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2021-01-14 四川電視臺科教頻道

全文2428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8歲的女孩心疼父母夜市擺攤辛苦,常常陪著父母,在夜市攤位上讀書寫作業。

夜市經常要營業到凌晨2點,小女孩只能在攤位上支起檯燈寫作業,實在支撐不住就睡一會。寫完作業還會給媽媽幫忙賣烤麵筋。

接受採訪時,女孩說:

「小時候媽媽看我那麼累,該我(照)看媽媽了,我很心疼媽媽。」

懂得心疼父母的女孩,引來眾多網友的感動和羨慕。

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整天為孩子忙前忙後,那麼辛苦,孩子卻不懂事、不聽話,不會心疼自己,讓人心寒。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的另一則新聞:

陝西西安,一位環衛工媽媽說,她12歲的兒子偷拿了她的身份證和銀行卡,玩遊戲充值花光攢了6年的3萬塊。

這位媽媽每個月的工資是2700元,6年攢了3萬元,原本打算給孩子上學用。如今卻被孩子花光,吃飯都要成問題。

看不見媽媽的辛勞,隨意揮霍媽媽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這樣的孩子讓人氣憤的同時不禁思考: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這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否有關?

養出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不是非要讓孩子感恩父母、道德綁架,孩子生來並不欠父母什麼。

而是因為學會愛,擁有愛的能力,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

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必定是一個有同理心、會關懷體貼別人、懂得愛和給予、有責任有擔當的孩子。

這些美好品質,會讓他的人生更加幸福快樂。

家庭教育中,這3種錯誤的方式,最容易養出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

01

父母付出太多、愛得太滿

不會心疼父母的孩子,很多是被「寵」出來的。

在家裡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什麼事都替孩子做好、給孩子特殊待遇、有求必應,這些自以為愛孩子的方式,其實是走入了溺愛的誤區。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視父母的照顧和付出為理所當然,只會一味地自私索取,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還記得2011年曾轟動全國的「留學生弒母」事件。

24歲的留學生汪佳晶,在日本5年的生活費全部靠母親每月7000元的工資收入。

他心安理得享受著母親省吃儉用提供的安逸生活,大好年華從未打過一份工,只知沒錢時跟母親伸手要。

當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時,他便心生怨恨,向前來接機的母親連捅9刀。

記者調查發現,汪佳晶家境並不是很好,可是母親從小卻特別寵愛他,不僅一手包辦了孩子生活中的各種瑣碎事,還努力掙錢去供孩子讀書。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父母愛孩子,要有分寸,應該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不包辦一切,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同時在家庭事務中承擔起自己的那一部分責任;

不無底線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鼓勵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以孩子為家庭的中心,事事遷就,懂得敬愛長輩、長幼有序。

02

沒有給孩子愛別人的機會

不會心疼父母的孩子,有些是因為沒有學習愛的機會。

有句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為人父母后,家長習慣藏起自己的情緒、脆弱,展現給孩子的都是強大、堅韌的一面。

所以在很多孩子眼中,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不怕辛苦,不怕髒不怕累,什麼事情都難不倒,自然不會覺得父母也需要愛和關懷。

霍思燕杜江的孩子嗯哼被網友稱為「小暖男」,小小年紀就很會心疼、體貼父母。

在一個節目中,霍思燕讓嗯哼幫自己買一杯冰咖啡,嗯哼獨自跑去商店,卻「自作主張」買回一杯熱咖啡。

霍思燕不解地問為什麼,沒想到嗯哼雲淡風輕地說:「我怕媽媽感冒。」

嗯哼的暖男特質,和霍思燕平時愛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她在和朋友交流時,就常常說到,父母要學會偶爾示弱,「這個我不行,那個我不會」,給孩子表現的機會。

的確,家長在孩子面前有時候也可以不那麼強大,可以適當表現出自己疲憊、煩惱、脆弱、需要幫助的一面。

比如逛超市時,讓孩子幫忙拿點東西;下班回來累了,讓孩子幫忙分擔一些家務······

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學會愛和給予,懂得責任與擔當。

03

愛的方式不對,親子關係差

不會心疼父母的孩子,有時候是父母愛的方式不正確造就的。

不得不承認,很多父母只是在以「自以為對孩子好」的方式去愛孩子,並沒有真正滿足孩子內心對愛的需求、對被認可和信任的渴望。

比如,對孩子缺少陪伴、總是否定打擊孩子、過度包辦控制。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會不到來自父母真正的尊重、接納和愛,他和父母之間只有冷漠、疏離與隔閡,是學不會愛別人的。

曾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父親報警,稱自己被17歲的女兒家暴了。因為不給她買800元的鞋,女兒就把爸爸的衣服剪爛了,把自己關在衣帽間不出來。

在這位父親口中,女兒是一個不知感恩的「巨嬰」,送她出國讀書,去了一年就不去了,給她報吉他班,她也經常曠課。

女孩不止一次剪衣服,甚至對父母暴力相加,還曾扯下媽媽的頭髮。

然而女孩卻告訴警察,她並不是一定要買800元的衣服,而是她喜歡的,爸爸都不喜歡,買鞋只是一個導火索。

多年來她的生活都被父母控制著,安排一切,都是父母說了算,讓女孩十分壓抑。

長期以來,自己的生活沒有話語權,導致她的內心極其痛苦,所以才會用這些極端的行為來發洩。

父母自以為愛孩子,可是方式不對,孩子感受到的卻是不被尊重、不被接納、只有否定和控制。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給出的答案是: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是可以肆意談論自己喜歡的男(女)孩,而不擔心被評判。是可以淡然說出自己被欺負被排擠,不擔心反被質疑自己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是不想要的,可以拒絕;想要的,可以堅持。是可以痛哭,可以頹廢,可以憤怒,可以失敗。是在你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

父母愛孩子,首先就要捨得花時間精力陪伴孩子,多交流溝通。

其次,要懂得尊重孩子,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這意味著父母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緒,照顧他的自尊,不隨意斥責、辱罵、打擊。

最後,不要總是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控制孩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心聲,有些事情上允許他自己做選擇、做決定。

親子之間有健康良好的愛的流動,孩子充分感受到愛,才能學會愛。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相關焦點

  • 孩子從來不心疼你?高情商的父母懂得,把對孩子的愛「藏一半」
    而閨蜜的女兒卻不一樣,每次2家孩子一起吃飯,閨蜜的孩子都會等閨蜜一起吃完,閨蜜走的慢,女兒總是停下來等閨蜜,還幫她拎包,拿水,有時候參加家長會閨蜜的女兒還會拉著手問媽媽累不累,這樣懂事會心疼家長的孩子,讓玲玲十分的羨慕。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有哪些表現?1.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心疼你?這2個「極端」,不少父母都犯過
    甚至在我們身邊還有些人不但不懂得心疼父母,還欺負父母,自己有能力了也不願意去努力,天天在家啃老。……有時候不禁會想,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心疼父母呢?以下的2個「極端」,我想不少父母都犯過。這種過度的疼愛,讓孩子習慣了接受,他認為這些就應該是父母給他做到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會心疼你?在他的心裡,父母對他的好是理所當然,他習慣了索取,卻沒有學會回報。
  • 為何有的孩子不懂心疼父母?並非孩子「白眼狼」,根源還在於父母
    現實中可能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時對孩子非常好,而且每件事都會想到孩子,但是孩子卻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讓父母感到非常傷心。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成為白眼狼,將來自己晚年生活將非常艱難,甚至孩子不會管自己的死活。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呢?
  • 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卻不心疼父母,原因在於這四點
    俗話說,如果自己沒有親身養過孩子,就不會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恩情。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幸福豁出自己,但是為什麼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呢?實際在這一點上,還真的不能怪孩子,孩子們不在乎父母,是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根本問題。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要如何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物質生活方面,比我們小時候好很多。家長也大都比較心疼孩子。所以像以前那種,強烈的為了改變個人命運而讀書的內在動機,在現在的很多小孩子身上是沒有的。這種事情,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想一想了。想清楚這些事情的人,人生會更有目標,也會少一些迷茫。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我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特別在意,孩子是否看到自己的不容易,孩子有沒有看到自己的辛苦。
  • 7歲女孩寫信,心疼爸爸的辛苦,真實教育寫照,讓孩子懂得感恩
    其中有一位高贊的網友表示道:這位爸爸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懂得了感恩。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爸爸為了這個家庭,不辭辛苦,女兒也很懂事體貼,她懂得心疼爸爸,也懂得感恩爸爸,這樣的家庭才是最美好的。但現在很多孩子,卻不懂得感恩,他們將父母對他們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那麼,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 孩子孝順父母卻不領情,家長是怎麼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
    一直沒說話的爸爸低聲道:「我不餓,我不吃。」媽媽更生氣了:「我也不吃,退回去兩份,現在,馬上!」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來,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父母這麼生氣,他只是單純的想和父母一起吃頓熱乎飯啊!我選擇買一份,跟孩子一起吃(當時只有我帶著4歲的妹妹)。高鐵上的盒飯不便宜,動輒大幾十塊錢,父母捨不得,覺得太浪費錢了,孩子有的吃就行了。但卻忽略了,來自孩子的愛,那份孝心,是孩子給父母最真誠的回報。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現在有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於是就會運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和孩子正確的溝通,才導致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尷尬。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關係就非常尷尬,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相處起來就像是朋友一樣,而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在一起就像是陌生人一樣。
  • 孩子懂得感恩比啥都重要:「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沒啥丟人的」
    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懂事的孩子似乎太少了。世界上最疼孩子的是父母,他們對孩子盡心盡力,不管是吃穿用度,都會把最好的給孩子,可到頭來,往往得到的是不知足、不懂得感恩,孩子不會心疼父母為其付出的一切。為什麼很多孩子都不懂的心疼父母?
  • 孩子懂事,父母四處炫耀,背後的真實原因讓人心疼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貧窮的孩子更加懂事,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是父母離異的孩子,會更加聽話和懂事。因為原生家庭,她(他)們相對於同齡人更早明白生活道理以及是非。當看到身邊有特別懂事孩子的時候,心裡其實更多的感受是心疼。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一輩的自我認識都和父母有關係。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的領路人,也是孩子最早的導師,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孩子幼兒階段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謹言慎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 一家四口田邊跳舞視頻火了,懂得「快樂」的父母,影響孩子一生
    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難免會有一些負面情緒。而如何排解這些負面情緒,讓自己變得快樂,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唱歌、跳舞等等,讓自己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收拾行囊繼續踏上人生的旅途。
  • 媽媽生病,孩子連杯熱水都不願意倒,為什麼孩子不心疼你?
    經歷懷胎10月,偉大的母親生下自己的孩子,為這個世界增添了一個可愛的小生命。在此後的生活當中,母親更是全心全意,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全都給他。可是有些孩子卻不懂得感恩,傷透了母親的心。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有很多孩子對自己的父母並不關心。據調查顯示,在學生當中只有一半的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嗎?為什麼孩子不心疼你呢?有些父母極其寵愛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夠把最美好的事物全都放到孩子的身邊。這種過度的溺愛對孩子並不是一件好事。
  • 孫儷曬女兒的禮物:成功的父母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網友說:小花妹妹的奇特畫風,大概只有儷儷能知道吧,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麼。也有網友猜:是孫儷坐在鄧超的頭上,可見孫儷在家的地位。無論畫的是什麼,足以讓孫儷感到暖心。確實,孩子懂得對父母關愛,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驕傲。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 父母如何做,會讓孩子懂得謙讓?不妨試試這四招
    前言:身邊有無數的家長抱怨,覺得自家孩子不懂謙讓,生活中的行為有些自私。相信平時,父母曾經無數次對他說過,要懂得謙讓他人,保持最基本的禮貌。可是孩子轉眼間就會忘記,接下來的行為依舊我行我素,這讓家長頗為頭疼。
  • 父母太過節儉會怎樣?把孩子養成「心理窮人」,這絕不是一種美德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對於錢的認知並不成熟。有時候,孩子的選擇難免會比較物質一些,比如「不給錢,我才不做家務呢」、「學這個有啥用,又不能掙錢」。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一切向錢看齊,養成好吃懶做、愛攀比的壞習慣,於是常常會把「咱們家窮」掛在嘴邊。
  • 孩子長大後不孝順父母,只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錯事,很扎心
    明明家庭環境一般,卻硬著頭皮往上衝,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慢慢的,孩子就養成了,只顧自己開心,只顧自己享受的心理。這種自私自利的習慣一旦養成,長大之後也是不懂得感恩的,更不要說孝順父母了。2)孩子的依賴性比較強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寵著孩子,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吃穿住行用,樣樣父母安排好了,成年之後,孩子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父母年歲大了,孩子自己卻沒有長大,逐漸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巨嬰。
  • 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小時候會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有句古話說得好「三歲定八十」,小時候若有「3個特質」的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孝順父母,趕緊來看你家娃是否也有? 養成這種性格的孩子,在自己的社交關係建立上把握不好分寸,給人無力、莽撞、任性的印象,而且長大後,習慣於自己被照顧的角色,很難轉換為主動去照顧父母。 2、自私自利 父母對子女是無私之愛,一些父母自己節衣縮食,但對孩子極度大方。
  • 從孩子3歲開始,父母堅持做這件事,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
    看到這三位明星優秀的孩子,我想你已經明白,想要孩子優秀,不用給孩子報名那麼多的興趣班。主要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可能有的人會說,人家是明星的孩子,家庭條件好,從出生落地就贏在了起跑線。雖然這些孩子出生在好家庭,但這不是主要因素。關鍵的是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我想你看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了。
  • 「你心疼孩子,我心疼你」,好的父母永遠都在互相溫暖
    妻子心情愉悅,心存感激,才會帶著滿滿的愛去細心照顧年幼的孩子,這樣的家庭氛圍才會更溫馨。孩子從小生活在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中,自然會有十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會充滿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