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阜提燈,因其產自於日本岐阜縣而得此名。據「岐阜志略」記載:岐阜提燈誕生於十六世紀,德川三代將軍時期用來進獻給幕府的。十八世紀的時候,得助於黒田六一郎將軍,成為了大奧的御用品。
那時,岐阜提燈也作為上級社會的高級用品而存在著。由於生產者不多,經濟以及交通的不發達,其一直未能在全國流行,直到明治時期。1878年十月,明治天皇前往東海北陸地區巡查,在西本願寺岐阜別院停泊時,看到了岐阜提燈,並對其讚嘆不已。從此開始,岐阜提燈名聲遠揚而開始向全國流行。
下圖是日本比較有名的十種提燈。
✦
下面的視頻將為你介紹「岐阜提燈」的傳統生產工藝。
視頻名稱:岐阜提燈
手藝人:摺込-稻見繁武、口輪作り-石綿博、ひご巻き-石川俊宏、張-松本秀代、繪付-豬原崇光
視頻製作:Japan Concienge Inc.
片長:05:07
(視頻講解清晰,拍攝畫面優美,有時間一定要看看哦。)
工藝步驟 文字詳解
ˇ
第一步:摺染
摺染是岐阜提燈最具特色的一步,是保留至今的傳統技法之一。首先需要畫家繪製出草木的圖案出來,然後將其刻印到木版上去。木版上色將圖形拓在紙上,此時得到的只是單一顏色的輪廓圖。(其所使用的是美濃和紙。)
然後拿著特製的羊毛刷子,將其中心的顏色一個一個地擠上去。此羊毛刷子,每一把的大小和顏色都不一樣,對應著不同的圖案要求。
對於細節的刻畫需要藉助這種與圖形保持一致的鏤空板,用羊毛刷將顏色刷上去。
經過不同層次地一遍遍上色後得到最終的圖形。
第二步:輪口製作
輪口是提燈上下的兩個環形木片,由一定厚度的木板刨制而成。
將木片在一定長度處加膠後首尾相連。
將其固定在道具上,待其自然乾燥。
第三步:型組
圖中的這種型組模具通常有6、8、10片的三種,主要是因製作的燈具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別。將其首尾分別夾在圓形木板上,形成一個類似球形組件。
然後,把組件固定在旋轉軸上。組件圓弧外側的黑色部分成齒狀,用來固定盤旋下降的細竹絲。這個道具在製作上要相當地精密,才能保證下一步正常地進行。
將細竹絲均勻地卡在凹槽處。這一步看似簡單,卻要極其專注與用心,它將直接決定最後燈的形態。不能出現中間遺漏了一個凹槽到了下一個凹槽的,不能出現受力不均從槽裡脫落的,所以要非常小心。
最後、細竹絲均勻地鋪滿了整個道具。
第四步:張付
這一步就是將紙張小心地付在竹絲上。首先,在竹絲上均勻地刷上膠。
然後,將紙張放於竹絲之上,進行粘合。燈是球狀的,貼的紙弄了一片片再組合起來,貼合效果會更好。
用刷子讓紙與竹絲密切地貼合起來。要讓紙比較平整地貼合上,不能把其捅破,還有就是兩張重疊的那一小部分圖形要儘量地重合,所以這一步要非常有耐心地來做。
第五步:切除多餘部分
用刀片小心翼翼地把兩紙片重合的部分進行切除。
切除後,完全匹配的菊花圖形。
待其乾燥後將組件取出。
得到用摺染工藝製作的紙燈罩。
第六步:繪付
繪付不同於上面的摺染工序,是完成白紙在竹絲上的貼合後,再由繪師直接在上面做畫的工藝。
這個圖案完全憑藉的是繪師熟練的手繪技巧。
夜幕降臨,在門口點一盞燈,等著歸人回來,你不來,燈不滅。
清新的圖案、傳統的造型,讓人仿佛遊走在古風之內。微微柔和地一束光偶爾也許會帶你走進以前的某個歷史時代。
✦
下面的是結合傳統的「岐阜提燈」手工藝與現代生活審美相結合的創新設計產品。
本文參考自日本岐阜提燈官網:http://ozeki-lantern.co.jp/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
若谷主張設計應:
去甚,去奢,去泰
(去掉那些極端的、奢侈的、過分的想法與追求)
若谷目前坐標日本
將更專業地為你介紹:
日本の傳統手工藝 、日本の當代設計
日本の實時展會報導以及日本の設計比賽等
若谷將為你提供專業的:
日本留學以及設計諮詢
每周一、三、五發布一篇原創文章。
設計師、學設計的學生、設計愛好者、談合作者、喜歡主編文筆者,可加 上圖主編微信號。若谷設計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新浪微博號:若谷設計
微信公眾號:Ruogu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