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專訪中航證券股轉業務總經理:轉板下不擔心新三板好企業流失
近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掛牌公司向科創板、創業板轉板細則出爐。
作為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頭戲」,《轉板上市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發布並公開徵求意見,引發了市場各方廣泛關注。其中,轉板之路打通後,市場對新三板是否將面臨優質企業大量流失非常擔心。
此外,由於精選層符合要求的企業轉板時,不能再次公開發行股票,而滬深市場的融資水平與新三板有較大差距。因此,相較轉板上市,有市場觀點稱,企業出於融資角度,或仍將選擇從精選層摘牌後,再直接申請IPO。
就上述市場關心的話題,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中航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王晨光。
對新三板優質企業流失的擔心完全沒必要
「總體看,轉板通道打通後,對新三板優質企業流失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王晨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一方面,雖然轉板制度的推出,確實為新三板市場現存優質企業打通了成長升級的通道,短期內肯定會有一些符合轉板條件的掛牌公司轉板。
「但另一方面,轉板制度同時也會讓新三板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一定程度提升新三板市場整體的流動性和估值,這勢必將吸引更多成長階段更早期的科技型、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到新三板掛牌。」王晨光進一步指出
「同時,隨著更多具備成長潛力的優秀中小微企業登陸新三板,新三板有望真正進化成中小微企業專屬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因此,從多個角度綜合來看,完全沒有必要擔心轉班通道打開後新三板優質企業的流失。」王晨光強調。
不過,王晨光同時說,目前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投資者數量遠多於精選層,交易的活躍度也要遠高於精選層,而這種對比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導致精選層的估值失去理性。「在這一大背景下,表面上看是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估值高於精選層同類公司,但本質上,凸顯出精選層定價體系一定程度的失靈。因此,新三板的進一步發展,仍需改進交易制度、提升估值公允性。如果沒有持續的改革,隨著優質企業轉板,而志在上市的後備軍又遲遲未到,新三板或將面臨上市資源枯竭的困境。」
轉板初心為通過活躍交易實現公允定價,再融資顧慮大可不必
對於轉板通道打開後,志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是選擇直接上市途徑還是轉板上市之路,王晨光認為,轉板制度落地之後,隨著新三板市場交易制度持續改進和生態持續改善,新三板將真正成為一個有效估值的資本市場。屆時,符合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大可直接在滬深市場上市,而暫不符合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企業,新三板能夠為其提供足夠成長、綻放的舞臺。
「相較於科創板和創業板,新三板服務於成長階段更為早期的企業。但是,長久以來市場還未有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服務於這個成長階段的企業。因此,國家對新三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明確新三板定位,提升新三板吸引力和活力,更好地服務於中小微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王晨光進一步指出,「所以,對於大多數精選層的企業而言,除了轉板,另一條好的出路便在於等待新三板精選層的門檻繼續適當調整,達到能與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平競爭的條件後,在精選層謀取更進一步的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新三板轉板細則公開徵求意見後,有市場觀點認為,精選層符合要求的企業轉板時,由於不能再次公開發行股票,而滬深市場的融資水平與新三板有較大差距,因此相較轉板,企業出於融資角度,或仍將選擇從精選層摘牌後,再直接申請IPO。
對此,王晨光表示,精選層符合要求企業轉板後,只要符合相關板塊的再融資要求,仍可以繼續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再融資的,因此這方面的顧慮大可不必。
「精選層掛牌企業轉板的初心,更多是通過活躍的交易,進而實現對公司更加公允的定價。」王晨光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