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搬遷農民:「把脫貧當成底線兜住」,總理的話讓我心裡暖暖的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要多措並舉,特別是採取措施,把脫貧當成底線兜住,有把握完成今年脫貧攻堅任務。」

當李克強總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陳富敏「感覺心裡暖暖的」。她明白總理的意思,也感受到了總理的關懷。

陳富敏住在雲南省昭通市靖安新區康莊社區,今天,她是在新家裡的電視上,看完總理記者會。

過去,她住在雲南昭通市大關縣悅樂鎮新寨村,生活得非常艱難,任憑夫妻倆再怎麼努力,攢下的錢仍然不夠蓋一間遮風擋雨的房子。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兩個孩子上學每天要走3個多小時的泥濘山路。她從未去過孩子的學校,也未曾見過孩子的老師。

今年2月,他們一家隨整村搬遷到昭通靖安新區康莊社區,有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新房子,孩子安排到靖安新區第二小學上學。

在新家,她第一次見到了孩子的老師。前天,學校領導和部分班主任,分別前往靖安新區,對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戶學生的家庭進行家訪。當陳富敏聽見敲門聲、看到老師時,激動得一時沒說出話來。

在昭通,人們為兩會會場上傳來的聲音而深感振奮。「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政協經濟界委員時的這番話,在當地被人們口口相傳。

而在兩會會場上,代表、委員們反覆表達對這些搬遷戶的牽掛。

「全國脫貧看雲南,雲南脫貧看昭通。昭通市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全國人大代表、昭通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說,作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易地搬遷扶貧模式是脫貧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昭通按照「能搬則搬、應搬盡搬、整村搬遷」原則,創新了「進城、入鎮、進廠、上樓」安置模式,2018年以來,新建集中安置區23個,萬人以上的安置區達9個,36.24萬群眾搬入新家園。所有的安置區都配套有幼兒園、學校、醫院、車庫、活動中心、商業區等設施。

距離昭通市區不遠、有高速公路相通的昭陽區靖安和魯甸縣卯家灣,是其中最大的兩個安置區。一年多來,烏蒙群山懷抱的壩子裡,215棟高樓拔地而起,今年以來,昭通彝良、大關、永善、鹽津、鎮雄等7個縣(區)的17845戶76894名群眾分批次全部遷入,實現由村民變市民的歷史性跨越。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跨縣易地扶貧搬遷。

「打好易地搬遷鞏固戰,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郭大進說,當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建設配套搬家、就業產業支撐、管理服務保障「三步走」思路,精準務實地做好就業產業的支撐保障,60萬平方米扶貧車間、45萬平方米商業配套設施即將全面投入運營,1.34萬個蔬菜和食用菌大棚、7.8萬畝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以及遷出地137.8萬畝「三塊地」的盤活利用正在加快推進。

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郭大進專門到一些安置區進行了調研,安置區的群眾表示,希望把農村的三塊地儘快盤活,特別是在退耕還林、養殖養畜上,能有一些優惠政策,提高收入;把農村公益崗位變為城市公益崗位,提高待遇;關心搬遷進城的老年人,特別是孤寡老人能得到相關機構的照顧。

「群眾反映的這些問題,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問題。昭通將把產業就業支撐作為重點,加快『滇東北崛起』的步伐。」郭大進把這席話,帶進了兩會會場。

本報昭通5月28日電

相關焦點

  • 多措並舉「兜住」脫貧底線
    原標題:多措並舉「兜住」脫貧底線□ 泓 凱今年內,脫貧攻堅任務必須完成。在脫貧攻堅的最後緊要關頭,一方面要壓實責任,啃下最後的硬骨頭;另一方面,脫貧以後怎麼辦、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政策措施如何穩定持續,也是需要考慮的大事情。
  • 兜準兜住兜牢脫貧攻堅底線 夯基壘柱提升雲南民政質量
    以「五個緊盯」精準發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緊盯救助政策落實,推進專項行動。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兜準兜住兜牢專項行動、兜底保障百日提升行動、兜底保障百日鞏固行動,對未納入低保、特困供養的未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和脫貧不穩定人口,逐人逐戶排查,精準認定。
  • 「兜」脫貧底線 「保」基本民生
    下碑寺鄉政府對溺亡事件進行認定後,縣民政部門聯絡員第一時間將趙林威的相關材料遞交到「一元民生」扶貧救助保險項目承保公司,為他申報5萬元的未成年人溺水死亡賠付。  今年以來,駐馬店市「一元民生」扶貧救助保險項目共理賠案件9202起,預計賠付金額802.47萬元。「『一元民生』還對症『老、弱、病、殘、幼』特殊群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專門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特困供養人員、重度殘疾人、城鎮建檔立卡困難職工、孤兒等6類群體因重大疾病住院治療產生的個人自負醫療費用進行保底理賠。
  • 近6000萬貧困人員參保社保扶貧兜牢民生底線
    近6000萬貧困人員參保社保扶貧兜牢民生底線 2020-10-13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仁和區易地扶貧搬遷 讓群眾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
    近年來,仁和區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為貧困人群實實在在謀福利。73年出生的李付珍,在大山裡生活了大半輩子,她心裡一直有個遺憾,由於家裡窮、住得偏,三個孩子都沒能接受很好的教育,「我希望這樣的情況別出現在下一代身上了」。只有挪出窮窩,才能斬斷窮根。
  •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雲陽雙土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職業農民」幸福...
    精準脫貧一個不能少,為破局困境,雙土鎮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謀篇布局,分批分次推進全鎮易地扶貧搬遷,讓村民搬出好日子,搬出幸福感。謀篇:「四個方便」深慮民所盼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
  • 山東:兜底線 抓重點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時強調,把脫貧攻堅戰打好打贏。牢記總書記囑託,山東堅決扛牢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抓住「黃河灘」、「沂蒙山」兩大重點區域,兜住老病殘等重點人群生活底線, 推動各項扶貧政策落實落地落細, 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任務。
  • 【青海「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兜住貧困群眾的「幸福底線」
    (囊謙縣扶貧局供圖)  四通八達的公路路網、青瓦白牆的嶄新住房、戶戶通暢的水電通信、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資源充沛設施完備的健康保障……「十三五」以來,我省始終把補短板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下大氣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貧困地區基礎條件不斷完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貧困地區群眾盡享脫貧攻堅帶來的豐碩成果,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遼寧:兜住民生底線 夯實幸福之基
    原標題:兜住民生底線 夯實幸福之基每天早上5點,53歲的陳桂蓮準時開始清理村路兩側的垃圾。陳桂蓮是阜新市細河區四合鎮河東村的建檔立卡戶,今年5月,村裡設了3個公益崗,她成為村路保潔員,不僅月月有錢賺,還不耽誤照顧家。
  • 今年農村異地扶貧搬遷+合村並鎮,農民會得到怎樣補償,有啥好處
    一類是農村自然條件太惡劣必須撤併,第二類是極度貧困的農村將進行整村搬遷異地扶貧。 國家想修公路、安自來水等項目都比較難,成本也高,農民生活沒保障,國家寧可將其搬遷,在鄉鎮附近進行建造,幫助農民脫貧。
  • 《農民日報》今日頭版頭條關注貴州:決勝全面小康 勞務就業見真章
    農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貴州:決勝全面小康 勞務就業見真章》,報導貴州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勞務輸出大省的貴州,年初以來,在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把穩定農民及農民工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穩就業保民生,確保如期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 搬出大山心敞亮——西海固農民老馬的搬遷脫貧路(9)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31日搬出大山心敞亮——西海固農民老馬的搬遷脫貧路拼版照片:上圖為寧夏西吉縣白崖鄉半子溝村村民準備集體搬遷至寧夏銀川市金鳳區潤豐村。面對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的現實,易地扶貧搬遷成為唯一的選擇。2017年8月,老馬全村搬出了大山,來到400多公裡外的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安家,開啟了新生活。潤豐村是銀川市為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實施的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平層住宅3.2萬平方米,配套建設幼兒園、衛生室等公共設施,還規劃了產業用地。潤豐村314戶1300餘名村民,全部是由半子溝村搬遷而來。
  • 扶農首扶弱 產業必帶貧——白銀市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幫扶助力脫貧...
    扶農首扶弱 產業必帶貧——我市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幫扶助力脫貧攻堅透視白銀日報記者 喬斌初冬的早晨,會寧縣鐘鼓樓安置小區居民曹玉斌將兩個孩子送到學校後,就匆忙來到會寧縣易地扶貧搬遷電子商務知識技能培訓班,進行電商培訓。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搬遷圓了安居夢丨岑鞏縣天馬鎮小屯村村民伍...
    秉承著這個理念,從小學到初中,我刻苦學習,直到因家庭經濟困難不得不放棄學業。  在家種地不能養活自己,我就選擇外出打工。四處求職時,儘管均遭到了拒絕,但我始終不放棄。機緣巧合下,我加入雜技團學習雜技表演,通過自己艱苦學習擁有了一技之長。2001年經人介紹,我結了婚有了兩個女兒,後來因家庭各方原因與妻子離婚。
  • 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烏當區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搬得出」是關鍵,「穩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為了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幫助他們從農民變為新市民,確保無後顧之憂,烏當區決定盤活搬遷群眾「三塊地」,依託產業革命、「三變」改革、退耕還林等,引入企業經營,做實利益聯結機制,提高搬遷戶收益穩定度。
  • 「我的扶貧故事」搬進幸福新家園丨鎮遠縣青溪鎮扶貧工作站王文廣
    我叫王文廣,2017年11月,我來到鎮遠縣青溪鎮扶貧工作站工作,成為扶貧移民專幹。我見證了貧困群眾「挪窮窩、住新居、換面貌」生活變化。青溪鎮位於鎮遠縣東部,距縣城43公裡,屬於典型山區鄉鎮。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易地扶貧搬遷成了改善群眾生活的重大機遇。 青溪鎮桃坡村貧困戶陳國光家住最邊遠的墳山組大山溝裡,離鎮中心村有十多裡路,山高路窄難行。在易地扶貧搬遷摸底期間,有時候我每天要走好幾裡山路,去陳國光家做思想動員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湖北舉行「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新聞發布會
    省住建廳總工程師談華初: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的關注、關心和支持。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有關情況,向大家作個簡要介紹。
  • 新疆和田:住上新樓房 上班掙工資 搬遷農民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中新網新疆新聞7月9日電(石瑩瑩 吳德超)易地扶貧搬遷是自治區「七個一批」脫貧舉措之一,和田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實施,不僅讓地處惡劣自然環境中的貧困群眾搬離了「窮窩」,改變了「困境」,也讓搬遷群眾的生活質量、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