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腳線是裝修中常會聽到的一個詞,可是人們對它的關注度,卻並不是很高,踢腳線常常是被忽略的那個配角。很多人對於踢腳線都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些人則完全不知道踢腳線為何物,那麼踢腳線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首先顯而易見,踢腳線有著美化裝飾的作用,它是地面的輪廓線,人們的視線會很自然地落在上面,從踢腳線到門套再到天花,會形成視覺上的過渡,踢腳線是地面與牆面的交點。利用它們的線形感覺及材質、色彩等在室內相互呼應,不同的踢腳線設計具有不同的裝飾氣息,可以很好的體現裝飾風格起到不錯的美化效果。
當然踢腳線除了裝飾作用外,它也有著自己的實用價值,他可以保護底部的牆面,其實這也是踢腳線名字的由來,踢腳線所保護的正是腳踢得著的牆面區域,防止牆體靠近地面部分被鞋子踢到。平時在室內行走,難免會踢倒牆面,如果沒有踢腳線保護,時間長了,牆面底部很可能會出現積累汙漬、掉漆、破損等情況。
踢腳線往往都會採用地面裝飾材料,選擇經久耐用便於清洗的材質。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牆體受外力撞擊的破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牆面的乾淨整潔,易於打理。比如說拖把拖地時,如果沒有踢腳線拖到牆邊就很容易讓汙水染到牆面,而踢腳線的設計就讓容易受潮、受髒的這部分牆面區域減少了清潔的難度。
踢腳線還可以讓牆面與地面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對於鋪地板的空間來說,踢腳線可以說是標準配置了。一般在鋪設地板的時候,由於熱脹冷縮的原因,到牆壁處需要預留5毫米左右的縫隙,防止地板擠壓、起翹。踢腳線則正好可以覆蓋這個縫隙,同時還能防止小蟲或汙物流進縫隙裡滋生細菌。
踢腳線的顏色選擇是有大學問的,一般有兩種思路,當牆面與地面的色調比較接近時會採用反差法,讓踢腳線的顏色有別於牆面、地面,形成反差讓分界更加明顯。另一種是接近法,也就是讓踢腳線從顏色上融入牆面或地面,一般面積不大的房間,踢腳線宜選擇靠近牆面的顏色,反之的話踢腳線則宜選靠近地面的顏色。
有些人會將踢腳線和牆裙混淆,其實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牆裙是牆面下部的裝飾部分,一般高度是在1米左右,往往會佔據半個牆面的範圍,而踢腳線則是在牆面底部,一般高度不會超過20公分。牆裙和踢腳線雖然都有保護牆面的作用,但是牆裙更傾向於對牆面的裝飾效果,很多時候牆裙和踢腳線也是可以同時使用的。
踢腳線在室內裝飾中並不算什麼大工程,只是地面和牆面之間的小小過渡,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忽視了它。優秀的的踢腳線設計會讓空間更加出彩,隨著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踢腳線的裝飾形式也更加豐富多變,各種材質、大小高矮,也有各不相同的顏色及形狀,甚至配合地燈,只要設計搭配得當,踢腳線也可以很精緻。
ps:圖片來自網絡
如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