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2020-12-09 澎湃新聞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2020-12-07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華文明

源遠流長

今日中國

從歲月深處走來

傳承軒邃的血脈

到底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取名為《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它採用以思想和制度的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方式,挖掘每朝每代中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通過他們的命運,映照出歷史的流變,以點帶面展現中國歷史、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春秋時期的一集,講述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孔子拜會老子的故事,勾勒出中華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圖景;

第二個便是陳蔡之厄,展現了中國精神早期最嚴峻的時刻。

《中國》並沒有按照刻板的線性結構展開,而套用了戲劇化的方式從中間打開,先由春秋戰國時代講起,慢慢向後來的盛唐時期時期延展,第一季用12集將這幅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解決了結構問題,《中國》背後的創作團隊面臨的第二道難關,是如何將這些僅僅存在於文字中的歷史,用視覺化的方式表現出來。

創作團隊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讓紀錄片《中國》呈現出的每一幀如詩如畫。

《中國》邀請到原全國青聯常委、北京演藝集團首席演出官、著名主持人周濤擔當配音,這也是歷史紀錄片第一次啟用女聲配音。

另一個「第一次」是在視聽技術方面,《中國》採用8K高清晰度的拍攝,運用全境聲前沿技術,配以屏保級的精美畫面和情感充沛的音樂。

在總導演李東珅和聯合總導演周豔看來,「梳理漫漫來時路,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知識,更是為了走好今天和未來的路。」

以古人的奮鬥與逐夢故事為尺,我們從中汲取力量,不僅可以增進對中國悠久歷史的了解、令視野更加開拓,更能增強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自豪感。

中國人,千山萬水走過,風霜雨雪經過

再回首,已是千年

統一的中國氣象萬千

不朽的思想傳承至今

碰撞、吸收、交匯、融合

當歷史積蓄千年的力量被點燃

這片土地載滿了希望與榮耀

12月7日起,紀錄片《中國》將於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掃描圖片上的二維碼

定製標準版團旗、團徽,下載團歌

編 輯丨鍾玥伶

校 對丨高 樂

校 審丨劉博文

值班編委丨張 宇

原標題:《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畫面極致唯美,主題宏大不枯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正在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由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團隊拍攝,剛一播出就收穫無數好評,該片畫面、解說詞做到了極致唯美,也找到了獨特的敘事方式,輕鬆駕馭了中國歷史這個宏大題材。
  • 周濤何炅配音,這部豆瓣8.5分紀錄片,名叫《中國》|聽主創說
    「當時我和他打電話,說了兩件事,一是《河西走廊》要在央視播出,二是我想拍一部紀錄片叫《中國》。」李東珅回憶,《河西走廊》播後,網友評價它是「半部中國史」,他這才有了「能不能做一部中國史」的想法。當年5月21日,主創團隊寫下第一個《中國》文稿。但直至5年後的歲月,這部12集的紀錄片才得以與觀眾見面。
  • 這部紀錄片展現羅賓威廉士最後歲月
    這部紀錄片展現羅賓威廉士最後歲月 時間:2020.08.1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 匯集中國頂級文物,這部中英合拍紀錄片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寶藏》英文版已於2019年10月在BBC世界新聞頻道面向全球首播,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對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三個國家的觀眾進行了調查,其中有近9成的觀眾表示「我很喜歡紀錄片《中國的寶藏》」,還有觀眾認為這部紀錄片「直觀展示了中國文物的美與獨特」和「深入展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國》上線,汪涵何炅僅做配角,這部紀錄片憑什麼好評如潮?
    一部各大明星聯名推薦的紀錄片你見過嗎?12月7日,黃曉明、佟大為、彭昱暢、白敬亭、郭麒麟、譚松韻、張新成、朱正廷、歐陽娜娜都紛紛為這部紀錄片發文推薦!12月7日晚,這部紀錄片登上了湖南衛視黃金檔,它有一個霸氣的名字叫《中國》。
  •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關注中國邊緣村落的命運
    「DIRECTUBE導筒」帶來紀錄片《春去冬來》導演劉飛芳專訪,走進中國晉西北的村莊秘事。採訪正文導筒:您的這部紀錄片是回到故鄉拍攝村落的消逝,最初開始創作的動機和背景是怎樣的?劉飛芳:拍攝這部電影,緣起於2014年5月份的一次回鄉,那是我闊別10多年後第一次回老家。
  • 陳衝導演的這部郎平紀錄片,你期待嗎?
    2013年,郎平第二次擔任中國女排主帥,帶領中國女排逐漸走出低谷。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以不可思議的逆襲而奪冠。從21歲拿下金牌到55歲成為奧運冠軍教練,郎平用30多年創造了一個奇蹟。此時的排球對於郎平早已經不是勝負輸贏,而是生命。紀錄片《鐵榔頭》講述了郎平從18歲進入國家隊,四次獲得世界冠軍,到遠赴美國,再回中國執教的歷程。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2020-12-13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和娃的大歷史觀,被這部國人製作的歷史紀錄片《中國》給...
    最近這部由國人製作,講述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紀錄片《中國》,被頻頻刷上熱搜,是一部非常值得帶著家人和孩子一起看的好片。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李軍  從普通網友到歷史學者,這部《中國》一經播出,可謂是「叫好又叫座」!不禁讓人好奇,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能讓年輕人對這樣正史的題材,讚譽有加?
  • 這部紀錄片是夏雨、陳粒、西川的旅行vlog?
    把讀書和旅行結合起來,不是這部作品的首創,但《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卻在很多方面都有所突破。把三位嘉賓的旅途交叉剪輯,碎片化的敘事使作品具備散文氣質,多角度的觀察則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思考維度。另外,不同於以往走馬觀花式的旅讀體驗,這部作品進一步提升了文化挖掘的深度,啟發觀眾更深入的思考旅行和閱讀的意義。
  • 這部英文紀錄片,讓全世界看到最真實的武漢「戰疫」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如同一個家庭沒有相冊。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1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截至3月9日,《武漢戰疫紀》視頻觀看量已經突破2000萬,其中,海外觀看量高達500萬。
  • 湖南衛視這部8.6分紀錄片讓更多年輕人看懂歷史
    而嚴肅起來的芒果臺,實力自然不容小覷,正如觀眾評價的:「不僅娛樂節目赫赫有名,做起正劇和紀錄片也是信手拈來」——果真一出手便是佳作啊。那麼,這部備受讚譽的《中國》,到底是怎麼誕生的?湖南衛視又是如何讓更多年輕觀眾愛上這部紀錄片的呢?
  • 這部紀錄片爆火!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教育光影
    近日,紀錄片《中國》的播出頻繁登上熱搜節目播出首日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閱讀量高達2.3億關聯話題四次登上熱搜這屆網友也太會誇了!評論成功把小編拉入「坑」。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文明和高質量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歷史文化的傑出作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權家玉這是一部以「人」為核心的歷史紀錄片。
  • 「中國新冠疫苗」誕生背後的故事,都在這部紀錄片裡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紀錄片《中國生物:我們的「戰疫」》2021年1月8日,紀錄片《中國生物:我們的「戰疫」》,在騰訊新聞首頁率先發布,24小時內播放量突破兩百萬。節目由中國報導社解讀中國工作室、企業外宣智慧傳播工作室和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策劃製作,生動揭秘「中國新冠疫苗」誕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國資委新聞中心新媒體帳號「國資小新」和「共青團中央」「觀察者網」等大V紛紛在新浪微博推送該節目。截至目前,紀錄片在新浪微博播放量近百萬,全網播放量突破三百萬,引發網友熱議。
  • BBC拍了部紀錄片:杜甫,中國的莎士比亞
    事實上,這部紀錄片的標題就出自史學家洪業於1952年在哈佛大學撰寫並出版的英文專著《Tufu:china’s greatest poet》,本片的主持人、腳本撰寫人是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教授、中英了解協會主席麥可·伍德,從文案上看,他可絕對是個杜甫的「迷弟」了。
  • 這部紀錄片憑什麼敢以《中國》二字命名?
    說到紀錄片,英國BBC製作的紀錄片最為驚豔。既可以追溯上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欣賞從宇宙到地心深處的奇妙境界,每一幀畫面都極其精良。而中國的紀錄片近年來最為出名,口碑也最好的要屬《舌尖上的中國》了。這部紀錄片一連出了三季,而且每一季都好評如潮,真可謂是一場美食的視覺盛宴。
  • 這部奧斯卡獲獎紀錄片,讓我看到了中國「戰疫」中的每個身影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米粒媽頻道)歐巴馬夫婦投拍的《美國工廠》剛剛斬獲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這部紀錄片,米粒媽早早看看過,還寫過評論(戳《歐巴馬投拍的紀錄片火了:中國人能拯救美國工廠嗎?》)在疫情蔓延的當下,重溫這部紀錄片,我的心裡五味雜陳,各種情緒糾結在一起。米粒媽每天都在關注疫情發展,每天新增確診多少人、疑似增加多少人、物資有沒有到位、湖北幾個疫情最嚴重的城市,武漢、黃岡、孝感、隨州……病人得到安置了嗎?普通人的生活還能維持嗎?
  • 中國少年拍出日式熱血,這部院線紀錄片讓人沸騰!
    少年導演: 許慧晶編劇: 許慧晶主演: 馬虎 / 梁正雙 / 張錦新 / 孫嶺峰 / 郭忠健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少年》是「矬子裡面出高個」,在本屆FIRST影展中,它的突出是一種「斷層式」的優秀;相比於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其他電影,這部電影反而像一部劇情片,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更有著日式動漫的熱血感,激奮之餘棒球少年的故事令人感動。《棒!少年》劇照在這群小少年中,有兩個孩子吸引到人們的目光。
  • 這部紀錄片狠狠撕下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偽善面具
    新疆反恐紀實英文紀錄片最新一集《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19日上午正式播出,這是繼去年12月,中國國際電視臺連發兩部涉疆紀錄片之後,第三次將鏡頭對準新疆反恐,大量畫面首次公布。有何不同之處?這部時長近1小時的紀錄片,披露了從1990年至2015年的十多起案件,講述了反恐特警、倖存者等群體多年來守護新疆及擺脫恐怖主義陰霾的經歷。跟前兩部紀錄片重點著墨於激烈的鬥爭不同,《巍巍天山》更注重從親歷暴恐案件的普通人視角來講述那段恐怖主義為禍新疆的歷史。
  • 把鏡頭當畫布,芒果臺的這部紀錄片你見過嗎?
    《妖貓傳》即將在湖南衛視開播的紀錄片《中國》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放棄搭建宮殿樓宇,放棄表現細節,放棄特寫,放棄對白。用大量全景畫面,重點去表現無論古今人們都共通的狀態:吃飯,喝水,飲酒;讀書,寫字,思考;聚會,爭論,出行;悲傷,喜悅,興奮;徘徊,震驚,憤怒……誠然,紀錄片與其他的影視作品形式不同。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可視性、藝術性與真實性、準確性的統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湖南衛視的這部紀錄片做了許多嘗試。一是紀錄片式再現。 《河西走廊》和很多歷史類紀錄片採用的就是這一方式,但《中國》並不想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