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期最火的影片,《金剛川》一定是當仁不讓。本身就講述戰士們團結、堅韌不屈的精神,又趕上了抗美援朝出徵70周年,直接讓觀眾的期待達到了高潮。
但,如此火爆的影片,口碑卻是急轉直下。在某瓣,從最早的8.5分直接掉到6.5分,而且,網絡上,平臺上,關於金剛川的評價和感受大多都是不好的。究竟是《金剛川》不夠出色?還是觀眾們的要求提高了?
在分析這些之前,有兩個客觀事實不得不說:一來,正好是抗美援朝出徵70周年,全國上下也掀起了一波抗美援朝研究的熱潮。二來,因為疫情的影響,《八佰》這部電影在影院待了兩個多月,至今還有很多影院在播放,而這時候上映的《金剛川》也是關於戰爭和戰友情的故事,難免會讓人把《金剛川》和《八佰》放在一起比較。
這既是《金剛川》的機遇(可以蹭抗美援朝的熱度)又是對《金剛川》的考驗(是否忠於歷史,是否比八佰更好看?)。
《金剛川》出色嗎?
1.選材獨特,貼合時政,出色
《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而關於這段七十年前的往事,你在近年來的影片中,基本見不到。而介於《八佰》的成功,這次《金剛川》選材抗美援朝,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對於年輕的觀眾,他們既是票房的主力軍,又有很多人對這段逝去的往事不了解。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奇心」,越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越會早早地約定去看這個電影,從而,《金剛川》未上線的時候,就已經預售了非常多的票房了。
此外,正好趕上抗美援朝出徵70周年這個節點,蹭這波熱度,也算是免費做了一個自己電影的宣傳。
2.獨特視角,非線性敘事,出色
《金剛川》並非是以抗美援朝戰爭宏大來取悅觀眾,而是重點描寫小人物的故事,通過對三三兩兩的小角色的刻畫,以點帶面的展現出抗戰的殘酷和中國軍隊的不屈不撓。這種手法像《瘋狂的石頭》、《八佰》,以小見大,讓觀眾對每個人物了解的同時,還不會因為各種的宏大場面而產生厭倦感。
而且,本作用了非線性敘事,把整個故事分為四段,一個故事的三種視角,最後一段是全片的收束。第一段《士兵》,從修橋士兵的視角講修橋;第二段《對手》,從美軍飛行員的角度講如何轟炸我方;第三段《高炮班》,講我方高炮班的戰士們如何護住金剛川上的這座橋;第四段《橋》,也是全片的收尾段落,講述最後如何通過金剛川。這樣一段又一段的形式,把所有的角度都照顧到,最後一個大鍋燴,讓人大呼過癮。
3.非線性敘事的後果,差評
非線性敘事手法,在國外可能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早年的《敦刻爾克》便是運用了這種手法,使得最後的逃亡變得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但在國內,《金剛川》還是很特立獨行的存在。這種特立獨行,弄好了就是旗幟型影片,弄不好就遺臭萬年。
只能說,在這部影片中,這個手法發揮了也就50%吧。
畢竟,雖然新穎奇特,但重複片段過於多了,以至於到後期的收束階段,還有很多的是前面早就放映出來的東西,讓觀眾沒有任何的新鮮感,反而帶來了不必要的反感。以至於某些觀眾評價:「這部劇好像就是一天拍完的吧,一場戲七八個機位拍,拍完了在剪到不同的地方,就成了電影。」
另外,由於三位導演的不同指導,使得這幾個片段參差不齊,有些片段爛的真的沒法看,但接下來又是一個極其感人的瞬間,讓觀眾如圖坐過山車一般,還沒等到高興,就被爛片段消磨的沒了興趣。
4.不尊重歷史,肆意篡改,差評
一部打著抗美援朝旗幟的影片,即使是個商業片,咱也得關注一下歷史吧?可實際上呢,完全在篡改。
首先,渡橋也好,戰爭也好。中國軍隊在1953年的戰場上,不是那麼差的。總有人把所有的戰役都認為是「小米加步槍」打贏的,事實上,抗戰是這樣的,但抗美援朝不是這樣的。
雖然我國在1953年海軍還是基本不行,空軍也少的可憐,但早在解放戰爭的時候,東北的兵工廠就可以製造很多的炮彈和物資了。而且,由於蘇聯的幫助和戰爭繳獲的物資,戰爭後期的裝備已經很強了,即使不能說是現代化的造橋方式,也不會動用一個師去水裡扛著橋,那不是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國人民群眾的侮辱嗎?
其次,既然拍了,就好好拍。退一萬步講,即使一個師的人去水裡扛著橋,保障所有人過橋,但影片開始就說了,夏天水急無法渡河,這不是開玩笑嗎?
當觀眾是傻子嗎?水急的都沒辦法渡河了,你們是怎麼在水裡屹立不倒的?難道淌水就能衝走,站著就衝不走?還是說這些人都是腳下生根?不尊重歷史也就罷了,連自然規律和原理都不尊重,您這腦洞。
最後的人橋,很悲壯,但為啥面對比木橋還要容易轟炸的人橋,美軍出動了數量更多的五六架轟炸機卻沒一個炸彈扔到人橋上?這真的是巧合?
最後,當年的米國大兵可不都是這樣。《金剛川》裡面的米國大兵:「德州牛仔」、「戰鬥時念聖經的基督徒」、「滿嘴種族歧視的言論」「輕傷不下火線」「無視軍紀」,可實際上呢,米國人除了抗美援朝初期的高傲之外,到後期的金城戰役,已經早早地洩氣了。由於計劃和實際的差距,他們在朝鮮多呆了好幾年,誰也不想再打了。
關於影片中一段一邊喝酒一邊放炮的場景,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戰爭不是兒戲,您這是拍喜劇片來的?
不尊重歷史,就是不尊重人民。讓某些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對歷史有了偏差和曲解,罪魁禍首一定是你們。
5.太過於表達某些感情,以至於完全沒有中心
一篇文章好不好,關鍵在於對於中心的描寫、展現、表達。而一部影片好不好,也是如此。《金剛川》整部影片在故事上,一直在圍繞兄弟情,戰爭的殘酷去描寫,但顯得表達感情太過於突兀。
尤其是對於戰爭片:要不你就據實描寫,讓大家從影片中知道和平的不易,要不你就突出矛盾,讓大家知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打鐵還需自身硬。可這部影片,一來沒有讓人知道和平的艱難,二來也沒有很強烈的矛盾和衝突。整部劇都是在瘋狂的輸出感情,強行讓人感動,看起來很有感觸,實際上看完之後淡淡如水,沒有任何乾貨。
或許,看完《金剛川》之後,能帶給大家的,就是對影片的無限探討吧。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很多東西的要求都提高了。就像是對電影行業,大家更多地是關注影片質量和感想。雖然《金剛川》雲集了眾多大牌,演技方面剛剛的,還有管虎等知名導演指導,劇情指導方面也不錯,但幾個月的努力和付出,確實是讓這部電影太趕了,沒有很多的時間去打磨去一段一段的精益求精,或許就是它和《八佰》的最大區別吧。
不得不說,《金剛川》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是成功的,它博得了非常多的關注和眼球,但是,作為一部好電影,《金剛川》還差的很多。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對這部影片有什麼自己的見解嗎?歡迎到評論區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