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珠」一樣,「天鐵」在藏族人們的心中是神聖之物。「天鐵」的形成一直是個比較神秘的過程、藏民認為天鐵和天珠一樣,都是來源於天,是神賜予的福祈。密宗教派稱釋的「天鐵」就是「來自天上的鐵」的意思。
天鐵,藏語裡稱之為「託甲」譯為天鐵或雷石、藏族傳統解釋為打雷時降下來的鐵塊,埋藏地下,長期不鏽,呈現各種形色。人們如果找到此類物,可以做護身符用,做祈福避邪之用。
至於形成和成分一直蒙著一層神秘面紗。藏民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所以很多藏式的法器多用此物只做。從化學的角度看,是一隻主要成份為鎳與鐵的隕石,和天珠一樣。由於是天然的,而又比較少見,多被藏民用來製作佛教法器,常見的有金剛杵,佛像等。
而作為文玩飾品類的天鐵產地很多,包括中國廣西南丹鐵隕石,俄羅斯阿林,瑞典曼尼拉,墨西哥卡魯託,最常見的當屬來自非洲納米比亞的Gibeon。根據硬度經常被做成戒指,掛墜,手串等等。
鑑別方法
隨著逐漸被炒熱的天鐵市場,贗品也越來越多,如何鑑別真偽當然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情。
一、質材:
隕鐵,在識別鐵質方面,可以依造其色澤,對比相似的隕石標本、一般的鐵隕石即可。故而不再過多解釋。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磁度,沒有或者很弱的磁度一般就不是天鐵而可能是其他隕石了。
二、造形和型制:
天鐵的造型主要來自宗教文化圖案,大多是佛像造形的縮影,一般天鐵為了佩戴是不鎏金或是布金的,而造形以簡單為主,在工藝製作的要求上,並不低於佛像、即使是用模子澆鑄,都仍會有手工的刻痕,一般都會把臉部五官做出來,而再以手工做外部和細部的修飾,而有的如咒語片等,為了表達崇敬,幾乎如瑪尼石般都用手工刻出來。
三、鏽:
鐵質的以紅色氧化鐵為主,老天鐵質的鏽蝕很少,如有鏽一般都會是堆棧,即氣化後又經使用還原而變黑,所以在天鐵很多是呈黑色。
四、磨損:
其實一般常久佩戴或是代代相傳的天鐵,即使千年下來, 鏽蝕情形也不多,但是或多或少有磨損的現象。一般人常是以佩戴的孔來論定,其實應要看整體性,一般是以外突的部份先磨損,如果並非穿繩佩戴而是以包裹或放在嘎屋中,洞孔反而不會有明顯磨損,所以在判斷時是要綜合鑑別的。
如今天鐵鑑別已經是件困難的事。這主要是大量鑄模加做舊手法偽造天鐵的技術,已日益高明,部份的高仿作品,也使用以前青銅、黃銅的比例,或是將部份殘件銷融重鑄,非常難以鑑別真偽。
(來源:文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