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6月18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向企業讓利,主要包括通過降低利率讓利、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和銀行減少收費讓利這三塊,預計金融系統通過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近期,一系列重磅會議都傳遞出「讓利於企」的政策信號。
展望下一階段金融工作的著力點,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加大貨幣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推動金融機構與企業共生共榮。
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對此,人民銀行積極貫徹落實,在抗疫中全力保市場主體等方面貢獻了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持措施,包括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近期,再次創設了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即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進一步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持續增強服務中小微企業政策的針對性和含金量。
目前來看,上述綜合舉措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月末,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分別為11.1%與12.5%,都明顯高於去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二季度以來,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呈現良好的回升跡象。
展望下半年,易綱表示,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圍繞三個層面的主題展開,一是貨幣政策服務於「穩增長和保就業」,二是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而非超額投放流動性,三是進一步運用價格調控控制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推動金融系統向企業合理讓利
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市場利率持續下行,推動金融部門向企業合理讓利,著力緩解融資貴問題。
如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佩珈看來,主要有兩大途徑。一是讓銀行通過讓渡自己的盈利以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和各類收費項目。二是降低銀行融資成本,在保持銀行盈利基本不變的前提下,促進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對於推動金融系統今年全年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唐建偉認為:「這是一個合理可實現的目標,也是『直達』給企業減負的有效措施。」
他進一步分析稱,從整個金融系統的總資產規模來看,單單是銀行資產規模就在300萬億元以上,疊加其他類型金融機構的規模,整個金融行業讓利1.5萬億元對於金融行業的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整體可控。
「在實體經濟面臨較大困難、銀行利潤絕對量較大的情況下,銀行讓利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空間。」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課題組此前發布的《客觀看待第一季度銀行業利潤增長》一文指出,銀行要發揮利潤較多的優勢,在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保證銀行自身安全性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把更多金融資源轉向小微企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對於資金的流向,6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確保新增金融資金主要流向製造業、一般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好發揮救急紓困、「雪中送炭」效應,防止資金跑偏和「空轉」,防範金融風險。
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性
在「讓利於企」的同時,《客觀看待第一季度銀行業利潤增長》一文也提醒,雖然我國銀行利潤絕對量較大,但利潤增速總體趨緩,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通過加大銀行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解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問題。」易綱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在疫情衝擊下,銀行不良貸款會有所增加。因此,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是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性的重要措施。這也是金融部門承擔實體經濟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實體經濟的貢獻。
為規範金融機構行為、提升積極性,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要督促銀行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權重,嚴禁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等具體要求。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中小銀行普遍面臨資本匱乏問題,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就必須加快資本補充。因此,他建議要積極拓寬外部資本補充渠道,適度降低資本工具投資門檻,對於發行資本補充工具資質較弱的非上市中小銀行,可以通過引入新的戰略股東等方式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