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雲溪 再到巴陵
金秋十月,70多名6538部隊的老同志匯集到湖南岳陽巴陵石化責任公司,尋訪四十年前在這裡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這樣難得的一次聚會,讓我這個當年的老兵著實興奮不已。
六十年代末期,為改善裝備,總後勤部選址在臨湘雲溪小鎮的叢山之中籌建了2348工程指揮部,與長陵煉油廠、浦沂紡織廠形成一條石化衍生品生產軍隊服裝的產業鏈。我們6538部隊奉命從皖南跨區參加工程建設。1969年年底,連隊當時正在繁昌地區進行坑道作業。命令下達不過幾天功夫,我們就從馬鞍山上船,溯江西進,坐船逆水上行,抵達嶽陽城陵磯。當部隊到達雲溪時,正值寒冬,田間小道十分泥濘,搬運、行進、整駐,從雲溪鎮邊京廣線的站臺到一、二號溝口,當時可真覺得那是一段漫長艱苦的行程。部隊的車輛、人員、物資、設備擁擠在溼滑的小道上,給寂靜的山林和隱現的村屋帶來一片喧囂。腳上穿的解放鞋不能直接提腿,只能一步一擰的行走,否則解放鞋就會被牢牢的扒在粘滑的溼泥當中,鞋腳分離,弄的前仰後合,十分狼狽。
初到雲溪,部隊沒有營房,分散住在老鄉家中。我們班就住在二號溝對面山腳下一家老鄉家的閣樓上,床就是透縫的樓板上鋪墊的一層還散發著溼氣的稻草,上邊是每個戰士的小薄褥子和雪白的床單。一溜一排,幾乎沒有立腳的地方。大分水的瓦脊,沒有頂棚,屋角邊那是直不起頭的,瓦片縫隙間透著湖南冬季特有的陰霾天氣,潮溼陰冷的空氣讓我們從北方來的戰士覺得從裡到外都是那麼冷。6538部隊屬淮河以南,位於南方配屬裝備的部隊,冬季只發棉衣、棉褲,並不配發棉大衣。連隊每個班只有兩件站崗用的已經褪色的舊棉大衣。白天工作熱火朝天,小夥子們經常是穿著襯衣光著腳,可夜間,裹著被子還凍的難以入睡。一下雪,輕柔的雪花隨風透過瓦片的縫隙飄落在戰士們的衣被上,早上一看,就像茫茫原野上凝結的冷霜。
工程建設初期的日子是艱苦的。我們拖土坯、支鋼架,建營房,部隊分散在各條溝裡開山、修路、架橋、蓋廠房。青山遮掩的山溝處處是紅旗,高音喇叭整天都在播報各個施工單位的宣傳文章和口號。聲勢和激情在那個年代貫穿了日月的每個邊邊角角。加班和突擊是工作常態。當時戰士中有個順口溜叫:「表不完的決心,發不完的言;喊不完的口號,開不完的會;打不完的突擊,加不完的班。」那可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部隊每天早出晚歸,午飯都是由炊事班做好後直接送到工地,各班席地圍坐,飯菜就合著烈日與清風揉進身體。雲溪小鎮驟然聚集的建設大軍也給部隊日常供應帶來不少困難。部隊供給十分緊缺。當地買不到足夠的蔬菜,連隊每個星期只能隨車到嶽陽買一次菜,品種單調,主要是南瓜、圓白菜、辣椒和蘿蔔乾。連隊最常吃的是辣椒炒雞蛋,那個辣,至今記憶猶新。我們部隊多是江浙人,還有北京和東北一批兵。由於不適應湖南夏季炎熱和火辣的飲食,加上衛生條件有限,許多戰士拉肚子。俗話說:好漢經不住三泡稀,記得我們連二排一個大個子北京兵拉稀拉的連續幾天也止不住,剛起來就又想拉,乾脆就站在茅房邊,捂著肚子彎著腰,等著下一波的襲擊。
湖南的夏天就像湖南的辣椒一樣刺激。太陽能把人曬得脫一層皮,曬得人生疼。部隊夏季施工每人發一頂大草帽,草帽雖然能遮擋直射的陽光,但卻遮擋不了蒸騰的熱浪,汗水不僅浸透上衣,連褲子都要浸溼大半圈。我們連在長江邊給清水廠澆注清水池水泥砂漿,為保證質量,澆注作業24小時不停歇。正值七、八月,太陽就像跟著你的腦袋在走,高溫熱浪嗆得人氣都喘不上來。兩人推一部裝滿砂漿的小車,推上橋架,倒進模板,腿都發軟。戰士們都是光著背,只穿短褲,熱的恨不能都脫光了才痛快 。連隊一幹就是十天半個月連軸轉,不能停歇,直到幹完。
這次重返巴陵石化的當天,我們連幾個老兵馬上就到了江邊,站在清水池邊,放眼長江流湍,四十年前的場景歷歷在目。當今的感慨和往昔的追憶似乎都在歲月的雕琢下化作一江流水飄灑到無邊的天際。對我們來說,那就是過去,那就是歷史。
當年部隊施工,幾乎沒有工程機械,就是靠鎬刨鍬鏟,車推肩挑,打眼放炮,戰士們手上都是血泡,身上都有傷痕。當年工程指揮部要在四號溝的底部削峰平谷,擴大廠區基地。我們連擔負開挖導洞,在山的腹部填埋炸藥的任務,風槍打眼,沉重的風槍在巖塵和汗水中突突作響,不停的抖動,一天下來,吃飯時手都拿不住筷子,端不住飯碗,抖動的風槍已經使手處於疲勞麻木的狀態了。導洞窄小,土工作業只能用小車把炸下來的石塊一車車推出來,稍不小心,手就被小車車把擠在石壁上,鮮血直流,有的戰士還擠掉了手指甲。環境條件雖然艱苦,工作任務雖然艱巨,但部隊始終蘊含著巨大的戰鬥激情。日夜突擊加班雖然是家常便飯,可每當晨曦剛剛照亮碧綠的山峰,你就能聽到清脆的軍號響徹山谷,連隊出操隊列布滿工地的各條號溝,行進的口號聲就像噴湧江流迴蕩在青山綠水之間。聽說巴陵石化一些分廠至今仍以軍號為例,安排作息,讓我們這些老兵似乎又隱約回到當年開發建設的激情年代。
時光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可那段艱苦奮鬥的經歷卻深深烙印在我們這些老兵人生歷程之中,難以磨滅,一觸即醒。回到黃茅山下,重踏雲溪小鎮,成為心願,所以此次聚會,一當聽說,一下就從祖國的天南海北匯集了70多人。我們衷心感謝巴陵石化的領導和全體職工,是他們熱情接待了我們這些老兵,組織我們參觀了廠區和各條號溝,座談介紹了巴陵石化的巨大變化和發展前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的雲溪已經再也找不到當年只有一條青石板路的小街了,幽靜變為喧譁,店鋪林立,車流人往,儼然一座繁華城市。但廠區青山依舊,和風安靜,山腳下茅草粗壯,山間的綠樹一片生機。各條號溝中廠房的間距似乎拓展了不少,更加寬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廠建之初,瀰漫在空氣中的那股化工廠特有的氣味沒有了,山水和高聳的鐵塔淡然相處,好像沒有那種重型化工給人的雄壯,但卻有青山遮不住,花枝自盛開的感覺。
湖南、嶽陽、雲溪之所以能讓我們這些老兵回首記憶,不僅有四十年前沒日沒夜的艱苦辛勞,還有就是那滿山的紅花,春天映山紅一開,每一座山都被渲染得火紅一片,之間會夾雜一些淡白的梔子花,樹叢寂靜的枝葉下,蘭花吐蕊飄香,清清淡淡,給人一種意境。夏秋時節,江堤路漫上的小菊花,黃豔豔的非常耀眼,江堤雜草中常會撲稜稜飛起一隻只野雞,讓戰士們追逐抓捕好一陣子。黃茅山在工地上挺有名氣。一是在附近,二是在周邊最高。為了看看黃茅山到底什麼樣,我和營部通訊班長陳梅生還專程爬了一次,在山腳見到了野生的獼猴桃,品嘗了味道。爬上山才知道為什麼叫黃茅山,山除了比周邊山高出一大截之外,就是山頂沒有一棵樹,一片茅草,站在山頂隱隱約約能看見工地上飄展的紅旗,聽到呼呼的山風。
部隊在雲溪施工建設整整五年,我們看見了工廠投產,我們看見了出絲。我們部隊穿上了全軍最早配發的的確良軍裝,墨綠色的,質地和顏色全軍獨此一份,以致有的戰士穿著它回鄉探親還引起其他部隊的質疑。
6538部隊離開湖南之後,轉戰川北大巴山、川西南小涼山,1983年在四川峨眉山下縮編,完成最終任務後,取消番號。這支部隊從組建到取消,歷時19年。它的指戰員曾參加過抗美援越作戰,抽調建制到作戰部隊參加了自衛反擊戰;為組建武警部隊輸送了一個建制連隊。6538部隊的歷史並不算長,但它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有一批在改革開放中身具億萬的創業者;有一大批在各地市縣擔任領導的公務人員;有在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國企擔任要職的官員、業者;還有闖蕩海外創業的開拓先鋒。作為一支建築工程部隊,70年代末就成為全軍第一支進行工程成本核算、並發放獎金的部隊,這可能在全軍都是少見的。應該說,這是一支具有開拓精神的優秀部隊,雖然它已經取消番號20多年了,但它的凝聚力依然存在,他的戰士們依然把自己作為它的一員。
回顧這些記憶,構成了四十年後我們重回這片山水的動力。我們看見了巴陵石化新的發展變化,看見了雲溪鎮上和嶽陽城裡職工宿舍園區整齊漂亮的樓群,看見了清水廠邊跨江飛架的高速公路大橋,也看見了依然留在當年我們連隊用蘆席搭建的宿舍前球場上的籃球架。為此寫了這篇文章予以記述,當年我們年青,現在我們要找回年青。
感謝巴陵石化的領導和職工給了我們這次機會!
感謝至今還工作在巴陵石化的6538部隊老同志的陪伴!
梁新生於北京
編後語:本文是戰友網根據微信群內戰友推薦的2013-9-19白龍(梁新生)qq空間原文製作,因目前戰友網信息資料有限,無法介紹作者,請梁新生戰友看到後予以諒解,同時懇請您與戰友網聯繫,戰友網需要得到您的幫助。文中配圖「站崗」照片取自《嶽化網》2015-08-01《嶽化老照片》,其它根據原修理所黃耀強戰友在群中發送的圖片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