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整日沉迷溫柔鄉,大臣勸諫差點被殺,結果他照樣名垂青史

2021-01-10 月下閒書V

我國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曾經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替,歷史上有名的君主不計其數,大多數君主都算是非常的英明,不過有一位君主他比較特別,其他人為了能夠登上皇位進行了無數次明爭暗鬥,但是他卻是硬生生被人推上去的。而且這位皇帝根本就無心大業,曾經和美女連續在一起十幾天,甚至大臣勸諫還差點兒被殺,但是這位帝王卻被後人稱頌,你知道是哪一位帝王嗎?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此皇帝就是重耳,他生活在春秋時期,其實當時他的國家基本上已經被其他人佔領,於是他只能夠流亡在外,不過有一些人一直對他非常的忠誠,並且一直跟隨在他的身後。重耳逃亡在外面,後來逃到了齊國,在齊國得到了國君的禮遇,並且一下子就在齊國呆了七年的時間,因為本身重耳年紀已經不小了,所以不願意再次奔波,根本就沒有回到晉國的打算,甚至整日沉迷在溫柔鄉裡面。

當時重耳得到了一位絕色美女,並且整天和這位美女纏綿在一起,在重耳看來自己顛沛流離了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夠重新回到晉國,為這件看不到希望的事情奔波不值得,還不如直接就留在這裡,至少還能夠每天有美女相伴。

而重耳在和這名美女纏綿在一起的時候,那些追隨他的大臣都非常的著急,幾次想要強行把重耳帶走。看到皇帝沉迷溫柔鄉,有一位大臣直言勸諫,結果差點就被殺了。好在美女深明大義,在把重耳灌醉了之後,強行讓周圍的大臣把重耳帶走。

等到重耳在馬車上醒來的時候,發現早就已經距離齊國很遠了,當時重耳非常憤怒,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夠繼續過著這種生活,不過他最終還是成功的回到了晉國,而且重耳本身確實非常的有能力,只不過沒有野心。等到重耳回到晉國之後開始重新整頓,並且在重耳的帶領下,晉國成為了當時最強的國家之一。雖然重耳曾經荒唐過,但因為重耳所立下的這些功績,結果他照樣名垂青史,後世對於他評價非常的高。

此皇帝整日沉迷溫柔鄉,大臣勸諫差點被殺,結果他照樣名垂青史!但誰能想到重耳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出於自願的,網友們怎樣看待這段歷史?

相關焦點

  • 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
    嘉靖皇帝在晚年的時候,開始痴迷於煉丹,因此荒廢朝政。為了勸諫皇帝勤政,不少大臣積極上書,可是都遭到嚴厲懲處。比如太僕卿楊最就因為上書勸諫,被嘉靖打死了。像這種因為勸諫,就被嘉慶重處而死的大臣,還不止楊最一個。到了後來,就沒什麼人敢勸諫了。
  • 南吳皇帝楊渥對大臣說:覺得我不行,把我殺了自己幹!大臣:遵旨
    如果說南吳的開國皇帝是「虎父」的話,那麼,他的兒子楊渥就真的成了「犬子」了。公元905年,楊行密在彌留之際,對接班人的問題非常迷茫。根據史料中的記載,楊行密共有六子、五女,在他病危之時,只有長子楊渥的年紀稍長一些,剛剛十九歲。
  • 史上第一個死於溫柔鄉的皇帝
    史上第一個死於溫柔鄉的皇帝文/花兒有文化 圖/網絡紅顏禍水一般是比如漂亮的女人是禍害的根源,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其實有兩層意思,紅顏指的是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來逐漸用來指代美女,紅為胭脂之色 顏為面龐。
  • 大臣勸皇帝不要沉迷於美色,結果被打斷三根肋骨,大臣:我不服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時間比較短暫,但他當太子的時候,經常被安排監國,政績可圈可點,為仁宣之治夯實基礎,配得上仁宗的稱號。明仁宗宅心仁厚,有明君風範,但他卻被一位大臣記恨在心,臨死前還怒吼道:「時勉廷辱我。」
  • 不為人知:大臣殺皇帝一樣不留情,一場政變大臣,把劉邦的嫡系
    貝籜劬坿貸逺袣馤遐礸誃黆搚勷期鄓揎蘁歭蘂贗盌獟鐾椒勪笑嘮嵒瓏鬍訸囚琒姂發釒罃阱倸艷橩㓨瀉猆譏頎唳嵧虘其實不光皇帝誅殺大臣不留情,大臣發起恨來殺皇帝一樣是毫不手軟,這樣的事在歷史上也是比比皆是,今天介紹的這個和劉邦呂后有關,在他們去世之後,大臣發起了一場政變,把劉邦的嫡系子孫都殺光了。
  • 嬴政連殺27名大臣的真正企圖是什麼?他為何卻赦免第28個勸諫者?
    現在這些勸諫的大臣幾乎全都是呂不韋的門下,他們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呂不韋能東山再起,如果如了他們的意,那自己以後豈不是危險了?自己在他們面前還有威望嗎?更何況在平定嫪毐叛亂之後,他還特意下命令說為太后力諫者,殺無赦,現在這些大臣這樣做,明顯是無視自己的昭令,明顯是在挑戰自己的威望,不殺他們豈能立信立威?
  • 秦始皇軟禁生母趙姬,殺二十七個勸諫大臣,為什麼沒有處死茅焦?
    《大秦賦》中的茅焦《史記》中只說茅焦是齊國人,對他的其它信息一點也沒有交代,他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勸諫秦始皇接回他的母親趙姬。秦始皇殺了嫪毐,幽禁了自己的母親,許多大臣議論紛紛,認為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這些議論的大臣都受到了秦始皇的嚴厲處罰。並下令說:"日後有敢再來說太后的事情的,先用蒺藜責打,然後殺掉。"
  • 有的皇帝愛細腰,有的皇帝愛小腳,歷史上皇帝的特殊愛好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好多皇帝有自己的特殊愛好,比如吳王喜歡劍客,於是百姓們為了練就一身劍術,弄的傷痕累累;楚王喜歡細腰的,於是宮中的宮女和大臣們,為了保持A4細腰,好多都餓死了。這些帝王們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愛好,有些平平無奇,有些則比較奇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古代皇帝都有哪些比較奇葩的愛好。
  • 皇帝痴迷下棋,對棋子喊了一聲:殺!結果把人給殺了
    古時候的皇帝,無論昏庸或者英明,都是人,是人就總有自己一處的喜好。按下那些好色好殺的皇帝不說,像「梁時武帝」蕭衍喜歡下棋、「宋時徽宗」趙佶喜歡書法、「明時熹宗」朱由校喜歡木活等等。棋藝、書法、木活等等這些正當的喜好,是皇帝們處理政務之餘的放鬆途徑,但有些時候,也會給他們帶來拖累,甚至是害了他們一世英名,鑄成大錯。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堪稱一世英明、而且極為高壽的梁武帝蕭衍的故事。
  • 史上最失敗的託孤:千古一帝剛死,四大輔臣轉頭廢殺小皇帝
    劉裕為太子分析完四位大臣性格後,又親自寫下一封詔書,明確規定年幼皇帝的母親不準幹預朝政,所有朝政都要委託給丞相來辦理。幼年皇帝登基之後都會面臨皇權被大臣掌控的局面,劉義符也不例外,想要奪回皇權,就要與託孤大臣鬥法。劉義符登基之後開始在暗中培養自己的親信,試圖與託孤大臣相抗衡。
  • 史上最失敗的案例,皇帝死了,四個輔政大臣殺了小皇帝
    諸葛亮輔佐了蜀漢的兩位皇帝,但蜀漢的統治者劉禪卻什麼都沒做,所以諸葛亮死後,蜀漢沒有能力支撐。蜀漢的命運走到了盡頭。三國時期,有一件很不成功的託付,就是魏明帝曹珪把曹芳託付給曹爽和司馬懿,兩人都有不臣之意。結果曹爽不打司馬懿,曹爽被殺後,司馬懿獨攬大權,最終他的子孫建立了歷史上的晉朝。
  • 許雲輝:嘉靖皇帝到底做了什麼,大明群英為何前赴後繼勸諫?
    而有些居心險惡的大臣『遇災變而不憂,非祥瑞而稱賀,讒諂面諛』只圖取悅陛下,實則禍國殃民,實在令人扼腕!且『翊國公(郭)勳,中外皆知為大奸大蠹,陛下寵之,使諗惡肆毒,群狡趨赴,善類退處。此任用匪人,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亂者。』」 楊爵的疏奏「詆符瑞,且詞過切直」,使嘉靖「覽疏震怒,立下詔獄拷掠。」楊爵被嚴刑拷打,「血肉橫飛,死而復甦。」
  • 以前當皇帝的人,又怕大臣和兄弟爭搶,那做皇帝怎麼能活得安穩?
    一般來說,古代皇帝穩固江山的手段,最常用的無外乎:殺,殺,殺。皇帝們因為獨攬大權,所以殺起人來,毫不手軟,那些死在皇帝之手的人,體面一點的,賜死,難堪一點的,砍頭,兇殘一點的,滅族,再兇殘一點的,滅十族。秦始皇開始有「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代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
  • 漢成帝劉驁:累死在溫柔鄉的皇帝,曾經並不喜歡女人
    皇帝後繼無人,張放也替他召集起來。於是呢,就在帶皇帝出遊的時候,順便替皇帝獵豔,這一年來和漢成帝來到陽阿公主家,陽阿公主喚出歌姬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倆獻舞。漢成帝沒想到人間還有此有無,從而一下子深深的產生了愛情,從此,就再也難以自拔了。難以自拔到什麼程度?
  • 宇文護:殺了三任皇帝的顧命大臣
    此後,宇文護正式進入宇文泰的軍隊體系,打敗侯莫陳悅時有他,迎接西魏開國皇帝元寶炬也有他,東西魏四場戰役,潼關、沙苑、河橋、邙山,都有參與,戰後出鎮河東,升任大將軍。公元547年,高歡病死,東西魏也停止了漫長的拉鋸戰,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後,宇文護和八柱國之一的于謹,出徵南朝,趁著侯景之亂對南朝造成的衝擊,宇文護佔領荊州戰略據點江陵,西魏轉身成為三國中最有勢力的割據政權。
  • 中國歷史中的一個奇葩朝代,皇帝竟然會經常受大臣的氣?
    在人們的認知當中皇帝都是九五之尊,是萬金之軀,然而有那麼一朝的皇帝們卻並不像我們想像那麼風光。他們要勤於政務,稍有一點怠政就被臣子勸諫的煩不勝煩,偶爾做點出格的事不是被臣子們以死相逼就是被罵得狗血淋頭,當個皇帝當的是憋屈至極,這個朝代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明王朝!
  • 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為啥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決了四個天大難題
    所以不管一個人活得時間長還是短,只要活得有意義,對得起天地和自己與百姓,都會名垂青史。短命皇帝朱高熾明朝有個比較「短命」的皇帝僅僅在位兩百餘天就一命嗚呼了,這個人叫朱高熾,明朝第四個皇帝,朱棣的大兒子。
  • 大臣死後,皇帝去看望他老婆,看見她流露出想念之意,一抽刀殺了她
    那麼,中國古代的皇帝肯定也有愛好,作為一國之君的帝王,他們的愛好又是什麼樣的呢? 要說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們的愛好肯定是非常「高雅」的,但根據小編了解,在歷史上有不少皇帝的愛好都比較「特殊」,甚至還讓人覺得幼稚。 比如梁武帝蕭衍,他的愛好是佛教,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
  • 皇帝打獵糟蹋農田,縣令勸阻被問斬,戲子另類勸諫效果奇佳
    勸諫皇帝不要胡作非為也是一門學問,勸不好往往就會把自己搭進去,需要古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牟縣令看到皇帝帶頭糟蹋百姓莊稼於心不忍,急忙到李存勖面前為民請命勸誡皇帝,莊稼乃百姓根本,是一年生活的希望,要求皇帝約束自己的行為體恤百姓。李存勖本是遊牧沙陀人,縱馬馳騁是其天性,五代亂世李存勖打仗總會衝鋒陷陣,以他的勇武帶動士氣,消滅了老對手朱溫建立的後梁。
  • 唐朝皇帝將愛猴封五品官,惹大臣惱怒,皇帝被殺卻只有猴子要報仇
    古人也有這樣的感慨,我們今天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唐代倒數第二個皇帝唐昭宗李曄,他執政的時候,大唐真的已經是末世景象了,宦官也好、軍閥也好四處作亂。李曄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對於時局的掌控能力已經很弱了,那麼在看透人心之後,李曄喜歡上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