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歐洲杯]唱支國歌給你聽

2021-01-1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北京時間今天凌晨,歐洲杯四分之一決賽,威爾斯紅龍爆冷擊敗球星雲集的比利時隊,佔據了一個四強名額。這也讓「黃金一代」沒能證明自己的身價與實力相符。賽前,有一個細節被眼尖的球迷發現了,既比利時隊上場11人竟然有7人沒有唱國歌,這球隊的凝聚力可想而知。那麼,比利時人真的是因為多元文化林立而喪失了戰鬥力嗎?「綠茵場上的移民潮」又是如何影響歐洲杯的?

  今天凌晨,比利時國歌《布拉班人之歌》激昂的旋律在裡爾皮埃爾·莫魯瓦球場奏響時,看臺上裝扮成藍精靈的球迷莊嚴的高聲合唱,而球場內比利時的11名上場球員卻有多達7位緊閉雙唇。這樣的場景構成了一幅詭異而和諧的四格漫畫。盧卡庫兄弟不唱,他們是剛果移民,德布勞內不唱他是荷語系的弗拉芒人,阿扎爾也不唱因為他是摩洛哥後裔。

  事實上《布拉班人之歌》本來就有法語、荷蘭語和德語三個版本,當天球場內播放的是法語版本,而在比利時隊中甚至有多名球員法語水平接近於零,比如這場比賽沒能登場的主力後衛費爾通亨和維爾馬倫。有一種說法,隊內雙語都說的很溜的,只有教練威爾莫茨,帶頭大哥孔帕尼以及語言天才盧卡庫。造成這種雞同鴨講的奇觀,與比利時近代歷史有關。早年間,地處法荷交接處的這塊區域,經常被當做兩國大戰的緩衝地帶,國家獲得獨立後,兩種不同的文化也被各自保留。這還沒完,當代歷史也對國家隊的構成產生了影響,與許多歐洲國家一樣,比利時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了一股移民潮,其中非洲的剛果和穆斯林族裔大量湧入,據說布魯塞爾甚至成為了歐洲的穆斯林之都。這樣複雜的身世,讓比利時更像一支俱樂部球隊,帶著不同文化的球員身處同一更衣室,很容易被懷疑派系林立,缺乏凝聚力。看看義大利隊唱國歌時的場景吧,布馮能把唾沫星子噴到攝像機鏡頭上,他的小兄弟們視死如歸的表情也好像要用國歌咬人。

  英國歷史學家埃裡克·霍布斯鮑恩1990年思索體育運動在激發民族情緒方面的作用時寫道:「假設一個群體有成百上千人,作為其一種表現形式,那麼,由11個有名有姓的人組成的球隊似乎更具真實感。」我不想說,比利時隊一定是因為更衣室的多元文化而降低了戰鬥力,但可以肯定的是,足球作為身份認同感的工具,贏與輸,會分裂或團結國民情緒。同樣是多人在唱國歌時閉嘴,德國隊在4年前歐洲杯半決賽慘遭義大利淘汰時,立即將失敗降罪於太多移民球員衝淡了日耳曼人鋼鐵般的戰鬥力。而2年後,還是這批人世界盃奪冠,民眾卻在大唱移民後裔為德國帶來了靈性足球。我們不得不承認,政治可以影響足球,足球也可以影響政治。事實上,本屆歐洲杯正是在歐洲因為移民潮帶來的身份認同危機下開幕的,極右翼在各國勢力漸長,說不準默克爾正在巴望著,德國隊奪冠,助其一臂之力。

  1998年法國隊與巴西隊爭奪冠軍時球員們高唱國歌時,同樣是移民後裔組成的球隊,當時只有一人閉嘴,可見雅凱麾下的各民族人民大團結。

  當年的冠軍為我們帶來了全球化後文化包容的感動。但這種感人的和解很難常伴綠茵場左右,南非世界盃那次鬧劇般的出局,法國足協就讓非洲裔和阿拉伯裔球員背了鍋。過去,像法國這樣的移民球隊還屬於個案,但2009年,國際足聯投票決定取消對球員更改國籍的年齡限制。只要沒有為成年國家隊打過正式的國際A級賽事,就可以在任何年齡改變國籍代表新球隊參賽。在這條法案的影響下,兩年前的巴西世界盃32支球隊,只有韓國、烏拉圭、奈及利亞、巴西、宏都拉斯沒有移民或更改國籍的球員。

  足球順應全球化的大浪,給11人的國家隊染上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印記,這實際上給國家隊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難度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是戰術大師,甚至還得有「外交手腕」。當然,適應了俱樂部更衣室的球員也鮮少民族主義的「刺頭」,進入新世紀足球確實變得有點兒不一樣了。

相關焦點

  • 場外八卦 一屆歐洲杯,可以聽到幾首英國「國歌」?
    不僅如此,各隊在賽前播放的「國歌」也未必是英國統一的國歌,就像在本屆歐洲杯上,你可以聽到來自英國的3支隊伍播出不同版本的國歌。這篇科普文本來想在英格蘭晉級8強後發出來的,然而錦囊君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趁威爾斯還在,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威爾斯在與比利時的比賽前播放的國歌。你們猜播的會是英國的正牌國歌《天佑女王》嗎?
  • 歐洲杯|2016歐洲杯7大催淚瞬間,帶給你一個夏天的感動
    本屆歐洲杯期間,愛爾蘭球迷在法國幫老爺爺換輪胎,賽後主動收拾垃圾,興奮大了踩踏了別人的車頂,一群人往車門裡塞錢,然後就是無休無止地唱歌,走在路上看見美女要唱,坐地鐵遇見哭泣的小孩要唱,看見樓上陽臺的大媽要唱,戰平瑞典後與瑞典球迷合唱,輸給比利時後與比利時球迷合唱,法國警察緊張兮兮地以為大不列顛球迷都有鬧事基因,結果被歌聲感動,也加入到合唱隊伍。
  • 一首沉重的國歌:唱德國國歌的場面為什麼不那麼熱烈?
    為避免繼續扎心,所以我們今天聊點兒別的:不知道看世界盃比賽的同學們是否發現,有德國隊出場的時候,唱國歌環節總是比不上對手的氣勢,無論是對墨西哥、瑞典還是韓國。德國隊員有根本不唱的、有不怎麼會唱的、有唱了但是看口型明顯是唱錯了的。球迷似乎也不那麼熱情。這與一個歐洲大國的氣勢非常不符。(大家有興趣可以問幾個德國人:你會唱德國國歌麼?)
  • 要讓孩子們知道,唱好國歌是對國歌的尊崇
    艾克拜爾說,2012年,蘇叔陽向他提議,是否可以寫一個提案——建議在天安門升旗臺的漢白玉護欄上嵌入國歌銅牌,上面標示我國國歌的五線譜曲和詞,並把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的名字刻在上面。  艾克拜爾聽後非常贊同,之後便起草、提交了《關於在天安門國旗升旗臺側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五線譜歌詞銅牌的提案》。
  • 國民黨喊話稱孫中山聁蔡英文唱「國歌」 不過……
    前幾天,國民黨貌似鬧了個小尷尬,本想向民進黨喊話,不了卻出了bug…… 據臺媒12日報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12日召開「國父生日的三個願望」記者會,表示當天是孫中山誕辰149周年,孫中山先生有三個生日願望,其中之一是希望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可以大聲唱「中華民國國歌」……這本是一種比喻,然而,臺灣媒體卻指出,孫中山在1925年就已逝世,現今的「中華民國國歌
  • 國歌法要來了 以後唱不好國歌就違法了?
    於海:目前國歌版本比較混亂,一些存在錯誤的樂譜還在使用。因為版本不統一,有時候會導致專業團體在一些正式場合出現一些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每次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我都特別注意聽國歌的演奏,國外的一些歡迎儀式,甚至演奏一些錯誤版本的國歌。聽到很多大國的樂團,水平很高卻演奏不好我們的國歌,就覺得特別痛心。這是因為我們國歌的版本沒有統一。
  • 這是一個關於唱國歌,和關於她的故事
    我聽著都累了,她還在喊。我心想,「你能不能、能不能過來推我一下!」。但她失望後關上門走了。 我又被鬼壓了幾個世紀。此刻,我好想家莉,想她想的想表白。她腳勁十足,走起來路路生風,譁的開門,踏上動態起伏的地板,我就能從幾個世紀的夢幻中回到現實。
  • 反動國歌的另一面
    布蘭登堡門乃是德意志國族主義的磁場中心,但也是在這裡,我第一次發現一個有趣的反差:德國人的愛國主義激情似乎並不必然必須通過國歌這一媒介去表達,德國國歌遠遠沒有那麼普及,不管是德國球員還是德國球迷,都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會唱、或不願唱、或不習慣唱國歌,這似乎有悖於德國人紀律嚴明整齊劃一的「國民性」。
  • 香港回歸23周年紀念日,香港市民自發組織「快閃」唱國歌慶祝活動
    【環球網報導】今天(7月1日)是香港回歸23周年紀念日,綜合港媒報導,有香港市民團體今日自發組織「快閃」唱國歌活動,亦有市民齊聚尖沙咀五支旗杆參與升旗儀式。據香港「東網」報導,今天約9時30分,香港市民團體「香江情中國心」與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在尖沙咀五支旗杆參加升旗儀式。升旗儀式後,眾人前往文化中心外登上三輛旅遊巴士,並沿途揮動國旗歡呼。何君堯與香港市民團體在尖沙咀五支旗杆參加升旗儀式。
  • 當CBA開始唱國歌時,林書豪是一個熱門話題
    簡介:CBA開始唱國歌時,林書豪動作火爆,其他「外援」學一點!CBA常規賽迎來焦點之戰,北京隊vs天津正式開跑,憑藉林書豪的出色表現,全場得分最高的25分作為北京的選擇,最後,北京中控在客場比賽中大獲全勝,林書豪成為比賽的焦點,不過,除了精彩的比賽表現,場外花絮也是話題林書豪賽前唱國歌時成功的動作很吸引眼球。
  • 唱好國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日前,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印發通知,部署在全國中小學組織開展「我愛祖國,同唱國歌」活動。國歌作為主權國家的重要象徵和標誌,是一個國家的符號,是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結晶,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見證。《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抗日戰爭時期,吹響了中華民族抗日救亡的進軍號角。
  • 北上廣三支交響樂團合演新年音樂會,唱支山歌給黨聽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三支樂團的音樂家們聯合起來,用這樣一場特殊的新年音樂會迎接2021年的到來,向帶領我們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致敬。」指揮家餘隆說。「唱支山歌給黨聽」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12月31日晚,餘隆率領麾下三支親兵——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組成的「聯合樂團」, 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獻演了「唱支山歌給黨聽」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演繹了多部見證時代巨變的紅色經典。
  • 比法大戰前此人將成焦點,他是否會唱法國國歌,是否會送情報?
    現在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亨利在賽前會不會唱法國國歌。比利時中場大將德布勞內試圖淡化這個問題,他表示賽前如果亨利唱法國國歌,那也很正常。「他沒告訴我是不是唱馬賽曲,但如果他唱的話,我認為也很正常。」法國前鋒吉魯則表示:「希望我們可以向他證明,他選錯了國家隊。他仍是法國足球的當代傳奇人物,是我們最頂尖的球員,不過我們現在不去過多考慮這件事。」
  • 傳承民族精神從唱好國歌開始
    本報記者 郭  星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3月16日上午,遼寧省圖書館舉辦了「我們的國歌」講座,國家一級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原團長於海,講述了我國國歌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國歌誕生背後的故事及自己指揮國歌奏唱的經歷。
  • 中國教練率美國隊奪金,拒唱國歌遭抨擊,回懟:我只唱中國國歌
    【中國教練未唱外國國歌,遭遇抨擊】在那屆冬奧會,美國運動員登上了領獎臺,美國電視臺的記者將攝像鏡頭投到了李琰主帥的臉上,當時李琰主帥沒有跟著其他美國運動員一樣唱美國的國歌。這本來是很普通的情景,卻讓美國網友大肆渲染,指責我們中國教練李琰的做法,李琰因為在頒獎時候沒有唱國歌而被人口誅筆伐,抨擊的力度也越來越大,李琰成了美國群眾「炮轟」的目標。
  • 國歌之「變」:1978年國歌歌詞曾被修改,你聽過嗎?
    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豐澤園頤年堂會議室召集協商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座談會。當匯報到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提議時,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持這一方案。他說,這支歌曲很雄壯,很豪邁,有革命氣慨,而且節奏鮮明,適合演奏。當匯報到有人認為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提法過時了,擬由郭沫若等同志修改歌詞,周恩來臉色嚴峻了。
  • 德國足壇名宿:自從厄齊爾不唱國歌開始,我就覺得他的球品有問題
    關於德國隊有沒有「必須要在賽前開口唱國歌」的規矩,新球迷們不清楚,但是包括筆者在內的老球迷是清楚的——以前德國隊有必須唱國歌的規矩,哪怕「動動嘴巴假唱」也必須要在鏡頭前做到。在沃勒爾執教德國國家隊期間,貝肯鮑爾就曾公開批評那些在賽前唱國歌不認真的球員,還讓國家隊工作人員將國歌的歌詞發到每一位球員的手上,這說明老一代的德國隊球員,是非常注重「唱國歌」這個步驟的。世紀之交德國足球的低谷期,也造就了德國足協的改革——開放移民球員。到了南非世界盃上,德國足壇青訓改革的計劃取得了初步成功,那就是厄齊爾這一批球員一炮而紅的時候。
  • 國歌竟然沒有歌詞?那唱國歌豈不是哼哼就行了?
    國歌是一個國家的魂,能激起人們心裡對國家的肅然起敬,比如我們唱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時,就能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的不容易!但是這個國家的國歌竟然沒有歌詞!這是怎麼回事呢?在觀看西班牙的足球比賽時,所有的參賽隊伍都會高唱自己國家的國歌。
  • 五音不全者的噩夢:唱國歌跑調罰款2000美元,監禁2年
    文·蕭中九歌國歌,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認同的重要標誌。升國旗、唱國歌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都是一件莊嚴的事情,容不得馬虎。在國內,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統一升旗儀式,目的是培養青少年一輩的集體榮譽感。唱國歌成了必備的選擇。在此過程中,多數情況下只注重真實情感的表達,對於音調是否準確往往要求比較低。
  • 聽著各國國歌假裝在旅遊
    以色列以色列的國歌名叫《希望之歌》,曲作者是撒姆爾·科恩,詞作者是猶太詩人伊姆貝爾。以色列國歌帶有一種悲壯感,也是眾多國歌中,歌詞非常打動我的一首。以色列的國歌也許你沒聽過,但是旋律立刻會讓你想起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伏爾塔瓦河》,只不過曲子的整體情緒完全不同。奧地利作為古典音樂最繁榮的國家,奧地利的國歌必定是大咖之作。奧地利國歌是作曲家莫扎特的「康塔塔」,原曲的名字叫《讓我們拉起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