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彪悍的皇后,逼瘋皇帝,氣死太上皇,家廟比皇家太廟都豪華

2020-12-26 文昌讀書

李鳳娘是相州(在今河南安陽一帶)人,紹興十五年(1145)出生於一個武將家庭。她的父親李道,最初為抗擊金國侵略者而組建部隊投到大將宗澤軍中,後來又歸屬一代名將嶽飛鷹下,屢建戰功。先後任過都統制、團練使、防禦使、觀察使、都指揮使等職,死後追拜太尉、慶遠軍節度使,是個行伍出身的職業軍人。他生有三個女兒,李鳳娘為次女。

真命不凡

當時有一個頗有名氣的道士皇甫坦,自稱有道術,擅長看相,醫術頗高。宋高宗之母韋太后得眼病,太醫不能治,下詔招募良醫。臨安守臣張偶推薦皇甫坦,一治而愈。高宗很高興,又與皇甫坦討論養生之道,皇甫的回答也使他很滿意。所以這道士在老皇帝那裡很吃得開,皇宮裡甚至掛著皇甫坦的畫像。孝宗皇帝也認識皇甫坦,與人談到他時總稱為「皇甫先生」而不稱名。李鳳娘之所以能入皇宮並成為皇后,與皇甫坦有著直接關係。皇甫坦與李道是老熟人;他每年都要到李道家住上幾個月,李道對他很尊敬私招待得很好。大約皇甫坦也想報答一下吧,有一天,他說要給李道的三個女兒看相。當看到李鳳娘時,皇甫坦故意恭恭敬敬地站起來,不讓李鳳娘向他行禮。鳳娘入內室後,皇甫坦神秘兮兮地對李道說:「恭喜您!您這位女兒可不是凡人,貴不可言!將來一定成為國母。」李道向來對皇甫坦的話深信不疑,自然高興萬分。

皇甫坦預言李鳳娘將來當皇后而後來果然應驗,他果真有此神術?看來沒那回事。當時,李鳳娘已是十多歲的少女,長得美豔可餐。皇甫坦不過見此女人才出眾,又有一種陴貌他人的高傲氣質,他便有心要仗著他與皇室的關係推薦李風娘到宮中去。只是他故意不明言,以神其術罷了。假如他真有神術,他就用不著自己跑去皇宮「做媒」,坐等其成即可;而且他也不應給朱皇室找來這樣一個攪得官廷大亂的潑婦了。

幾個月後。皇甫坦特地為此事前往京城求見高宗皇帝。高宗向他有什麼事,他說:「我給皇上找到一個好孫媳婦。特地來做媒。」

高宗問是何家女兒、人品怎樣,皇甫坦一陣亂吹,說李鳳娘如何面相大貴、為人賢淑、美麗端莊等等。高宗素來信任皇甫坦,見他特地為此事風塵僕僕趕來,想必所言不虛。就答應下來。不久,李鳳娘被聘為皇孫、恭王趙悼的妃子,封為榮國夫人,後又進封定國夫人。

飛上枝頭變鳳凰

紹興三十二年(1162),五十六歲的高宗趙構將皇位禪讓給趙睿,自己當太上皇。趙睿不是趙構的親生子,而是其侄。趙構只有一子趙旉,活了三歲就死了,後繼無人,只好從皇族中選立。趙睿即位,改無隆興,史稱孝宗。

恭王趙惇是趙睿第三子,比李鳳娘還小兩歲。按理說,趙惇上有兩兄,本是輪不到他繼位的,但長兄趙愷早死,二兄趙愷又不為孝宗所喜,所以他得以瞎貓撞上死老鼠。乾道七年(1171),趙惇被立為太子,:李鳳娘便成了太子妃。而在此前三年,李鳳娘已生一子;即後來的寧宗趙擴。這自然被認為是為皇室立了一功。

生有皇子,又立為太子妃,明擺著的未來皇后、皇太后,這樣的錦繡前程使得李鳳娘飄飄然。李鳳娘立為太子妃以後,包括太上皇、皇帝在內的皇室長輩們這才發現,這個被皇甫坦吹捧得天下第一等賢惠的小媳婦,原來是個兇悍嫉妒成性的潑婦,而且從來不顧大局。

皇帝是個"妻管嚴"

經過幾年夫妻生活中的較量,李鳳娘已把她的夫君太子趙惇毫不費力地捏在手心,那個既昏又軟的來來皇帝成了名副其實的「氣管炎":有幾次,李鳳娘為了太子到其他妾侍房中之類事;竟至於鬧到太皇太后吳氏和皇后謝氏那裡去,弄得沸沸揚揚不成體統。老祖父太上皇聽說了這類事,惱火地對吳皇后說:「我被皇甫坦騙了!像這種刁蠻的將種、怎配做天下之母呢?」但他已太老,況且又有兒子媳婦在,他也懶得管那第三代的事了。

孝宗皇帝也親自過問此事,他幾次教訓李鳳娘說:「你應該向太皇太后學習怎樣做人,你要是這樣屢教不改,我就要廢掉你!」李鳳娘不僅不真正悔改,反而從此對太上皇等一班長輩懷恨在心。她特別對孝宗不滿,皇后謝氏也是她的眼中釘,她認為是謝後在孝宗那裡說她的壞話,她才屢次被訓斥的。她後來當了皇后,有一次竟當面譏刺謝太后。謝後不是孝宗原配,是由一般妃嬪逐步升上來的。李鳳娘對好言相勸的謝太后說:「我是皇帝名正言順的結髮妻,這樣做沒什麼不可以的!」言外之意自然是說謝太后不是正規的皇帝「結髮妻」,不配教訓她。謝太后大怒,對孝宗訴說;可孝宗已經退位,那不孝兒子又被李鳳娘教唆得不理睬他,他無可奈何。

殘暴的國母

淳熙十六年(1189),已為兩年前去世的高宗皇帝服喪期滿的宋孝宗,將皇位傳給太子趙惇,退居重華官,也當起太上皇來。趙惇即位,改元紹熙,史稱光宗。光宗給孝宗上個尊號叫「壽皇聖帝」,謝太后稱「孝成皇后」。這時,高宗趙構的皇后吳氏仍健在,趙構活到八十一歲,是中國皇帝中少有的長壽者之一;而吳皇后更為長壽:她是親自將曾孫趙擴扶上皇位之後好幾年才去世的,這事後面還要說到一被尊為壽聖皇太后。

李鳳娘被冊立為皇后,這回真的成了國母,應了皇甫坦的預言了。而她的嫉妒、悍潑、兇狠和毒辣,這一切的劣根性,這回更有了大爆發、總暴露的條件。

李鳳娘的第一個驚人之舉,是將她的皇帝丈夫嚇成或者說氣成了失心瘋。

有一天,光宗在宮中令人端水來洗手,一個宮女遵命拿了水來。光宗見那宮女一雙手出奇的白嫩,指頭修長勻稱,非常好看,便盯著看了好一會兒,並稱讚了幾句。這事馬上讓李鳳娘知道了。過了幾天,她派人給光宗送了一隻盒子去,說是食物。光宗打開一看,魂飛魄散!原來,裡面裝的,就是他曾極口稱讚過的那位無辜宮女的兩隻白手!光宗受此驚嚇,大病一場。而事隔不久,李鳳娘又給了光宗一次更強烈的刺激。

光宗有一個貴妃,姓黃,本是他祖父高宗德壽宮中的女官,封和義郡夫人。光宗與李鳳娘成婚後,按照習慣,王子、特別是未來的太子,有妻必須還有妾。高宗見孫子有妻無妾,就從自己宮中選了黃氏給光宗做妾。黃氏美麗賢惠,光宗對她頗為寵愛。這當然引起了李鳳娘發瘋般的嫉恨,不過當時她羽翼未豐,暫時還不敢拿黃氏怎樣。光宗即位後,封黃氏為貴妃。李鳳娘當了皇后,肆無忌憚了,開始尋找機會以除去這扎眼的情敵。

氣瘋皇帝

紹熙二年(1191)十一月,光宗到郊外主持祭天地大典,住在青城齋宮中。李鳳娘見皇帝離了皇宮,正好下手,馬上將黃貴妃殘忍地殺死。事有湊巧,當天光宗主持祭典時,突然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驚天動地,暴雨如潑,祭壇上的燭光全被吹滅,壇上的人全都驚慌失措這竄那躲,光宗自己也是心驚肉跳。此時,偏偏又來了一聲更嚇人的巨雷打到壇上,將光宗驚倒在地。左右連忙將他扶下,壇上也一片狼藉,不能成禮,匆匆作罷。回到齋宮,光宗越想越怕,祭天大典是帝王主持的重要儀典,竟然出現這樣的事情,莫非上天發怒,特地示警?正在心煩意亂精神恍惚之時,宮中來人,皇后向他報告:黃貴妃不知何故突然暴死!這一下,光宗又傷心、又氣憤、又急又怕,精神崩潰了,馬上得了瘋病,又哭又笑。太上皇孝宗得報大驚,趕緊前來探望,並多方延醫治療。孝宗又探得光宗發病緣由,十分惱怒,馬上召見李風娘,大發雷霆,一頓好訓:「皇帝的身體好壞,關係到國家命運,你身為皇后,理應小心侍候,悉心照料。現在你卻如此妄為,致使皇帝病成這個樣子!萬一皇帝有個三長兩短,我就滅你家九族!」李鳳娘這次鬧出了大亂子,未敢當面頂撞,但心中恨死了孝宗。光宗醫治調養數月,雖略有好轉,但身體虛弱,精神不振,一年多沒有上朝,更難料理政事。這個被老婆夾在手掌上的傢伙,也實在是個可憐蟲。

「垂簾聽政」

而李鳳娘反倒更得意了。因為光宗病倒,無法上朝,政事便多由宰臣請示宮中後處理。請示誰?李鳳娘。她是皇后,皇帝不能理事,她便越俎代庖,把攬起朝政來了,只差還沒有「垂簾聽政」而已,她成了宮中朝中的真正太上皇。她擅自下詔,追封自己的父親、祖父和曾祖父為王,她將自己娘家的家廟修得超常的堂皇豪華,連皇家太廟都自愧不如。其家廟的衛兵人數,比太廟衛兵還多。紹熙三年十二月,李鳳娘威風凜凜回娘家拜謁祖廟,其儀仗車馬之盛,無與倫比,連皇帝出行也比不上。這一次,她一下子給二十六名親屬、一百七十二名屬官和李家的一些門客加官進爵。正如《朱史》本傳所驚嘆的,這是「中興以來未有也」的事情!

編輯/文昌讀書 主要資料來源:

①《齊東野語》②《四朝網見錄》③《宋史.慈懿李皇后傳》

相關焦點

  • 大宋美豔悍婦當皇后:徵服三代帝王,逼瘋一位皇帝
    自然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了。在聽信皇甫坦的話之後,在趙構的安排下小門小戶出身長相美豔的李鳳娘與皇孫趙惇喜結連理。不過讓趙構沒有想到的是,李鳳娘的入宮會使得南宋三代帝王的生活受到幹擾。彪悍的南宋皇后李鳳娘顯然是個沒頭沒腦的人,所幸的是南宋的宮廷內部並沒有太多的爾虞我詐。李鳳娘進宮以後經常在宋高宗和宋孝宗的宮裡面數落她丈夫身邊的人。經常惹得高宗和孝宗不高興。孝宗一度想要廢掉李鳳娘。奈何最後都不了了之。
  • 長孫皇后提前袝廟有逾制嗎?並沒有,遠不及兩個透明皇后驚世駭俗
    太祖景皇帝廟樂,請奏《大基》之舞。世祖元皇帝廟樂,請奏《大成》之舞。高祖大武皇帝廟樂,請奏《大明》之舞。文德皇后廟樂,請奏《光大》之舞。七廟登歌,請每室別奏。(《舊唐書》志八·音樂一)唐朝建立後,郊廟宴享等各種禮儀、樂府還是沿用隋朝舊制,直到武德九年(626),高祖才命祖孝孫修雅樂,至貞觀二年(628)六月完成。
  • 歷史上著名的悍後李鳳娘:逼瘋皇帝氣死太上皇
    ,不僅將割領土作為賠償,而且還不顧及年齡,直接與金宋兩國的皇帝以叔侄相稱呼,宋孝宗自食其果,但是也不想丟失面子,最後他將皇位傳授給了三兒子趙惇,在歷史上被稱之為南宋光宗。趙惇在繼位之後,便讓自己的王妃李鳳娘成為皇后,她出生在將士之家,她的父親是李道,曾經跟著嶽飛北伐。據說李鳳娘在出生的時候,她的父親看見有幾隻黑色的鳳凰在他老婆居住的帳篷上盤旋不走,於是在她出生之後,便取了這個名字。
  • 歷史上有很多皇后,可是像她這樣的奇葩是真不多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出現了很多皇帝,自然而然的也有很多皇后。而南宋光宗的皇后李鳳娘卻是整個皇后界的一個奇葩,她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逼瘋皇上,氣死太上皇,遺棄幼帝,可以說是在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身為宋光宗皇后的李氏也有一個頗帶神秘色彩的出生。相傳,宋光宗的李皇后的出身是格外地詭異。李鳳娘出生之時,在軍營中出現了數隻黑色的鳳凰,而且盤旋於上空久久不肯離去。
  • 【猴格:始祖是始祖,太祖是太祖,大宋的始祖太祖百年之爭】
    禮官商議後都贊成李宗訥的意見,認為按《春秋正義》躋魯僖宮云:禮,父子異昭穆,兄弟同昭穆,應該以太祖為皇伯考,太宗為皇考,每逢大祭,太祖太宗昭穆同位,皇帝稱孝子嗣皇帝。真宗又下詔都省複議,眾臣認為:「太祖受命開基,太宗纘承大寶,則百世不祧之廟矣。」
  •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大禮議」為何選擇將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踢出太廟?
    為了不引起群臣反對,嘉靖帝將「太宗」升格為「成祖」並再次強調百世不遷作為補償;又擔心群臣復闢廟次,於嘉靖二十九年由方皇后神主預先替世宗佔位,遷走了仁宗的神主。嘉靖朝在神主位次上的一系列操作,也導致了明朝太廟的規制發生了本質變化。 因此,解答這個問題應該細化為三個方面: 1.
  • 大清入主中原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原來太廟裡明朝的老祖宗哪?
    古代封建社會,講究的就是氏族宗廟,圖的就是死後還有供後人瞻仰祭拜的地方,其中宗廟就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地方,而身為天下至尊的皇帝家自然也存在宗廟,但皇家稱之為太廟。最初裡面只供奉皇帝的先祖,後來皇后和功臣也獲得了被供奉於太廟的榮譽,即「配享太廟」。明朝的太廟,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所建立。
  • 配享太廟對子孫後代有幫助嗎?它是一種怎樣的死後殊榮
    太廟雖然叫作廟,但它並不是普通人理解的廟,裡面有著念經的和尚供奉著佛祖的那種廟,太廟裡面供奉的是每個王朝的列祖列宗,比如明朝太廟就是供奉的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始的歷代明朝皇帝。因此來說太廟裡沒有和尚沒有佛祖,供奉的就是每個朝代的列祖列宗皇帝。
  • 太廟跨年倒計時 為新年敲鐘祈福
    太廟在明清兩代時期是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是依據我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到了1924年成為和平公園,現已改名為「勞動人民文化宮」,並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上最搞笑的皇帝
    歷史上最搞笑的皇帝,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有一個人叫王始,他的一生都是離不開搞笑二字,他也成功的把一生活成了喜劇。在幾十個兄弟時就稱王稱帝,開始了慢慢搞笑人生路,這真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沒有權利、沒有背景、沒有勢力每天過過皇帝癮也是很爽。
  • 淺談古代廟制:家廟、宗廟的含義,毀廟的原因!
    廟之一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廟最開始指的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後來,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隨後,佛教傳入,後來的佛教寺院也稱廟。普通百姓之廟稱為祠堂,官宦貴族之廟稱為宗廟。皇室和諸侯之廟則稱為宗廟或太廟。一、家廟,是中國古代的宦官貴族建立的供奉祖先的地方。一般是一個家族單獨建立的。古人在每年節日都要對家廟進行祭祀,如除夕、清明等節日。而且古人在出遠門、升遷、婚喪等事情都需要告訴祖先一聲。
  • 清朝入關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原來太廟裡明朝的老祖宗們去哪裡了?
    「太廟」是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也可以說是皇帝的「家廟」,最初裡面只供奉皇帝的先祖,後來皇后和功臣也獲得了被供奉於太廟的榮譽,即
  • 這裡是北京-太廟
    太廟北京太廟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主體建築為三大殿,同時有其他配套建築。中華和鍾正殿後的中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這裡供奉歷代皇帝皇后的神位,原本明代皇帝皇后的神位被移到了歷代帝王廟,殿內正中室供太祖,其餘各祖分供於各夾室,各夾室內陳設神椅、香案、床榻、
  • 管到你服為止,彪悍!
    隨著她姐夫入京登基,裙帶沈家也滿門榮耀,按皇帝姐夫新老貴族聯姻的意思,小沈氏許給了根基深厚的忠敬侯鄭家。鄭家男子都好脾性,婆母體弱和藹,一點不難伺候,但鄭家卻有個全京城數一數二恪守禮法的當家大嫂,寡言肅穆,年歲又長;親朋中無不敬重鄭大夫人端莊賢良,她一個嚴厲的眼神過來,小沈氏比見了皇帝還怕。
  • 他是史上最牛「撿漏王」皇帝,20年不上朝,還要將祖先的牌位扔出太廟
    之所以如此,其實是有緣由的,本來這個皇位就不該朱厚熜來繼承,之前的一任皇帝並不是朱厚熜的父親,而是他的哥哥朱厚照,但是這個哥哥也是個玩主,並且壽命太短,還沒等他留下兒子,就因年早逝了,最後只得由朱厚熜這個當弟弟的來繼承大統。 公元1521年,朱厚熜登基,登基後,又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 配享太廟:古代大臣去世後的殊榮,享受什麼待遇?又有何標準?
    想必大家也都看到過電視劇裡那些死後追贈的情節吧,那大家知道對於古代大臣來說最高賞賜是什麼嗎? 對於古代功臣來說最高榮耀就是配享太廟,那大家知道什麼是配享太廟?這一榮耀對那些得以配享太廟的大臣的後代有什麼影響嗎?聽我細細道來。 要了解什麼是配享太廟是一種殊榮,先要知道太廟對於古人的意義,太廟是皇家的家廟。
  • 做過皇嗣、皇太弟、皇帝、太上皇!父母皆稱帝,歷史殊此一人
    景雲元年(710年),在唐隆政變後被再次擁立為皇帝。他寵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幹政,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712年),禪位於李隆基,退為太上皇。李旦前後兩次登基,共在位八年餘,但真正掌權僅有兩年,稱太上皇四年。開元四年(716年)病逝,廟號睿宗,諡號為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葬於橋陵。初封殷王,尋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
  • 李鳳娘:逼瘋皇帝的潑辣淫皇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你再怎麼牛,能大過九五至尊的皇帝去?可我們今天的男一號趙惇,偏偏是個皇帝中的奇葩,不但是個妻管嚴,而且還直接被老婆李鳳娘逼瘋了。雖然太子離皇帝位置只是一步之遙,或者說起來也就是時間關係遲早的事,所以自趙惇做太子以來,就一直在執著而堅定地等著做皇帝。可是他等啊等,直等得花兒都謝了,Oh,mygod怎麼等得白鬍子都出來了?自己都過了不惑之年,仍然還是太子。趙惇不幹了,他去暗示老爸可以傳位了。
  • 明孝宗朱祐樘尊親建廟
    彭時等列舉了歷史上皇帝雖尊奉生母,但嫡母仍祔陵寢和太廟的成規,如漢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呂后仍祔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後仍祔太廟。於是諸大臣相繼上疏支持彭說,憲宗只能再次違背生母周太后意願,同意慈懿太后合葬裕陵。這次大臣們的堅持,是有禮制依據的,《禮記·王制》記:「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古代宗廟排列法,左為昭廟,右為穆廟,太祖廟居中。
  • 皇帝都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什麼?乾隆霸道李淵心酸
    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很多人就感到好奇,如果皇帝退位了,當上太上皇后又該如何自稱呢?