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而說起愛國詩詞,就必然要提一提陸遊了。作為一名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一生創作了無數愛國詩歌。
他曾坦率直言「和親自古非長策」,也曾宣誓「位卑未敢忘憂國」;儘管年老,他依然「尚思為國戍輪臺」,甚至當他要離開了,依然對自己的兒子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也許陸遊終究沒能親眼看見收復失地,但作為一名愛國詩人,陸遊已經「收復了自己的那塊失地。」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遊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前面兩句是詩人對淪陷區的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
「三萬裡河東入海」,這裡的「河」指的就是我們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在這裡,詩人描寫了黃河水滾滾東流,最終進入東海的宏偉壯觀、磅礴大氣的場面。
「五千仞嶽上摩天」,這裡的「嶽」則指的是西嶽華山。華山高聳入雲、山峰直插雲霄,極其雄偉壯美。
祖國的河山多麼美好啊,可惜卻被金人佔領,被迫成為了淪陷區。字裡行間 ,可以看出陸遊的悲憤痛苦的情感。
後面兩句是通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表達淪陷區百姓迫切想要回到祖國懷抱的急切心情。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那些淪陷區裡的百姓,仿佛被遺忘了一般,只能被迫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這麼多年,眼淚早已流盡。
可南宋政府卻好像看不到他們一樣,年年奉行求和政策,置淪陷區的百姓於不顧。也不知道,他們究竟哪一年才能真正地回到祖國的懷抱。
靖康之變後,北宋覆亡,趙構建南宋,建都臨安(先於南京應天府建都,後遷至臨安),金、宋雙方以淮河——大散關為界,維持了將近100多年的「安寧」。
然而在這些所謂的「安寧」之下,藏著的是淪陷區百姓極其想要「回家」的痛苦。多年以來,活在金人統治下的百姓們,不知道遭受了多少苦難,以至於連淚水都流幹了。
「遺民淚盡胡塵裡」,這裡的「淚盡」二字,表現了他們想要回歸南宋朝廷的渴求和期盼。只可惜,南宋朝廷對他們視若無睹,儘管淚水都流盡了,可一年又一年,他們等的只剩下痛苦和絕望了。
這首詩把淪陷區百姓迫切想要回歸祖國以及詩人想要收復故土的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這其中,還包含了詩人對南宋朝廷不作為的譴責和失望。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負重前行的人,感謝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也感謝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