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韓流」發威,國民黨大老誰能爭功?

2021-02-18 U臺說

韓國瑜這次在高雄意外掀起強勁的「韓流」,威力外溢其他縣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期被國民黨主流視為邊緣人的韓國瑜,這次在高雄意外掀起強勁的「韓流」,甚至威力外溢其他縣市帶動藍營整體選情。「韓流」現象為國民黨注入新能量固然可喜,但這股動能要如何化為未來黨內更新再興的力量,擺脫僵化思維與老舊勢力的羈絆,才是更令人關切的事。最怕的是,國民黨趁著氣盛又開始爭功諉過,依然故我,將白白糟蹋復興契機。

 

國民黨內文化,一向講究學歷、資歷與排序,強調恭順、拘謹、不惹事。在這樣的醬缸中,往往只會磨損人的志氣,產生不了「戰將型」的鬥士。也因此,藍營人士多半善打順風牌,跟隨大勢推移,卻難以締造險地逆轉的奇蹟。而韓國瑜正是一個「非典型」的國民黨人,他通達人情又接地氣,行事出格而不拘泥,應對靈活而不刻板。正因如此,他自來難入國民黨高層的眼簾,長期被淹沒在學者及官二代林立的浪潮中。然而,也正因為他這種非典型的特質,這次才能在高雄拔地而起,打破藍營廿年無力反攻的沉悶局面。

 

國民黨偏好學者出任政務官、崇尚溫良恭儉讓的儒士作風,不能說完全不對;但過度「均質化」的結果,政黨的活力與競爭力必然大為減損。學者型官員往往借調期滿即返回學界,這對政黨累積人才及執政經驗,其實相當不利。在需要真槍實彈肉搏的選舉中,那些溫良型的人物多半怯戰,或沒有能力因應複雜的打殺而退卻。年初提名時,連擔任過桃園縣長的吳志揚都怯戰棄選,還稱對手鄭文燦是「國民黨無人可望其項背」。這種自暴自棄、不戰而降的心態,正是國民黨不斷喪失戰場的主因。

 

事實上,國民黨前兩次選舉大敗,「世代交替」聲浪四起,藍軍就應該深自反省,重新調整政黨發展策略及經營模式。遺憾的是,過去四年國民黨多數精力皆用在內鬥及主席之爭,包括應付民進黨討黨產的糾纏,因而對於世代交替及結構調整幾未觸及。試問,如果不作培養人才的計議,如果不作長期部署的規劃,政黨戰鬥力要從何而來?國民黨失去的民心要如何贏回?

 

以這次的選舉提名為例,許多選區都還陷於「派系」、「閩客」、「宗親」的陳舊框架,最後只能在內鬥的泥淖中掙扎。如此墨守成規不知與時俱進的政黨,這樣的陳年內鬥戲碼,如何爭取選民垂青?以新竹縣為例,黨不提名民調領先的林為洲,卻屈從地方勢力勒索而提名楊文科,只是便宜了第三勢力。例如嘉義市,則因黨中央無法化解地方派繫心結,任由鷸蚌相爭的戲碼一再上演,原本大好的選情卻陷入苦戰。這些,都是國民黨「又老又舊」的證明。

 

這次韓國瑜在高雄崛起,完全是他個人特質及奇異魅力奏功,因而快速吸引網民集結。在缺乏黨中央奧援的情況下,他以「一碗滷肉飯、一瓶礦泉水」的「寒士戰略」攻佔升鬥小民的心,用北農經營的好口碑召喚農民背書,用幽默親和的語言呼喚近悅遠來,用積極正面的模式抵擋對手的抹黑攻擊。這股「韓流」,對國民黨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政治體驗和實踐,重點在如何放下身段重新回到群眾之間。對民進黨而言,則是一面解析度驚人的照妖鏡,照見它自信滿滿的建樹如何禁不起民心思變,驟然灰飛煙滅。

 

民間對「韓流」現象的評價是:「韓國瑜他一人救全黨,陳其邁全黨救他一人」。可見,韓國瑜這次赤手空拳從高雄突圍,帶動全臺藍綠氣勢翻轉,其個人形象是大於國民黨的。這點,絕非任何人可以掠美。因此,包括協助地方動員的大老王金平,或當初提名韓國瑜出徵高雄的吳敦義,都不宜把光彩佔為己有。他們該想的是:如何為下一代國民黨人創造更強、更寬闊的條件,並在接下來的戰役能激發更有益臺灣發展的力量。

相關焦點

  • 評論│蔡總統滿手權力,卻還在牽拖國民黨
    眼見選情告急難以翻轉,蔡總統稍微放低姿態,為政策規畫不周「讓一些生活比較辛苦的朋友受到損失」而道歉,也為「改革得罪一些人」、為「大家心情這麼悶」而道歉。但她話鋒一轉立刻打起統獨牌,大罵反改革的國民黨憑什麼「修理民進黨」,再求人民要支持「守護臺灣價值的政黨」,擋住「境外力量」入侵。 蔡總統說得對,國民黨憑什麼對抗完全執政的民進黨?
  • 這股「韓流」不可小覷 |獨家
    然而在這硝煙彌漫的戰場中,出現了一股清流——「韓流」,使得選舉有了特別的看點。此人正是韓國瑜,他引領的「韓流」正在席捲臺灣,所到之處人氣高漲,選情一片向好。時隔20年後,這個曾讓民進黨意氣風發的地盤可能要易主了⋯⋯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現已大幅領先之前被認為「躺贏」的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超過10%。 人氣竄紅的韓國瑜近日在高雄市舉辦的造勢大會,場場「韓粉」上萬。比如10月26日高雄鳳山的造勢活動,現場湧進3萬人,有網友直指場景與陳水扁在2000年大選選前之夜的造勢盛況一樣。
  • 短評│酸了土包,熱了韓包
    韓國瑜(左)與盧秀燕(右)合體幫國民黨立委補選參選人鄭世維(中)站臺造勢,手捧一大盤包子,呼籲支持者「包子要投給包子
  • 評論│國民黨應面向對手,卻不可背對群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歹戲拖棚的國民黨內鬥大戲,吳、洪兩派人馬日昨再度在中央委員選舉交手,終以吳敦義派大勝收場,結束了沸沸揚揚的路線角力。這段期間,國民黨忙著內部徵戰攻伐,對於日益蜩螗的臺灣政事卻始終找不到著力點,不知如何趁機奪回發言權,乃至贏回民眾的支持。
  • 韓流4月27日誓師 挺韓進總統府│聯合報臺商版0421曬新聞
    本報資料照片高雄市長韓國瑜至今未表態選不選二○二○總統,前天面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重提徵召參加總統初選拋出「一定要顧及高雄市民感受」,死忠韓粉接收這訊息後,昨天凌晨零時立即以「感受」為名,發起擁護韓選總統誓師大會,四月廿七日在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舉行,挺韓進總統府,屆時將邀請韓國瑜到場,讓他親自感受高雄人的心聲。
  • 評論│韓國瑜郭臺銘表現大氣,黨中央也請看齊
    當他提到「臺灣好、高雄才會更好」,只有臺灣改變,高雄才能真正改變時,不僅在爭取高雄市民的諒解,也在指責民進黨執政的扭曲。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瑜的聲明由原本規劃的四點增為五點,他臨時添加的一點是嚴詞批評「政治權貴熱中密室協商」,呼應了李佳芬前一日提到的「背後被放槍」。不難想像,這和韓氏夫婦正在美國參訪時,郭臺銘突然宣布參選有關。
  • 韓流又「發威」 8000陸客將赴高雄旅遊│聯合報臺商版0328曬新聞
    韓國瑜以一句歇後語「老鼠拖拖鞋,大的在後頭」回應;稍後參觀廈門南普陀寺時,寺方贈送墨寶「心安事隆」,韓接下字畫時笑說:「我現在就是有點心不安」。一早連續兩句回應是否代表對參選大選已有鬆動,引發各方議論。 4. 徵召韓國瑜? 吳敦義拋「特邀」
  • 今日評論│朱立倫如何觸動民眾的心弦?
    至於洪秀柱的兩岸論述偏離國民黨政策綱領的問題──這也是藍營「換柱」的主因,朱立倫接受徵召後,隨即將兩岸政策拉回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主軸,調性一定,藍營不必再為被綠營網軍標籤為「急統」而窮於應付,文傳會也不必窮盡話術去彌補政綱與洪營主張的鴻溝。如此一來,不少立委參選人拒絕與洪秀柱合掛看板、共同競選的難題,也可告化解。
  • 藍綠40萬人「肉搏」高雄
    中央社臺灣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涉及6個直轄市(「六都」)、3個省轄市、13個縣。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一口氣拿下來包括四個直轄市之內的13個縣市,地方執政力量過大半。而國民黨執政六都僅剩新北市,可謂慘敗。今年隨著另類「韓流」的到來,及民進黨和臺北市長柯文哲分手,風水輪流轉。
  • 重啟「百年老店」國民黨?專訪臺灣前副領導人吳敦義 獨家
    被視為「百年老店」的國民黨,再度吹起黨主席之爭號角,為避免各界質疑,讓這次黨主席選舉力圖「民主透明全公開」,國民黨第一次、也是島內政黨第一次,每天更新變化中的黨員數。1月12日起,黨中央在官網上每天公布黨員人數,到1月10日止,有88,7861位黨員;17日,89,3244人……進入「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暨黨代表選舉黨員投票資格一覽表」,1月17日,具投票權總數是24,2821人。
  • 2018第一大新聞出爐「韓流翻轉全臺」奪冠│聯合報臺商版1229曬新聞
    1. 2018第一大新聞 「韓流翻轉全臺」二○一八年第一大新聞昨公布票選結果,「韓流翻轉全臺 民進黨大潰敗」以兩萬五六一一票奪第一名。右起由長榮集團發言人柯金成、羽球一哥周天成、聯合報總編輯蕭衡倩、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共同揭曉。
  • 評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立法院三讀通過「反滲透法」,國民黨團在表決前,高喊口號後退席抗議。
  • 韓國瑜今結束訪美行程,英文「金句」餘音未了 |獨家
    自稱為「賣菜郎」的韓國瑜抵達美國後,接連在哈佛大學及斯坦福大學發表英文演說,接地氣的「韓式風格」及「韓式幽默」到了西方會如何,「韓式金句」如何翻成英文,都成為了眾人好奇的關注點。韓國瑜作為東吳大學英文系的畢業生,英文演講自然難不倒他,他曾在2018年宣誓就職期間專門用英文致辭。韓國瑜訪港時,還稱會向香港借鏡,推動雙語教育。
  • 立委補選今決勝負 藍韓流拼綠大咖│聯合報臺商版0316曬新聞
    新北立委補選選前之夜,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左二起)、新北市長侯友宜、臺中市長盧秀燕(右)「禿子、漢子、燕子」再度合體,為候選人鄭世維(右二)催票。記者王騰毅/攝影被視為二○二○大選前哨戰的四席立委補選,國民黨力拚「全壘打」,黨內評估,彰化、金門縣可望固守,全力搶攻臺南、新北市,能否搶下二都這兩席立委,關鍵在投票率,若二都投票率超過四成五,就有勝選機會。國民黨評估,彰化縣第一選區選情,是四席立委中最穩定的。金門縣勝敗關鍵在宗親票的陳家分裂,只要黨提名候選人洪麗萍能集中支持票源,應可勝出。
  • 「我不是小紅帽」韓國瑜駁賣臺│聯合報臺商版0328曬新聞
    記者劉學聖/攝影高雄市長韓國瑜結束港澳深廈拚經濟之旅昨返回高雄,對綠營全力圍剿「賣臺」,韓火力全開回批:「不要以為給我一頂紅帽子,我就怕了這群『以愛臺之名、行害臺之實』的大野狼」,當年他單槍匹馬都沒怕過那些豺狼虎豹,現在「更不可能被這些牛鬼蛇神給嚇倒」。
  • 國民黨太「老」, 接班怎麼辦?獨家
    反思敗選,國民黨太「老」了嗎?家族政治、僵硬體制、選戰思維、競選方式無不落後於時代。請點擊左上方獨家關注我們! 圖片來自網絡文|江迅在臺灣,年滿20歲就有投票權。新世代的「首投族」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這次的九合一選舉,估計全臺有約62萬的首投族。
  • 觀察│中央地方齊心拚經濟
    ,而國民黨縣市長競選時的共同訴求就是「拚經濟、顧民生」,現在新科縣市長已經上任,在兌現拚經濟的承諾及壓力下,地方諸侯向中央要錢、要權,已是共同心聲。 首先,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其中佔特別預算最大部分的各地交通建設,在立法院審查預算時,就受到國民黨強烈抨擊,現在地方主客易位,國民黨地方諸侯對前民進黨縣市長已提出並納入前瞻計畫的交通建設,是否願意埋單?當然會影響中央政策的執行。
  • 評論│從「東廠」到「義和團」的促轉會
    儘管這些要求在相關部會碰了釘子,蔡英文也說「去蔣」不是促轉會說了算;但一個缺乏適當角色定位的促轉會如何繼續存在,是一個大問題。 促轉會正副主委出缺已相當時日,行政院遲遲不把人補齊,莫非自知這個以「東廠」自命的機構已無力回天,因此要等它自己慢慢萎縮衰亡?但促轉會目前的運作卻非如此,儘管群龍無首,內部的委員及小將們卻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作為愈發肆無忌憚。
  • 評論│民進黨「打假新聞」勿走火入魔
    圖/農委會提供 蔡政府執政兩年多以來,「防範假新聞」似已成為它的主要政策。隨著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不斷探底, 政府部門和民進黨不時指控在野黨或媒體製造「假新聞」,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僅行政院官方網站成立了「即時新聞成立專區」,民進黨立委還有意提案修法,對散布假新聞者「關三天」。上自府院高層,下至各部會和發言人,不時把「假新聞」三個字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