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參加亞冠的各支中超球隊已經排除萬難啟程回家,2020賽季只剩下江蘇蘇寧與山東魯能的足協杯決賽一場比賽。各支中超球隊已經開始了新賽季的準備工作,包括人員調整、球員續約等等。
另外根據足協此前的規定,俱樂部需要在新賽季開始前確定新隊名以及續約需要限薪後的金額擬定合同。
此前存在異議的改名政策如今迎來最終敲定,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了俱樂部投資人大會。會議上最終確定限薪、中性名以及俱樂部投資限額等規定。這一次會議拍板決定了各項政策的具體實施方案。
首先球隊改名問題,各支俱樂部的新名字需要在12月31日前通過工商部門的初步審核,並將所有營業執照信息上報到中國足協相關部門審核。注意年底的時間節點是通過工商部門初步審核,也就是說新的隊名需要在此之前就需要確定下來。
足協在接到各支球隊新名稱信息後,在明年1月15日向俱樂部反饋審核的意見,不排除被打回重新命名的可能。各支球隊最終名稱確定並通過足協的審核後,最晚在2021年2月28日完成新賽季的註冊。
另外明確規定名字裡不能含有跟球隊控股人有關的漢字,相似的字也不行。也就是說此前上書申請保留的國安、建業、泰達、亞泰等歷史悠久的隊名,一概無法保留。根據知情記者的說法,由於申花企業消失,上海申花可以保留下來。
其次是中超球員的限薪問題,國內球員的合同薪酬一個賽季不得高於稅前500萬人民幣,外援不超過300萬歐元。合同內的薪水包括但不限於獎金、福利等。而且足協對俱樂部弄虛作假與球員籤訂「陰陽合同」,將會被處以極刑直接降級,球員也會被禁賽兩年。可見足協對於限薪政策實施的決心。
另外球員在薪水之外,球隊可以分發比賽獎金,但比賽獎金也有金額上限。像中超聯賽以及足協杯贏球最多可以發300萬,打平可以獎勵100萬。亞冠的比賽則是中超比賽的2倍。
最後是俱樂部投資最高上限,一個財政年俱樂部投資的最高金額不能超過6億元,如果超額按照階梯規則進行扣除聯賽積分的處罰,最高將被扣除24個聯賽積分。
對於政策的頒發,陳戌源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中國足球在金元政策下早已偏離了軌道,要知道我們身邊的日韓聯賽投資力度分別只有中超的1/3和1/10。雖然中超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實際上對中國足球的發展意義並不明顯。
為了俱樂部的健康發展以及鼓勵球員走出國門,限薪政策在如今的環境下是有著積極意義的,並且已經得到很多俱樂部老闆的支持。
另外關於球隊改名,陳戌源表示很理解一些老牌俱樂部球迷的心態。但是改名有利於打造百年俱樂部,而且可以吸引多元化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