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進攻河州,太子寺一戰損兵折將,馬佔鰲乘勝降清

2021-12-26 歡樂鬥農民

陝西回亂時,甘肅回民也相繼起事響應。先是河州的閔殿臣、馬悟真、馬永瑞、馬永琳等攻克了狄道城(今臨洮),城內居民十萬餘盡被殺。回軍又推馬佔鰲為都招討,攻下河州,幫助清軍守城的萬餘漢人全部被處死。1867年9月,河州回軍假降,陝甘總督穆圖善出省受降,差點被生擒!

1871年春,左宗棠已經剿滅寧夏金積堡馬化龍。是年秋,兵分三路向河州進軍:中路以傅先宗率鄂軍40營(多隆阿舊部)由狄道進兵,一半渡河西進,一半留駐洮河東岸;左路以楊世俊率楚軍20營,從狄道之南關坪進峽城;右路分別以劉明燈率楚軍10營由馬盤監經紅土窯進康家崖,徐文秀率10營由靜寧經會寧抵康家崖。並令洮州土司楊元率「番兵」四千餘,把守拉卜塄、槐樹關、沙馬關、石關、新城堡等地,一併受楊世俊節制。三路清軍在洮河東岸的康家崖一帶會師後,渡洮河西進,攻取河州門戶太子寺。另外令徐佔彪率川軍20營由中衛南下靖遠、會寧、安定一帶,以護衛蘭州。這樣,清軍總兵力達到了3.5萬餘人。

劉明燈、徐文秀兩部首先拿下康家崖,回軍撤往三甲集一帶。左宗棠令中路傅先宗部和左路楊世俊部在狄道用渡船搭造浮橋,派出12營清軍過河結壘,以掩護右路清軍渡河。回軍在洮河西岸掘壕數道,並築有炮臺,嚴密防守。康家崖水深流急,清軍多次搶渡都被回軍擊退。11月中旬,前福建布政使王德榜率左宗棠親兵等馬步5營,由康家崖東南六十餘裡的站灘間道過狄道浮橋,與中路、左路清軍配合,猛攻黑山頭等回軍據點,徐文秀、劉明燈部乘機在康家崖、新添鋪渡過洮河。

清軍渡河後,急攻三甲集。經過三晝夜激戰,清軍攻克三甲集,回軍退至太子寺(今廣河縣城)。太子寺在三甲集西南三十餘裡,是回軍的重要根據地。馬佔鰲令回軍在太子寺外挖了一道長壕,深約二丈餘,寬四丈餘,並在險要處設置了許多壘卡,與廣通河北岸的許多回民村堡互為犄角。清軍經大東鄉和董家山向太子寺進攻,回軍依託有利地形頑強抵抗,清軍損失慘重,轉而從南面進攻。

清軍40餘營兵力密布於太子寺南面二十餘裡的新路坡。馬佔鰲令馬海晏率回軍數百人乘夜暗潛入新路坡,佔領山頭;又密派千人挑水運土,澆水築牆,當時正是隆冬季節,滴水成冰,一夜之間回軍就築成了一座光滑堅硬的堡壘。此時正是同治十一年正月初六。第二天,清軍發現回軍堡壘突然出現在他們陣地中間時,大為震驚。傅先宗立即調派部隊,親自督攻,不料中彈身亡,回軍乘機掩殺,清軍大敗。正月十一日夜,回軍又發起猛攻,全殲徐文秀所部,總兵鄭守南、李其祥、楊文林、劉篤志,副將盧才華、王福昌,參將吳明勝等26名將領全部以身殉國,楊世俊率殘部倒退30裡,據守三甲集。這是左宗棠自出兵以來最大一次失敗。

回軍建議馬佔鰲乘勝追擊,馬佔鰲卻認為太子寺一仗雖然大獲全勝,但總的形勢仍然是敵強我弱,太平天國失敗了,自彥虎失敗了,馬化龍犧牲了,光靠河州一地,不以足抗拒清軍;即使左宗棠離去,還會有無數個左宗棠來,長此交戰下去,回軍遲早會被清兵蠶食,而且恐被清軍「善後」(大屠或大遷徙)。於是,馬佔鰲決定向左宗棠投降,雙方談了半年時間才談攏。馬佔鰲及其子馬安良降清後,歸於董福祥部,為了好好表現,開始彎弓反射,協助清軍鎮壓甘肅其餘地方的回軍,由於作戰勇猛,終於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清廷給了馬佔鰲六品軍功頂戴。他逝世後,他的兒子馬安良接替了他的職務,又隨董福祥部收復新疆。這才有了民國時期的「西北三馬」: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後來,西路軍經河西走廊北上時,遭受到了馬步芳的圍追堵截,2萬餘人幾乎全軍覆沒。

相關焦點

  • 左宗棠兵敗青海馬家軍,馬步芳家族為何依然投誠清廷
    而左宗棠作為晚清重臣、西北平亂的主帥,能為參與動亂的馬佔鰲之子賜名安良,無不懷有美好而又美妙的願望,這微妙的關係,如今看來顯得更加微妙。左公塑像一百年前,從甘肅河州(今天臨夏)的何家村裡走出一個叫馬佔鰲的人、他擊敗了以哥老會為主體的湘軍,奠定了馬家軍的雛形,造成統治青海和寧夏等地近一個世紀的馬家軍軍閥集團。
  • 亂世之梟——河州馬家軍的崛起
    繼任總督、晚清重臣左宗棠前往平亂,但沒想到的是,他很快就遭到馬佔鰲當頭一棒。1871年夏,左宗棠率大軍殺向河州,卻在太子寺被回軍以「黑虎掏心」之策大敗,兩名提督銜總兵——傅先宗和徐文秀及數千官兵陣亡,這是自詡「今世諸葛亮」的左宗棠平生最慘敗仗之一。清軍被迫退兵百裡,士氣大挫,但就在這時,左宗棠突然接到部下一個天方夜譚般的報告——馬佔鰲派人請降!
  • 左宗棠一手扶起的軍閥武裝,馬家軍霸佔西北近百年卻為何不敢造反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掃清陝西的餘孽後,左宗棠需要面對的甘肅叛軍主要有四股:「甘肅(民國以前甘肅包含寧夏、青海)自寧夏發難,踵而興者,馬化龍反靈州,馬桂源反西寧,馬文祿反肅州,馬佔鰲反河州。」馬文祿和馬佔鰲實力則遜色很多,最重要的是沒有世襲的宗教職位。
  • 千古英雄:左宗棠
    左宗棠中舉之後考進士屢試不第,一氣之下絕意科考。是胡林翼,一有機會就向朝廷、向高官、向朋友推薦左宗棠。直到長沙告急,胡林翼再向湖南巡撫張亮基舉薦左宗棠,左宗棠以一個師爺的身份出山,憑藉長沙保衛戰一戰成名,從而開啟了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之路。此後,當左宗棠身陷囹圄時,是胡林翼第一個全力營救。當曾國藩和左宗棠意見相左、互生矛盾時,也是胡林翼從中協調化解。
  • 朝廷恩賞,皆大歡喜,清理殘餘叛匪,左宗棠裁汰軍隊,準備西徵
    還得到了沙洲(敦煌),哈密,紅廟子(烏魯木齊),西寧,河州,循化,保安營,隴西,伏羌(今甘谷),甘州(張掖)及陝西的大力支援,總共約有2萬餘人。肅州既平,朝廷恩賞著授左宗棠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 收復新疆,左宗棠抬棺出徵鎮住了對手?這才是沙俄「讓步」的原因
    次年,在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受命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1861年(鹹豐十一年),在曾國藩力薦下,清廷任左宗棠為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進軍浙江,在隨後的兩年中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次年升任閩浙總督。1864年(同治三年),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銜,賜黃馬褂,論功封二等恪靖伯。
  • 晚清第一硬漢左宗棠之死:天降大雨,慈禧悲愴,遺言令人潸然淚下
    這天清晨,74歲的左宗棠告別了這個世界。從此,「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成為了永恆。在歷史愛好者心目中,左宗棠有著晚清第一鐵血硬漢之稱,且不說他為收復新疆和李鴻章激辯紫禁城,就連慈禧太后的生日慶典,他也敢空手而去,不送禮物。
  • 西北軍閥,「尕司令」馬仲英,如何發動河州事變?其結局如何?
    涉案教民開始組織起來向河州進攻,這是河州事變直接的導火線。馬麒等地方軍閥與劉鬱芬為首的駐甘國民軍的矛盾,是河州事變擴大到不可收拾地步的重要原因。馬麒等河州籍回族軍閥一直對國民軍入甘心存疑慮和不滿,趙席聘在河州的作為,正好給了他們一個削弱國民軍的藉口。一天,馬麒對一些親信說:「國民軍滅回滅教,對我們逼得太緊,難道任其宰割?沒有一個兒子娃出口怨氣!」
  • 左宗棠表示不服,2大戰役讓你五體投地
    小編認為,如果說清朝沒有名將,是大錯特錯,至少左宗棠的存在,能夠讓質疑者無話可說。清道光年間,長沙的城南書院是湘湖子弟的聚集場所,左家兄弟三人,都在此攻讀,左宗棠最小,但是他最具靈氣,兩位哥哥鑽研經史子集,他卻度喜歡天文地理和兵法,但是他命途多舛,經過3次會試,都沒有中第,直到他遇到林則徐,才初具名氣。
  • 清末甘肅出了一位名將,追隨左宗棠平亂定疆,名震大西北!
    此人便是甘肅提督,甘軍統帥董福祥,字星五,今甘肅環縣(當時屬寧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將領,官至太子少保、甘肅提督、隨扈大臣,賜號阿爾杭阿巴圖魯。1908年病故於甘肅金積堡(今屬寧夏吳忠)。隨後發動反清活動,自立山頭。二、歸順清軍就在這個時候,他的隊伍遭遇勁敵,不得不歸順清軍。當董福祥勢頭正起,進軍陝西時,遇上了硬茬。湘軍左宗棠部屬,奉命討逆的劉松山部。董福祥實力不及,遂降之。劉松山善用將才,委以重任,董福祥果然不負,平定回亂,擊敗捻軍,立下赫赫戰功!
  •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甘肅第一戰(17)
    回民軍佔領董志遠達四年之久,他們北與金積堡,西與狄道、河州的回亂武裝相連,相互聲援配合,給陝甘平叛的清軍造成極大威脅。根據左宗棠的計劃,要平陝甘回亂,必先攻取金積堡不可,如果直接攻擊金積堡,寧夏和固原的回民軍會對清軍造成夾擊之勢,因此必須先收付董志原,重創陝西回亂武裝,否則不能鞏固後方,打通進攻金積堡的重要通道。
  • 清史稿·左宗棠傳
    時諸軍爭議乘勝取杭城,宗棠不喜攻堅,謂皖南賊勢猶盛,治寇以殄滅為期,勿貪近功。乃自金華進軍嚴州,令劉典將八千人會文瑞防徽州,以培元、德榜駐淳安、開化,而益澧攻富陽。劾罷道府及失守將吏十七人,舉浙士吳觀禮等賑荒招墾,足裕軍食。四月,授浙閩總督,兼巡撫事。劉典軍既至皖南,遂留屯。益澧攻富陽,軍僅萬餘人,皆病疫,宗棠亦患瘧困憊,富陽圍久不下,乃簡練舊浙軍,兼募外國軍助之攻。
  • 左宗棠的日暮悲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王朝衰落時的抬棺死戰
    左宗棠有著一文一武兩種性格特點,文人的氣節和武將的勇毅同時都在他的身上出現。左宗棠出現在清王朝的末期,也是中國整個王朝時代的結尾。左宗棠從小立志報國,而林則徐、曾國藩等也都曾在年少時期有過這樣的雄心壯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是他們都知道,王朝所面臨的已經不是挫折那樣簡單,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他渴望能夠拯救蒼生,把清王朝從懸崖邊上拉回來,可是這一切終究如同鏡花水月。
  • 晚 清第一硬漢左宗棠到底是怎麼死的?
    而擁有「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輕騎都尉、賞穿黃馬褂、兩江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等七個頭銜的左宗棠,這個風光了半生的男人,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法國人鬆了一口氣。他們在攻佔臺灣島,他們的軍艦還在東海耀武揚威。左宗棠與他們擺開了決戰的架式,發出了「渡海殺賊」的動員令。他們吃過左宗棠的大虧,知道他是雄獅。一頭獅子領著一群羊,個個是獅子;而一群獅子被一頭羊領著,個個就成了羊。
  • 太平軍徹底搗毀江南大營,為何讓曾國藩、左宗棠倍感振奮?
    西路大軍在楊輔清、黃文金的率領下從雨花臺方向發動進攻,劉官芳、陳坤書從高橋門方向穩步推進。東路大軍由李秀成、李侍賢兄弟統率,從句容、淳化等地猛撲江南大營,英王陳玉成也從皖北渡江來援,各路大軍於4月底會合於天京外圍,兵分五路向江南大營發起猛烈進攻,經過9個晝夜的激烈交戰,江南大營被太平軍徹底摧毀,驍將張國梁死於丹陽,統帥和春斃命於滸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