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人們的固有印象裡,華為和美國現在的關係應該可以說是一言難盡。首先華為因為美國禁令,導致蒸蒸日上的手機業務因為晶片數量的限制開始走下坡路,美國也因為相關禁令的出臺,導致半導體市場風雲突變,幾個月時間就損失了上百億美元。原本以為兩者會繼續在市場上針尖麥芒,但在最近,華為卻向美國低了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現在來看,美國禁令的出臺,並不全是壞事。如果沒有美國的打壓,華為是不會走上自研HMS生態道路的,更不會加快5G的研發進程,同時也不會積極踐行去美化晶片研發進展,對此,我們真應該感謝美國對華為做出的「貢獻」。實際上,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卻並沒有結束。
未來華為手機中的所有美國零件都會被替換掉嗎?就在大部分人認為任正非會給出肯定答案的時候,任正非的回答卻讓人感到詫異,他表示,美國從來都不是華為的敵人,雖然其對華為的技術存在著不認可,但美國永遠是華為的合作夥伴。那麼,問題來了,任正非為什麼在美國這麼強勢達打壓下,還能心平氣和呢?
其實,這是任正非的智慧所在。首先,這樣做可以為華為備足貨,合作永遠是第一位的。華為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企業,必然要和各國企業合作。儘管禁令限制了很多企業和華為合作,但是仍有公司申請到了授權。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2019年的採購數額高達187億美元,這相當於是1223億人民幣,這也就意味著華為在美國企業的採購量開始增大。也就是早在禁令之前,華為就意識到了會有限制出現,這正是任正非的未雨綢繆。多買多備貨可以應對未來不可控的變數。
其次,據華為內部員工表示,華為其實是可以完全替換掉美國的零件的,至於為什麼沒能實現完全替換,原因是想要照顧一部分美國企業。美國有300多家公司向華為銷售產品,直接關係到4-5萬個崗位。
一旦美國要切斷華為供應鏈,那麼這些公司將受直接影響,其中就包括裁員,這對美國來說,會是相當大的壓力可見。
華為也不是不會向美國「低頭」。很多的美國公司和華為維持了多年的合作關係,並不願意跟華為斷絕關係。儘管現在,美國又發布了對華為最狠的升級制裁令,但美方還是要考慮美企及美國會不會受損嚴重,美方的政策隨時會變,華為要做的就是要儘快強大。
正如任正非所說,當前制約華為的,就是晶片製造技術。這個不是靠錢就能搞定,而是需要人才和產業鏈整體配套發展。要做到這些,必須重視基礎科學教育。從任正非的一番話中,可以看出其令人佩服的智慧。
華為能走到今天,離不開任正非的努力,從近年來任正非關於貿易戰相關的媒體專訪來看,任正非有著遠大的格局和獨到的視野,而他們背後一直追求的只不過是科技強國四個字而已。總之,任正非的格局,決定了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