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導語:
不可否認的是,「重男輕女」這種理應被掃在歷史垃圾堆的舊傳統,仍然在某些地方有著蓬勃的生命力,而在東北,重男輕女卻似乎沒有絲毫「死灰復燃」的跡象。
文/木質
排版/貝貝豆
「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肇事司機耍流氓,跑了。多虧一個東北人,送到醫院縫五針,好了……俺們那嘎都是東北人……」
這首由雪村創作的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19年前,伴隨著那部著名的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一度火遍全國。豪氣爽快、古道熱腸似乎成為東北人給全國人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作為共和國的長子,老工業基地,雖然總有一些「大金鍊子小手錶」等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可東北就像長兄一般,看起來沉默寡言,做起事來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底線。
東北人「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生育態度,就是最好的體現。
東北女孩憑「新標籤」走紅,不愛招娣愛勝男,地位高才是最大的底氣
網絡上曾經出現過一部爭議較大的電視劇《娘道》,女主角瑛姑連生4胎,只為給少爺生出一個兒子的劇情著實把觀眾「噁心」了一把。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女主為前三個女兒起名為:盼娣、招娣、念娣。想要生兒子的心幾乎要溢出屏幕。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的一段經歷,在剛到東北上大學的時候。我注意到那些南方來的同學,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家裡一定會有一個弟弟,甚至於有姐姐和弟弟相差近十多歲的情況。而這個現象在東北卻很難看到。
前段時間,東北女孩又憑藉「新標籤」登上了熱搜,就連東北父母都被貼上了「不愛二胎愛女孩」的標籤。
原來是有心人在東北的重名查詢系統中發現,給女兒起名「勝男」「若男」的家庭一抓一大把,而「招娣」「盼娣」則是完全沒有。
除了北方和南方稱呼上的差異之外,東北人之所以不care(關心)兒子和二胎,其實是和東北女孩地位高脫不了關係。
東北女孩的地位到底能高到什麼程度?東北男孩最有發言權
說起東北女孩的地位,最有發言權的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東北男孩了。
這些膀大腰圓,體型彪悍的東北大漢,其實大多內心都對東北女孩都有著深深的「敬畏」,當然,這種敬畏其實從小就開始了。
因為女孩的發育比男孩早,女孩往往能夠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這些當時還是「東北小漢」的男孩們,不管是學習還是動手,都完全不是女孩的對手,再加上女孩父母的暗中支持,身處「弱勢地位」的男孩們只能是束手求饒。
好不容易熬到了成年,已經升級為「東北大漢」的男孩們卻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男生的事情男生自己解決,欺負女孩就是給所有男人丟臉。」
於是乎,「愛面子」的東北男人們從小到大都對女孩保持著最基本的尊重。相比之下,其他地區的女孩似乎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根據2014年到2016年中國家暴數據統計顯示,孔孟之鄉的山東以8205件案件位列第一,理學之鄉的安徽以6975件位居第三。
東北的女孩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地位,男女平等觀念才是東北女孩最大的底氣。
東北人骨子裡,都藏著「男孩女孩都一樣」的基因
1)女性的工作能力並不差
東北作為共和國的長子,著名的老工業基地,東北的工業化程度更高,城市化水平也曾經一度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特別是在建國初期,東北的男性和女性都是工人的一部分,同工同酬不說,還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女性領導。
經濟獨立,不依附於男孩的東北女孩,自然有不care男孩的底氣。
2)社會傳統
城市化的結果就是用鋼筋水泥隔斷了農村宗族體制的完整性,單個的家庭和親屬關係成為了社會關係的主體。相比之下,南方水網交織的環境下,城市化程度不高,受到宗族體制影響較大。
「傳宗接代」的想法也會逐漸減少,對女孩的態度自然會更加客觀和尊重。
3)獨生子女較多
由於東北的工業基礎較好,東北人的職工家庭相對較多。獨生子女政策在東北得到了較為有效的貫徹和落實。一家一個孩子已經逐漸成為人們認同的觀念,再加上現在生活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東北人並沒有明顯的二胎需求。
寫在最後
其實男孩女孩,都是父母十月懷胎,百年緣分的結果,坦然面對,好好教育,用心去愛才是最好的育兒之道。東北人的「新標籤」,其實只是對其他父母的一個提醒:既然有緣遇到孩子,為什麼不能用心去愛他呢。
偷偷說一句,你們喜歡的王冰冰小姐姐也是東北人哦。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