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未來教育的兩大趨勢,是美學化與數位化?

2021-02-14 瓊林幼學

在應試教育之下,好像所有的教育歷程都成了高考的「預備班」,即便是離高考最遠的學前教育也未能倖免,家長的焦慮影響著幼稚園老師們的教育教學。

教育者們在教育一線「躬耕細作」,風來風去的各種教育理念和教育現實讓人苦惱,這些焦慮和苦惱的背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很少思考教育的邏輯起點是什麼?未來教育的走向又是什麼?這些大的問題看似和現實沒有直接關係,但卻又時時相關,如果你能得出你思考的答案,你就有了教育的定力。

我們來看看知名的美籍華裔教育學者柯領先生從宏觀視野上是如何看待當代教育和未來教育趨勢的。希望此文能給你的思考提供一個有價值的視角。

人類未來教育主要有兩大趨勢,美學化與數位化。

在學生12歲以前,以「培養文明人」為目標,教育全過程要美學化。幼兒與小學生,不學電腦,不看電視,或嚴格限制使用電腦與看電視的時間,不進行數位化教學,課程以玩耍、體育、勞動,音樂,文學,美術為主,語、數、英為輔。

12歲以後,也就是進入初中以後,以「培養工具人」為目標,開始重視數位化教育與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公民、哲學、文明史、科技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課程的學習

 

01 /

美學化教育和數位化教育

 

美學化教育以「心」為中心,注重體育與藝術的訓練,讓個體的精神世界回歸古典,接受高雅文化的教化與薰陶,成為質樸而又高貴的人,重視內在價值理性的建設;數位化教育以「腦」為中心,注重效率化與普及化,讓人類的行為更加經濟化與實用化,重視外在工具理性的建設,二者缺一不可構成互補。

可惜,當代人類教育片面強調了數位化趨勢而輕視了美學化趨勢,使人類教育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我看來,電腦與網際網路就是新時代的「鴉片」,小孩接觸得越早,大多數都會倒楣。所以,在美國高科技的中心「矽谷」,許多電腦公司的主管,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不學電腦的私立小學去上學,約伯斯就曾不讓自已小學的孩子學電腦與看電視。華德福教育也主張幼兒與小學生不學電腦與不看電視,這是十分正確的教育選擇。

小孩過早接觸電腦與網際網路,有很大風險,大多會導致身體差、視力差、信息過量、眼花撩亂、過早成熟、心神不定難以靜心閱讀與思考……


為此,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與瞭解今天起領導教育變革作用的西方教育:西方教育起源於古希臘與古羅馬,從古希臘與古羅馬開始的「博雅教育」就宣導「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優雅」這一偉大的品格。

 

西方社會經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革命」這四百多年的發展以後,國家逐漸進化成了充滿「自由、平等、博愛」的「市場經濟、個人主義、民主政治」三位一體的現代社會,學校教育造就「野性而又高貴」的人格,家庭教育充滿「自由、選擇、責任」的價值引導,社會到處都是教堂,充滿了教會的教化、啟示與心靈的療傷和靈魂的慰藉,這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最根本的成功之道。

 

可惜,當今的西方文化與西方社會正在越來越淪落成為單向度的技術化統治的物質社會而不能自拔。在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的主導下,工具理性大大壓抑了價值理性,教育的"沉淪"已成了全世界共同的問題。

 

今天的西方教育在自由主義與實用主義的主導下迷失了方向,正在失去"博雅教育"這一情趣主義的高貴的精神內涵,被數位化生存的科技爆炸、資訊化氾濫、世俗化浪潮蓋住了。電腦、網際網路與電子遊戲正在使全球青少年越來越成為空心人,成為缺少精神深度的白痴,成為身體虛弱、心無定力與人格萎縮的"垮掉的一代",導致了"人與自然、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上帝"這五大關係的漸行漸遠的疏離,學校與個人更多追求的是"失去了靈魂的卓越"

 

教育失去了"神聖感"而變得越來越速食化、工具化、數位化,全球正在逐漸演變成為文化的沙漠與精神的廢墟,"娛樂至死"與「童年消逝」而呈現出垂死掙扎狀,彌漫著一種物質主義的死亡氣息。

 

世界沉悶得太久了,打開窗戶,讓新鮮的空氣吹進來吧!教育應該永遠是理想主義的事業,要與社會保持距離並引領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學校的風氣應該永遠是人文主義的、精神的、形而上的,而社會的風氣則永遠是功利主義的、物質的、形而下的,這一升一降就構成了社會精神文化生態的平衡。

 

人的成長是從個體的自然屬性開始的,首先要讓孩子成為自由的自然人。凡是沒有親近大地、親近自然成長起來的孩子,由於缺少陽光與大地"精、氣、神"的哺育,身、心、靈的發育都不會健全,有氣無力永遠都難以成熟與長大。事實上,當今的資訊化時代,電子網路與遊戲給全世界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嚴重挑戰,據美國臨床心理治療專家介紹,美國因上網與電玩成癮的中學生佔8.7%,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在我看來,網際網路的價值一半在建設一半在破壞,一半是進步一半是墮落,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對未成年人來說,網際網路與電子遊戲就是新時代的"鴉片",學生們正在淪落成為"電子兒童",家庭與學校稍不注意,搞得不好就會前功盡棄,毀掉孩子一生的前程與幸福。

02 /

回歸美育為中心的教育價值觀


在這裡,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現代社會是圍繞「科學技術本體論」來展開的,宣導的是「工具理性高於價值理性」,「數、理、化」的價值高於「音、體、美」的價值。這種片面價值的發展,使當代社會出現了文化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嚴重失衡。於是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的批評,並迫使人類提出了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發展戰略。

 

哈貝馬斯說:「後現代是從尼採開始的。」尼採提出了"藝術本體論"的社會發展觀,宣導價值理性高於工具理性,藝術作為本體價值將超越科學技術而成為現代社會的價值中心。

 

在這裡,我要不厭其煩地呼籲:在現在這個特定的時代,我們非常有必要使感性的審美精神找到一條通向心靈的道路,並喚起一種渴望、一種內在的衝動,讓美成為現實的種種形式。

 

正向威廉·莫裡斯說:"我們必須將這片土地由冰冷無情的工廠改造為花園……直到有一天,我們的頭頂出現清澈的藍天,腳下長出茵茵的青草,工人們可以恢復享受四季之美好,博物館與學校不再是專屬於有錢人的消遣,大地之美被重新交還給大眾。"

 

顯然,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風險社會,在這個風險社會裡規避風險的一個主要的辦法就是要重建人與自然的聯繫,人類社會正在實現由工業社會生態社會的轉型。

 

教育要從養心開始,要回歸天道、回歸自然、回歸傳統、回歸原始、回歸農業社會,宣導生態世界觀、公民、體育、音樂、文學、美術、哲學學習第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英語、電腦學習第二這種以美育為中心的教育價值觀。

 

03 /

培養文明人與培養工具人相結合


解決之道,整個人類要由「培養工具人」的教育體系轉型為「培養文明人與培養工具人」相平衡的教育體系,整個教育體系在學生12歲以前,以培養文明人為中心展開,12歲以後,以培養工具人為中心展開,把培養野性而又高貴的人作為教育奮鬥的終極目標。

 

這樣,個體心胸、境界與格局大了,層次高了,眼界開了,就能看到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就能把個體的成長同人類的文明進步聯繫起來,這樣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既能享受感性的狂歡,又能享受理性的狂歡,既能充分享受人類的精神文明,又能充分享受人類的物質文明。

 

我行動的口號是:以工具主義為本的,越來越敗壞的人類教育,越來越狗屁不通的人類教育,越來越行屍走肉的人類教育,越來越物質主義至上的人類教育,給我閃開,不要擋住我的光線。領導人類的教育變革:變革社會從變「心」開始——從「美」開始,培養「美、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古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善為中心」展開的教育體系,文藝復興以後,近代與現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真為中心」展開的教育體系,這種科學思維工具主義至上的片面發展,導致了今天人類教育的垂死掙扎與集體走向毀滅的危險——「童年消逝」與「娛樂至死」成了全世界的共同問題;那麼,人類未來教育的核心理念應該是「以美為中心」展開的教育體系,才更加合理,這是人類教育思想深層價值觀的第三次轉型,也是人類教育思想與教育範式的最後一次轉型。

 

只有這樣,接受教育的個體與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的發展才能獲得最大值的平衡並使人類實現最大值的幸福,這就是人類未來教育發展的唯一出路……

              ✐結語✐-

人有發展的規律,教育有「春夏秋冬」的內在節奏,如果我們能以更長遠的視角看待教育,我們就會清楚的明白,作為教育者的我當下做的是「對」的嗎,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的教育心態和行為也會更加從容。

 

本文轉載自愛思想網,文章內容略有刪減

  瓊林幼學私塾坐落於東莞植物園旁邊,周邊樹林蒼翠,草木蔥蘢、環境優美。一年四季春有百花、夏有蛙鳴、秋有皓月、冬有落英。古語雲「人擇鄰而居,鳥擇林而棲,友擇誠信而交」。私塾有其優美的生活環境,又是接受中華優秀傳統的經典教育,是幼兒所嚮往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所以私塾從2010年創辦至今,一直秉承「擇瓊林而居,擇善書而」的教育理念。

     歷經多年的實踐,結合自身條件優勢,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的教學體系。私塾課程系統提倡「關聯萬物」,堅持「蒙以養正」傳統教育之道;讓孩子在原生態樹林中感受四季的變化,釋放天性和感悟生命;在生活美學中發現美的心靈,提升鑒賞力和表現力;也在快樂的習勞中培養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瓊林幼學私塾地址:東莞市南城區植物園裡

諮詢電話:13602334222

私塾QQ:1668715877



 

相關焦點

  • 【IUMR】 真實圖像與虛假身體——對人類未來的誤解
    若身體本身的資訊被化約為去氧核醣核酸(Desoxyribonukleinsäure,DNS)螺旋結構,那麼我們所知的身體圖像將失去其所有的資訊價值。然而,我們仍未將長久以來伴隨著我們的圖像從生活中排除。事實上,我們必須想像我們目前擁有的身體,或者更進一步設想我們未來希望創造的身體,方能再度界定並管理自身圖像內涵。
  • 物聯網產業大聯盟年會 秀未來趨勢
    會中並邀請工研院 ISTI 蘇孟宗所長以物 聯網產業趨勢進行專題演講,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分享智慧城鄉成果及展望。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於11月13日舉辦「2020物聯網產業大聯盟年會」,國發會龔明鑫主委、聯盟施振榮榮譽會長、經濟部林全能次長等貴賓與物聯網大聯盟會員廠商一同合影。
  • 2018年大中華區企業社會責任趨勢與分析
    【趨勢二】大國擔當:中國在CSR的實踐從追趕到引領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乃是要展示其大國擔當。近年來,中國已樹立起在全球氣候治理的引領角色,「一帶一路」的倡議也成為全球共識。為與中國作為國際大國的角色相互呼應,中國CSR實踐也會加快步腳步追趕國際潮流,並在CSR中的部分領域上作為領頭羊。
  • 釋出五個 2021趨勢色票,告訴你未來是什麼顏色!
    TODAYGeorge 要與大家分享由趨勢預測網站WGSN釋出了五個代表 2021 年度的趨勢色票先行帶領我們預覽未‍來複製微信公眾號ID/加入關注: gh_84d38731200cWGSN是全球消費者趨勢和設計趨勢的業界權威憑藉專業的產品設計資訊和消費者分析
  • 2021四大科技趨勢:AR/MR、PC變局、資料中心與影像辨識
    不過須注意,其解決方案客製化程度很高,未來幫客戶節省時間將成為商機,軟/硬體縮時開發、管理工具與資服更受重視。為了因應AI、5G、雲端運算等智慧科技發展,品牌廠開始以跨產業、跨產品思維布局整體事業,將改變PC產業競爭局勢與遊戲規則,並改變未來PC產品樣貌。
  • 《鼎盛時代》欄目首次將3D數字顯示運用到奢侈品行業,為全球奢侈品數位化做出巨大貢獻.
    從實體走向虛擬空間,從線下走向線上,從2D網際網路到3D網際網路,這是技術發展和市場需要所帶來的必然發展趨勢。 之前,以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為通用技術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並加速演進。共用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等新型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對世界各國的技術創新、經濟增長與制度變遷,都產生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 影響未來的 4 大科技,你了解它們的商業潛力嗎?
    ,運算能力大增,以及物聯網因行動通訊技術進步,更趨成熟。以下整理雲端運算、人工智慧、5G 通訊技術、區塊鏈,這 4 項被認為是未來 5 年內將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的關鍵科技,讓讀者快速了解趨勢的源起。根據思科(Cisco)的全球雲端數據,2016~2021 年,全球資料中心流量的複合成長率為 27%,意即未來雲端運算應用場景將會愈來愈普遍,成為企業邁向數位化的主流趨勢。
  • 最後的文藝復興人 最早的人類大歷史
    出版日期:2021/03/03語言:繁體中文最後的文藝復興人最早的人類大歷史 從已知用火到地球未來十三堂橫跨百萬年的的文明大講堂 書中十三章內容與各集影片對應,兼具數學家、科學史家身分的布羅諾斯基,細密梳理自「已知用火」的原初之世、漁獵遊牧、農業文明,直到工業革命、二十世紀上半的科學與文明進程,由石器時代談到幾何學、由農業興起直通遺傳學、再由鍊金術推及相對論,逐步展現人類如何嘗試理解、掌握自然法則的宏大進程,風格深入淺出,深受觀眾與讀者歡迎。
  • 《未來戰士:黑暗命運》 蓮達鹹美頓型爆回歸
    曾執導《未來戰士》系列首兩集的殿堂級監製佔士金馬倫再度回歸掌舵,夥拍以勁爆動作場面見稱的《死侍》導演添米勒(Tim Miller),連同兩大原班巨星阿諾舒華辛力加及蓮達鹹美頓,打造頂尖與破格視覺特技最強的《未來戰士:黑暗命運》(Terminator:DarkFate),電影將於本月31日在澳門上映。
  • 製造業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看完這四張圖就懂了
    製造業向先進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成為企業界、學界和企業家們普遍關注的議題,轉型成功與否決定了企業在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命運,也決定了未來製造業持續發展的態勢
  • 金融達人 一站式數位化服務共享平臺
    】臺股唯一首創智能評分、預估漲跌趨勢,輕鬆掌握當沖致勝關鍵有人的地方才有交流,金融達人不僅有持照分析師提供專業見解,更有各方資深自主投資人與您共進退!一同前進財富金字塔頂端!平臺提供一個偌大的舞臺與爆棚的觀眾,讓您大展身手!讓我們瞧瞧您的厲害吧!新星點子:行千裡路勝過萬卷書!一同到金融達人展現您的超強好點子教授說書:醞釀十幾年的力道不同凡響!帶您追上金融科技時代的浪頭民間聲浪:廣場集聚各式各樣的好友,共同討論時下最潮的投資話題
  • 【IUMR】 數位時代的沈浸感:為什麼數位藝術又重提時空問題?
    如果深入反省,「記憶」意味著,系統運作的置入總已經7被準備妥當,深入 的衝動被紀錄為激擾、被投射在系統狀態上當成是早先運作的成果,並進行比較。在這 個意義上,我們能分辨出「記憶成效」不同於已預設記憶的「認知成效(對過去事態的Erkennen)」。因此我們得回答(一)為什麼系統需要記憶?(二)記憶如何可能?記憶 如何自我再生產?
  • 人類無法獲得永生的真正原因 |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精選留言:天啊看到後面那個發明水燒汽車的人被毒殺覺得好可怕啊,人家明明是造福了未來卻得到了這種下場,如果這種車普及化了不但可以減少廢氣排放汙染,減緩地球暖化,還可以避免消耗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資源。人類果然是低端文明...充斥著欲望爭端和名利你可以很牛,但你不能讓別人沒有飯吃。
  • 【大未來林舍畫廊|展覽現場】趙趙—惡人與詩
    |崔燦燦 Cui CanCan展期 Dates|2020.01.15 - 02.29地點 Venue|大未來林舍畫廊 Lin & Lin Gallery大未來林舍畫廊很榮幸於一月呈現中國八零後最具代表藝術家趙趙個展「惡人與詩」,此為藝術家於畫廊第二次個展,並再度邀請崔燦燦擔任其策展人。
  • 《中世紀的身體:從黑暗時代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解讀千年文明大歷史》出版
    ,到紐倫堡和諾裡治;從頭到腳,剖析身體,扭轉人類的先入之見。   哈特涅指出,在歷史過程中,人類身體有兩大顯著作用:  身體被認為是人存在的核心;  身體是由不同部分進行整體運而形成一個完整有機組織。   根據這兩個作用,中世紀的人們認為,人類的身體組織可以透過不同組成部分的理解而獲得全貌研究。從這方面思考,人類開始醫學上的進步,開始研究疾病和疼痛,以及在今日看來有點謬誤和誤診的奇異治療方式。
  • 金州科普——美國政府發出末日警告 人類正在作死玩死自己
    這份報告在今年闡釋了一個大家都在迴避的事實:「在未來,我們將要面臨和目睹更頻繁激烈的極端天氣和氣候。氣候的變化將繼續破壞人類的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和社會系統。」下面為你解讀報告的核心觀點。也許,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就要因為環境問題,在21世紀,走進又一個「黑暗的中世紀」。在不久的未來,不論你生活在哪裡,極端氣候將對公共運輸,發電廠,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測,最基礎房屋和工業生產成本直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