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鋼鐵俠」馬斯克的載人火箭上天了,這意味著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太空人終於不用坐著俄羅斯的飛船上下班了。航天時代落幕後,美國已近10年沒有載人發射能力,但今天發射的SpaceX將掉隊的美國拉回了載人發射國家之列。

那麼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如何?我們的「造火箭新勢力」和美國相比,差距有多大?這篇2018年的舊文如今看來依然發人深思,今日佳作重讀,以饗讀者。

5月11日,SpaceX成功發射了「獵鷹9號」最終版本Block5,意味著美國載人航天發射計劃重新進入倒計時。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要求,該版本在成功發射7次後可進行載人試驗。

這或許能讓已被特斯拉困境搞得焦頭爛額的馬斯克感到一絲安慰:雖然產能和資金仍困擾著特斯拉,但在商業火箭領域,SpaceX已經建立了明顯的優勢。

運載火箭,這個原被認為是「國家隊」之間角逐的賽場,現在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

以SpaceX為代表的民營火箭公司崛起,補充了NASA在低成本領域的空白。俄羅斯S7Space正式向俄羅斯政府和航天集團提出了將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私有化的建議,以期能夠建立太空港,為星際間飛行做商業試驗。

在中國,軍民融合政策頻出。2014年工信部發布了《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年國防科工局《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將支撐太空、網絡、海洋等重點新興領域建設寫入上述意見中。

從2014年起,已有多家民營火箭公司成立,拉開了中國民營火箭的序幕。從融資和估值來看,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際榮耀」)、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零壹空間」)及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成為目前的第一梯隊,備受市場的關注。

但相比今年已經成功發射11次的SpaceX,中國的民營火箭們還處在技術和商業探索的初步階段。目前發射成功的僅是探空火箭,這與運載火箭有著天壤之別。

國內民營火箭的比賽已經開哨。一家民營火箭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由於體制內有著種種不便,例如審批繁瑣,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出來單幹。雖然有眾多人才從航天系統內走出,但是要想做到能與美國的SpaceX、Blue Origin等技術水平相匹配的民營火箭公司並不容易。

開放是第一步,下一步又該怎麼走?從發射現狀來看,各家還處於發射探空火箭的狀態下,對於運載火箭都在抓緊研製。在發動機方面,何時研製出來具有更大推力的液體發動機也是一大難點。

中國宇航學會衛星應用專業委員會專家、北京千域空天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藍天翼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民營火箭公司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產業配套也需加強。除此之外,政策也是一大問題。

起步:從草根到精英

隨著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深入,越來越多有著名校和大公司光鮮履歷的創業者參與其中,公司之間也因研發、融資等能力形成了兩個梯隊。

5月17日,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重慶兩江之星」發射成功。4月5日,星際榮耀發射名為「雙曲線一號S」的火箭。

更早些時間,藍箭航天成功點火10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下稱「液發」),公司自稱成為繼Space X和Blue Origin之後全球第三家自主掌握液發技術的民營航天公司。

從爭相發射火箭,到研究液發火箭,中國民營火箭公司間的技術探索標誌著民營火箭這場賽局正式拉開帷幕。

這場賽事的起始,是一名90後。

2014年元旦剛過,當時還是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大四學生的胡振宇,在深圳前海註冊了中國第一家民營航天公司——翎客航天。之所以選擇在前海,是因為在那裡註冊不需要辦公地址。翎客航天在創建之初,團隊中只有嚴丞翊一人有相關的專業背景:他是清華大學火箭隊創始人與航天博士生、美國密西根大學航天科技碩士。

一段時間內,江蘇高郵某處一個普通的農家院子是翎客航天的辦公室、車間和宿舍,胡振宇在這裡既是創始人,也是司機和機械師。就在這裡,胡振宇和團隊進行了變推力火箭發動機的地面點火測試。由於過程中發生洩漏意外,最終僅持續點火10秒鐘。

之後試驗仍在不斷進行,從開始僅持續幾秒鐘到最後接近100秒。2014年的夏天胡振宇和他的團隊完成了40多次各種工況的液體發動機點火試驗。之後該產品交付給了一家國家級航天研究所,這是翎客航天拿到的第一個商業訂單。此後不久,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楚龍飛博士,在航天院所工作三年後選擇加入翎客航天,出任CTO。

2015年3月,翎客航天在內蒙古發射了翎客一號、二號。通過仿真模擬計算射高,兩枚火箭分別到12千米和68千米。雖然射高與57年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生製造的探空火箭相比還有差距,但蜂擁而至的媒體,大量的曝光,給胡振宇和翎客航天冠上了「中國馬斯克」、「中國『SpaceX』」的頭銜。

一時間,胡振宇成為輿論的寵兒,從火箭愛好者帶領博士造火箭,到成為一家估值上億元公司的創始人,再被視為中國航天傳統體制的挑戰者,甚至入選了當年福布斯的亞洲地區30位30歲以下商業領袖榜單。

就像硬幣的正反面,在獲得外界更多關注的同時,胡振宇和翎客航天也被打上了諸多問號,「非科班出生」、「偽高科技」、「民間科學家」等質疑從未間斷。在堅持辯解無望後,胡振宇選擇沉寂一段時間。

在胡振宇選擇沉寂的同時,中國正逐步打開封閉的航空航天領域。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空間法研討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表示航天法的出臺將有助於推動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發布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明確寫道,進一步完善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航天投資項目清單管理制度,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信息產品服務、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星際榮耀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得益於政策的推動,使得體制內的人有了走出體制動力。現在很多民營火箭公司的人才都來自於航天系統。

中國民營火箭領域迎來更多有實力的參與者,也逐漸因為研發實力和融資能力而形成較為明顯的兩個梯隊。

星際榮耀、零壹空間和藍箭航天逐漸從眾多挑戰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民營火箭比賽的第一梯隊。星際榮耀和藍箭航天融資規模均超5億元,零壹空間融資規模也達到了5億元。

藍箭航天CEO張昌武雖然是金融人士,但是其CTO吳樹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曾在歐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任宇航系統高級工程師。

星際榮耀也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研發中心的專家加入,該院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單位。而零壹空間也有高層曾供職於航天一院。

得益於高端人才的加入,和由此產生的體制內外人才的流動,第一梯隊的民營航天公司在研發實力上得到很大的增強。三者的動力及火箭總體研發設計團隊都已超過百人。

零壹空間在成功發射自主研發的探空火箭「重慶兩江之星」之前,還研發了高度集成化的一體化綜合控制機和液體姿控發動機。

星際榮耀已經發射飛行高度100千米的亞軌道火箭「雙曲線一號S」。

藍箭航天在2016年後將具有反覆利用潛力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作為研發重點,在取得突破性進展後表示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射一枚入軌火箭。目前在國際民營航天公司中,同類型產品只有Space X的「猛禽」系列和藍色起源的BE系列。

第二梯隊則估值在2億元以下,已組建基本研發團隊,但仍處於發動機研製階段,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深藍航天等公司基本均屬於這一梯隊。當然,還有胡振宇的翎客航天。

翎客航天再出現在媒體上,已經是今年1月在山東龍口完成了火箭懸停及回收試驗,這是國內第一次實現火箭低空回收。

胡振宇告訴《財經》記者,可重複使用火箭的商業化必然趨勢。過去的一年半時間內,翎客航天自主研發變推力液體發動機和火箭回收核心控制技術。

在隨後5月27日的雲棲2050大會上,胡振宇帶來了翎客航天的「新航線一號」商業運載火箭,該火箭計劃將在2020年四季度實現首飛,而最重要的一級主發動機目前已部分投產,計劃年內點火測試。

胡振宇感嘆,中國民營航天才剛剛起步。

技術:約束與扶持下的探索

目前國內民營火箭公司成功發射的是探空火箭,與運載火箭有著巨大差異。同時,火工品的產生和流通在中國受到嚴格的管制,民營火箭公司只得紛紛上馬技術更為複雜的液體發動機。而在研發的過程中,能否得到來自體制內院所的技術或人才扶持變得至關重要。

雖然多家企業發射了火箭,在藍天翼看來,這些火箭只能稱為探空火箭,與這些企業未來要製造的運載火箭不是同一產品。

探空火箭是指在近地空間進行探測和科學試驗的火箭。探空火箭一般為無控制火箭,其飛行高度在30公裡至200公裡之間。其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研究周期短、發射靈活方便等優點。

例如星際榮耀用60天時間就設計並發射了一款探空火箭,其發射地點在海南中科院某試驗場中。星際榮耀負責人表示,這種火箭無需進入國家級火箭發射基地進行發射。

然而各家民營火箭公司都計劃成為航天系統方案服務商。但要想真正成為航天系統方案服務商,必須要有能力發射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是將有效載荷按照預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太空的火箭,例如將衛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這類火箭是在飛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般由2級-4級組成。每一級都包括箭體結構、推進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末級有儀器艙,內裝制導與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和發射場安全系統。有效載荷裝在儀器艙的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

藍天翼表示,運載火箭的設計、製造難度遠大於探空火箭。掌握了探空火箭所有技術也未必能製造出可用的運載火箭。

另外,在燃料技術方面,我國民營火箭公司也處於初步階段。目前發射的火箭都是固體火箭。所謂固體火箭,就是指火箭發動機使用固體推進劑,例如聚氨酯、聚丁二烯、端羥基聚丁二烯、硝酸酯增塑聚醚等。

固體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結構簡單、使用維護方便等優勢。然而其比衝量(註:比衝量越高,推力越大)低、燃燒控制較難,不能二次啟動。

更為關鍵的是,固體火箭製造涉及火工品製造資質的問題。由於固體火箭技術一般用於飛彈,火工品製造資質都在國有企業手中。民營企業要想拿到上述資質十分困難。而液體火箭生產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此,為了克服上述問題,各家都在加緊研發液體火箭。液體火箭是以液體火箭發動機做動力裝置的火箭。一般由動力裝置、箭體結構和控制系統等部件組成。有單級火箭和多級火箭兩種。

液體火箭具有比衝量高、燃燒可控性強、可二次啟動等優勢。這些優勢對於民營火箭來說,其可以通過這些優勢將客戶的產品推入更遠的軌道。胡振宇表示,現在民營火箭公司都在走固體轉向液體的道路。

夢想總是美好的。液體火箭研發難度高,系統複雜性高於固體火箭。多家民營火箭公司負責人均向《財經》記者表示,液體火箭目前仍處於研製過程中。何時能商業化還不可知。

基於上述情況,一名來自航天院所的技術人員表示,這說明民營火箭技術仍不夠成熟。其背後大都有研究院所的背景,核心技術要靠背後院所來支撐。

商業:來自資本和政策的壓力

對中國的民營火箭公司而言,眼下火箭的技術還在探索階段,但來自資本的商業化壓力卻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外部政策的不明朗,又讓它們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雖然液體火箭技術仍在研發中,但阻擋不了各家搶發火箭的熱情。這份熱情背後實則是對於商業化的焦慮。

正如胡振宇所言,民營火箭事業是一個周期長、耗資多的項目。星際榮耀負責人表示,打造一個液態火箭製造工廠就需要10億元。因此,對於各家企業來說能有各方支持至關重要。

在融資方面,藍箭航天、零壹空間和星際榮耀也處於領先地位,三者在新一輪的預期估值中均在20億元人民幣以上。

藍箭航天在今年5月剛剛完成B輪2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在此之前,藍箭航天已經獲得多輪融資和來自湖州市超過2億元的軍民融合專項綜合投資,迄今為止累計獲得各類投資超過5億元。

在今年1月,零壹空間完成A+輪融資,資本來自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春曉資本、正軒投資、聯想之星、StarVC和陸石等機構,累計獲得5億元融資。星際榮耀也分別完成兩輪融資。

除了拿融資外,民營火箭公司還在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例如零壹空間得到了重慶市政府的支持。其與重慶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研製基地正式落戶重慶。

星際榮耀負責人表示,正在與相關政府接洽建造液體火箭工廠的事宜,初步設想在華東地區選擇合適基地。

要想獲得更多的支持,必須要讓外界看到成果。因此,有了今年上半年各家民營火箭公司產品紛紛試飛的景象。

雖然有了資本,但不代表阻礙不在。星際榮耀負責人表示,國家總體上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然而在政策落地方面仍需一定過程。

藍天翼認為,國家應該細化相關政策,打消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顧慮。只有這樣才能走好落地這一步。

SpaceX啟示:他山之石能否攻玉

SpaceX的估值已達280億美元,成為最有價值的私人公司之一。從2002年成立至今的16年曆程中,什麼成為其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對中國民營火箭事業的發展又有何借鑑作用?

美國可謂是商業航天的沃土。為何美國能湧現出如此多的民營火箭公司,這與其背後的政策和意識形態密不可分。

美國當地時間5月11日,SpaceX「獵鷹9號」搭載著孟加拉國Bangabandhu衛星從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順利發射。這次發射對孟加拉國和SpaceX都具有重大意義。

孟加拉國發射了該國的第一顆衛星。

SpaceX則亮相了「獵鷹9號」最新版本——Block5。這次版本升級並不簡單,除了滿足NASA嚴格的載人發射要求外,還在重複發射上有更大的野心——在不做修整下至少重複發射10次,在定期維護後則可達100次以上,成為真正意義上快速且廉價的運載火箭。

2016年11月,長徵5號發射成功時,曾讓國人感覺在運載火箭領域,至少在載荷上,與美國的差距正在縮小:彼時美國的「德爾塔IV型」的「近地球軌道」載荷為28噸,長徵5號是25噸。但 「獵鷹重型」的63.8噸重新刷新了現役最大載荷。

美國民營火箭公司能快速發展還是得益於美國政府的政策支持。

早在1984年,美國制定了《聯邦採購條例》,要求NASA在條件成熟時,選擇商業企業來承包航天飛行任務。之後,美國國會連續制定了多條法案,持續推進商業航天的發展和壯大。NASA只負責規劃和管理美國政府所有航天工程,並不負責運載火箭的具體設計和製造。

從此之後,NASA成為一個國家級的研發中心、實驗室和最重要的航天發射項目發包商。當然,還是全球最大、最知名的航天科普機構。

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NASA提出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用於資助商業企業研製火箭和飛船來承擔國際空間站的貨物和人員運輸工作。SpaceX從2006年贏得第一輪合同,到2012年才實現了第一次國際空間站的貨物運輸。

2011年7月21日,隨著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NASA將太空梭除役,太空梭時代宣告終結。第二天,NASA宣布,將為聯合發射聯盟(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合資成立)、藍色起源、內華達山脈和SpaceX提供總額2.7億美元,為期一年的資金資助,用於發展新一代航天載人運輸工具。

SpaceX在2012年公布的第一個十年計劃表明,在已經掌控的10億美元中,約有一半來自NASA的長期開發合同和發射合同,這些發射合同在籤訂時都獲得了定金。

在美國的民營航天公司中,另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不缺資本。大部分公司創始人都是億萬富豪。

SpaceX的馬斯克,他有特斯拉;被外界戲稱為「氣球宇航」的比格羅宇航,創始人是美國連鎖旅店Budget Suites的所有者,在拉斯維加斯擁有賭場和酒店;藍色起源的傑夫·貝索斯則更不必說,千億美元的身價使他成為全球首富。

在資金之外,充沛的航天專業工程技術人才和核心技術的開放更為重要。

湯姆·穆勒,在加入SpaceX前是美國老牌航天企業TRW的液氫液氧發動機總工程師。TRW曾是NASA重要的供應商之一。

2000年,NASA和美國國防部聯合啟動的「航天發射創新」計劃中解密了原登月計劃中部分核心部件,TRW藉此設計了TR-106發動機,此時的湯姆·穆勒是該項目的直接負責人。

同年,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買下TRW的航天業務,TRW從航天領域退場。但TRW的航天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卻受到了新興民營航天公司的邀請和追捧。也正在此時,柯林頓停止了「航天發射創新」計劃,不願放棄的湯姆·穆勒在與馬斯克一見如故後,接受了SpaceX的邀請,成為聯合創始人。

「獵鷹9號」所採用的每一個梅林引擎(一種結構儘可能簡單的高性價比引擎),都來自湯姆·穆勒的設計。

同樣,在美國濃鬱的太空文化深入人心,每年好萊塢都會出產有關太空題材的電影,而觀看火箭發射已經成為佛羅裡達一個重要旅遊項目。每一次火箭升空後,觀看的人群中都會不由自主地掌聲雷動、歡喜雀躍。

那是一種充滿自豪感的慶祝。

6月4日,美東時間0點45分,「獵鷹9號」搭載著歐洲衛星公司重達5.4噸的SES-12衛星,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32分鐘後,SES-12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這是SpaceX今年的第11次發射,而全年的發射計劃是28次。此時SpaceX估值超過280億美元,已經超過波音成為CNBC財經頻道上的第一大公司,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私人公司。

在藍天翼看來,正是美國崇尚的商業化思維、競爭思維讓美國民營航天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上天,為什麼中國只能出馬雲?
    馬斯克的存在說明人類還有理想、還有希望。——遇言姐昨天下午美國東部時間3點鐘,遇言姐看了SpaceX龍飛船載人上天的直播。▲馬斯克12歲時讀了克拉克的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遊》後,就堅信走向太空是人類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什麼NASA要把載人航天這事交給一家私企呢?因為冷戰之後,美國對航空領域的投入大幅消減,導致NASA喪失了載人航天的能力。
  • 裡程碑意義,馬斯克飛船送人上天成功,國內有民營火箭公司嗎?
    馬斯克的「龍」飛船30日首次進行載人試飛,這次成功將兩名飛行員送上天空和國際空間站進行對接任務,這也是美國從2011年到現在首次使用自家火箭送太空人去空間站,之前都是俄羅斯幫忙運送的,這也是首次商業載人飛船項目的成功。
  • 很多人不看好馬斯克Space X公司的「獵鷹9」載人火箭能夠發射成功
    不過08年金融危機爆發,馬斯克公司的火箭三次發射都失敗,數千萬美元都在火箭爆炸後形成火球灰飛煙滅,特斯拉也瀕臨破產。一般人很難堅持下去,馬斯克多次被媒體報導已經破產,但他堅持了下來,之後扭虧為盈,不斷壯大。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收藏版)
    ●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發射  ●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第一飛  ●全球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第一飛  ●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發射(蘇聯東方號飛船、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之後)  ●美國第5款載人飛船發射(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
  • 太空旅行時代到了!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本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意義重大,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廣泛關注。對SpaceX來說,這是其成立近20年來首次執行航天產業中最艱巨、技術難度最高的載人航天任務,意味著其航天技術實現了新的突破,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受到了NASA乃至美國官方的完全認可。對美國來說,這是自2011年來,首次由美國公司,或者說美國火箭、以及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
  • 馬斯克又放58顆衛星,中國民營火箭開啟自強之路,背後大佬竟然是他!
    而在此前,北京時間5月30日,SpaceX龍飛船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入太空,民營企業歷史性首次實現載人航天,全球商業航天也迎來裡程碑式事件。SpaceX成立於2002年,埃隆馬斯克用時18年創造了歷史。於是,一道既命題宏大又任重道遠的問題,迅速擺在了中國民營企業的面前,「商業航天開啟後,多久才能再現民營版的東方紅」?
  • 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為什麼成為不了SpaceX?
    尤其是SpaceX載人發射成功,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時隔9年,美國終於能用自產低價火箭將太空人在本土送入軌道;商業航天發展30多年,終於有一家民營公司讓太空旅行、火星移民等夢想變得不那麼遙不可及。
  • Space X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時代誰來開啟?
    在此之前,全球僅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能進行載人發射。馬斯克創辦的Space X用了18年時間,成為首家實現載人發射的私營航天公司,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來看,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公司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目前主要由國家隊參與國際競爭。預計未來商業航天將加速發展,長期看好航天產業投資價值。
  • Space X火箭載人上天,馬斯克改寫時代:理科生的浪漫是用錢徵服宇宙
    這一年,太空梭正式退役,美國載人航天從此停滯,那之後的9年裡,所有美國太空人都只能在哈薩克斯坦乘坐俄羅斯的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39A也緩緩走入了歷史,從此再未被啟用。39A與人類登月計劃相伴相生,也靜靜地見證了「太空梭」四個字,從誕生,到成為歷史。
  • 馬斯克和他的SpaceX載人火箭創造歷史,這些事孩子們越早知道越好
    就在北京時間5月31日他創辦的SpaceX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了載人火箭「龍」(Crew Dragon)!這是美國時隔9年後,第一次在本土進行了裁人航天發射。而SpaceX也成為了人類航天史上第一個具備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私營航天企業。
  • 80後的2020|「中國馬斯克」舒暢:把中國首枚商業火箭送上天 不怕...
    馬斯克又一次創造了歷史。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人類首次乘坐商業飛船進入太空,這讓舒暢備受鼓舞。「80後」舒暢是零壹空間創始人、CEO,也是中國民營航天的拓荒者之一。
  • 回收一級火箭,把汽車送上天,馬斯克的SpaceX估值近千億?
    特斯拉最艱難的時候,馬斯克身邊就剩下了兩三個可以信任的人。沒有人知道當時馬斯克是怎麼堅持下來的,也沒有人知道他到底面對了多少艱難險阻。2008年,Space X的火箭發射第三次之後,特斯拉走到了破產的邊緣,高昂的研發費用幾乎壓的馬斯克喘不過氣。
  • 民營火箭 夾縫求生
    在僅佔三分之一的商業發射中,一枚民營火箭都沒有。這種處境不僅與市場開放程度有關,也與目前民營火箭公司的發展進程有關。2002年,馬斯克成立SpaceX時揚言,要把火箭發射成本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但是隨後的十多年裡,他都一直在與火箭回收的失敗作鬥爭。2008年,獵鷹火箭第四次發射之前,這位矽谷「鋼鐵俠」接受採訪時幾度哽咽,除了火箭一直爆炸到讓他「懷疑人生」,童年的偶像尼爾·阿姆斯特朗、尤金·塞爾南也都反對或看衰他。
  • 馬斯克「自炸」3.4億元火箭:成功測試載人飛船逃生能力
    這一測試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是對於Space X來說卻是「裡程碑」式的一步,因為這是決定美國宇航局批准該公司的太空艙搭載太空人的關鍵。「據我所知,總的來說,這是一次完美的任務,」Space X的執行長(CEO)馬斯克在測試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真的很興奮,這太偉大了。」
  • 馬斯克改變世界,中俄歐都跟進馬斯克的星鏈、可重複火箭等計劃!
    都不是,是馬斯克要打造的地球版星艦,以後旅行可以乘坐時速高達2.7萬公裡的火箭旅行,從地球一面到另一面,只要一個小時!3、星鏈天基網際網路:網絡一定要拉光纖或建地面基站嗎?不一定,馬斯克就要搞太空網際網路「星鏈」,通過衛星來實現網絡通信,覆蓋全球,無處不在。
  • 這很馬斯克!明晚馬斯克炸火箭 測試應對火箭事故
    本周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馬斯克,將會在佛羅裡達發射一枚火箭,不過這枚火箭將會在幾分鐘後在空中爆炸。  @新浪科技:「這個周六,SpaceX將從佛羅裡達發射一枚獵鷹9號火箭。特別之處在於,這枚火箭十分有可能會在發射後數分鐘於空中爆炸,旨在驗證SpaceX應對火箭災難性事故的能力。
  • 中國民營火箭發展現狀,沒客戶怎麼辦?與SpaceX的差距又有多少?
    火箭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科技含量的行業,很多國家舉全國之力發展火箭事業,官方航天公司今天我們就先不說了,我們今天來聊一聊民營火箭,美國有SpaceX,又叫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那中國的民營火箭又有哪些呢?中國民營火箭其實中國現在的民營火箭在人們事業出現得比較多的大概就是6家公司,星際榮耀公司致力於研發商業運載火箭,提供物美價廉的發射服務;零壹空間和藍箭空間則專注於小型運載火箭的研製。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龍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它是世界上第一枚可重複使用的軌道級火箭,於2010年首飛,目前已經完成了83次發射和44次著陸。此次任務執行成功後,Space X將獲得NASA的正式授權,在未來幾年內定期將NASA太空人運送到國際空間站。據了解,下一次飛行預計在8月30日進行,龍飛船上將再次搭載四名太空人進入太空。對馬斯克而言,這是一次漂亮的勝利。
  • 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和我國的火箭發射同樣一顆衛星哪個便宜?
    這樣算下來的話,從相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同樣的衛星到同樣的運行軌道獵鷹9運載火箭顯然更為便宜。但是就能說馬斯克的獵鷹9運載火箭憑藉可回收機制完勝全球所有現役火箭了嗎?其實未必。可回收火箭雖然初看發射成本隨著回收重複使用次數的提升在不斷下降,但是可回收火箭自身也有其無法避免的不足存在。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在馬斯克恢弘的太空計劃中,這僅僅是向前邁了一小步。龍飛船和獵鷹9號的組合只是他「火星殖民」野心的雛形,在他的規劃中,升級版是Starship火箭,這個專為未來星際飛行打造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不僅能夠往火星、月球運送多達100噸的有效載荷,也能夠載客100多人。而龍飛船只能將7人和6噸貨物送入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