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夜讀」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2020-12-14 瀟湘晨報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到了這個年紀,想找個懂你的人太難,遇到被誤解,被傷害的瞬間,反而喜歡保持沉默,選擇不解釋。因為心裡知道,懂你的人,你不解釋,他也心有靈犀,不懂你的人,解釋再多都是對牛彈琴。一語戳中人心。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層次不同,解釋無意義

想起前同事雯雯,她下班時總會跟我們抱怨:「好無聊啊,不知道幹嘛。」

看到別人下班,去鍛鍊、學烘焙、學插花、學畫畫,她總是嗤之以鼻:「學那玩意有啥用?」

好友妍妍去上了個MBA,雯雯就在背後奚落:「她工作又不需那麼高的學歷,真愛裝。」

後來妍妍在拿到MBA的證書後,辭去了國企工作,出國進修。雯雯就說:「國企多好啊,真是讀書讀傻了。」

幾年後,妍妍進了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當高管,工資是雯雯的十倍。

有人說,如果你的身邊都是這樣的聲音:

「折騰那麼多幹嘛,累不累?」

「學那麼多雜七雜八,能當飯吃嗎?」

「讀那麼多書有啥用,也沒看你賺多少錢。」

「去那麼多國家花了那麼多錢,最後還不是得回來。」

……

說明這些人並沒有跟你在同一層次上,沒辦法理解你的所作所為,你跟他們解釋再多也是對牛彈琴。

記得《歡樂頌》裡的一句經典臺詞是:「常與同好爭高下,不共傻瓜論短長。」

意思就是,常常與志同道合的君子爭高下,互相激勵能提升自己,但和低層次的傻瓜辯論解釋,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毫無益處。

人際交往中,對於不同層次的人,太難跟他解釋自己了。

村上春樹說:「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你站山巔,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汪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滿目的荒涼。」

常言道:「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層次不同的人,沒有跟你站在同一高度,永遠get不到你的那個點,因而你的解釋於人於己而言,都毫無意義。

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

一對中年夫妻,十分相親相愛,十年如一日,從沒有吵過架。

妻子十分賢惠,每天都能根據男子早上出門的穿衣來判斷,該做什麼菜是他喜歡的。

他穿夾克,她就做剁椒魚頭;他穿正裝,她就做菌菇青菜湯;他穿襯衫,她就做牛排.......

男子常常在人前誇她:「她每天做的菜都正對得上我當天的胃口,以至於我每天最大的期盼就是她做的飯。」

兩人的恩愛,卻惹來旁人的質疑:

「都一把年紀了,還能有這麼好的感情,想是裝出來秀的吧。」

「她一天到頭都不工作,能做幾道菜也沒什麼了不起。」

對此,夫妻二人一笑而過,不做解釋,覺得那些人根本不懂他們的幸福。

最近認識一個朋友,跟我說了他三年前的故事。

那時他正失業。家裡頭聽聞,劈頭蓋臉地罵他:「當年放著鐵飯碗不要,偏要出來混,現如今失業了,一家老小怎麼辦啊?」

唯有他大學的鐵哥們安慰道:「我懂你,這份工作本來就特麼憋屈,沒了我們自己單幹。」

經過各種摸爬滾打,三年後,朋友最終實現了他的創業夢。

公司年會上,他感激涕零地對那鐵哥們說:

「這十多年來,我每做一次大決定,都會招來很多反對之聲,唯有你,從不需要我解釋。是你的信任和支持,才讓我們實現了年少時的夢想。一生有一知己如你,足矣。」

心理學上說,真正在乎你的人,會用你需要的方式去理解你,不在乎你的人,會用他所習慣的方式去對待你。

正所謂:「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你的人,不值得解釋。」

永遠不要向不同層次的人解釋你自己,因為有些話只有說給懂的人聽,才有意義。

做好自己,時間會證明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地在乎一些人的看法,於是常常會去解釋和證明自己,以求迎合那些跟自己不在同一層次的人。

然而,和不在同一層次的人交流,你花盡時間和力氣去向那個人解釋你的想法,可他還是聽不懂。

人活在世上,難調眾人之口。你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如果一味在乎別人的看法,就會活得很累。很多時候,你只管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正如韓寒在《寫給每一個自己》寫道:「盡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創造各種東西,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這是個什麼東西。」

人這輩子,不過三萬多天,與其將時間花在向別人解釋上,不如靜靜提升自己,讓時間為自己驗證。

黑格爾曾說:「心無旁騖,專心於事業的追求,就會忘掉很多煩惱,找到許多努力過程中的快樂,默默耕耘的人其實是最智慧的人。」

對於層次不同的人,我們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試圖去改變對方,只需待在各自的圈層內,結交一些志趣相投、有著相同價值觀的人,這樣對彼此都好。

畢竟別人想什麼,我們控制不了,別人做什麼,我們也強求不得。

我們唯一最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安靜努力地過好自己的生活,如此,勝過千言萬語。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切忌,永遠不要跟不同層次的人解釋自己,時間自會清晰一切痕跡,日月山河會為你證明。

【來源:中安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同樣的,與來自不同層次的人是不必解釋太多的,因為所站的高度不同,決定了認知也不同,自然達不到共通。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被中傷過,才慢慢體悟出,與不同層次的人解釋,不僅是在下毫無意義的功夫,更是傻。層次不同,解釋也無濟於事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貢在門口遇到一位客人,便聊起來。暢聊中,客人詢問子貢,你覺得一年之中有幾個季節呢?
  • 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自己
    認知不同,講道理白費生活中,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經歷:有人身陷傳銷之類的騙局,你找案例擺事實,但人家卻怎麼也不相信,甚至認為你是在擋他財路;你苦口婆心教育晚輩,要認真讀書,好好學習,通過學歷和能力來改變人生軌跡,但人家堅信成功就靠關係和運氣
  • 別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
    如今這個年紀,想找個能懂你的人實在太難,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越來越深刻的意識到,永遠別跟層次不同的人解釋你自己,不僅沒必要,還不值當。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無論你做什麼,總會被某些人誤解,被詆毀甚至扭曲,當你試圖去澄清的時候,卻發現解釋是這世上最無力的語言,反而,適時地選擇沉默,才是明智之舉。 有句話說:「不解釋就明白不了的東西,即使解釋了也明白不了」,同樣地,不解釋就不懂你的人,即使你解釋了,別人依舊還是不懂你;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是講緣分的,有些事情,根本不必去澄清,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你百口莫辯。
  • 人生有一大苦,就是跟不同層次的人解釋自己
    而那些追求進步,追逐成長的人會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跟不同層次的人解釋任何事情,都是自找麻煩,自找苦吃,自找沒趣,甚至是自尋死路。跟不一樣頻道的人相處,任何形式的解釋都是在自找沒趣。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以及產生矛盾都是由於彼此的層次不在同一條線上導致的。
  • 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論,挺蠢的
    不與爛人糾纏的意思,其實是說理智地處理遇到的爛人,儘可能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和縱容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其實今天寫這篇文章,我主要是想在「不與爛人糾纏」的基礎上,說的再清晰直白一些:不要與層次不同的人爭論和解釋。
  • 不和與自己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對自己的「人性」的保護
    這些人和事件,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遭遇到,當然,從讀者們給我寫的郵件來看,某些自動施肥,把自己養成奇葩的人的奇葩行為,真的是能讓人噁心到死。之所以不在文章中寫出來,是因為我不想在這些人身上著墨,因為光是去描述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浪費。
  • 「夜讀」總是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既然實在做不到專注,那就……不要專注嘛。不是說笑,我是認真的。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我每次寫作,一寫就是一個下午,文章又那麼複雜,一定具備非常強的專注力。所以,經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呢?其實不是的。說實話,我的所謂「專注力」一點都不強。比如,我並不是那種「心無旁騖」的人,相反,我常常走神。
  • 永遠不要,跟別人解釋你自己
    01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辯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悲喜並不相通,理解你的人並不多,有時候,做人做事不解釋,生活反而會好過得多。同理,在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主張和個性,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思想去改變他人,更不要試圖控制他人,不要要求他人理解你,別人沒有這個義務。
  • 「中安夜讀」真正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
    有教養的人,如同春雨一樣,滋潤著他人的內心,讓人總是在不經意間感受無比舒暢。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真正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01真正的教養,懂得看破不說破古人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 切記,永遠不要,跟別人解釋你自己!
    同理,在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主張和個性,不要試圖用自己的思想去改變他人,更不要試圖控制他人,不要要求他人理解你,別人沒有這個義務。 懂你的人不解釋,他們也會理解你,不懂你的人,越解釋越誤會,麻煩會越來越多。
  • 容祖兒劉浩龍關係繼續撲朔迷離 深夜發文:明白感情有不同的層次!
    後臺訪問時,師兄對有關祖兒的問題一直避而不談,不過其實也不需解釋太多,僅從祖兒出席撐場,大家也心裡有數,還是留一點空間給他們較好。反而提起做新歌,師兄表示如果要做一首合唱歌,應該會找許志安和薛凱琪合作,皆因男女男的「嬲」組合好玩之餘,三位也是獅子座,必定會擦出很多火花。
  • 深度學習的可解釋性研究(一):讓模型「說人話」
    比如劉慈欣的短篇《朝聞道》中霍金提出的「宇宙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把無所不知的排險者卡住了,因為再高等的文明都沒辦法理解和掌握造物主創造宇宙時的全部信息,這些終極問題對我們來說永遠都是不可解釋的。
  • 日語「勉強」「泥棒」意思跟你想的不一樣?5個讓人超意外的日文
    日本也使用漢字,但有很多漢字的單字意思跟中文完全不同!像是日文的「丈夫」的意思是結實,就跟中文不一樣。去日本旅遊時不注意的話,會產生許多誤會。「樂吃購!日本」這次要介紹5個日本常用,但和中文意思不一樣的日文單字「勉強」、「迷惑」、「検討」、「泥棒」、「看病」,看完這篇文章就不怕鬧笑話啦!▋為什麼漢字詞彙的日文,意思跟中文差這麼多?
  • 《論語》晨讀,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歷史上注家對這一章的討論,在對「所以,所由,所安」的解釋。通行的解釋,就是《論語註疏》中所說的,「視其所以」者,以,用也。言視其所以行用。「觀其所由」者,由,經也。言觀其所經從。「察其所安」者,言察其所安處也。也就是說,看他的行為,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心在什麼狀態下才安。孔子用先視,再觀,再察的表述方式,似乎表述了一種遞進的關係。
  • 永遠不要跟別人解釋你自己
    因為心裡知道,懂你的人,你不解釋,他也心有靈犀,不懂你的人,解釋再多都是對牛彈琴。」深以為然。經歷的事情越多,越能理解那句話:「永遠不要,跟別人解釋你自己。」兩人各執一詞,互相解釋到傍晚,也沒有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最終不歡而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對事情的理解不同,你沒辦法控制別人怎麼想,所以不必去強求別人的認可。列夫·託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與樂。」
  • 日語「勉強」「泥棒」的意思跟你想的不一樣?5個讓人超意外的日文單字
    日本也使用漢字,但有很多漢字的單字意思跟中文完全不同!像是日文的「丈夫」的意思是結實,就跟中文不一樣。
  • 【夜讀】如何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
    擁有「成長心態」的人,會把所有的困難都視為挑戰,樂於尋找新的解決方式,喜歡試錯,渴望更高的挑戰。對他們來說,失敗是一個好東西,因為可以發現自己哪裡不夠好,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而擁有「固定心態」的人,會認為,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就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自己不能犯錯,只能一直對下去。如果犯錯了,自己的光環就會被打破,影響力會減弱。
  • 《三十而已》告訴我們:不要在「不屬於你的圈子」中,丟失了自己
    她說很多人都唱高調覺得自己很正義,但若是潛規則的受益者時,還是很難拒絕。既然她無法改變,便不要參與其中。這是很好的態度,做人就該端端正正的。「偽精緻」會讓你不知不覺間,一再透支自己的財產,表面光鮮亮麗,卻存不到錢。精緻,是每個人追求的生活品質,但在精緻的同時,我們也要規劃好自己的未來,不要一味地沉浸於虛榮中。
  • 「夜讀」在人際交往中,你悟出過什麼道理
    人的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有些無奈的是,即使我們拒絕了跟外界的聯繫,煩惱也會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每個人都害怕被傷害,但我們不該因噎廢食,讓它成為逃避社交的理由。想跟這個世界好好相處,請收下這份社交自救指南!
  • 不要隨便對日本人說「頑張れ」
    れ」和「頑張って」在日本逐漸成為了讓人反感的詞彙。 對於「頑張れ」和「頑張って」為何讓人反感,日本有網友表示:「當聽到他人為自己加油助威時,原本會從心底感到開心,但是卻也會成為一種負擔」、「很多時候,感覺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有人對自己再說「頑張って」的時候,好像在他人眼中自己沒有努力似的,這讓人感到好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