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
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物質生活方面,比我們小時候好很多。家長也大都比較心疼孩子。
所以像以前那種,強烈的為了改變個人命運而讀書的內在動機,在現在的很多小孩子身上是沒有的。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生活本身的苦,小孩子的確一時還感覺不到。
這種情況下,個人認為,想讓孩子懂得學業的重要性,應該讓孩子有理想、有目標做起。
1、讓孩子想一想,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有的人是為了改變命運,跳出農門;有的人是希望自己以後能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有的人是為了未來能有更多選擇權,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孩子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如果不讀書的話,會有怎樣的後果。
2、你的興趣是什麼?你的理想是什麼?
我見過挺多人,大學都畢業了,還沒想明白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喜歡什麼?
雖然讀了很多的書,但還是稀裡糊塗的。很多時候也都是隨波逐流,走到哪算哪。
這種事情,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想一想了。
想清楚這些事情的人,人生會更有目標,也會少一些迷茫。
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我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長特別在意,孩子是否看到自己的不容易,孩子有沒有看到自己的辛苦。
就像有的家長,帶孩子去餐廳吃頓飯,開始吃之前,也要跟孩子說一句:你這頓飯,吃了爸爸辛苦工作半天的錢。
如果家長太在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易,或許給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比正面影響更多一些。
1. 做父母的,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哭窮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節約,不要浪費,時不時的就在孩子面前哭窮。
但孩子總會有一些喜歡的東西,如果家長總是哭窮,孩子是不敢表露自己的喜歡的。
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不對的,會很容易產生愧疚感。
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不安全感。
2.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強調自己多辛苦
這麼說吧,懂事的孩子,父母辛苦,即使你不說,孩子也能看在眼裡。
這樣的孩子,會很自然地體諒父母。
不懂事的孩子,家長一遍遍地強調自己的辛苦,只會遭嫌棄和厭煩。
而把孩子養成這樣或那樣,差別的根源,還是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但有時候身教勝過言傳。懂事的不用說,不懂事的說了也沒用。
與其告訴孩子多辛苦,不讓讓孩子自己來親身體會下。
不要讓孩子只知道學習,經常讓孩子給大人幫點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要一切家長代勞。
3.不配得感會給人長久的影響
童年的影響,原生家庭的烙印,會長久地影響一個人。很多人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
如果父母總是哭窮,強調自己辛苦。會無形中給孩子,特別是懂事的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不能」「我不配」,這種感覺給孩子造成的影響,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去克服。
為什麼家境相似的家庭裡,有些家庭的孩子樂觀而自信。
而有的孩子,卻始終在內心深處畏畏縮縮,不敢讓別人看到自己,更害怕去爭取。
或許和他們的父母面對生活、面對孩子時的態度,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