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
有些無奈的是,即使我們拒絕了跟外界的聯繫,煩惱也會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
每個人都害怕被傷害,但我們不該因噎廢食,讓它成為逃避社交的理由。
想跟這個世界好好相處,請收下這份社交自救指南!
1、學會點菜
沒有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在我們「舌尖上的中國」,尤其如此。
學會點菜,懂得如何搭配,口味如何調和。
好的搭配能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讓每個人都吃得開心,他們會和你交心。
2、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討好型人格」在人際關係中並不「討喜」。滿足他人的期待,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一個人總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內心沒有得到滿足的部分,最終也會被怨氣填滿。
大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3、學會假裝生氣
朋友之間的相處,偶爾也會有越界的行為。
不好真的發怒,可以假裝生氣,這比假裝開心要簡單。
假裝生氣本質上是一種撒嬌行為,可以避免場面的尷尬,矛盾的升級。
「帶刺的溫柔」,對把你當朋友的人來說,也是溫柔。
4、學會麻煩和不麻煩
一個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一般也不喜歡別人麻煩自己。
這種情況,關係經營比較困難,我們要規避給對方造成麻煩。
而對於另外大多數好相處的人,我們甚至可以主動創造需求,讓對方感受到「被需要」。
主動求人幫點小忙,是拉近關係最自然的方式,也是一段關係的保鮮劑。
5、送人情和還人情都要用點腦子
送人情要不損人顏面,還人情要不動聲色。
6、適當暴露自身的小缺點
適當地暴露自己一些小小的缺點,不但不會形象受損,而且會使人們更加喜歡你。
這在心理學中叫做暴露缺點效應(Weaknesses Exposed Effect)。
缺點是可愛的,每個人都有缺點。「過猶不及,暴露有度」,可以拉近你跟身邊人的距離。
7、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
真心也不一定能換回真心。
這是成年人的社交第一課。
太多關係走向終結,就是毀在了理所當然上面。
8、犧牲感換來的是虧欠感
犧牲感是人際關係中的一枚炸彈。
只有幸福感才能帶來幸福感。
一個帶著犧牲感,只吃魚頭的媽媽,在病床上說出真相的一刻,讓孩子背負了一生的虧欠;
而那個跟孩子一人一口搶著吃冰淇淋,還不停地說實在太好吃了的媽媽,溢出的幸福感,讓兩個人都覺得快樂。
9、學會讚揚他人
特別是從細節上去誇別人。
10、少做「算術題」
人生中很多事是根本算不清楚的,就像經濟學家的模型無法完全預測股票的漲跌一樣。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親密關係中,一個溫暖的擁抱,永遠比冷冰冰的規則和公式管用。
馬雲爸爸也曾在阿里集體婚禮上表示:「算了吧」是婚姻最好的算法。
11、戒掉玻璃心
做一件事兒,一定是有失敗的風險。
如果失敗了,那就總結經驗。
如果成功了,那就復盤出一些可以復用的方法論。
12、乾淨清爽真的很重要
即使顏值不能當飯吃,也要學會打扮自己、管理身材,時刻保持一身好穿搭和清爽的頭髮。
別把油膩當成熟,別把無知當有趣。
13、厲害的人,眼裡都有光
從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我們可以了解他本人。
很少一個能成事的人,是精神不振、蔫不拉幾的。
14、多和優秀的人交流
和這些厲害的人交流,你不僅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
同時呢,你會發現跟他們的交流很輕鬆,因為大家聊的都和行業的本質相關。
你會發現歷史上那些大神他們是扎堆出現的。
為什麼?是因為交流本身會促進創新的出現。
15、懂得切換模式
人之所以感到不快樂的原因,就是總把一段關係中的感受和經驗,帶入到另一段關係之中。
切換到合適的模式,人與人的關係齒輪才能運轉地更流暢。
來源:人民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