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打個針就能長高,還有這好事兒?

2020-12-14 說說咱家娃

如何才能讓孩子長高點兒,是父母們普遍比較關心的話題,尤其是父母自己身高不太行的,尤其對這件事兒比較焦慮,很怕自己的基因不給力,拖了娃的後腿。咱也明白事關DNA的這種事情沒法改變,所以長成逆天大長腿這種事也不奢求了,只希望娃身高正常一點,別被歸類成小矮子,受到明裡暗裡的歧視就好了。

雖然父母的基因在孩子身高上起決定性作用,不過也只佔70%,還有30%是可以後天發揮一下,讓孩子多長5-8公分,最好是能頂到基因天花板為止。5-8公分對於個子高的人不算什麼,對於個子特別矮的人可就非常重要了,譬如說我家榨汁機先生如此帥氣優質聰明絕頂,但凡能再高個8公分,估計早在學生時代就被別的女生追走好幾遍了,也就不可一路單身到30歲,然後被我隨隨便便就撿漏了呀!咳!這個例子怎麼好像有點怪……

無論如何吧,對於孩子的身高,我們後天是可以努力一些滴,具體方法也沒什麼神秘的,除了飲食上保證富含蛋白質和鈣質食物的充分攝入,基本上就是圍繞著「生長激素」打轉:

1,夜間多睡覺,因為孩子在夜間深睡眠時期生長激素分泌得比白天多很多,

2,多運動,因為運動之後孩子也會額外分泌生長激素

3,少吃糖,因為糖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

問題是,以上這三點,實施起來都多多少少有點困難,現在孩子普遍課業多負擔重,睡覺和運動的時間總被壓縮,而且被作業搞得心情不好難免愛吃點甜的,現實也是讓人很無奈。

這個時候如果我跟你說,咱們不用整那些困難模式,現在可以簡單粗暴把生長激素給娃直接打進去,人為就能催高高,是不是感覺很心動呢?

聽起來有點玄幻,不過這確實是真的,而且可以說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科學靠譜的讓孩子長更高的方法,除此之外其他所有聲稱可以長高的產品全都是智商稅。

只不過,生長激素並不等於長高妙藥,並非誰都適合。要想了解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打生長激素長高,我們就得頭說起:

孩子的身高增長有什麼規律?

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是增長最快的,會長25釐米左右,第2年增長10釐米左右,3歲後至青春期發育這段時間,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釐米。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徵開始發育,這之後就是他們的生長高峰,每年增長達到8-12釐米。急速躥高2-3年之後,孩子的骨骼因為性激素的分泌旺盛而成熟變硬,身高增長速度就開始迅速放緩,一般到了女孩15歲,男孩16歲,基本就停止生長了,後續就算再長也是極其有限。所謂二十三竄一竄,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

孩子多矮屬於異常,應該看醫生?

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和同齡人比較,如果孩子在班裡總是最矮的那一兩個,基本就算異常矮小了,從具體數據上說,就是身高值在生長曲線的3%以下,長期如此就要引起重視。

平時要養成監測孩子身高的習慣,做好標記和記錄,對於3歲以後,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如果連續好幾年每年身高增幅都小於5釐米,就屬於生長比較緩慢,如果小於4釐米,那就有問題,需要帶去問問醫生的意見了。

到底是長得矮還是長得晚?

上一輩多少會有營養不夠的情況,導致青春期發育普遍延後,從而有「長得晚」的現象,所以看到孩子矮小,很多父母有可能會安慰自己說,孩子還沒到長個兒的時候。

確實會有些孩子會長得晚一些,但是我們只靠猜測是不行的,具體看孩子還有多少長高的空間,需要去醫院,拍一張左手的X光片:

可以看到,比較小的孩子骨頭末端有很多x光看不到的軟骨組織,就叫做骨骼線,只要骨骼線沒閉合就有生長空間。而這些軟骨組織越多,骨骼線越寬,就代表骨齡越小,也就代表剩下的生長的空間越大。再根據醫學圖譜,就可以具體對比出孩子的「骨齡」有多大:

譬如說有些孩子可能10歲了,骨齡還在8歲,那就說明這個孩子確實就是「長得晚」的類型,因為他還有很多成長的餘地。

(如果骨齡比實際年齡低的比較多,也可能是有內分泌疾病的原因,需要進一步抽血檢查排除這個可能)

但是,如果孩子的骨齡和實際年齡符合,甚至更大,那就說明孩子明顯不是「晚長個兒」的類型了,需要在身高方面有更多的管理和幹預。

如何判斷孩子適合用生長激素治療矮小

這件事主要就是醫生的職責了。醫生需要評估孩子整體的身體狀況,有沒有營養不均或心臟病的情況,還需要抽血來判斷孩子是否有貧血和內分泌方面的問題,排除孩子是因為有其他疾病的原因才長不高。

如果排除了生病的原因,還需要做一個比較麻煩的「生長激素激發測試」(得住院實時監測兩天左右),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問題,這個測試有很多種類型,每種都不是十分準確,可能需要做兩種以上才真正判定孩子是不是有生長激素缺乏。

如果確定孩子是生長激素缺乏而導致的個子矮,用外部注射的方法,來補充孩子的生長激素,那就是對症下藥,完全沒問題。但是如果孩子本身不缺生長激素,就不能為了長高而額外多打,一個人的身體到底應該有多少生長激素是有數的,少了不好多了也不好,會造成代謝的各種問題甚至內分泌紊亂。孩子矮點不要緊,身體搞壞了就不值了。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缺陷產生的適應症,也可以用生長激素治療,具體還是要看專業醫生的檢查和判斷。

多大年齡適合使用生長激素療法

理論上來說,只要是4歲之後,青春期發育之前的孩子,骨骼線沒有閉合,性激素沒有開始大量分泌,都適用於用生長激素療法。

但實際的情況是建議早點比較好,這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年齡越小骨齡自然相對越小,成長的餘地會更大一些;二也是一個現實原因,就是年齡越小體重越輕,用藥量就越少,也更省錢。

但話說回來,更小的孩子做這個治療,可能要面對更多的壓力,因為治療本身就是不停打針,太小的孩子可能很難願意去頻繁承受這樣的痛苦。具體在什麼時機治療,還要根據每個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孩子的身體狀態來做決定。

不過,無論要不要接受這個治療,只要你對孩子身高有擔憂,就認真做好孩子的身高檢測,有空帶孩子去看一看兒童內分泌科,聽取一下專業醫生的建議,總是沒錯的。

注射生長激素是怎樣一種體驗?

現在的生長激素注射器經過特殊設計,看上去只是一隻馬克筆,針頭是隱藏的沒有那麼嚇人,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操作:

不過雖然操作簡單,還是要多少受點疼,因為針頭至少要伸到皮下1釐米。

針頭非常的細,所以沒有特別疼,但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孩子打針不能掙扎,否則容易斷針在皮下就非常麻煩了。

常見的生長激素製劑,需要每天睡前都打一次。近年來出了長效的藥,需要每周打一次就行,無論哪種,頻率都算比較高的,幾乎是把打針當做日常,因為治療起來是個持久戰,一年打底,兩三年也算平常,多了也有十年八年的,因為這個就是補充體內缺乏的生長激素的,身體既然一直缺,理論上就應該一直補,直到長高的數據比較理想,醫生認為用不著再長高了為止。

堅持下來還是比較需要很多毅力和勇氣的。

打生長激素有副作用嗎?

一說到激素可能很多人害怕,會變胖會性早熟什麼的,其實這種印象是性激素或者糖皮質激素帶來的。但生長激素和那兩種激素並不一樣,它是人體本身就會分泌的一種非異性蛋白,不會影響智力發育,也不參與性發育的調節。並不會出現其他激素治療產生的那些嚴重副作用。

曾經有傳言說生長激素會引發腫瘤,這也是誤解,只有本身有腫瘤的情況下,生長激素才會激發腫瘤加速生長。事實上有研究文獻表明,生長激素治療後腫瘤發生率是十萬分之二到三,和正常人群的發病率基本相當,沒有明顯差異,說明生長激素治療不會導致腫瘤。

生長激素上市至今已經有35年,國外已經廣泛應用,所有的副作用加起來少於3%,而且這些副作用都是短期的,一旦停藥就會恢復正常,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安全的。

最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有甲狀腺功略微低下和血糖有所升高,另外比較罕見的有頭疼和水腫,更加罕見的是會出現脊柱側彎。

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經常複診,檢測身體各項指標,就完全可以及時控制住副作用帶來的影響。

接受生長激素治療要做好什麼樣的準備?

第一個準備是要花很多很多錢,孩子體重越大花錢越多,水劑比粉劑效果好,也就更貴,長效水劑比短效水劑的體驗好,就再貴。

孩子的不同情況以及不同的藥劑選擇導致每個人花費的金錢也不太一樣,不過整個治療下來,花上個好幾萬肯定是有的,花費十幾萬的也不少見。總而言之做好砸銀子的準備。

第二個準備更喪氣一些,就是有可能治療一兩年依然效果不佳。畢竟每個人體質不同,對於外源性生長激素的接受能力也不大相同,雖然這個療法大概率會效果明顯,真正治療了矮小,但是具體到每個人身上,效果就各不相同了,多多少少還是要看運氣,有的人打了一年長了10公分,有的人打一年也就多長一兩公分,比較極端倒黴的就乾脆沒效果。

所以想要接受這個治療,某種程度也是在賭,賭自家孩子就是效果好的那一批。如果娃體質特殊比較倒黴,那也只能願賭服輸,至少做好這個心理準備吧。

總而言之,用注射生長激素的方式來增高是個挺嚴肅的醫學治療,過程漫長而複雜還伴隨一定肉體痛苦,家庭在時間金錢精力上都要為此付出很多,雖然確實能讓孩子長個兒,但相信如果不是孩子特別矮,我們當父母的也不想他遭這份兒罪。

所以呢,比起天天花巨款往身上扎針,早睡多運動少吃糖這些事是不是就顯得沒那麼難了?生長激素還是自己分泌原裝的用起來更舒服一些,孩子們還是早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吧,不光能夠得到更高的身高,還可以擁有一個更健康的身體,怎麼費勁兒都是不虧的呀!

參考資料:

https://www.chp.edu/our-services/endocrinology/resources/endocrinology-patient-procedures/growth-hormone-treatment

https://www.childrenshospital.org/conditions-and-treatments/conditions/g/growth-hormone-deficiency/symptoms-and-causes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Glands-Growth-Disorders/Pages/Growth-Hormone-Deficiency-FAQs.aspx

-----

作者:橙子,教育碩士,旅美全職帶倆娃,擅長接地氣兒的育兒科普,帶你搞定養娃路上的各種挑戰和難題,get實用養娃套路。

相關焦點

  • 打生長激素,孩子就能長高嗎?看看復旦教授解釋,別害了孩子
    激素類藥物向來副作用明顯,很多家長也是望而卻步,可是看到別人孩子健健康康,又遲疑要不要抓緊時間給孩子打一針,可是打了就能長高嗎?能長高多少呢?打「生長激素」孩子能長几釐米?打生長激素,孩子就能長高嗎?孩子比同齡人矮一截,家長擔憂想要打一針,但是又擔心長不高還有副作用。
  • 孩子半年長高10公分,原來是每天注射生長激素!這針值得打嗎?
    小田的父母都是矮個子,為了避免孩子也長不高,小田媽媽想了一個好辦法,每天給已經十歲的兒子打一針生長素。跟爸爸一說,夫妻倆一拍即合。再接下來的日子裡,小田接受了半年的激素的注射。別說,這個辦法還真好,孩子眼看著蹭蹭長。
  • 有這3個跡象,孩子可能會停止長高,你的孩子有嗎?
    現在的家長或多或少都有著這樣的煩惱和困惑:孩子好像停止長高了,都沒有長高的跡象,孩子還不是很大,怎麼就感覺要停止長高了呢?專家針對這些家長的煩惱,給出解釋:很多孩子一般出現以下的這四個跡象,就證明孩子即將可能會停止長高,所以家長一定要倍加注意孩子有沒有出現這些跡象,以便及時到醫院諮詢醫生的意見,科學解決這些問題。好啦!由小編一起帶領大家來看看專家所說的這三個跡象分別是什麼!
  • 想要孩子長的高,快抓住孩子這3個長高信號
    但是我們要知道,對孩子來說身高的增長是有「猛漲期」的,這是孩子長高的重要時刻。在孩子的猛漲期我們能提前知曉做好對策,也能助力孩子長的更高哦! 當孩子身體出現這 3 個信號的時候,就說明到了身高猛漲期,家長們千萬不好錯過哦!
  • 春季長個黃金期,我為你總結了一份孩子長高秘笈!
    春天來了,剛好是孩子的「長高黃金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長個的問題:孩子的身高是遺傳決定的麼?後天還有沒有可能逆襲?民間流傳的長高秘笈是真的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孩子長高高?事實上,真正科學得結論是:遺傳的確能夠影響到孩子的身高,但是營養、運動、睡眠、情緒這幾個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高達30%!別忽視這30%,這可能導致1米6-1米8的巨大差距。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家庭中,哥哥可能比弟弟高10多釐米。
  • 天天遊泳就能長高?
    泳者之家俱樂部QQ群(全國):138403648我們的目標:推廣遊泳這項運動,讓更多的人學會遊泳,讓更多的人認識遊泳帶來的好處,讓更多的孩子不受溺水傷害
  • 孩子有這幾個信號,是要停止長高的跡象,家長別大意
    所以,每個父母從小都很重視孩子的身高,想盡辦法去幫助孩子長高。但是,孩子的身高發育有其自身的規律,有長高的黃金期,也有長高緩慢的滯緩期。同樣的,孩子的身高並不是一直都在長,孩子有這幾個信號,是要停止長高的跡象,家長別大意。過度肥胖人們都喜歡白白胖胖的小孩子,家長們都喜歡自己孩子吃的胖,所以給孩子準備各種好吃的,加上又缺乏鍛鍊,孩子從小就吃的很胖。
  • 為讓13歲女兒長個兒,每天跳繩2000個,想長高?試試這幾個辦法
    原來呀,這位媽媽覺得女兒13歲了,身高發育不是很理想,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媽媽,基本上就停止長高了。不過呢,建議孩子每天可以試一試跳繩,可能還能長高1~2釐米。於是,這位媽媽就堅持每天讓女兒跳繩。而且,給女兒定了一個超高的目標,每天跳2000次。說實在話,我相信醫生肯定不會說,每天讓孩子必須跳2000次。
  • 飲食+睡眠+運動,助力孩子長個兒
    3歲內和青春期,家長應把握好孩子長個兒兩大關鍵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馬軍教授曾調查1985~2005年間7~18歲中國學生身高發現,1985~1995年的10年間,7~18歲城男、鄉男、城女、鄉女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別為3.1、3.5、2.2和2.8cm,1995~2005年的10年間分別為2.0、2.3、1.3和 1.7cm。
  • 孩子身體出現這3個表現,可能是要停止長高了,寶媽們注意了!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每個家長都很關心的問題,許多個子矮的家長,害怕孩子會遺傳到自己的身高,所以一直很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希望孩子能夠長高,其實家長們可以不用這麼擔心,身高雖然受遺傳很大的影響,但是後天飲食、運動、環境都會對孩子的身高產生影響。
  • 朱朝陽身高猛超嚴良,孩子長高的「秘密」都在這篇文章裡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長高就是骨骼生長的過程,需要具備一個基礎和兩個條件。一個基礎——骨骼未閉合,一旦閉合,就不能再長高了。不少家長因為自己身高不足,就希望孩子能長高點兒,也因此會誤信一些謠言。比如給孩子吃燕窩、吃蜂王漿等補品,來補營養。但萬萬沒想到,沒補上身高,還補來了性早熟。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鞏純秀教授曾針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做出過詳細解答:1.是不是多補鈣,孩子就會長得高長得快?鞏純秀:不是,因為鈣多了我就能長個,補鈣實際上改變的是骨質。
  • 知名兒科醫生:父母改正這三個錯誤觀念,孩子可能長高10cm
    其實,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著名教授潘輝早就講了孩子的身高的相關知識,其中有三個常見的誤區,許多家長都不清楚,所以才耽誤了孩子的長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多喝牛奶就能長高。很多人聽到這樣一句廣告:每天杯牛奶,強壯中國人。
  • 孩子長高「黃金期」有3個信號,父母若抓住,可助孩子長高12公分
    其實,峰峰一年多以前,個子還是瘦瘦小小的,比同齡人矮了半個頭,峰峰父母很擔心孩子難長高,就帶他上醫院檢查,經過檢查,發現峰峰的骨骼發育很正常,身體沒有什麼毛病,醫生告訴峰峰父母,孩子發育慢只是暫時的,抓住孩子長高"黃金期",就能讓孩子快速長高,不必太過憂慮孩子的發育問題。
  • 孩子長高應該吃什麼?避開「骨頭湯」的坑,「長高食譜」要掌握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老一輩兒的人總會說「有娃不愁長」,可現如今,孩子的身高發育情況,已經成了絕大多數父母關注的焦點,畢竟同齡家長都在身高發育方面猛追猛補,若是自己不重視,那孩子就可能被其他同齡人
  • 春季是娃長高的黃金期,這三個雷區家長別踩,讓娃輕鬆長高10釐米
    孩子們身高成長的黃金時期的第一個階段是在三歲以內,剛出生的寶寶身高普遍都在50cm左右,在第一年的時候,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是最快的,一般能夠長到75cm。第二個身高生長的黃金時期是青春期,而這個時候女孩子發育的普遍比男孩子早,在12歲至13歲的時候會迅速生長;而男孩子發育得比較慢。生長時期大約是在14歲到16歲,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知道孩子這幾個身高發育的黃金時期。
  • 別再只單純鍛鍊,搭配這3類營養,孩子輕鬆長高不是夢!
    詢問過姥爺我知道他今年6歲,但身高還不到80cm,而其他小孩都正常大約在110cm左右,實際上這群小孩的父母身高都差不多。可見身高依然存在一些差異性。有的父母高,孩子也高;有的父母不算矮,孩子也會高;還有一些父母不算矮,但孩子卻長不高。這是為什麼呢?
  • 闢謠:喝牛奶就能長高?決定身高的主要因素在這!附身高計算公式
    導讀:闢謠:喝牛奶就能長高?決定身高的主要因素在這!附身高計算公式都說喝牛奶就能長高,真的可以嗎?小時候,經常被爸媽強迫喝牛奶,說是多喝牛奶會長高,雖然身邊有不少案例驗證了這個說法,但是也有很多反面案例。
  • 初中生想「長高個兒」?若出現這3種情況,說明「停止發育」了!
    只不過初中生除了關心考試成績以外,對自己的身高也格外看重,畢竟大家都想「長高個兒」,誰也不想當「矮矬子」。長得高更加顯眼,容易受到關注,而長得矮容易被欺負和嘲笑。只不過「長高個兒」這事除了靠補充營養以外,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身高都不高,那麼自己長高的概率也不會太大。如果你出現以下3種徵兆,大概率是要「停止發育」了!
  • 4個壞習慣,是孩子長高的「絆腳石」,你家的孩子有嗎?
    孩子的個子能不能長高,和父母的身高確有一定關係,佔70%,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就一定會直接遺傳父母的身高。而後天生活因素,佔30%,如營養,生活習慣等等,這些對孩子長個兒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是可控的。但是,作父母的要知道,過多的飲用這種飲料,會導致身體脫鈣,從而影響到孩子長個。作為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口渴時少喝飲料,以喝涼白開為主。
  • 兒科醫生:這3個習慣影響孩子長高,孩子:我也不想,條件不允許
    對於很多父母說,給孩子補鈣、補充營養、哄娃多吃飯,不外乎就是想讓孩子少病少痛,長得高高壯壯的。但是一位資深兒科醫生說:現在生活質量不錯,孩子有身高問題,往往不是營養不良引起的。在他遇到的孩子中,身高發育不良的孩子往往有以下五個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