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這些知識依然來自《少有人走的路》,一個人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才能夠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否則,你經常會看到一個人以愛的名義,在傷害,控制,佔有對方。
那愛究竟是什麼呢?作者說:「要給愛作出一個定義,這實在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古往今來那麼多的人,寫了那麼多關於愛的書,都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我鬥膽給出一定義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這句話可能不那麼好懂,核心觀點就是,心智成熟,為了讓對方達成心智成熟,而努力。
那我們先看看什麼不是真正的愛?
墜入情網,算不算愛?
有人說:「真愛不就是談戀愛的那段時間嗎?我愛的要死要活的,這難道不是愛嗎?」墜入情網不是愛,那只是一種欲望,是你體內的激素分泌,為什麼這麼講呢?兩個月過後,你再看,當你的這些欲望被釋放掉了,體內的激素大潮退去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人看起來怎麼那麼討厭,這個人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那個人。這些都是假象,因為根本不建立在讓對方心智成熟的過程中,當矛盾產生,如果這個時候你不去學習,這個愛就到此為止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分手特別的快,就是有感覺了就談,沒法感覺了就分,大家似乎把感覺當作了愛,事實上感覺只是欲望,也不要覺得欲望不是一件好事,欲望只是培養愛的基礎,但不是愛本身。
再看第二種
有一個媽媽,她說特別愛自己的孩子,孩子都上高三了,依然每天開車接送。從來不讓孩子自己走路,這個媽媽就覺得那樣太危險了。這個不叫做愛,這個叫過度關注。本質是什麼呢,是一種依賴,這個媽媽在依賴這個孩子。這個類型的人經常會說,沒有你我活不下去。夫妻之間也會出一這種情況,你走了,讓我怎麼辦?那這個孩子一直被媽媽束縛著,他媽媽根本不去管孩子能否成熟,根本不去管這樣做,對孩子的心智健康有沒有好處,唯一的目標就是,你別出事。她是在為自己做這樣的事,不是在為對方。所以依賴,也不是真正的愛。
再看第三種
有人會特別愛寵物:「我愛這條小狗,它特別懂我,跟我還有交流,還舔我,這是不是愛?」不是。這個叫做精神貫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同人與寵物之間的關係,我們不知道它們每天在想些什麼,卻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在它們身上。其次,我們喜歡寵物的原因,是它們表現乖巧,任憑擺弄,如果寵物不聽話,破壞家具,隨意大小便,甚至咬人,我們就可能把它趕出家門。還有一種精神貫注叫,嬰兒之愛。很多媽媽喜歡嬰兒期的孩子,抱著那孩子,好玩,因為那個時候孩子唯命是從,當孩子再長大一點,這個媽媽就開始煩了,讓爺爺奶奶趕緊帶走,因為覺得不好帶了。這些都只是對唯命是從的追求,並不是愛。戀愛剛開始的時候,不都是唯命是從嗎?那時就覺得特別美好,後來怎麼樣,你們應該都知道了。
還有一種,叫自我犧牲式的愛。
有個妻子,他老公總是有外遇,每次被發現,老公道歉之後,又重新接受他,都五六次了。她總是覺得,這次真的是改好了。後面心理學家發現,這個妻子實際上有受虐傾向。她把自我犧牲當作是愛,「我奉獻了這麼多,你看我多好。」不管對方做了什麼嚴重的事,只要他願意求饒,就原諒他。這種明顯就不是真正的愛了。
上面講的這些,有個共同點:都是以愛作為幌子,只想滿足自己的需要,並沒有把心智成熟當回事。
那什麼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需要投入和奉獻,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要使愛的對象得到成長,就必須付出足夠的努力,無論愛的感覺是否還在。不然愛的願望就會落空。這個努力的過程才叫作愛。同時這個過程,也需要自律的能力。不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婚外情呢,說白了就是不夠自律。
活了這麼多年,我們是否都在用自以為是的愛的方式,在對待身邊的人,有沒有為了對方的心智成熟而努力?可以好好回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