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2020-12-10 凝華親子

要如何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

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物質生活方面,比我們小時候好很多。家長也大都比較心疼孩子。

所以像以前那種,強烈的為了改變個人命運而讀書的內在動機,在現在的很多小孩子身上是沒有的。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生活本身的苦,小孩子的確一時還感覺不到。

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想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應該讓孩子有理想、有目標做起。

1、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有的人是為了改變命運,跳出農門;有的人是希望自己以後能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有的人是為了未來能有更多選擇權,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孩子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如果不讀書的話,會有怎樣的後果。

2、你的興趣是什麼?你的理想是什麼?

我見過挺多人,大學都畢業了,還沒想明白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喜歡什麼?

雖然讀了很多的書,但還是稀裡糊塗的。很多時候也都是隨波逐流,走到哪算哪。

這種事情,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想一想了。

想清楚這些事情的人,人生會更有目標,也會少一些迷茫。

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我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長特別在意,孩子是否看到自己的不容易,孩子有沒有看到自己的辛苦。

就像有的家長,帶孩子去餐廳吃頓飯,開始吃之前,也要跟孩子說一句:你這頓飯,吃了爸爸辛苦工作半天的錢。

如果家長太在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易,或許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比正面影響更多一些。

1. 做父母的,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哭窮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節約,不要浪費,時不時的就在孩子面前哭窮。

但孩子總會有一些喜歡的東西,如果家長總是哭窮,孩子是不敢表露自己的喜歡的。

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不對的,會很容易產生愧疚感。

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不安全感。

2.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多辛苦

這麼說吧,懂事的孩子,父母辛苦,即使你不說,孩子也能看在眼裡。

這樣的孩子,會很自然地體諒父母。

不懂事的孩子,家長一遍遍地強調自己的辛苦,只會遭嫌棄和厭煩。

而把孩子養成這樣或那樣,差別的根源,還是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但有時候身教勝過言傳。懂事的不用說,不懂事的說了也沒用。

與其告訴孩子多辛苦,不讓讓孩子自己來親身體會下。

不要讓孩子只知道學習,經常讓孩子給大人幫點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要一切家長代勞。

3.不配得感會給人長久的影響

童年的影響,原生家庭的烙印,會長久地影響一個人。很多人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

如果父母總是哭窮,強調自己辛苦。會無形中給孩子,特別是懂事的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不能」「我不配」,這種感覺給孩子造成的影響,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去克服。

為什麼家境相似的家庭裡,有些家庭的孩子樂觀而自信。

而有的孩子,卻始終在內心深處畏畏縮縮,不敢讓別人看到自己,更害怕去爭取。

或許和他們的父母面對生活、面對孩子時的態度,密切相關。

相關焦點

  • 孩子要經歷什麼,才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有家長問:孩子到底要經歷什麼,才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孩子的年齡,如果是能有這麼深的感悟,那經歷應該不是我想要的,這種經歷多是負面的。這對孩子來說是殘酷的,等於逼迫他成長。在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孩子身上,強行發展一點,另一點可能會遭到壓抑。過度的壓抑某種欲望,比如對快樂的追求,可能對未來造成不良的影響,凡事講平衡。
  • 教育孩子:歲月靜好,是因為父母在負重前行!
    家長教育孩子要從生活中點滴做起。讓孩子逐漸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文化知識的價值。尤其初中時期,是孩子定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叛逆的時期。只要給孩子一次深入生活的體會,盛過家長百次的嘮叨!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 父母要懂得正確養育孩子,才不會讓孩子成為下一個「朱露莎」
    並且經常拿自己和別人相對比,比不過就坑別人。因為她有一個經常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相對比的家長,讓她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中。4、 不懂得鼓勵孩子的父母朱露莎她還有一個不懂得鼓勵她的父母。那麼,家長要如何養育好孩子,才能不讓孩子成為下一個朱露莎?2、 家長要如何養育好孩子,才能不讓孩子成為下一個朱露莎1、 懂得尊重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
  • 不管孩子也很懂事?父母首先不要急於要開心,孩子可能並不開心
    聰明的孩子懂得體貼他們的父母。聰明的孩子知道父母工作辛苦,掙錢養家不易,所以會主動幫父母做衛生、分餐具、捶背等。此外,他們也會遠離那些招惹是非、違反原則的事情。如此有教養的孩子父母怎會不喜歡?一些孩子從小就學習觀察語言和顏色,以取悅他人。因為這樣的孩子想得到別人的認同和愛,所以他們強迫自己去滿足父母的要求,去滿足父母的期望。這些都迫使他們在年幼時就成為「小大人」,這是一種「討人喜歡的性格」。
  • 知乎高贊:孩子需要經歷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
    這個話題我反覆讀了十幾次,終於得出一個結論:父母何時明白讓孩子讀書到底為的是什麼的時候,孩子就會感悟到學業的重要性!他的媽媽總是恐嚇他說:你不讀書,將來就出來掃街吧你;你不讀書,以後找不到好的工作;我反覆推敲了這些話,仔細想了想,似乎我們的父母都會跟孩子說要好好讀書,否則會怎樣,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和孩子談過到底為了什麼要去好好讀書、學習呢?
  • 包容孩子的錯,比成就孩子的好重要得多,父母的理解比什麼都重要
    包容孩子的錯,比成就孩子的好重要得多,父母的理解比什麼都重要父母們或許只會一昧地想著怎樣才能讓孩子學到更多東西,怎樣才能讓孩子達成更大的成就,但相比起來,父母學會包容孩子的錯更加重要孩子成長路上,不多不少都會犯下大大小小的錯,面對這樣的錯誤時,不知所措的孩子最看重的或許是父母對自己的看法,在犯錯後,父母是否能包容孩子,正確重新引導孩子,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很多孩子做了什麼事都不敢跟父母說,或者孩子滿嘴的謊言,這可能都跟父母的處事方法脫不了干係。假如孩子犯錯了,父母不問原因就只會破口大罵或者是抄起雞毛撣子就一通打的話,孩子就會有陰影。
  • 為什麼孩子膽子小?和父母有很大關係,父母要懂得改變自己
    父母膽小怕事孩子的性格其實大部分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較膽小怕事,平時做事就畏畏縮縮,那麼孩子在以後的發展也會容易瞻前顧後,他們就會相對來說比較害怕踏出新的一步。父母的膽小怕事的處事風格會讓孩子本能覺得遇到問題也應該採取這樣的方式,從而孩子在遇到相同情況下也會採取一樣的方式,能忍讓就忍讓,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懂得敢於說不。
  • 教育的本質: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才能引領孩子實現精神成長
    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同樣較深,除體制內的學校之外,不少父母會悉心選擇,將孩子送往各種課外培優班及興趣班,這類補習或培優機構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不小的影響。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家庭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了。
  • 孩子叛逆期父母難管教?懂得重新定義「叛逆」,才能和娃相處融洽
    文丨C媽學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你說說你,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上次給你安排了書法學習,你說自己坐不住。沒去一周就回來了,這次你自己說要學街舞,才一天你就告訴我腿太疼了,到底想幹什麼?你一天能不能聽點話?
  • 不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這位媽媽每個月的工資是2700元,6年攢了3萬元,原本打算給孩子上學用。如今卻被孩子花光,吃飯都要成問題。看不見媽媽的辛勞,隨意揮霍媽媽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這樣的孩子讓人氣憤的同時不禁思考:為什麼有些孩子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這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否有關?養出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不是非要讓孩子感恩父母、道德綁架,孩子生來並不欠父母什麼。
  •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父母要想孩子優秀,培養四大關鍵能力很重要
    家庭教育專家薛立新教授曾說: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教會孩子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成功學家安東尼也有這樣一句話: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恩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靠後天的培養和教育才能獲得,其中家庭教育就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 學業規劃是什麼?
    學業規劃方案定製後,先採用考試焦慮緩解技術進行心理解壓,然後利用目標管理、時間管理及學習能力提升技術讓學生梳理學習思路,突破瓶頸。最終成績只是學生學業規劃後呈現的一部分結果,而最重要的是,A同學在規划過程中,重新認識了自己,目標更加明確,在學習方法調整後獲得自信,考試不再焦慮。
  • 孫儷曬女兒的禮物:成功的父母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有網友說:小花妹妹的奇特畫風,大概只有儷儷能知道吧,看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麼。也有網友猜:是孫儷坐在鄧超的頭上,可見孫儷在家的地位。無論畫的是什麼,足以讓孫儷感到暖心。確實,孩子懂得對父母關愛,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驕傲。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 吃什麼都別忘了吃這個,否則他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和學習的重要
    這些經歷,相信很多人都刻骨銘心。簡單也是最可以讓孩子懂得學業重要和父母不易的,是讓他獨立挑擔子。什麼是挑擔子?就是讓孩子經歷挑起養家過日子的重任,吃一吃苦。怎麼做?要讓孩子懂得生活不容易,就需要先讓他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幹,生活中必須先學會獨立,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學會不依靠別人。鞋子髒了,自己去洗,衣服髒了,自己放到洗衣機裡洗。吃飯自己盛,飯碗洗,自己的衣櫃自己整理好,分類擺放。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獨立決定孩子走多遠,而抗挫力決定了孩子能夠飛多高。 我們不是要培養溫室裡的花朵,而是要讓孩子去體驗失敗與受挫的感覺,明白成功的不易,懂得不放棄的珍貴意義,使孩子擁有更強的社會核心競爭力。 3.
  • 孩子身份證尾數的「X」是什麼意思?可能不重要,但是父母要懂
    很多的孩子並不明白「X」是什麼意思,就連小宇自己也不知道,有一個小朋友「自作聰明」說道:「小宇不是媽媽親生的,所以就用字母來代替,身份證號只要有X就說明都不是親生的」。小宇聽到不是媽媽親生的,回家後就哇哇大哭起來,齊女士不解問道:「被人欺負了嗎?」小宇回答道:沒有,只是同學們說我不是你親生的,小宇道明原因後,齊女士感到既好笑又好氣。
  • 豆瓣高分動畫《鷸》:父母愛孩子,要讓他吃苦
    動畫的構思和技術讓人驚豔,但最能打動人的,還是故事,和短片所要傳達的育兒理念。相信看過短片的人都知道,故事裡的母鷸,為了讓孩子成長,幾次都「狠心」拋下鷸寶寶,自己外出覓食。而鷸寶寶餓了,只能自己探險尋找食物,母鷸在這樣的放手下,鷸寶寶才得以蛻變成長。只有6分鐘的故事,耐人尋味,能讓人聯想到自身的家庭教育問題,到底怎樣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 為什麼學業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讀陪學看著學的結果
    學業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讀陪學看著學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1、孩子都好玩都貪玩,如果孩子還在學齡前,那麼怎麼玩都可以,玩瘋了為無關緊要。可是,當孩子進入小學後,如果父母疏於監管,放任自流,那就可能把心思都用在玩上了,結果是玩物喪志。
  • 孩子被打找老師,已是後話,要讓孩子明白這些最重要
    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貌謙讓,待人和善、助人為樂才是良好的品德表現。與人為善沒有錯,但是父母有時遇到一個問題就會不知所措了。如果孩子被人打了該如何對待?該忍讓還是該還手?孩子要得到實質性的教育,從這樣的事件中得到進步和提升。父母就要抓住這教育的機會,不然可能會再受欺負。
  • 跟孩子溝通有障礙,父母懂得「同等交流」,孩子才願意吐露心聲
    現在有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於是就會運用極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也正是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和孩子正確的溝通,才導致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尷尬。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關係就非常尷尬,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相處起來就像是朋友一樣,而餘女士和自己的兒子相處在一起就像是陌生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