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求我有上進心。憑什麼,要我走出舒適區

2021-01-13 子辨黑白莫相問

1.

總有人在跟你說,你還年輕,要有上進心,要走出舒適區。

現在的媒體總在販賣一種焦慮的情緒,覺得年輕人就應該走出舒適區,不是每天加班996就是沒有上進心。

應該被批判,被釘在恥辱柱上。

各種平臺的博主對男生的要求也越發嚴苛,沒有錢的人似乎不能稱之為人,

給自己粉絲洗腦,不停的販賣著這種價值觀。

在各種媒體的鼓譟下似乎996就真的是福報了。而不想被996福報的人,就被說成不上進。

憑什麼?

2.

被媒體渲染的情緒的本質,就是資本所帶來的壓榨。

你一聽,覺得好他媽有道理,

我還有夢想,還有努力拼搏的機會。

於是辭去安穩的工作,背上行囊來到大城市尋求發展。

和別人合租一套小房子,或者乾脆組一個地下室。

陽光照射不到,陰暗的角落裡有擦不掉的黴菌。

找了份996的工作,每天擠著三個小時的地鐵來回在公司與租房兩點一線,每天回家洗漱之後的幾十分鐘是你最後放鬆的時間。

你想著,年輕人嘛,能吃苦,累點也沒事。

不敢談戀愛,想著事業先穩定點再說,到後來發現自己想多了,你根本忙的沒時間談戀愛。

面對父母的盤問還要總說自己沒事,過的很不錯,讓他們不要擔心。

掙得錢是比之前的多了,但是跟之前依舊沒什麼變化,依然買不起房,依然結不起婚,依然看不到什麼希望。

唯一改變的,就是你休息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頭髮越發稀疏。

你把自己當成了燃料,為資本燃燒了自己。

3.

現在的媒體與大眾對人們要求的太過於苛刻了。

你必須要拼命賺錢才算有上進心,你必須努力實現XX歲之前「財務自由」才有上進心。

當你做不到,哪怕你真的很努力了,也只會被人說成不上進。

資本一遍揮著大棒,一遍販賣著焦慮,給你製造憑空畫出來的大餅,高喊著是兄弟就一起來修福報,然後笑盈盈的看著被鼓動起情緒的你,縱深一躍,讓火爐更加旺盛。

總有人跟你說,不要貪圖享樂,不要貪圖享樂,不要貪圖享樂。

如同魔咒一樣,牢牢套在你的腦袋上,你就像驢子一樣被抽打著向前,你很疲憊卻停不下來腳步。

直到病了,身體垮了,才有人跟你說,休息一下吧,想吃什麼就去吃,想喝什麼就去喝,另外,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麼?

4.

總有人把在社會中掙扎的活著當作上進;總有人把在自身富足的情況下追求個人生活當作不上進。

但是,永遠不要把受虐當成上進

有沒有上進心跟你吃多少苦並沒有關係。

當你熱愛並享受生活與工作不斷進步的時候,

你就已經足夠的優秀且上進了。

在一線城市拼命去掙扎著生存,與在三線城市認真工作且有著自己自己的休閒愛好相比。其實並沒有多上進。

而實際上大多數人奮鬥的最終目標都是獲得一個能夠安逸生存的舒適區。

當你找到了自己的舒適區,你能認真熱愛且樂於享受。

那麼就死死抓著,千萬別鬆手。

當有人跟你說,年輕人應該走出舒適區,要上進的時候。

大聲且用力的跟他說一句:「滾!」

本篇只希望大家能腳踏實地、量力而行的去追求令自己幸福的目標。

並非鼓吹自暴自棄與喪。這個目標,是冷暖自知的你才知道。

如果喜歡請點下關注轉發,留下你們的感言,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沒了上進心,躲在舒適區只想安逸地生存?
    這個問題是當下很多年輕人都面臨的現狀,我是這樣看的。1、走出舒適圈,走上奮鬥路美國作家尼爾·唐納·沃許說過:「真正的人生始於你走出舒適區。」人生的美妙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太貪圖安逸的人生,是沒有精彩和趣味可言的。在舒適區待久了,你就失去了去抵抗未知的能力。
  • 心理舒適區並不舒適,只需4步即可走出舒適區
    舒適區是心理學的一個概念,處於這一區域的人們對自我的認同才會有一種良好的感覺。為了保持這種感覺,人們甚至會拒絕理性的判斷,而寧願用麻痺、拒絕、逃避或者勉強應對的非理性的應對方式讓自己感覺尚有容身之處。我們叫它舒適區。待在舒適區裡有什麼好處呢?其實,主要的好處就是安全感。
  •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
    到底要不要走出舒適區,真的如過來人所說年輕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嗎?在我這個年齡的很多人都聽過一些成功人士的啟示,「你還這麼年輕,一定要走出舒適區」乍一聽,我去真的太有到道理了,我還這麼年輕,應該懷揣蒙星,努力拼一把。
  • 憑什麼要我脫離舒適區
    「我在 2016 學會的最重要的事」過去4年中,我換了6次工作。這當然不是什麼值得分享的佳話,但歷經這堆跳槽、面試、磨合、分手的密集流程之後,我發現職場夥伴們最常對我說的一句話是——「伯通,你應該挑戰你的舒適區了」或「試著從你的舒適區裡走出來吧」。
  • 憑什麼要我脫離舒適區-虎嗅網
    也不是沒嘗試過,去創業公司把自己歸零嘗試做合伙人、和朋友承包第三方業務學習資源調配、西裝革履陪高端客戶開媒體發布會……但一條路都沒走通,於是我陷入痛苦的機率越來越高。直到最近半年,我突然反過味來,到底是誰規定,人一定要「脫離舒適區」呢?到底什麼是「舒適區」,這個定義是什麼?
  • 黨員幹部要走出「舒適區」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多給自己幾分「自討苦吃」,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磨出真功夫,練就硬本領。 「舒適」看似是好事,但一旦沉浸於舒適區,就如同慢慢加熱的溫水中放入一隻青蛙,水溫能帶來暫時的舒適,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黨員幹部如果習慣待在「舒適區」,就會看不到人民群眾的需求,聽不見人民群眾的訴求。
  • 想要孩子成長最好方法,不是「走出」舒適區,而是「擴大」舒適區
    其實閨蜜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她能夠看到孩子身上的興趣和閃光點也是值得鼓勵的,但過早逼孩子走出舒適區的這個做法並不可取。如果想要孩子有所成就,擴大舒適區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父母要求孩子走出舒適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能夠變得更有競爭力,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一味要求孩子走出原本輕鬆的舒適區,但同時又沒有掌握好分寸的話,會讓孩子的實際能力與家長的預想結果不相匹配。
  • 相親對象說想找一個有上進心的男朋友,我感覺我不配,直接遁了
    像是一個三十五歲,有車有房,事業有成的女人,想找一個同等條件的男人。但同等條件的男人,卻想找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表面看合情合理,但事實行不通呀。 相信男人在三十歲之前,都是在理想有抱負的,都是有上進心的。但光嘴上說沒用,你一定要證明自己有上進心。怎麼證明?當然是車子房子和票子。
  • 《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痛苦呢?就是因為從假期回到工作時,讓我們不適應,也就是打破了我們的舒適區。何為舒適區在解決走出舒適區的痛苦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舒適區。想像一下,你即將面臨一個至少三天的小長假。在這個假期中,你會做些什麼?
  • 敢於走出人生的舒適區
    有一條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的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不要害怕吃苦,也不要害怕挑戰,人生不可能處處都是康莊大道,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阻礙和挫折,此時,退縮、軟弱和安於現狀只會不斷消耗我們本就不夠鮮活的生命力,唯有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想方設法跨越生命中的障礙,我們才能像故事中的小河流一樣,從雨水變成河流,又從河流變成汪洋大海。
  • 勇於走出「舒適區」
    陳長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上習慣待在「舒適區」,必然導致意志消沉、能力落後,難以跟上時代步伐;導致不能有效履行責任擔當,出現當「太平官」、念「平安經」的問題。因此,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在其位謀其政,做到「有位更有為」。 走出「舒適區」,要勤於學習思考。加強理論學習,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全方位提升個人精神境界。
  • 走出「舒適區」(大地漫筆)
    人們告別風雨無虞的「溫室」,裹緊衣服走出去迎接晝夜溫差的挑戰。大家心裡都明白:不從最安全穩妥的地方走出去,就會錯過最有生命力的風景。近來流行的「舒適區」概念,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某些心理狀態、行為習慣或者生活模式,會讓人置身其中感到舒適,就像冬天的暖氣房和早起的被窩,讓人不舍離去。
  • 高考模擬作文《走出舒適區》寫作指導及範文
    針對這種「容易待在『舒適區』」現象,某論壇組織網民展開熱烈討論:有表示擔憂的,有表示理解的,也有人認為不能妖魔化「容易待在『舒適區』」現象。如果你也參加了這次討論,你會怎樣看待這種現象?請就此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 走出舒適區,才能有所成就嗎?一直以來錯誤地理解了舒適區
    近幾年接觸到的凡是關於舒適區的文章和言論,都是統一論調,鼓勵走出舒適區,拓延舒適區,我竟然不假思索地深信不疑,並為自己不能做到走出舒適區而時而感到自責。責怪自己像大多數人一樣平庸無異,做不到突破自我。何其有幸,我還是能夠讀得進書的人,尤其是這半年,閱讀了不下50本厚厚薄薄的各類書籍,使得我有機會得到進益。前兩天讀到了一篇文章,竟令我恍然大悟,舒適區這事兒,也應該用批判性思維來看待。之前,為了走出舒適區,我做了一些傻傻的努力,比如嘗試不擅長的工作崗位,學習一些對於我來說很難的技能,最終都以羞恥的失敗告結。
  •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然而朋友卻說:"我這是在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以免孩子養成懶惰安逸的性格。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才能,以後他一定會感激我的。"不可否認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朋友想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技能出發點是好的,但他一味逼迫孩子走出舒適區的方法有失偏頗。
  • 所謂競爭優勢,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想要體現優勢,就必須先有一個比較的目標。如果你的企業還處於初創階段,或許把微軟、蘋果當作奮鬥目標還說得過去,但是如果你想要把這個體量的企業當作競爭對手找尋自己的優勢,未免真的有些痴人說夢了吧。只有定義好比較對象,才能知道去尋求知己知彼的可能性,才能夠有所謂的形勢分析,才能夠找到有「競爭優勢」這一概念可言。
  • 伍樂城:要逼歌手走出舒適區
    原標題:伍樂城:要逼歌手走出舒適區   對於「伍樂城」這個名字,港樂迷絕對不會覺得陌生。
  • 只有改變應對方式,才能真正走出心理舒適區
    我有個朋友生活在小城市,有穩定工作,有家人陪伴,還有一個可愛小寶寶,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是也生活比較舒適,但是人是喜歡變化的,時間一長,就想著要挑戰一下自己,走出舒適區,走出外在環境營造的舒適感。經常會和我說,大城市怎麼好,要出來闖闖,我也說,可以來試試,可是他一直下不了決心走出來,現在還在小城市裡生活。一般我們認為的舒適區就是,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工作,朋友,家人,營造的一個溫暖小窩,我們在裡面有溫暖感,控制感。
  • 心理學:所謂成長,就是遠離我們的舒適區!走出舒適區,走出怯懦
    請提醒自己,每個人的舒適區看起來都不一樣。對你來說容易的事情,對別人來說可能是挑戰,反之亦然。 對自己誠實,找出你想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你認為別人對你的期望。 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設定一個對你來說有價值的目標會讓一切變得不同,甚至會讓你在不可避免的低谷中保持動力。
  • 勇敢走出舒適區 個中利弊應該如何抉擇?
    如果敢於在需要成長和挑戰時勇敢地踏出下一步,勇敢地選擇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也許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看到更大更波瀾壯闊的足球世界。或許對比起五大聯賽國籍的球員,足球小國的球員,他們走出舒適區的能力就相對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