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節目主持人一語道破統一臺灣的關鍵在哪

2021-01-08 花辰月夕102211

來源:明人明察(mrmc678)

日前,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在人民日報刊文「對新時代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新理解」,文章主要觀點認為,切不可因遇到困難而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30多年前提出的戰略性、創造性的構想,但臺灣島內經過臺獨勢力多年去中國化經營,政治形態已發生根本性改變。臺灣島內的主流政黨國民黨、民進黨都已經站在反對統一的立場上,在政客和媒體的引導下,臺灣的民意也已經不支持和平統一的實施。用和平統一的方式反而很難求得和平統一的結果。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臺灣的主要政客,認為拒絕統一才能夠帶來臺灣利益黨派和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拒絕統一,比實現統一,是更為理性的選擇。因為臺灣政客認為拒絕統一的代價遠遠小於拒絕統一的收益。這種判斷是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臺灣政客認為大陸不會使用武力的假設前提上的。至少在之前,他們是這麼認為的,民進黨搞公開的臺獨,國民黨搞隱性的臺獨,這種雙簧政治,可以持續不斷的給臺灣從大陸爭取來更多利益。尤其是在假統一真獨立的國民黨執政期間,這樣的利益輸送就更為可觀。所以,臺灣兩個主要政黨,民進黨公開主張獨立,國民黨以「不統」公開的拒絕統一,就成了島內政治的主要生態。大陸給臺灣輸送利益越多,臺灣島內政客的反統一意志就更為堅決。

二是臺灣的政治並不是由臺灣政客決定,當然,更不是由臺灣的2300萬人民來決定,民進黨和國民黨,哪個都需要看美國的臉色,這是臺灣事實上的美國的半殖民地政治現實條件決定的。任何公開統一的政治力量,都會受到打壓。這一點,在國民黨因為洪秀柱主張統一就斷然決然的進行打壓這件事上表現的更為明顯。在大陸對臺灣島內政治能夠發揮的影響力超過美國(還有日本)之前,臺灣島內是沒有支持和平統一的政治環境的。而一味的通過輸送利益也無法建立起臺灣民眾對於統一的高度認同,因為臺灣資本主義的分配機制,輸送多少利益,都會被資本權貴瓜分殆盡,也不會有多少會落到普通民眾手裡,當然也就不會產生多少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向心力。這一點,臺灣和香港是有共性的。

所以,純粹以實現和平統一的手段,既無法建立臺灣主流政治勢力對統一的認可,也無法在臺灣島內建立支持統一的民意基礎。以和平統一的方式推動和平統一,是沒有前途的,以武力促統就成為具備可行性的選項了。

以上,就是我們認為武力促統才能解決臺灣問題的分析邏輯。

臺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

臺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最近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的一番話,倒是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武力促統的必要性。黃智賢說:(目前臺灣)真正的統派定義比較狹小,主要是新黨、中華統一促進黨。臺灣還有一大批「維持現狀派」,約有七成,還有27%的人堅持要「臺獨」,但如果真要因「臺獨」爆發戰爭時,這27%立刻降至10%;假設真的打起來了甚至兵臨城下,堅持「臺獨」的比例更將降到2%。據我的了解,如果要為「臺獨」而戰,全臺灣願意站出來的連100個都不到。到時候眾多口說「臺獨」的人都會在家縫製五星紅旗。

我相信,黃智賢這些分析反映了臺灣目前在統一問題上的真實民意。她的分析中給我們最有啟發的內容,是對於臺獨勢力的分析。只要大陸動用武力促統的辦法,這些活躍並猖狂著的臺獨分子,會大幅度的降低。既然為了利益而吹捧臺獨的佔主流,那麼就要採取讓支持臺獨可以帶來的純利降低為負數。武力統一,就是增加臺獨成本、降低臺獨收益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

黃智賢談到的支持臺灣保持現狀的七成人,就是《讓子彈飛》裡面誰贏就跟誰走的大多數。現在因為島內臺獨實力強於支持統一的力量,所以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就更傾向於「不統」。如果臺獨勢力迅速衰減,弱於支持統一的力量,這些人就會轉而傾向於『不獨』」。要改變既不是統一基本盤,也不是臺獨基本盤的大多數的看法,就要在增加支持統一的收益的同時,關鍵是增加支持臺獨的成本。武力手段,既然是能夠減少臺獨支持者的辦法,那麼也當然是改變這些大多數在傾向於統一和傾向於獨立之間重新站隊的最有效辦法。

蔡英文在前些天在一個場合,給臺獨勢力打氣的時候,就突出強調,大陸不會對臺灣動武。因為蔡英文知道鞏固臺獨基本盤的關鍵在於要讓他們相信大陸不會動用武力,支持臺獨不會有代價,什麼因素最能夠摧毀臺獨基本盤的信心,當然是臺獨大佬最清楚了。蔡英文當然也清楚,一旦臺獨基本盤動搖,整個臺灣對於統一還是獨立的民意就會發生逆轉。

僅憑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尋求公開的法理臺獨是不敢的。在國民黨通過「不統不獨不武」尋求保持長期的實質臺獨狀態不變時,民進黨也不過在追求實質臺獨的邊緣打打擦邊球。臺灣島內政客的希望是把臺灣獨立的希望寄托在外部勢力的支持上,主要是美國,其次是日本,就跟蔣介石時代的國民黨把反攻大陸的希望主要寄托在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之後的美國全力支持。最近美國做出要打打臺灣牌的信號,給了臺獨勢力不少信心。從這個角度來說,並不存在臺灣問題,只有中美問題。但是美國打臺灣牌,中美關係就會進入對抗的狀態。只要大陸做好武力促統的全方位準備,這就是中國實現統一的機會。

擴展閱讀:

海協會副會長刊文:切不可因遇到困難而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鄧小平同志親自作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戰略決策、創造性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構想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我們黨和政府長期堅持的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從1992年黨的十四大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每次黨代會報告論述對臺工作時,都指出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對臺工作決策部署時,首先強調「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對臺工作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30多年來,推動兩岸關係取得歷史性巨大進展,同時也歷經風雨考驗。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我們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要有新理解,這樣才能更自覺地堅持這個大政方針。

一、對和平統一的理解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用什麼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關乎中國和中華民族發展大計。在可能的條件下,是以和平解決、和平統一為好。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就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思想。1977年7月鄧小平同志重新擔任中央黨政軍重要領導職務後,在綜合考慮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任務、基本思路、發展戰略中,在毛主席關於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親自作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戰略決策。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布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從此開始,我們就為實現和平統一不懈努力。

和平統一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要不斷進行艱辛的探索、開創性的工作。更何況,臺灣問題極其錯綜複雜,交織著臺灣局勢、兩岸關係、外部環境中種種矛盾。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實現和平統一,不經受種種挑戰、重重磨難是不可想像的。我們實行和平統一大政方針30多年來遭遇的主要問題是:其一,臺灣1949年以來實行與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具有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其二,臺灣各種分裂勢力謀求「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近20年來尤以「臺獨」分裂行徑為甚;其三,國民黨不願與我們通過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也不願與我們進行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談判,力圖維持現狀;其四,外部勢力阻撓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其五,由於各種歷史和現實原因,主要是由於上述4個問題的存在,扭曲了臺灣社會對兩岸和平統一、個人政治身份認同的看法。

但是,我們切不可因為遇到困難而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們實行和平統一大政方針30多年來,一直在克服重重困難中開闢了前進道路,而且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主要是:其一,挫敗了臺灣分裂勢力力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圖謀,李登輝製造「兩個中國」、陳水扁謀求「臺灣法理獨立」都沒有得逞,明火執仗地謀求「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灣獨立」的空間被大大壓縮;其二,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聯繫溝通累積了重要成果;其三,實現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其四,兩岸交流合作持續發展,形成了兩岸之間密切的經濟、文化、社會聯繫;其五,國共兩黨領導人、兩岸領導人進行了歷史性會談、會晤,樹立了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重要的裡程碑;其六,鞏固了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局面。從總體發展趨勢看,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不是倒退了,而是推進了。

經過30多年的實踐,我們應當比以往更明白堅持和平統一的道理:

第一,這是民族大義。2005年3月,在反對「臺獨」的鬥爭尖銳激烈之際,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仍然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2014年9月26日,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重要進展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這兩句話中,都不是僅僅用「符合」兩個字,而是用了「最符合」三個字,一個「最」字,足見我們黨和政府從全民族發展的高度考慮祖國統一的方式問題,強調和平統一。

第二,這是戰略全局的要求。1978年12月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心確定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都要服從、服務於這個中心。經濟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環境,包括國內的、國際的,也包括臺海的。這正是我們黨和政府從1979年開始實行和平統一大政方針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黨的十九大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目標。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對臺工作要服從、服務於這個戰略安排,服從、服務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此最主要的就是要堅持和平統一大政方針。

我們黨和政府一直堅持著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同時也一直警惕、反對、打擊、制止各種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行徑,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且考慮到各種複雜情況甚至發生最壞狀況的可能性,長期進行著各種應對準備包括軍事鬥爭方面的準備。這在《反分裂國家法》中已作了明確規定:「『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作報告時強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表達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也向「臺獨」勢力發出了最嚴正的警告!

二、對「一國兩制」的理解

「一國兩制」構想是鄧小平同志的創造,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兩制」構想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來的,後來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並且在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發展。運用「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為這一構想贏得了世界性聲譽,連當年與鄧小平同志談判解決香港問題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都說,「一國兩制」的構想是沒有先例的天才創造,為香港特殊的歷史環境提供了富於想像力的答案。

但是,在臺灣,「一國兩制」卻被「汙名化」,使它的本意和內容一直沒有為廣大臺灣民眾所熟知。30多年過去了,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不是因為「一國兩制」不適用於解決臺灣問題,而是由於國民黨及其當局不願和我們和談統一而拒絕它,由於民進黨及其當局謀求「臺獨」而更是誣衊、攻擊它。我們相信,當臺灣問題越來越接近解決的時候,當和平統一擺上兩岸關係發展日程的時候,「一國兩制」將重新為臺灣民眾所認識;當大多數臺灣民眾轉而支持和平統一的時候,他們將和我們一樣認為「一國兩制」是最佳方式。

第一,「一國兩制」要解決的正是實現和平統一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兩岸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實現和平統一,遇到的、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正在於此。而「一國兩制」正是直面這個最大問題,在實現祖國統一的前提下,找到了能夠用和平方式解決這個最大問題的最佳方式,即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第二,「一國兩制」所貫穿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統一的精神,正是和平解決重大爭端所必需的。「一國兩制」的精神實質是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與充分考慮臺灣歷史和現實的高度靈活性的有機統一。原則性在於,一定要實現兩岸統一,一定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確保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變,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就維護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高度靈活性在於,兩岸統一以後,各自仍然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這就照顧了各方利益,使和平統一得以實現。

第三,「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最和平的辦法。鄧小平同志說:「世界上有許多爭端,總要找個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多年來一直在想,找個什麼辦法,不用戰爭手段而用和平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鄧小平同志找到了這種辦法,它就是「一國兩制」。兩岸之間存在著社會制度、生活方式不同的問題以及其他嚴重的政治分歧,如果想不出和平解決的辦法,那就要用非和平的辦法來解決。所幸的是,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國兩制」這種辦法,只待於有機會實踐它。

第四,「一國兩制」還會豐富發展。「一國兩制」自提出迄今,已經30多年了。30多年來,臺灣發生了很大變化,兩岸關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一國兩制」在香港已經過20年實踐,在澳門經過18年實踐,提供了許多可資借鑑的成功經驗。「一國兩制」的內涵將隨著時代而豐富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我們相信,當兩岸雙方能夠討論、談判按照「一國兩制」方式實現和平統一的時候,「一國兩制」的內涵將得到大大豐富和發展。

三、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建立在對中國國家利益歷史性的深刻認識和戰略全局的切實把握上。最終如何以「一國兩制」方式實現和平統一,說到底,要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上。這是一種戰略思維。

鄧小平同志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包括臺灣問題的關鍵要靠自身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說:「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想,是我們黨和政府制定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決策基點。上述對臺工作推動兩岸關系所取得的歷史性巨大成就,從根本上說,都奠基於大陸發展進步。我們的發展引起整個臺海形勢發生的最大變化,就是使其間力量對比發生歷史性變化,大陸的力量已具有對臺灣絕對的、完全的壓倒性優勢,也大大拉近了與美國的力量對比。這些都說明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想是正確的、可行的。

如今,我們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每一步,都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邁上大臺階的步伐,都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步伐,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這必然不斷促使形勢產生新的積極變化,不斷對臺灣產生越來越大的積極影響,不斷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不斷對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產生決定性的推進作用。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大發展、中華民族大發展的時代機遇。在這個新時代,和平統一大有可為,「一國兩制」富有生機。我們完全能夠繼續通過在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雄厚基礎和綜合能力,通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基本穩定和正確方向,通過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行徑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加強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合作密切彼此聯繫,通過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通過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為和平統一提供戰略保障和軍事支撐,從而不斷推動兩岸關係朝著祖國完全統一的方向發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者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 孫亞夫)

軍工圈—軍工行業第一公共平臺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主持人吳宗憲來瓊拍攝節目
    臺灣著名主持人吳宗憲來瓊拍攝節目 2016年09月13日 16:0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13日海口訊 9月7日至10日,由臺灣著名主持人
  • 臺灣鐵娘子洪秀柱一語道破為何臺灣這麼難統一
    最近臺灣迎來了大日子,據消息透露目前離選戰僅剩幾天,在這最後的幾天裡各陣營都非常把握這最後時間的進行積極拉票。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發出臺灣應回到祖國和平統一等積極言論本月11日臺灣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前往桃園,期間她表示希望兩岸能夠統一,因為分裂對臺灣來說沒有好處。
  • 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為何堅定主張統一?黃智賢:對臺灣好,對兩岸好
    編輯:翰林2021年環球時報年會於12月5日在北京舉行,黃智賢作為此次晚會的論壇主持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就對臺灣近期存在的熱點問題做出回應。記者首先發問:這次主持論壇年會不會害怕島內的綠媒攻擊嗎?
  • 臺灣美食節目主持人:廈門土筍凍真好吃
    詹姆士,原名鄭堅克,擅長日式、法式、意式創意料理,曾任三立《美食大三通》外景主持人、超級電視臺《食在有健康》節目主持人;獲2011年臺灣金鐘獎綜合主持人獎。現為三立《型男大主廚》節目評審長、《愛玩客》外景主持人、《美食鳳味》單元主廚、緯來臺《健康好食在》節目主持人。
  • 臺著名媒體人在臺灣媒體刊文:統一是臺灣最好的路!
    統一是臺灣最好的路臺灣人本來就是中國人,統一當然是臺灣唯一的未來。差別只是,共同統一,或是被統。追求臺灣尊嚴的人更要知道,早統一比晚統一更有尊嚴。而在乎臺灣前途的人更瞭然,臺灣的大未來,只會建立在統一的兩岸。臺獨之不可能,陳水扁執政時早已公開承認了。臺獨支持者,心裡也是雪亮。
  • 臺商稱「上海1年發展給臺灣100年都難追上」,聽得臺灣主持人一臉複雜
    「上海1年的發展」,「別說5年了,給(臺灣)100年可能都很難(追上)」一位在大陸十三年的臺商在和臺灣節目《觀點》主持人連線時,不禁發出了這一感慨。聽得主持人表情一臉複雜……9月28日,在臺灣節目《觀點》上,主持人陳揮文隨機連線了一位聽眾:一位自稱來大陸13年、定居江蘇崑山的臺商。
  • 臺灣一檔節目稱中國人「吃不起榨菜」,央視主持人回應:真霸氣!
    臺灣一檔節目稱中國人「吃不起榨菜」,央視主持人回應:真霸氣!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美食故事,就在最近的時候有一檔臺灣節目在節目裡面說到咱們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了?當這一個消息傳出之後,立馬還上了熱搜,很多人都是搞不明白,我們大陸人為什麼吃不起鹹菜呢,後來經過一番了解才知道是臺灣的一檔節目裡面有一個股市專家,他在分析股票的時候,順嘴說了一句大陸人現在連榨菜都吃不起了,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榨菜原來是一種可以衡量貧富的食物?
  • 臺灣電視節目,戲真的超多耶
    《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女人我最大》《國光幫幫忙》《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大學生了沒》……綜藝風格全都不拘小節,主持人犀利尖銳、口無遮攔,許多參演嘉賓也多是通告藝人,這類藝人以跑通告為主,在各個節目中摸爬滾打,自然鍛鍊得伶牙俐齒,渾身是梗。
  • 「上海1年發展,臺灣100年都難追上」,臺灣主持人聽完……
    「上海1年的發展」,「別說5年了,給(臺灣)100年可能都很難(追上)」。一位在大陸十三年的臺商在和臺灣節目《觀點》主持人連線時,不禁發出了這一感慨。聽得主持人表情一臉複雜......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來源:環視頻/喬炳新9月28日,在臺灣節目《觀點》上,主持人陳揮文隨機連線了一位聽眾:一位自稱來大陸13年
  • 臺灣電視節目誇讚大陸快遞:黑科技程度前所未有!
    最近,臺灣的電視節目咋回事?先是某主持人說大陸人太窮吃不起榨菜,說大陸人窮的只能天天喝五糧液「借酒澆愁」。後來不知道什麼情況,突然轉換忽悠思路,開始誇讚大陸,北鬥、大興機場都誇個遍。 前兩天環球時報報導,臺灣一檔節目又出來誇大陸了,驚嘆大陸快遞:黑科技程度前所未有!
  • "上海1年發展,臺灣100年都難追",臺主持人聽完…
    9月28日,在臺灣的一檔網絡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資深媒體人陳揮文現場電話連線了一位在大陸工作的臺商,談及兩岸的發展時,這位臺商說出了這些話,讓陳揮文聽完後一臉錯愕,表情複雜。當天,在這檔名叫「觀點·揮文看社會」的節目後半段,主持人陳揮文按照節目慣例,接聽來自觀眾們和聽眾們的電話。此時,一位網名叫做「冰山一角」的朋友打來了電話。
  • 央視發聲:美國若敢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那就是「統一」關鍵時刻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1月7日,蓬佩奧揚言稱,一周後將派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問"臺灣;1月9日,蓬佩奧接著叫囂稱,將要排除美臺之間的一切"自我限制"。外界猜測,蓬佩奧或許將在離任前"突訪"臺灣,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
  •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和平統一在臺灣有三點阻礙
    在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的討論中,主持人黃智賢提到,美國與臺灣民進黨在包裹著「維持現狀」糖衣時,實則在用各種法案、用語、派遣人士,通過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來改變臺灣現狀。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表示,島內目前在身份認同上「比較悲觀」,但兩岸仍然存在走向和平統一的土壤。張亞中表示,和平統一在臺灣方面有三點阻礙。
  • 節目中聽到北京市民稱讚北京防疫措施,臺灣綠媒主持人趕緊打斷
    15日,綠媒製作了一集關於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的節目。在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不斷妄稱北京隱瞞疫情,為此他們還特地採訪了一位北京朝陽區的市民常先生。眼看著「翻了車」,主持人趕緊打斷他的話,「我知道你不方便講…常先生,謝謝你接受我們的連線。」延伸閱讀:臺灣地區開放部分境外生返臺 大陸學生仍被排除在外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17日表示,優先開放11個低風險國家和地區的應屆畢業生分批返臺就學。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得益於網絡傳播的少約束效應,臺灣的綜藝節目「漂洋過海」來到大陸,在大陸培養了一群死忠的「綜藝迷」。記得2002年左右,記者在大學念書時,一些同窗還定時守在電腦顯示器上,等候對岸《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等節目的更新,享受期待中的爆笑盛宴。那時候,各種下載網站成為大學生下載收看臺灣綜藝的主要渠道,《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
  • 「上海1年發展,臺灣100年都難追上」,聽得臺灣主持人一臉複雜
    「上海1年的發展」,「別說5年了,給(臺灣)100年可能都很難(追上)」一位在大陸十三年的臺商在和臺灣節目《觀點》主持人連線時,不禁發出了這一感慨。聽得主持人表情一臉複雜......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來源:環視頻/喬炳新9月28日,在臺灣節目《觀點》上,主持人陳揮文隨機連線了一位聽眾:一位自稱來大陸13年
  • 臺灣美食節目主持人阿諾: 吃,是一場華麗冒險
    臺灣女主持、電視劇及MV演員、廣告模特兒,現擔任美食節目《食尚玩家-就要醬玩》主持人。  廣告「女神」到美食「精靈」 我MAN我自在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我很好奇你是怎麼接受「阿諾」這個這麼陽剛的藝名的?  阿諾:這是當初我要加入《食尚玩家》,製作單位希望幫我取一個有衝突感的藝名。
  • 當教授,當廣播節目主持人...臺灣高官卸任後都在幹什麼?
    【環球時報記者 張天行】新年將至,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多了一個新身份:廣播節目主持人。這也讓島內對高官卸任或退休後的生活充滿好奇。「有夢上水,微微笑;希望相隨,笑微微」,陳水扁28日在臉書上宣布,他將從明年1月3日起每周日上午在「微微笑全國廣播網」主持勵志人生的聯播節目。陳水扁兒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稱,事先已向臺中監獄報備,獲得應允。
  • 當遊客初到臺灣:建築設施怎麼這麼老舊?導遊一語道破真相!
    當遊客初到臺灣:建築設施怎麼這麼老舊?導遊一語道破真相!哈嘍,小編今天又來給大家介紹旅遊景點了,是不是很激動呢?說道臺灣,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作為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也是深深的吸引著中外遊客,我們有一大部分人在去臺灣前,就想像那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景點又那麼多,肯定很不錯,小的時候也聽爺爺奶奶說那裡很有錢,但是當你去了臺灣的行政中心——臺北後,會使你感到驚訝。
  • 12月12日起 臺灣再無「真道理性真愛臺灣」的新聞臺
    在10多年前,當爸爸媽媽上班、我和弟弟上學時,奶奶運動完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一整天的中天新聞臺,每逢下午時刻都會有固定的政論節目重播讓爺爺奶奶了解臺灣的政治新聞。得益於中天新聞臺的客觀報導,閩南本土家庭出身的我們自始至終都可以客觀的認識大陸,當我說要去大陸發展求學時,全家人也都舉雙手贊成並且全力支持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