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稱姑蘇、平江,是江蘇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風景旅遊城市。蘇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蘇州古典園林和中國大運河蘇州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城區4個火車站:分別是蘇州站、蘇州北站、蘇州園區站、蘇州新區站。
01
蘇州站
蘇州站毗鄰蘇州汽車北站,由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是蘇州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蘇州站於1906年5月25日投入運營。蘇州站於1940年8月、1946年、1958年8月和1976年先後進行一次復建和三次擴建。2007年11月,蘇州站站房開始改造。2010年7月,蘇州站北站房及北廣場投入使用。2013年2月和2013年3月,蘇州站南廣場和南站房先後投入使用。
蘇州軌道交通2號線與蘇州軌道交通4號線在蘇州站內設置換乘站,名為蘇州火車站站,共有6個出入口,分布於火車站地下一層(到達層)以及站房北側地面。蘇州站的建築總面積為15.7萬平方米,車場規模達7臺16線。
蘇州站站房建築面積為54000平方米,採用線上高架候車結構,包括南北兩個站房和高架站房,並在北站房設置站前高架和落客平臺。為了實現旅客不出站就可完成與軌道交通、公交車、計程車等交通工具的便捷換乘,蘇州站在設計上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流為主」的理念。
蘇州站的高架層高8.70米,候車大廳內部高度為15米,南北站房相連,普通列車旅客與城際列車旅客使用同一個的候車區。候車區分為中央通道、等候式候車區和通過式候車區。候車大廳的室內景觀體現了蘇州小橋流水的特色。
02
蘇州北站
蘇州北站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等站,是整個蘇州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2006年2月22日,京滬高速鐵路立項,蘇州北站是該線路的中間站;2008年4月,隨著京滬高速鐵路開工建設,蘇州北站正式開建;2011年6月,京滬高速鐵路蘇州北站建設基本完成;2011年6月30日,蘇州北站正式啟用。蘇州北站站房建築面積7846平方米;站臺規模為2臺6線;站房設計承載量為每小時3000人。
方案從站區空間功能、建築形象、交通組織、與周邊城市道路對接等方面展開研究和設計,將蘇州高鐵北站地區建成承擔公路、鐵路、公交、出租、軌道交通、社會車輛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交通樞紐。
蘇州市相城區委託設計單位進行了《蘇州市相城區軌道線網修編》的編制工作,根據最新規劃,蘇州軌道交通2號線、蘇州軌道交通7號線、蘇州軌道交通10號線、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都將經過蘇州北站。
高鐵蘇州北站、蘇嘉城際相城站、長途汽車站三位一體,連成了相城區立體化交通網絡,讓蘇州跨入了綜合性交通發展新紀元。
圍繞蘇州高鐵北站,蘇州打造了高鐵新城,它是蘇州「一核四城」發展定位的北部核心板塊,未來將打造集商貿、科研、居住、辦公、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國際化、信息化、現代化的國際商務中心。
03
蘇州園區站
蘇州園區站由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是蘇州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滬寧城際鐵路途經該站。2008年2月,滬寧城際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蘇州園區站是該線路的中間站 ;2008年7月,隨著滬寧城際鐵路開工建設,蘇州園區站開建 ;2010年6月26日,滬寧城際鐵路蘇州園區站站房及配套工程竣工;2010年7月1日,蘇州園區站投入使用 。
蘇州園區站建築總面積為8120平方米,車場規模為2臺4線,設計日高峰小時客運量9600人次/小時、日客運量超10萬人次。
蘇州園區站是滬寧城際鐵路上設計客運量第三大的車站,也是長三角區域城際鐵路換乘樞紐,隨著滬寧城際鐵路的通車,將進一步加快蘇州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速度,推動長三角區域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的快速流動和產業的補充發展,實現「同城時代」的互融互通發展。
04
蘇州新區站
蘇州新區站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客運站,也是滬寧城際鐵路的中間站。2008年2月,滬寧城際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蘇州新區站是該線路的中間站 ;2008年7月,隨著滬寧城際鐵路開工建設,蘇州新區站開工建設 ;2010年7月1日,蘇州新區站投入使用 。蘇州新區站建築總面積為5000平方米,車場規模為2臺4線。
蘇州新區站站房為單層,無高架平臺。候車區位於站房的中心區域,站房與站臺通過地下通道連接。出站口位於東側,售票窗口位於車站大廳的西側 。站前廣場包括「三路、兩站、一廣場」,即牌樓路、金橋路、滸蓮路;社會車輛停車站、公交首末站;中央景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