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跳繩、跑步,大家就會想到傷膝蓋。其實相比於這些運動,一個日常動作才是傷膝的罪魁禍首——
對,你沒看錯。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2017年6月的一篇內容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也就是說,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
所以不要再久坐不動了,抓緊跑起來、跳起來吧。
跑步前:先活動下膝蓋、腳踝、扭一扭腰,做好熱身,千萬不能在身體還很「硬」的時候就跑,這樣很容易受傷。
跑步時:要保持頭部水平,不要低頭或仰頭,這樣會增加脊柱壓力,造成脖子疼;肩膀放鬆,手臂自然交叉擺動;儘量前腳掌著地。
跑步結束後:最好不要立即喝水,可以先休息10分鐘左右再飲用溫開水,最好不要喝涼水或冰凍飲料。
日常的健康慢跑並不需要太在意距離,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保持在「呼吸、心跳節奏稍稍加快,但能正常交談」的情況下,跑上個0.5~1小時即可(視個人情況而定,循序漸進)。
儘量選擇塑膠或者柏油跑道,不建議選擇水泥路面。
跳繩時,用手腕的力量帶動繩子,而不是張開手臂大力甩繩子;
跳起時,保持雙腳靠近、膝蓋微微屈的姿勢,儘量避免大幅度彎曲膝蓋;
落地時,保持前腳掌起落,而不是整個腳掌跟著一起著地;
跳起高度不要太高,保證跳繩能從腳底穿過,大概3㎝左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