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與張充和:一場馬拉松式的苦戀,最後卻落個鳳去臺空

2020-12-23 二月楊花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

喜歡現代白話詩的人,都很熟悉卞之琳的這首短詩。他經久不衰的巨大名聲,在一定程度上與這首詩是分不開的。

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正是卞之琳一貫的惜墨如金的風格。詩中的「你」並不知道,在另一個人眼裡,自己就是風景。「你」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月亮的存在,仿佛只是為了裝飾「你」的窗子。「你」出現在一個人的夢裡,連夢都變得美麗。但「你」又是那麼遙不可及,如鏡花水月、南柯一夢。

多麼悽美!多麼憂傷!

這正是卞之琳刻骨銘心的單相思的真實寫照,而那個「你」,就是「張家四姐妹」中的四小姐——張充和。

01

張充和的曾祖父張樹聲是李鴻章門下,在鎮太平天國和捻軍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歷任兩廣總督和直隸總督。張充和的父親張武齡是民初著名的教育家。張家在合肥是家世顯赫的名門望族。

張充和從小就喜歡在家裡的藏書樓裡翻閱各種書籍。16歲進入父親創辦的樂益女中讀書。這裡名師雲集,張聞天、柳亞子、葉聖陶等人都曾在這裡任過教。她愛好廣泛,曾跟崑曲名家沈月泉的兒子沈傳芷學習崑曲,跟「江南笛王」李榮忻學習吹笛。她還酷愛書法。

葉聖陶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02

1933年,張充和來到北平,住在三姐張兆和與姐夫沈從文家裡,第二年考入北京大學。

當時卞之琳剛從北大畢業,在詩壇已小有名氣。他在沈從文家裡第一次與張充和相識,後來又和她與巴金、章靳以等人一起主編《文學季刊》,慢慢就熟起來。卞之琳對張充和頗有好感,就開始給她寫信。但在張充和眼裡,卞之琳性格孤僻,內向而敏感,並且從外表到氣質都給她一種裝腔作勢的感覺,這使她很不喜歡。

卞之琳

張充和國學功底很好,當年考北大國文可是滿分,連胡適都非常欣賞 ,將她破格錄取。她喜歡古體詩,對卞之琳寫的白話詩並不欣賞,覺得「缺乏深度」。

總之,在張充和眼裡,卞之琳根本就不是她的菜。

至於卞之琳給她寫的那些信,其實並不是情書,只是東拉西扯。卞之琳的想法,可能是用這種方式來試探和暗示,他害怕如果採用大膽的表白,被拒絕後反而沒有迴旋餘地。

張充和

張充和當然知道其中的意味,她的態度就是不予理會。她知道像他這種悶騷型的人,一旦產生感情就會特別執著,所以她儘量避免跟他接近,她可以跟其他人單獨出去玩,但唯獨就從不跟卞之琳單獨出去。

03

大三那年,張充和患上肺結核,不得不休學回家養病。卞之琳則去了濟南省立中高級中學任教。兩人本可從此再不交集,但卞之琳並沒有將她放下。

1936年,卞之琳母親去世。他回海門辦完喪事之後,專程前往蘇州探望張充和,在張家住了幾天,張充和陪他遊覽了附近的風景名勝。張充和此舉是出於朋友間的禮貌,卻意外地使卞之琳的感情突然迸發,「開始做起了好夢」。不過,他「又在希望中預感到無望,預感到這還是不會開花結果」。這種矛盾的心情使他倍感痛苦。

張充和在成都

抗日戰爭爆發後,卞之琳在老師朱光潛的推薦下去四川大學任教。他給張充和寫信,邀請她去成都發展。張充和因為二姐張允和與姐夫周有光也在成都,便動身去了四川。當時四川大學的幾位教授知道卞之琳為情所困,便有心撮合。有一次,他們相約小聚,邀請卞之琳和張充和參加,並拿二人打趣。誰知張充和大為反感,一氣之下玩起了失蹤,一個人上青城山呆了十多天。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事絕無可能。

04

其實,卞之琳雖然自己也知道兩人之間希望渺茫,但始終不死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張充和一直沒有結婚,也沒有男朋友。

而這種局面,最終在1947年之後被打破了。當時,張充和受聘於北京大學,教授書法和崑曲。在此期間,她認識了德裔美國人傅漢斯。傅漢斯當時是北大西班牙語系的主任,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尤其是漢賦。他在沈從文家認識了張充和,兩人很快產生感情,並於次年結婚。婚後兩個月,張充和與丈夫遠赴美國定居。卞之琳苦戀十幾年,最後等來的是「鳳去臺空」。

張充和與傅漢斯

05

1953年,卞之琳參加農業合作化的試點工作,在蘇州正好住在張充和的舊居。他在張充和留下的空書桌抽屜裡,偶然發現了幾張詩稿,睹物思人,不禁百感交集。

1980年,卞之琳到美國做學術訪問,將詩稿物歸原主。張充和驚喜之餘,非常感激,因為上面有她老師沈尹默的圈改。

卞之琳一直到45歲才結婚,娶的是頗有爭議的國學大師、楚辭專家文懷沙的前妻青林。兩人平平淡淡、相互攙扶著過了40年。

卞之琳與夫人青林

卞之琳與張充和的最後一次見面是1986年。當時72歲的張充和應邀回國參加北京舉行的紀念湯顯祖逝世370周年的演出活動。她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遊園驚夢》,專門請卞之琳前來觀看。她請卞之琳散場後不要馬上走。但曲終人散之時,張充和發現,卞之琳不知何時已悄然離去。從此,兩人再沒有相見。

相關焦點

  • 卞之琳去世20周年|卞之琳「斷章」背後與民國「最後的才女」張充和...
    張兆和四妹張充和前往北京去參加婚禮,隨後她就在北京三姐家暫住,等著北大的入學考試。不久,張充和便以驚人的語文滿分,數學零分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張充和其背後的原因是,當時在北大任教的大學者胡適非常欣賞張充和的才華 ,他特意將她破格錄取。要知道那年北大中文系,只招收了三個女學生。
  • 民國閨秀張充和與卞之琳一段情 張充和的愛情故事
    她被譽為「民國最後一位才女」。  年輕的卞之琳站在一夜風雨一層綠的江南斷橋上看風景,卻無端地誤入了別人的情網。因此,有朋友笑他:卞之琳這傢伙苦戀沈從文的小姨妹張充和,後來卻娶回了文懷沙的前妻青林。  當初,正是卞之琳年少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愛上了大名鼎鼎的張府四小姐張充和。卞之琳這一愛,就付出了整整六十年光陰。
  • 張充和《天涯晚笛》:講述民國時風雲人物故事,坦言不喜歡林徽因
    這位被稱為「民國時代最後一位才女」精彩紛呈的人生故事,可以從她的口述回憶錄《天涯晚笛---聽張充和講故事》中更豐富立體地感受到。回憶錄《天涯晚笛》由張充和口述,旅美華人作家蘇煒執筆。在2007年到2011年間,蘇煒的住所和張充和離得很近,因此他得以「時時傍在張充和老人身邊聽故事,學詩習字,聽曲品茗,受教受悔……」最後整理寫成了這本口述實錄。張充和談自己的身世我出生在上海。
  • 民國才女張充和拒婚35歲嫁洋博士,內心富足的女人,才不懼怕單身
    張充和何許人也?她是合肥張家的四小姐,沈從文的妻妹;她性情爽朗,相貌清新脫俗;她喜詩詞崑曲,擅水墨丹青,書法造詣極深,被譽為民國最後的才女。性格內斂的詩人卞之琳苦戀張充和15年,從青年戀到中年,從北京戀到江蘇,又從江蘇戀到昆明,這一條單戀之路,卞之琳走得清苦卻樂意。甚至在張充和嫁給老外遠走美國後,他還一片痴心地收集張充和的「筆墨」拿去發表,最後集結出版珍藏至今。世人至今不解,張充和有何魔力?令卞之琳為之瘋魔。
  • 最後的閨秀張充和:數學0分卻被北大破例錄取,瀟灑一生,享年102歲
    「合肥四姐妹」到現在都名聲在外,排行第四的張充和更是繼承家中的傳統,2015年6月18日去世的張家第四女,被譽稱為「最後的民國閨秀」。顏如畫,人如詩名門貴族一向是小說中的高頻率辭藻,如果換到現實裡來,是怎樣的一副場景呢?
  • 古代最不含蓄的一首情詩,只有28個字,翻譯一下就成了:約不約?
    這句情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作家沈從文當年喜歡上張兆和後就展開了馬拉松式的寫情書追求,他寫的情書能裝滿滿一車,而他憑藉這樣的方式,成功娶到了心中的女神。民國文人寫情書、寫情詩的不少,沈從文寫的這種,算是非常不含蓄、相當直接了。他的好友卞之琳曾經追求過他的小姨子張充和,沒成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卞之琳的情書寫得扭扭捏捏,讓張充和覺得這個人「很不爽快」。
  • 張充和:戲夢人生
    江南的雨總是連綿著下,5月最後一個周末,眾多曲友聚在蘇州崑曲傳習所。古色古香的院落裡笛聲悠悠、餘音嫋嫋。曲友餘心正給我布置了個講座《張充和與崑曲藝術》。其他曲友們正在閒聊著什麼,其中談到了張充和女士的生日,有說102歲,有說103歲,還有說110歲了,這明顯是把允和夫婿周有光老先生的年齡「借」來了。
  • 「卞之琳」他寫過一首詩、只有四行,但常有人發表成千上萬字評論
    卞之琳,曾用筆名季陵、薛林等,祖籍南京市溧水區,1910年12月8日生於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湯家鎮。上海浦東中學畢業後,卞之琳於1929年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就讀,曾師從徐志摩,並深受賞識。徐不僅將卞之琳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表,還請沈從文先生為之寫題記。
  • 從張充和被北大破格錄取談「民國高考」:考試分五科,破格很嚴苛
    這個女子,就是「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充和,看榜這年,她年20歲。當年的北大新生錄取考試,總共報考1300多人,可實際錄取榜單卻只有區區226人。因為實際錄取率極低,所以看榜那天,張充和並未抱太大希望。可在看到榜單最後時,她竟看到試讀生裡赫然寫著「張旋」二字,看到這兩個字後,她幾乎抑制不住地要跳起來。這個名字,正是她此次考試所用的「化名」。
  • 一位耶魯教授眼裡的張充和
    文/光明日報駐華盛頓記者 王傳軍前不久,被媒體譽為「民國最後的才女」、著名「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充和先生在美國康州的家中與世長辭,享年102歲。張充和先生是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其三位姐姐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分別嫁給了著名崑曲演員顧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家沈從文。
  • 識人先讀詩,沈從文為何對卞之琳高度評價?
    詩的藝術第一條件若說是文字的選擇,之琳在這方面十分的細心,他知道選擇『適當』的文字,卻刷去了那些『空虛』的文字。」沈從文雖然看出卞之琳的優長,但「這個集子在他還是試作,據說送給人看時還很羞怯,這羞怯處也就正是他有無限希望可以向完全那個地方走去的好處。他能保留那個態度,並且獨自從那個方向做去,他的成就,決不至於到印一本書以後便完事的。」
  • 看近三十年前手札,追敘張充和與沈尹默的墨緣往事
    沈尹默正襟危坐,凝神練氣的書寫形象,頗有新異之色,以至張充和後來於美國康州家中,回憶起這段往事,還說:「數十年來每在洗硯時都不能忘記尹師,所以必得從此開始……」張充和的回憶文章《從洗硯說起——紀念沈尹默師》,經後人多次撰文闡述,成為一段翰墨佳話。後來,張充和去了美國,因音訊不通,她與沈尹默先生的這段墨緣也斷了聯繫。歲月暗消磨,春去春又來。
  • 張充和評林徽因:眾人聚會時,只要有她在,就沒有別人說話的時候
    張充和同林徽因一樣,出生於簪纓世家,父親在民國蜚聲國內。家境良好的張充和11月時被過繼到另一方,養祖母對她寵愛有加,花重金請著名的考古學家教育家教她學習,在文化尋探討下,張充和的國學功底非常強。養祖母離世後,張充和才回到自己家中,與父母姐妹一起生活。儘管融入家庭較晚,但家中姐妹兄弟對張充和非常呵護,生活幸福而溫馨地過著。
  • 江蘇海門舉行紀念卞之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海門區委宣傳部供圖人民網南通12月10日電 12月8日,江蘇海門舉行紀念中國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卞之琳先生誕辰110周年座談會。「海門將繼續加大對卞之琳的宣傳和研究,大力弘揚卞之琳先生在傳承、守護、發揚中華優秀傳文化方面的學術精神,鼓舞和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加主動地投身到海門文藝事業的實踐中,為海門文藝事業大繁榮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青鳳為何命梅花十三奪回魔刀千刃,最後青鳳又將刀給了伍六七呢
    禰豆子認為,這樣的青鳳似乎很早以前就想奪得魔刀千刃,正好是伍六七從神鍛國取回魔刀。然而,伍六七有了魔刀後,實力大漲,竟然排到了刺客排行榜的第一。此時的青鳳是肯定沒有機會奪得魔刀,那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青鳳指示白衣女子偷襲伍六七呢?有這種可能性。而且,最讓人驚訝的是,在第二部動畫的最後一集裡,青鳳將自己奪來的魔刀千刃扔給了伍六七,這又是為什麼呢?邏輯上說不通啊!
  • 【測評】深陷苦戀的你:他能愛你多久?預知這段感情的結局
    而最揪心的一種結果就是,當你忘乎所有,拼了命的去愛一個人時,換來的卻只有遍體鱗傷的自己。 這樣的苦戀顯然不是一種通往幸福的好的愛情方式,它會讓人迷惘、傷心,甚至失去自我! 愛情這門功課好難!它從來不是一場公平的遊戲,不是你越努力就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