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宋最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遊的壽命可謂很長,但是他的人生也相當坎坷。既然是愛國主義詩人,那麼在他的詩詞當中,難免會有很多對於人生豪情、報效國家的志向表達。
陸遊也確實做到了,他的詩寫得非常精彩,而且也確實親身經歷過邊關一線的戰鬥,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文武雙全之人。但是很遺憾的是,這個單純的詩人內心只想著能夠收復北方失地。對於其他的因素了解的比較少,比如說對於朝廷的戰略等,以至於影響了他的仕途,仕途的坎坷也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寫詩抒發懷才不遇的情感也就難免。不過其中的詩句卻也很有特點,寫出了那個時代獨有的讀書無用論。陸遊一首抒發懷才不遇古詩,最後14字堪稱是宋朝的讀書無用論
雨餘溪水掠堤平,閒看村童謝晚晴。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上面的這首古詩就是陸遊的《觀村童戲溪上》,寫出這首詩歌的緣起非常簡單,就是在描繪鄉村的兒童在小溪上玩耍的場景。前面的六句都是在描繪這些孩子們怎麼玩。「雨餘溪水掠堤平,閒看村童謝晚晴」,告訴我們,雨後的溪水長勢很快,幾乎都要和岸邊相持平了。所以他也知道,這定然會吸引很多孩子們前來玩耍,特地來到這裡觀看。
「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看這些孩子們騎著竹馬衝進了泥水,有的孩童還在那裡放風箏,和著美麗的景色融為一體,孩子們天真爛漫,玩兒的非常盡興。「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這些孩子們冬天的農閒時光,就跟著老師們學習,等到農忙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和兄長到田裡耕地了。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這是陸遊的自嘲,他看到了這些孩子們玩得這麼高興,就想到自己。當年讀書讀得少一點就好了,只要是能夠應付日常之用就可以了,不必羨慕王公貴族的生活,因為他們的苦惱也是相當大的。而且讀書讀到一定境界,就要學而優則仕,能做官卻沒有辦法實現心中夢想。其中的苦悶更是難過,既然如此,何必當年讀書那麼用功呢?
反倒是和今天這些孩子們一樣,農閒的時候讀書,能忙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在田裡耕地又有什麼不好呢?陸遊一首抒發懷才不遇古詩,最後14字堪稱是宋朝的讀書無用論。
拋開這首詩的自嘲一面,我們能夠看到,這首古詩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讀書無用論,流露出那個時代的讀書觀念。當然陸遊的本意絕非表達如此,只不過是在這仕途當中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得已的表達而已。
不過一直到今天,我們絕大多數人依然認為: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依然是解決人生出路的最好辦法之一。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