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脾俞穴益氣健脾又和胃

2020-12-22 濟南日報
  

  脾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中醫認為,脾俞穴是脾臟的背俞穴,有益氣健脾的作用。此外,刺激脾俞穴還具有健脾和胃、利溼升清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脹、黃疸、嘔吐、洩瀉、痢疾、便血等胃腸疾病及水腫、背痛、糖尿病等病症。
  刺激脾俞穴可以採用按揉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100~200次,長期堅持可以有效治療腹脹、嘔吐、洩瀉等病症。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刺激脾俞穴,溫和灸5~ 20分鐘,每天一次,可用於治療胃寒、寒溼洩瀉等病症。(高震)

相關焦點

  • 胃俞穴,健脾和胃的,配上內關,中脘,足三裡相當中藥四逆散
    講了脾俞,我們就要來講下胃俞,這個脾是管吸收的,是把消化得來的營養運輸到全身的,而胃是裝食物的,是消化食物的,只有相互配合好,身體才能棒棒的。這個胃俞穴是調理胃的,也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就在脾俞的下一個椎體,在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至於怎麼治,我個人還是覺得艾灸最適合了,這種調理的,慢慢調很好。胃俞主要治療脾胃虛弱,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痢疾,洩瀉,閉經。
  • 參苓健脾胃顆粒一個療程管用嗎?脾胃不好怎麼調理?
    生活中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規律、美食誘惑等,常給我們的身體增加負擔,常說「十人九個脾胃病」,那麼脾胃不好怎麼調理呢,服用參苓健脾胃顆粒一個療程管用嗎?要說脾胃不好怎麼調理,我們先簡單來看看脾胃的功能。眾所周知,胃管消化,脾主吸收,脾胃配合齊努力。
  • 參苓健脾胃顆粒怎麼樣細分析,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
    近來常有患者詢問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參苓健脾胃顆粒怎麼樣,是不是可以幫助老年人調理脾胃呢?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呢?對老年人來說,脾胃不好的症狀有哪些?有些症狀算是比較典型的,脾胃不好的症狀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精神狀態、飲食胃口、大便情況、舌苔變化。
  • 常食2物堅持4按,健脾益氣,昇陽氣
    脾陽虛的人,可以常按4個穴位,健脾益氣1、按摩三陰交穴:用左手拇指按壓在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胚骨後緣處),左右旋按20次後,再換右手按壓。2、按摩隱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隱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內側),左右旋按20次後,再換右手按壓。3、按摩足三裡穴:兩手拇指按壓足三裡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左右旋轉按壓30次。
  • 按一按就舒服!消除胃脹氣的穴位大公開
    按一按就舒服!含廣告內容請斟酌閲讀。本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膏肓穴,疾病日久,因虛損而致諸證甚效,益氣補虛、扶正祛邪
    按古代的描述來看,膏肓是在心臟的下面,膈肌的上面,疾病跑到這個位置是真的不好治了。而我們講的膏肓穴不在這,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②膏肓穴嚴禁直刺或深刺,否則易傷及胸膜和肺,引起氣胸。膏肓經常會出現勞損,疼痛,還可以艾灸,按摩。
  • 一個穴位,幫你健脾和胃,補中益氣~
    刺激足三裡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專家建議:隔天兩側足三裡各艾灸15分鐘,可以使用適合補虛的麥粒灸來調養身體,麥粒灸也是艾炷灸的一種,少量多次,更易補虛。此時可通過點按太溪穴來調理。專家建議:每天用手點按或者按摩棒或者燉的筷子頭,刺激兩側太溪穴各30分鐘,起到對腎經的保養作用,有助於調理腎虛,預防記憶力減退。
  • 小暑至,調脾胃,吃麵食、飲二湯、按三穴,做好3事,健康過苦夏
    同時還有「脾與胃相表裡」,所以,小暑過後,重在調脾胃!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谷精微」,一旦脾運化不暢,就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所以,處於長夏階段,健脾很重要。01小暑至,調脾胃,吃麵食:中醫認為,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 按這幾個穴效果最好
    神門穴是心氣虛或心血虛的首選神門。長期按摩可補益心氣,去除煩躁、安神心神、有助睡眠。取穴:神門穴位於手腕橫紋上,小手指側腕下方肌腱的拇指側。方法: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30秒~1分鐘左右。按揉此穴時力量別太重,不必追求酸脹感。⑤補脾氣—脾俞穴脾氣虛以脘腹虛脹,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洩瀉為主症。
  • 頭髮總出油,找陰陵泉和梁丘穴試試!
    除溼的關鍵在於健脾,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採用食療的方法,如薏米赤小豆湯。薏米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適合體內溼氣較重的人食用的祛溼保健食品。但是由於赤小豆和薏米都是涼性的,長期服用,反而會遏制脾陽的運化、升發。
  • 太白穴,五行屬土的,脾經的原穴,主治脾虛引起的腹脹,拉肚子等
    今天我們講的穴位是太白穴,沒錯,就是太白金星的太白。這個太白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五行屬土,不要以為是屬金了。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太白穴針、灸均可。還記得昨天的隱白穴嗎?同樣是脾經的穴位,它是擅長治療出血證,尤其是月經過多、崩漏一類。針刺太白穿過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在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的內側,經展肌,刺入踇短屈肌內。支配該皮區的神經包括隱神經的足內側支以及脛神經分出的足底內側神經皮支。需要指出的是,隱神經不一定有到這邊,主要還是脛神經支配。詳細說明一下太白的作用。
  • 足三裡穴——調理脾胃、補中益氣!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要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扶正祛·邪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裡的食物只有及時的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臟器才能夠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夠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的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 對付胃痙攣的特效穴——梁丘+中脘!
    胃痙攣就是胃部的肌肉抽搐,主要表現為上腹疼痛、嘔吐等等。為什麼會胃痙攣,這個原因有很多,胃病本身,比如胃潰瘍、胃炎、膽汁反流、飲食因素、受寒等等,都會導致痙攣的發生。胃痙攣本身只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出現胃痙攣時,主要要對症解痙、止痛、止嘔。
  • 吃什麼可以補脾益氣?汪醫生:這4個健脾高手,便宜又好吃!
    導語: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溼氣重是脾虛的表現,其中脾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脾住運化,其中脾的作用能為身體提供食物水分等營養物質,但是脾胃一旦受到損害,其整個消化系統則就會出現問題,為此,當有疾病時需要積極的治療,其中吃藥調理只是一部分,那麼吃什麼可以補脾益氣呢?
  • 白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消炎美容
    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紋和溝紋,並有鬚根痕,頂端有殘留的莖基和芽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淡黃色至淡棕色,並有棕色油室散在,烘乾者斷面角質樣,色較深,有裂隙。氣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帶黏液性。【功效主治】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
  • 廣東媽媽常煲的太子參瘦肉湯,健脾胃,提高免疫力孩子常喝體質好
    嗨,我是懶豬,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廣東兒童靚湯,也是廣東媽媽常給家裡孩子煲的一道湯,四季皆宜,一家大小都可以喝,可以健脾益氣,清肝明目,孩子常喝可以增強免疫力,特別是平時胃口比較差,不愛吃飯,體質比較差的小孩可以多喝,現在看看懶豬這道湯是怎麼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