰川和陸地冰蓋的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自1900年以來上升了近20公分左右,且預測上升速度將持續加快,這也意味著沿海地區將有越來越多洪水和侵蝕的問題,而潮汐的潮高紀錄也很可能會持續創新高。
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在2013年出版「愛爾蘭的氣候狀況(The Status of Irelands Climate, 2012 」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北大西洋區域的海平面上升範圍自1960年起海平面每年持續上升1.7~2毫米,至2013年整體已上升約至80~100毫米,此情況將持續加重沿海的洪水問題。
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人類的生存型態是否也隨之發生巨大的改變?由下圖數據可知,除了愛爾蘭、雅加達、肯亞、馬爾地夫等許多島國外,美國及其他國家也正面臨著家園消失的危機,進而造成龐大的難民潮,這些島國可以搬去哪裡?如何搬離?租用別國土地又需要達成什麼樣的協議?又該如何定義自身國家的主權?在外來民族的進入後是否能達到共處?也許再過個十五年,人類的生活模式都將產生巨大的轉變!
Ⅱ.「有尊嚴移民計劃」,新興條款的建立
面對日益嚴峻的海平面上升國土消失等問題,位於南太平洋的吉裡巴斯為了因應受到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的人民們,而成為首個提出「有尊嚴移民計劃」的國家。
2012年該國人民Loane Teioita向紐西蘭申請庇護遭拒,舉家被遣返。無水可灌溉無法種植並不符合政治迫害,因此不是合「法」難民,他已向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提起上訴。海平面上升土地鹽化使耕作日益困難,人口漸往首都南塔拉瓦集中,全國已有過半人口集中在這裡,也造成了公衛問題。吉裡巴斯約有4分之1的國內生產毛額來自外援-臺灣、日本及紐澳,大部份用於基礎建設及公共衛生計劃等。其中2004年澳洲與吉國簽訂了護理人員培育計畫(Kiribati-Australia Nurses Initiative /KANI),提供吉國年青人職訓,但卻於2014年中止,該計畫被評為效能不彰。
何謂「有尊嚴移民計劃」?每個國家的風俗文化都不盡相同,在移民的同時,移民者也正逐漸失去自身的文化與最原始的認同,擔心著新國家的人們會如何的看待他們,是否會願意接受他們?不具身份的他們無法受到法律的保障,又該如何是好?然而有尊嚴移民計劃提倡為移民者做移民到他國的事前準備,發展跨國教育與移民綜合計畫,使移民者擁有能到他國維生的技能,透過對人民的職業訓練,讓人民以有尊嚴的方式移民紐澳等地區,使移民者能更快速的適應當地生活。
Ⅲ. 因應氣候變化的建築家們
面對氣候變遷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是我們都有目共睹的,除了在環境上的巨大改變外,在未來,人類居住型態也隨之轉變,為了解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建築世界也為「氣候變化」實施一連串的呼籲。
今年2019年WAF世界建築獎(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於今年將以「展示建築如何在更多地方發揮作用,永續發展」為主要核心,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問題,建築師們展現了驚人的水準,用建築發聲,提供氣候變化的因應之道,設計出對人類、環境互相友好的作品。
· 關於WAF
WAF為全球最具規模、聲望最高的建築獎項之一,被美譽為建築業的奧斯卡,皆在表揚、激勵卓越的建築作品。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們相互競賽,向世界展示高標水準。
更多今年獎項完整名單:
https://www.worldarchitecturefestival.com/ENTER
文/臺灣實習生 Eva
圖/Photo: Mathias Eick, EU/ECHO.
Wikimedia commons
European Parliamentary
Kadirvanlohuize
WAF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