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陸遊深夜堅持讀書2萬字,事後寫詩感慨,短短4句感人至深

2020-12-18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學而優則仕"自從它提出的那一天,就成為了中國讀書人的金玉良言。家境貧寒的士子可以通過十年苦讀一舉翻身。讀書,也成為了讀書人的每日必修功課。

不過,這樣功利性的讀書也會導致一個問題,既然最終的目的還是應付考試,那平常讀書也只是讀官方規定的那些書罷了,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也就是四書五經之類的聖人之書,這樣的習氣演變到最後,出現了明代八股文這樣的極端案例。那些死讀書的人,也就成為我們眼中的書呆子,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一個書呆子的誕生,和書的關係其實並不大,主要還是你為什麼而讀書,讀的是什麼書,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

我個人認為,儒家一直以來的一個缺陷就是太過於歌頌聖人德行,對於人的私慾採取完全抹殺的態度,要求人人都是聖賢,這就割裂了自身與現實生活。讀書人明明做不成聖賢,社會的輿論卻要求他們處處為聖賢,這就導致了歷史上如此多偽君子的出現。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現代教育裡,我在大學之前,讀的書基本不出課本範圍和老師推薦的課外讀物,這其實也就相當於帶著目的去讀書。初中喜歡讀三國,還被班主任數學老師給制止,要我把時間拿出來複習功課。是到了大學之後,擁有了一個13層的圖書館,這才找到了讀書的樂趣,開始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讀,也在這個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讀書帶給自己的好處。

也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而讀書呢?

【臨其詩境】

今天要欣賞的,也是一首與讀書相關的詩歌。

公元1177年,陸遊已經是一位年過半百飽經風霜的老人,此時正身在成都。雖然在官場軍隊中摸爬滾打了許多年,作為一個讀書人的本職工作卻還沒有丟掉。夜深人靜的時候,陸遊從一天的事務中閒下來,仍然會坐在書桌前,焚香點燭,開卷有益。

然而,這首詩更加吸引我的並不是陸遊堅持讀書的精神,而是他在文中回答了「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究竟在陸遊眼中,自己一直讀書是為了什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原文】

讀書宋代:陸遊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條分縷析】

上來的兩句很不尋常,那個在臨終詩中都盼望著光復中原的戰士,在前兩句中竟然表達了要放棄的念頭。

歸去之心已定,即使沒有五畝之園,丟掉如今享受的優渥生活也在所不惜。後面一句接著就說明了自己歸心所在:我讀書的初心本意,就是為了天下的芸芸眾生,如果自己的堅持並不能為他們帶來好處,那我又何必堅持?

在封建時代,大概很少有讀書人敢於說出自己讀書是為了黎民百姓,也很少有人會有這樣遠大的抱負。絕大多數人,終究還是為了「貨與帝王家」,為了自己一身的榮華富貴。

也因此,周總理學生時代所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才有著巨大的震撼力。

後面兩句寫到了讀書的具體行止,說到了自己視力逐漸退化的現實。在夜晚昏暗的燈前,雖然自己的視力已經不如之前了,卻還是堅持著讀完了兩萬多字的書籍,認真研讀案頭的蠅頭小字。這兩句寫得很具體,相信大家腦海中都有老人戴著老花鏡認真讀報紙的畫面,陸遊認真讀書的樣子在這兩句中也是清晰可感,惟妙惟肖。

古代的照明條件不如現代,讀書在近代都導致了那麼多近視眼,在古代自然更甚,許多文人都有眼睛不好的毛病,除陸遊之外,另一個例子是白居易,白居易晚年的生活可謂養尊處優,可是他寫給劉禹錫的一首詩中就提到了自己身上的種種病症,腿也不聽使喚,眼睛也逐漸模糊,劉禹錫為了安慰他,寫下了「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一千古名句。

這一句用來形容陸遊也是絕配,一開始就為了遠大的理想而奮鬥終身,即使江山淪陷,阻隔重重,在奮鬥的過程中,自己漸漸老去,越來越力不從心,可也從來不言放棄,「盡吾志也,而不能至之,可以無悔矣」。可以這樣度過一生,也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讀書詩,短短二十八字,看完受益無窮!
    這一首首讀書詩,除了說明我國自古便有讀書的優良傳統外,它還有著勸誡人們讀書學習的意思。而說到讀書詩,就不得不提南宋詩人陸遊。在陸遊力主抗金的政治主張得不到南宋統治集團的支持而壯志難酬的時候,他便把生活的重心轉向了書齋,一生共創作出百餘首讀書詩,這在古代詩壇絕無僅有。一方面是因為陸遊詩的數量大,現存近萬首。
  • 清明節祭奠陸遊:二十句古詩詞,「老子」 戲說一個不一樣的陸遊
    題記:陸遊是古代文學作品中,自稱老子最多的詩人。在陸遊一生創作的近萬首詩詞中,有兩百多首詩裡,都直言老子,頗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味道,也確實是在古代詩人中,老子用的最多,堪稱第一。這是為什麼?今天,陸遊二十句自稱老子的詩,懂與不懂,讀完之後,我們都會潸然淚下。
  • 《平凡的世界》原著中4句經典名言。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
    「人生苦短」這個詞反反覆覆地被我們叨念了多少回,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人生短麼?有那麼多帝王將相、或無名小卒歷經過人生漫長的辛酸和苦難。人生長麼?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今天,我給你說說,《平凡的世界》原著中4句經典名言,雖然很短,但是說透人生。關於學習「不管怎樣,千萬不能放棄讀書!我生怕我過幾年再見到你的時候,你已經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滿嘴說的都是吃;肩膀上搭著個褡褳,在石圪節街上瞅著買個便宜豬娃。」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句入選小學課本,絕望地讓人心疼
    這一年,陸遊早已經退休回到了山陰老家,在那山清水秀的地方了此餘生。  可是,收復中原畢竟是陸遊一生的執念,哪有那麼容易就會忘卻。故鄉的山水很柔很美,但是陸遊的夢裡,卻仍然是「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壯烈。
  • 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4句入選小學課本,最後14字成千古絕唱
    這一年,陸遊早已經退休回到了山陰老家,在那山清水秀的地方了此餘生。可是,收復中原畢竟是陸遊一生的執念,哪有那麼容易就會忘卻。故鄉的山水很柔很美,但是陸遊的夢裡,卻仍然是「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壯烈。某夜,初秋。陸遊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或許是因為暑熱的威壓尚未完全消去,或許是胸中的熱火又在隱隱作祟。既然睡不著,那就乾脆起來走走吧。
  •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悟出千古名作,短短4句,說透人生境界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悟出千古名作,短短4句,說透人生境界和尚參禪不吃肉,和尚才開始都不曉得一聊起和尚,我們腦海裡會浮現四個字「吃齋念佛」,好像和尚天生就是要做這些事的。在很多中國人的眼中,和尚不吃肉喝酒的清規戒律仿佛是天經地義般的存在。但殊不知,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規定和尚們必須素食。誰給佛添了規矩?
  • 陸遊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它出自宋代詩人陸遊之手,是陸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眾所周知,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年少時就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立下恢復國家統一的遠大志向,可惜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一生都不如意。但陸遊始終沒有動搖恢復國家統一的志向,而是把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詩詞之中。
  • 李煜此詞,詞牌冷詞作更「冷」,短短4句,寫盡人生的悲苦與惆悵
    這首詞,是李煜最短的一首詞,只有4句。詞牌冷詞作更「冷」,短短4句,寫盡人生的悲苦與惆悵。全詞如下:《三臺令·不寐倦長更》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例如他的那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直白簡潔,卻極具藝術魅力。這首《三臺令》的開篇兩句亦是如此。詞人沒有太多委婉含蓄,而是直接表明胸臆:夜深人靜,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覺得這黑夜是如此的漫長。此句一出,頗有「舉世皆睡我獨醒」的感覺。詞人為何深夜難寐呢?
  • 陸遊最感人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讀後催人淚下!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其詩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並以詩中飽含的愛國熱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陸遊的詩作現存9000餘首,是我國現存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 陸遊一首抒發懷才不遇古詩,最後14字堪稱是宋朝的讀書無用論
    作為南宋最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遊的壽命可謂很長,但是他的人生也相當坎坷。既然是愛國主義詩人,那麼在他的詩詞當中,難免會有很多對於人生豪情、報效國家的志向表達。陸遊也確實做到了,他的詩寫得非常精彩,而且也確實親身經歷過邊關一線的戰鬥,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文武雙全之人。
  • 人生低谷時靜心讀一讀陸遊的這首詩,相信你可以尋找到新的力量!
    人生低谷時靜心讀一讀陸遊的這首詩,相信你可以尋找到新的力量!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有人放棄,有人不甘心失敗,重頭再來。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一段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在漫漫人生裡,遇到了再大的困難,那也要咬牙堅持下去。遭遇過的失敗,最終都會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陸遊寫的這首愛國詩,短短4句入選小學課本,最後14字可成千古絕唱
    而說起愛國詩詞,就必然要提一提陸遊了。作為一名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一生創作了無數愛國詩歌。他曾坦率直言「和親自古非長策」,也曾宣誓「位卑未敢忘憂國」;儘管年老,他依然「尚思為國戍輪臺」,甚至當他要離開了,依然對自己的兒子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也許陸遊終究沒能親眼看見收復失地,但作為一名愛國詩人,陸遊已經「收復了自己的那塊失地。」
  • 陸遊84歲高齡時,寫了一首詩給兒子,讀完後給人無限啟發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今天,給大家介紹陸遊的一首論詩詩,末句"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意義深刻、十分出名。這首詩寫於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陸遊已經84歲了,致仕在家。"子遹"就是陸遊的兒子陸子聿,千古名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出自陸遊的《冬夜讀書示子聿》。"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
  • 做夢都想收復中原,寫詩3萬多,活了80多歲,卻始終沒盼到光復
    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取為第一,這本來沒什麼不可,可是第二名是秦檜的孫子秦壎,這讓秦檜大為光火,再加上陸遊的文章是主戰的。所以,第二年,陸遊參加禮部考試,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遊。直到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陸遊才得以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這一年陸遊已經30歲了。雖然少年成名,可是真正觸摸到功名的這一天,對陸遊而言,來得實在是有些太晚了。
  • 誰動了短保的奶酪?中國短保烘焙行業萬字研究報告
    三萬資本的行業分析師呂東將從短保烘焙行業、國外大型公司、國內成熟公司為大家展開短保烘焙的行業圖譜,最後探索國內短保烘焙的創業新機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2、BreadTalk、克莉絲汀 由於連鎖門店成本增加、坪效、人效降低導致經營慘澹 短保烘焙領域中,連鎖麵包坊這一經營模式的消費體驗更佳,但坪效和 ROE 相對較低。
  • 陸遊七十五歲再寫詩悼念唐琬,有的遺憾,一生也無法彌補
    陸遊與唐琬的愛情,是文學史上最悲傷的一段愛情。陸遊與唐琬,本是恩愛夫妻,但就是因為太過恩愛,陸母覺得唐琬讓自己的兒子沉溺於男女私情,會影響他的前途事業,於是便讓陸遊休了唐琬。陸遊另娶,唐琬改嫁趙士程。紹興二十五年(1155)春天,陸遊到紹興禹跡寺南的沈園遊玩,恰巧唐琬與趙士程也在園內。唐琬徵得趙士程同意後,送了兩杯酒慰問陸遊。唐程二人離去後,陸遊悲不自禁,在沈園牆上題了一闕《釵頭鳳》。後來唐琬再遊沈園,看到陸遊題的詞,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不久後抑鬱而死。
  • 「白頭搔更短」是什麼意思?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晉朝詩人陶淵明淡泊名利,歸隱田園,詩歌作品中散發著一股閒適之意,就連讀書他也是「不求甚解」,意思就是讀書時不求深徹,只求讀個大概。陶淵明作為大詩人,如何讀書我們不好置喙,並且他讀書多為消遣,但是我們如果要真正掌握知識,定然是要將文字理解透徹。
  • 林黛玉批評陸遊的一句詩,就是反對堆砌詞句、玩文字遊戲
    香菱說她很喜歡陸遊的一句詩:「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卻不以為然,她不贊同香菱去學習這類詩句,她覺得這種詞句淺顯空洞,了無詩意。這句詩出自陸遊一首七律的頷聯,是他久坐書齋時所寫,他在詩的前言中寫道:「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二首。」其中一首是: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 陸遊很悲憤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千古流芳,結尾英雄遲暮太傷感
    楊萬裡寫作20000首,存世只有5000多,陸遊存世10000多首,誰又知道他在一生的時間裡,究竟寫了多少首詩歌呢?更何況,陸遊自己堅持的文學理論是「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也就是他寫詩,是唯有動了真感情,心中的悲憤憋不住的翻湧時,才會動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