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月牙泉身形漸「豐滿」 ,秘密竟來自十公裡外…

2021-02-13 中新觀隴
近兩年來,曾經一度面臨「消亡危機」的甘肅敦煌月牙泉水域面積趨於穩定狀態,此前長時間日漸消瘦的月牙形狀,逐漸變得「豐滿」起來。經官方監測,隨著黨河原右側河道內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每年約270天的蓄水運行,月牙泉水深得到明顯升高,達到了通過恢復月牙泉原始地下水補給環境,為其蓄水補水的生態效果。


「月牙泉已由初三四的月牙形狀成為初八九的模樣,由消瘦變得更加豐滿,煥發出了新的生機。」甘肅酒泉市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質量安全與運行管理科科長、月牙泉生態恢復工程項目負責人李世珠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兩年的蓄水運行,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生態效果逐漸凸顯。素有「沙漠第一泉」之稱的月牙泉位於敦煌市城郊西南5公裡處,古往今來與鳴沙山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


圖為近日拍攝的月牙泉。中新社記者 楊豔敏 攝

據文獻記載,清朝時這裡能跑大船。20世紀初,有釣魚者遊記稱「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直至20世紀60年代末,湖水面積仍保持在22.3畝,最深處達9米。20世紀70年代,受黨河水庫修建和黨河灌區灌溉面積增加的影響,黨河下遊斷流時間增長,加之地下水被大量開採,直接導致了月牙泉水位的大幅下降。至90年代末,持續萎縮的月牙泉存水量降到「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

圖為8月下旬,航拍月牙泉風光。 楊豔敏 攝

生態恢復工程效益初顯 「沙漠第一泉」暫別消亡危機

作為敦煌生態「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為挽救月牙泉,官方2000年以來在當地陸續實施「三禁」政策(禁止打井、開荒、移民);推廣系列生產生活節水措施;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等。李世珠介紹說,為保護敦煌生態,2011年國務院批准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總投資8100萬元人民幣的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即是其中的八大工程之一,其主體工程於2017年10月完工。

空中俯瞰敦煌沙漠中的哈拉諾爾湖,距離敦煌市西北30多公裡,是疏勒河和黨河的終端湖。(資料圖)楊豔敏 攝

該工程選址在距離月牙泉景區近10公裡,高差達40多米的敦煌「母親河」黨河河道內,通過修建5.88公裡的中隔堤把原有河床一分為二(行洪河道和滲水場),並在滲水場依次修建了11個溢流式擋水壩,形成了水域面積達1500多畝的12個滲水池,通過年內270多天的長期蓄水,加大對區域地下水的入滲補給。李世珠說,經歷了兩年通水運行,加之輔以限制月牙泉區域內的地下水開採量,從而抬升月牙泉上遊重點地帶的地下水位,緩解周邊地下水位下降趨勢,到規划水平年(2020年)使月牙泉水深提高到2米以上,恢復月牙形狀,滿足自然生態景觀要求。據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監測數據顯示,近兩年蓄水時段,月牙泉水位處於穩步上升趨勢,補水效果非常明顯。同時,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水保區、右岸的樹木已栽植成活,滲水場迎水面植被綠意盎然,滲水場區已被敦煌市列入旅遊開發的溼地公園,將融入周邊景區。

經官方監測,隨著黨河原右側河道內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每年約270天的蓄水運行,月牙泉水深得到明顯升高,達到了通過恢復月牙泉原始地下水補給環境為其蓄水補水的生態效果。圖為該工程形成了水域面積達1500多畝的12個滲水池。 李世珠 攝

「每年270多天的蓄水等同於延長了河道的行水時間,還原了月牙泉的原始地下水補給環境,補水方式也充分尊重了月牙泉的自然屬性。」李世珠分析稱,工程選址河段是月牙泉原始地下水源補給的最佳位置,這是經多年反覆的科學論證,而並非坊間傳言月牙泉靠打點滴維繫生命和靠人工輸水維持現有形狀。李世珠解釋說,這是一個純生態、純自然的蓄水補水工程,針對地下水流程是在進行了三年示蹤實驗的基礎上得到驗證的,通過在目前滲水場區域打了12個探測孔,經過對地下水流向追蹤檢測,能在月牙泉找到示蹤劑,說明這裡是月牙泉地下徑流的通道,經過分析也是影響月牙泉水位最敏感的區域。

「古人所言的涇渭分明和井水不犯河水的說法,在針對月牙泉的保護過程中得到了印證。」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資源保護所負責人李海江向記者坦言,為拯救月牙泉,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做過類似注水的嘗試,但注入到泉裡呈現出兩種顏色,甚至還會發臭,便及時停止了這種方式。
李海江表示,據考證,月牙泉是黨河的殘留湖,這表現在「黨河水庫每放一次水,月牙泉水位就會持續上升」。通過不斷摸索,近年啟動實施的月牙泉應急治理工程和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共同原理都是通過黨河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自然滲漏的形式,不斷補充月牙泉周邊的地下水,從而抬升月牙泉的水位。

節生產生活水解「燃眉之急」 根源危機亟待跨流域調水

隨著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的逐步運行,一度面臨乾涸危機的月牙泉終於轉危為安,並暫別「消亡危機」。然而依託節約壓縮生產生活用水的這一舉措「只能解燃眉之急」,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當地眼下的生態困境。

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跨區域引調水問題,現有的生態恢復跡象並不能遏制「沙進人退」的趨勢。李世珠坦言,運行中的該工程也凸現出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尤其是引蓄水量與農業用水矛盾很是突出。

敦煌市黨河風景線上河水潺潺。 (資料圖)侯志雄 攝「從5月下旬開始就已出現難以引水的窘境,連基本的滲水場綠化用水都難以保障,這一問題直接影響著補水效果和系統性的監測。」李世珠說,眼下,敦煌民眾最為期盼的便是「引哈濟党項目的儘快實施」。引哈濟黨作為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充分發揮效益的支撐,可滿足該工程年引蓄水4000萬立方米的需要,如不然在資源性缺水的敦煌,在農灌期間將無水可引蓄。據介紹,引哈濟党項目(從大哈爾騰河調水至黨河水庫)實施後,每年可向敦煌區域生態補水8000多萬立方米,能全面扼制沙漠化對敦煌綠洲的侵襲。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裡。佔地面積3.12萬平方公裡,包括鳴沙山,其山東西長40餘公裡,南北寬約20公裡,主峰海拔1715米。

王斌銀 攝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鳴沙山、月牙泉與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二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鳴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裡,因沙動成響而得名。鳴沙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馮志軍 高瑩

魅力隴原

↓↓↓

初秋時節岷縣溼地草原水清草綠











包新田 攝

祁連山下肅南草原天高霧濃秋色宜人








郎文瑞 攝

崆峒山迎秋雨 遊人拾級而上賞煙雨「仙居」

徐振華   攝

祁連山下「爛石河灘」滴灌滋養出戈壁綠洲

張朝軍 攝

立秋時節祁連山霧靄蒙蒙風景獨好


 武雪峰 攝

吳開春 攝

航拍黑河溼地天鵝湖 鑲嵌戈壁之上的綠寶

鄭耀德  攝

蘭州新區荒灘變臨港花海

楊豔敏 攝


相關焦點

  • 敦煌月牙泉-雷音寺
    ,古稱沙井,俗名藥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5公裡鳴沙山北麓。         月牙泉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月牙泉、莫高窟九層樓和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
  • 敦煌月牙泉暫別「消亡危機」 亟待引哈濟黨永續補給
    圖為近日波光粼粼的月牙泉。 楊豔敏 攝   中新網敦煌8月19日電 (記者 馮志軍)隨著一系列應急項目的實施和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漸近尾聲,素有「沙漠第一泉」之稱的甘肅敦煌月牙泉終於「轉危為安」,長時間保持在1.35米至1.5米之間的穩定水位意味著其暫別「消亡危機」。
  • 沙漠笫一泉:敦煌月牙泉
    攝影:冰圈(網名)先生▼▼▼▼▼▼▼▼▼▼▼▼▼▼▼▼▼▼▼▼▼▼▼▼▼▼▼▼▼▼▼▼▼▼▼▼▼▼▼▼▼▼▼▼▼▼▼月牙泉在月牙泉風景區的鳴沙山北麓,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 甘肅敦煌,歷史上的月牙泉千古不涸,還能跑大船,而今卻要補水
    「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故「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鳴沙山和月牙泉便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在甘肅敦煌,時常聽沙子互相敲打的音律,既和諧又美妙;終見沙漠中的綠洲,希望的生命之源,既清爽又柔和。登上鳴沙山,領略月牙泉的全貌,只有美景,才能配得上我們這獨特的浪漫。
  • 沙漠第一泉:敦煌月牙泉
    神秘的敦煌月牙泉,像初五的一彎新月,落在黃沙裡,泉水清涼澄明,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雖常常受到狂風兇沙的襲擊,卻依然碧波蕩漾
  • 敦煌月牙泉:如今每個地方都在改變,是否還能留住她的容顏
    天邊映出月牙泉每當駝鈴聲聲掠過耳邊彷佛又回月牙泉我的心裡藏著憂鬱無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個地方都在改變她是否也換了容顏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由敦煌城向南5公裡,有一山名曰鳴沙山。早在漢朝,月牙泉就有文字記錄;唐代這裡水中有船舸,泉邊有廟宇;清朝時水裡還能跑大船;20世紀初有人來此垂釣,其遊記稱:「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直到1960年左右,泉水沒有大的變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積22.5畝。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於墾荒造田、水土流失等原因,敦煌地下水減少,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
  • 張藝謀的《一秒鐘》,是敦煌的1600年
    圖片來自/微博@敦煌旅遊官方不是所有的風景都在等你,就像前不久遭受地震的土耳其,這個人人都憧憬的浪漫之地,一夜之間竟變得一片狼藉。去年的巴黎聖母院一場大火讓這座人類瑰寶遭遇重創。圖片來自/微博@敦煌旅遊官方月牙泉是敦煌的另一張名片,從高空俯瞰這一彎明月般的泉湖,好似是世間奇蹟般的存在。
  • 夢中的「大漠謠」,就該為「月牙泉」而唱
    近日,敦煌西湖保護區又出現一個約3平方公裡的淡水湖泊,見證了沙地的環境改善。原來,這裡是一片低洼的大沙地,經過輸水補水後,周圍植被開始恢復,荒漠又重現生機,據說還拍攝到了大種群野駱駝和荒漠貓等少見的野生動物的蹤跡。
  • 「敦煌菜」國際名氣漸盛 創始人頻繁受邀去法國
    國家特一級烹調師、「敦煌菜」創始人趙長安這兩年頻繁受邀奔走於法國、香港等海外多地,去展示從敦煌文獻和壁畫中挖掘還原出來的敦煌盛宴,海外民眾的喜愛程度出乎他的預料。法國國家電視臺攝製組近日專程來蘭州探秘趙長安和他的「敦煌菜」。
  • 號稱永不枯竭的月牙泉,18年來全靠人工蓄水,網友:變成人工湖了
    01「塞外風光之一絕」——敦煌月牙泉敦煌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路處,固有「沙井」之稱,在城南7公裡鳴山北麓,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月牙泉也因為永不枯竭的特性,每年都吸引了諸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 敦煌的沙漠綠洲奇觀,去鳴沙山和月牙泉,感受屬於這裡的美麗!
    敦煌的沙漠綠洲奇觀,去鳴沙山和月牙泉,感受屬於這裡的美麗!甘肅省是個美麗的地方,很多人去這裡旅行了,從東往西是細長的形狀,漢武帝時代設立的河西迴廊四郡在甘肅省。今天讓我給大家來繼續說這個旅遊,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那就別讓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床上,家裡,多出去走走,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好了,好了,咱們廢話不多說,那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吧,敦煌、酒泉、武威、張掖這四個城市我最喜歡敦煌,這裡歷史悠久,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蹟,例如莫高窟、玉門關、千佛洞等。
  • 國慶七日 | 西北 |【火車】青海湖-額濟納胡楊林-茶卡鹽湖-月牙泉-敦煌莫高窟-張掖丹霞
    【行程概述】  DAY0:9月30日  北京晚19點惠新西街南口/北土城地鐵站集合出發DAY1:10月1日  抵達西寧市入住,逛西寧,品小吃DAY2:10月2日  祁連山脈-青海湖-天空之鏡茶卡鹽湖-(宿德令哈)DAY3:10月3日  德令哈-柴達木盆地-鳴沙山-月牙泉-敦煌住宿(宿敦煌)
  • 「武漢代表著人情味與無私奉獻」,敦煌女孩跨越2000多公裡來漢上大學
    向蓉來自距離武漢2000多公裡外的甘肅敦煌,頭天晚上搭乘兩個小時飛機飛到武漢。新生向蓉。記者詹松 攝畢業於敦煌中學的向蓉,出生在以「莫高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的絲綢之路途經城市——敦煌。在那裡長大的她,對當地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格外自豪。
  • 敦煌電影夢
    早上八點,火車到達柳園,接我們的車已經停在車站外。還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才能到達敦煌,而這兩個多小時,我們像是行走在地外星球上——車窗外的沙漠,是毫無雜質的黑色。他告訴我,這裡是敦煌老城,是市政府所在地,還有一座敦煌新城,是青海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後勤生活基地,在五公裡之外的地方,他們管那裡叫七裡鎮,計程車五塊錢就可以到達。但我遇到的司機只跟我要三塊錢,十分鐘以後我已經在七裡鎮了。那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乾淨美麗的小城,只有北歐電影裡的那些城市可以媲美。
  • 西北大漠行第七集敦煌鳴沙山玩沙,月牙泉觀景,飛上藍天俯拍大漠
    上面太陽烤,下面沙子烤,夾在中間的我們,很快就要外焦裡嫩了。從大門口進來都有修好的棧道,不坐小火車也是可以的,如果您是夏天來鳴沙山,Moon建議您還是別省這20元了,要是從大門口徒步走到月牙泉,會嚴重影響遊玩的心情。
  • 【情在敦煌】千年一夢 大敦煌
    大到莫高窟的開鑿,小到每塊石碑的雕琢,無不體現出敦煌刻石文化的燦爛輝煌和藝術魅力。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這裡全年日照充足、乾燥少雨、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石窟南北長1600餘米,上下共五層,最高處達50米。
  • 【已報名266人】額濟納胡楊林、張掖丹霞、青海湖、茶卡鹽湖、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翻越當金山口,【當金山口】系蒙古語「當根庫特勒」的轉譯詞;屬祁連山系之黨河南山系一處山體,黨河南山因其北山麓有奔騰的黨河而得名,是祁連山西段的一段山脈,西端以當金山口為界與阿爾金山相接,東南經古爾班保熱達隴、克普騰孟克山、傲木榮孟克山、野牛脊山與哈拉湖相連,東西長約300公裡,南北最寬處35公裡,最窄處不足10公裡,基本呈東高西低的北西走向。
  • 念念敦煌——2020暑假甘青大環線(2)
    這裡並不僅是單獨的關隘,還分為內城、外城和城壕。外城的雄關水寨可以遠攝關城外景,進入內城登上城樓,可以看到祁連山麓。 榆林窟也被歸進了敦煌石窟,而我就像一個試探者,一點一點的接近敦煌。 第六站,鳴沙山下月牙泉,沙漠的一滴眼淚 車終於駛進敦煌,沙洲夜市近在眼前,有人跳舞與彈奏,睡了飽飽的一覺,第二日自然醒,去了敦煌博物館。
  • 《行疆》第16集:敦煌鳴沙丨間隔年騎行中國紀錄片
    134天,10248公裡,一個人的畢業旅行,深入邊陲異域,單車丈量這生息之地!不睹駿馬草原,怎知生命如歌;不察巖羊絕壁,怎諳自由真諦。霓泉劃破夜空,牧民歡舞馬場;廣場一曲鍋莊,崑崙鐵騎亮劍沙場。藏族寺廟留宿,哈族小孩惜別;維族蜜瓜難忘,圖瓦人森林明途。
  • 【8月10日出發】火車敦煌,頂級線路設計!絲路敦煌,火車臥鋪出行!全新改版,精華一網打盡!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亞丹魔鬼城、玉門關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70年代中期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來周邊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從而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時間是在1985年,那時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0.7至0.8米。由於水少,當時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兩個小泉不再成月牙形。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會消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此後敦煌市採取了多種方式了給月牙泉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