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袖犬:真實的存在,還是神秘的傳說?
據藏族文獻裡記載:在西藏,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狗,它非常小,大概有茶杯大小,可以放到口袋裡把玩,當地人稱之為「鷹獒」「西藏獚」或「西藏袖犬」,也有人叫做「茶杯狗」「禱告犬」「宮廷犬」的。「鷹獒」性情穩定,與人和睦,其體態嬌小,顯得玲瓏可愛,卻又不失藏獒的英姿與風度,沉穩優雅的絕妙氣質令人過目難忘,一般的犬兒看到它,都會退讓三分。
在西藏的傳說裡,袖犬是老鷹產在懸崖上的後代,在藏語裡叫「郭齊」(音),「郭」是鷹的意思,「齊」是狗的意思。這顯然無法考證。但是現實中似乎也沒人能考證出這種犬的由來。據說,在西藏誦經僧人的袖口中經常會藏有「鷹獒」,餓了僧人就給它一口唾液。僧人之所以有「鷹獒」,是因為寺廟裡有一種奇怪的藥水,給動物服用,它們就不再生長,有人曾經得到過一瓶這種藥水,並且在小貓身上試驗過,果真如此。
有學者稱,所謂西藏袖犬,其實屬基因變異所致,因其一直自然繁殖,純種優良,再加上出生率和成活率非常低,非常罕見稀少,時至今日,其珍貴程度遠超熊貓。也有學者稱藏袖犬也就是西藏獚犬,是中國西藏地區一種古老犬種,也是一種帶神秘色彩的優良犬種。獚最小的體重不到1公斤,是由西藏喇嘛飼養的,並且深得喇嘛們的寵愛,曾作禱告犬,負責轉動經輪,也曾高坐在僧院牆壁高處,似乎是看守僧院群落,所以把它稱為「禱告犬」。這種犬天生養不大,是一種非常有警惕性的犬,非常不信任陌生人,要得到它的信任會很困難,所以不用擔心它會跟別人跑。還有人說所謂西藏袖犬就是侏儒獒,但至今全世界並未有實例證明存在患侏儒症的藏獒。此外,還有人將短毛的藏獒袖珍犬稱作西藏袖犬。
但是,奇怪的是,西藏袖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卻並不高,究其原因,是因為許多人根本沒有見過這種犬,認為它只是存在於傳說中,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不過,大多數藏族學者堅稱袖犬是真實存在的,通過考證,他們認為袖犬有很多種顏色,而且數量曾經達到100多隻。在過去,只有達官貴族活佛高僧等才有權擁有「鷹獒」,它是身份與地位的體現,是權貴與財富的象徵,因此,「鷹獒」也稱宮廷犬。據說在古代宮廷中會設置專門飼養「鷹獒」的機構,因帝王妃子眾多,經常有身懷六甲之人,在被召見時難免嘔吐,這在皇帝看來是穢物,因此要在袖間藏一飢餓「鷹獒」食其吐物。他們進而稱,袖犬分兩個品種,長毛有頭風叫藏獒獅子袖珍犬,短毛虎態叫藏獒袖珍犬。尾長三四寸,高度五至六寸,長度八至九寸,上齒二十個,下齒二十二個,頭頂骨突出。更有藏胞稱自己家裡曾經飼養過類似的小狗,但並非純正的袖犬,是從一隻小寵物狗生下的一窩小狗中挑選出來最小的那隻,是花的,後來個頭一直保持非常小,可以放在襯衣口袋了,如果找一個玻璃杯,把狗放在裡面,剛好能把頭露出來,「它膽子很小,生人來了,就邊叫邊跑,最後躲到床底下去,它的叫聲有磁性,比較啞」。2015年初廈門某家養犬公司宣稱誕生了三隻「鷹獒」,這在國內實屬罕見。但是,它們是否是真正的「鷹獒」,至今未有定論。
孰對孰錯,真是難辨真假。本人在藏工作二十餘年,雖多方尋找,始終難覓其蹤影,專家猜測,這種神秘而奇特的犬可能已經絕種了。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們所說的西藏袖犬不是我們平常所見到的袖珍犬。
擴展閱讀:藏獚
犬屬,大多為短腿的、體型矮小或中等的狗中之任何一種,通常有長而帶波紋的毛,四肢和尾部有叢毛,兩耳大而下垂。
很早以前喇嘛教信徒把佛經與獚犬一起送入輪轉佛具中,當地叫禱告獚犬。這種西藏地區的古老犬種與北京犬有相近血緣。主要在寺院中飼養,自然繁殖,後來從西藏傳入內地,在清朝皇宮中飼養。因為它與北京犬體貌、色彩有相似之處,很多養犬者將之誤認為北京犬或北京犬與其他犬類雜交犬。因此犬一直自然繁殖,現在優良純種的很稀有,是一種需要搶救和發展的犬種。近年來藏獚的身價倍增,日本和臺灣一些愛犬人士曾出價幾萬美元選購。藏獚性格機靈高傲,四肢發達,腿短大眼,短口吻,尾巴上翹。面部與腿前面都是短毛,身上毛較長,呈柔軟絹絲狀,耳、頸、腿後有裝飾毛,毛色有金黃、淡黃、淺褐、深棕褐、白色等,其中金黃毛色的獚為上品,價格不菲。
擴展閱讀:袖珍犬
袖珍犬又叫珍珠犬,松鼠犬,宮廷犬。雖然不是最小巧的,但是是很多小型犬中的佼佼者,比吉娃娃要漂亮的。
袖珍犬一般是利用生物技術,藥理控制大批培育的新型犬種。其他不是生物技術培育的,且品種較為穩定的都不屬於袖珍犬的範圍,只能稱為袖珍犬不能說其就是袖珍犬。
袖珍犬目前在很多商販前都有出售,它是一種利用雜交培育的新型犬種,頗受學生喜愛。
袖珍有分為:松鼠犬珍珠犬其他混血袖珍三種。
袖珍犬的最大特點是黏人,多數就像膠水一樣對主人不離不棄,看不到主人的話,會哭大半天。還有,就是鼠目寸光,經常看不清主人的長相,需要主人要蹲下來叫寶貝。再有,就是不挑食,貪吃,餓也吃,不餓也吃,而且吃的也不少。最讓人難以忍受的缺點是,袖珍犬非常怕冷,而且體味很重,需要經常給它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