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首屆珍貴檔案評比結果日前新鮮出爐,其中光緒年間發行的《漳泉日報》入圍,成為漳州的「檔案寶貝」。老報紙現存漳州市檔案局。報紙出版日期是光緒三十一年,即1905年,距今有112年。
記者所見的《漳泉日報》兩期分別出版於光緒乙己年(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十六日和六月十八日。從這兩期報紙看,對開八版,豎排排版,還沒有出現標點符號,每版的規格只有現今報紙一半大小。《漳泉日報》報名一欄位於報紙上方正中間,兩旁是廣告的價目表,上方特別標註「大清郵政局掛號認為新聞紙類」,下方標註社址在「本館住廈門太史巷」。該報紙所刊內容不限於廈門,還輻射漳州、泉州和廣東等周邊地區,設有論說、要件專錄、奏摺謹登、中外時事、本埠新聞、漳泉近事、閩粵要聞等欄目;所登的廣告如代理代售物品、商家秘制名酒、全省彩票開獎和保險信息等。
六月十六日第三版的「漳泉近事」欄目共5篇文章,都沒有作者署名。其中《徒事因循》一篇記載丹霞書院改名滿月開學事宜:「漳州丹霞書院改為師範傳習所已紀前報,茲悉報名入所肄業者已足四十人之額,計發榜至今近匝月,而開學日期尚屬寂寂無聞。傍人云系因所中教習互諉講書,此缺未定,故至今仍事因循,噫上有心行之,下不能專心效之,不歲徒負於陳太尊乎。」
為考證這份《漳泉日報》的歷史價值,記者專門查閱了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的《福建省志·新聞志》,其章節目錄未提及,只在文末的附錄一表格中出現「《漳泉日報》,1902年,創辦於廈門」這樣簡短的文字。而在近現代中國報刊名錄(1815-1949年)也只有短短數字:「1903年創辦於廈門,報類是日報。」《閩南新聞事業史》記載:1903年,林水錠在廈門創辦《漳泉日報》,該報沒辦多久便停刊。可明明創辦於廈門,為什麼取名漳泉兩個字呢?漳州華僑史研究專家鄭來發推測,廈門當時屬於同安縣,而同安屬泉州府;再者該報的創辦人林水錠為漳州府海澄縣人,所以取漳泉日報也沒錯。
報紙承載塵封的歷史。《漳泉日報》還有段鮮為人知的因緣——和孫中山先生在檳城創設《光華日報》的誕生大有關聯。馬來西亞檳城韓江學院名譽院長謝詩堅在「孫中山的海外革命號角《光華日報》及戰前的人和事」記載:旋即探知檳城恆茅公司林文琴處,存有昔日在廈門出版《漳泉日報》之機器等設備,乃派楊漢翔、林貽博代表接洽。在林文琴慨然允許下,吾人數載為之奔波之《光華日報》終於在庚戌(1910年)呱呱落地。在一紙風行下,遂造成馬來群島空前未有之革命思潮。至今,《光華日報》在全馬來西亞有發行,其他國家與地區如泰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也有發行,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中文報紙。
為什麼《漳泉日報》機器設備存在馬來西亞的檳城?鄭來發推測,檳城林文琴祖籍為漳州府海澄縣三都吾冠人(今廈門海滄),和林水錠有著同鄉情誼,所以估計昔日《漳泉日報》停辦後,林水錠將其機器鉛字運往存放在林文琴處,或者這套印刷設備本來就是林文琴的。至於《漳泉日報》具體創辦和停刊的時間,為何停刊等疑問還有待考證。
⊙記者羅培新
通訊員蘇春紅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