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可樂
編輯:曉風
定稿:艾米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是在小時候,父母為了避免我們走向偷雞摸狗的不正之路而經常講的一則教育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如今,那個懵懂的小孩已經長大成人,並且也已經為人父母了。然而,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我們卻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小時候父母經常告誡我們,為人要坦蕩,不能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
近日,筆者無意刷到一則12歲孩子悄悄轉走媽媽5萬塊的消息。出於好奇便點開連結,一探究竟。
原來,這位12歲的小夥子在媽媽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的將那5萬塊轉到一個基金帳戶上,還賺了幾十塊。
看到消息,有人說:「沒拿去買皮膚打賞主播就不錯了,好孩子。」
還有人開玩笑:「為什麼他賺了,我都虧了。」
有人還誇:「小小年紀就懂得借雞生蛋了,長大了不得了。」
乍一看,大家似乎覺得這個年僅12歲的孩子能夠有如此高明的手段而感到「佩服」,甚至有人覺得他是「可造之才」,長大了不得。
然而,這種不負責任的誇,真的對孩子好嗎?
對於這位轉走媽媽5萬塊的小孩,他的這種行為雖然還夠不上偷,但已經初具偷的苗頭了。
如果這個時候,家人對他的這種行為不加以及時的糾正,並且還認為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這種做法無疑和「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中的媽媽一樣,到最後恐怕要把孩子引向不正之路,到頭來害人害己。
如果孩子出現「偷」的行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如何做到正向引導呢?
一、不過於苛責
很多家長發現錢不見之後,在還未搞清楚事實之前就大肆宣揚,最後發現錢是孩子拿走的時候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孩子一頓苛責,甚至冷嘲熱諷,讓人顏面盡失。
其實,孩子是最要面子,要尊嚴的。過分誇張的訓斥,搞得人盡皆知,反而會把孩子推向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
二、積極溝通,搞清原因
孩子偷偷拿錢一定是有原因的。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消除心中的怒火,和他進行一次徹底的溝通,弄明白孩子「偷錢」的真正意圖。
其次,從自身身上找原因。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是不是自己平時管的太嚴了,導致他即使有正常需求也不敢直接提出,而是採取「偷」的極端手段來達成自己的願望。
三、擺明態度
搞清楚孩子偷錢的真實原因之後,需要亮出自己的底牌,擺明態度,對孩子做出合理的引導。
如果是因為平時管得太嚴,導致孩子不敢正面提出,那就需要及時自檢一下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模式是不是需要改進一下,做出相應的調整。
相反,如果很不幸,孩子真的染上了偷錢的惡習,又該如何是好呢?
1、指出錯誤
一針見血的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使他充分的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危險的。與此同時,告訴他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達到觸犯法律的程度將會受到什麼樣的制裁。只有真正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孩子才會懂得知難而退。
2、給予懲罰
犯了錯誤就要受到懲罰。雖然現在的「小偷小鬧」還屬於內部範圍,並沒有構成犯罪行為,但是仍然要給予相應的懲罰,讓他長記性。
那麼,怎麼懲罰會比較合適呢?讓孩子做他最不喜歡做的事,最好是體力勞動,但不建議打罵。讓孩子適當的吃一些「皮肉之苦」,更容易讓他長記性,下次不敢再犯。
3、事後不提
事情的緣由搞明白了,相應的懲罰也落實了,那麼就點到為止,日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揭傷疤。給他留一點面子,也留一個徹底忘記和改正的機會。
·寫在最後
誰小時候還沒有悄悄拿過父母東西的經歷呢?孩子偷錢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既不能大肆宣揚,也不能坐視不管。
針對孩子不同的性格,做到指出錯誤,及時糾正,最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孩子知錯能改,我們做父母的也不妨給他們留一些顏面,也未嘗不可。你說呢?
【今日話題】你對12歲孩子轉走媽媽5萬塊的事情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